城市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治理概念:

城市治理结构、城市治理模式、城市社区治理、城市区域治理和城市治理评价等五个方而总结了2009年以来国内外城市治理的研究进展.【1】

城市治理结构是城市治理的制度基础和组织架构,是参与治理的各主体之间的权责配置及相互关系。

城市治理理论强调城市中各种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城市的公共事务管理,建立“多中心”和多元关系的治理结构。

城市治理的本质是城市主体之间博弈和利益协调的过程。

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德国柏林城市绿色空间治理案例、厦门PX项目事件、南京汉日路西延工程事件(探讨了市民通过网络参与城市治理过程的问题)。

政府行政管理:现代西方城市治理的平衡行政模式、由城市管理的“部门分立体制”转向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合治理【2】。

公私伙伴关系:泰国罗勇自治市的固体废物管理案例(分析了泰国出现的公私伙伴关系成功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治理模式: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变迁有其特殊的轨迹,与政府定位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即官僚政府、企业化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相对应,中国城市治理模式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城市管制模式、城市经营模式和城市治理模式【3】。

必须实现城市治理转型,才能避免”破碎城市”的倾向加剧,走向”重整城市”杨君通过对杭州和深圳杭州和深圳这两个治理转型先行城市的分析,指出了三个转型趋势,即城市规划从技术决策走向公共决策,城市建设从经营城市回归营造良好的人居和营商环境,城市管理从技术革新走向制度创新,并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开始从利益一体型模式逐步向利益协调型模式转变,从高度依赖行政手段的全能型模式向有序结合市场机制与社会自治的治理型模式转变【4】。

马来西亚梳邦再也市案例(分析了电子政府的推行对提高城市治理效率的影响)、中国应对进入”汽车社会”挑战的城市治理模式变革的思考。

城市社区治理:重点在于政府与市民的关系。

城市区域治理:在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研究有单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三种区域治理流派。国内一些学者则提出了城市群区域的网络化治理模式【5】。

城市治理评价:过勇、程文浩建立了一个综合的治理评估框架,并以中国的五个城市为例,尝试采用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中国城市的治理水平【6】。也有学者评估城市治理的某一方面如数字城市治理的成熟度【7】。此外,基于顾客导向的城市评价如城市幸福指数、城市宜居指数、公众满意度等也可归纳为城市治理评价的研究

1盛广耀.城市问题[J].城市问题,2012(10):81-86

2张兆曙.城市议题与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合治理——对杭州3种城市治理实践的组织分析[J].管理世界,2010 (2) :46-59

3工佃利,任宁波.城市治理模式:类型与变迁分析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 (5) :55-62

4杨君.中国城市治理的模式转型:杭州和深圳的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 :92-95

5于刚强,蔡立辉.中国都市群网络化治理模式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 (6) :92-98

6过勇,程文浩.城市治理水平评价:基于十五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12):113-118

7张亚明,裴琳,刘海鸥.我国数字城市治理成熟度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5):70-76

“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的城市管理职能的划分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城市管理职能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并提出了综合性是城市治理职能的最显著的特点的观点。

以美国城市为例,他们在城市管理实践基础上,产生了三种典型的城市治理模式:企业式城市治理模式(将城市看作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改革政府模式(用企业精神改造政府)和公私共同治理模式(企业代表充分参与城市发展)。

西方当前的城市管治(治理)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城市管治的研究集中在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上。

2. 开始对城市管治实践进行总结。

3. 城市管治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最有代表意义的是对城市管治模型作出的划分。根据城市管治的参与者、目标、手段和结果将城市管治划分为四个模型:管理型( managerial )、合作型(cooperative )、促进增长型(progrowth)和福利型(welfare )。

将城市治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治理结构,指参与治理的各个主体之间的权责配置及相互关系。

2.治理工具,指参与治理的各主体为实现治理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策略或方式。

3.治理能力(公共管理),主要针对城市政府而言。

我国的研究虽然整体上还不是很系统,但明显偏重于治理工具的研究。【8】

关于治理的概念,西方学者多是从治理的主体、特征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理与政府统治的区别进行定义的。治理理论的代表人物罗茨列举了六种关于治理的不同定义,这六种定义是:

(1)作为最小国家的管理活动的治理,指的是国家削减公共开支,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2)作为公司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指导、控制和监督企业运行的组织体制;

(3)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将市场的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的公共服务;

(4)作为善治的治理,它指的是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

(5)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它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博弈;

(6)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它指的是建立在信任与互利基础上的社会协调网络。【9】

8陈福军,城市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

9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