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

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和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管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C60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以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仪器:金刚石的分子模型、石墨的分子模型、C60的分子模型、玻璃刀、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导线、灯泡、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足球

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

师:我佃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能组成单质,那么同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物质呢?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展示玻璃刀、C60的分子模型、铅笔)。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推进新课

碳的单质

1.金刚石

师:展示金刚石及模型:

生:学生观察金刚石样品后,尝试描述有关金刚石的物理性质:

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呈现正八面体结构。

师: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水泥,甚至大理石等建筑材料,制作钻头用于地质钻探、开采石油和打井等。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

2.石墨

师: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师:展示石墨及模型:

师:(1)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什么感觉?(2)用石墨在纸上划一下,会有什么现象?

生:(1)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2)留下深灰色的痕迹。

师: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常用石墨作铅笔芯。此外,石墨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来制作石墨电极。

师:展示石墨的用途。投影课本上图6-2。

实验探究1: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在两个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将研细的木炭倒入其中一个小锥形瓶里,塞上塞子,充分振荡后过滤,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再与另一个小锥形瓶中未加木炭的原溶液对比。

现象:红色消失,液体变无色。

结论:红墨水颜色的褪去是因为木炭的吸附作用。

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因此能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强。

师: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生:制作防毒面具。

师:展示防毒面具图片(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师: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还有哪些用途呢?

生:冰箱的除味剂、制糖工业的脱色剂、净水器等。

3.C60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另外还有碳纳米管。

师:展示C60分子模型:

师:(1)C60的分子结构和什么相似?

(2)C60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3)C60中60表示什么?

生:(1)C60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

(2)它是一种单质。

(3)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师: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目前,人们正在迸一步地研究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应用。

师:出示资料:C60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①气体的贮存;②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③增强金属的强度;④新型的催化剂;⑤光学应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不断被发现,碳单质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除C60外,一

些新的单质碳也相继被发现,如:C 70、C 240、C 540等。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又致力于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纳米碳管的研究。

师: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生:三种碳的单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造成了性质上的差异。 物质的结构

决定反映

物质的性质决定反映

物质的用途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

师: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师:若升高温度,又如何呢?

师: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生:C +O 2=====点燃

CO 2

师:当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师:跟氧气反应:C +O 2=====点燃

CO 2(充分燃烧) 2C +O 2=====点燃

2CO(不充分燃烧)

师:碳在高温时还有重要的性质。

师: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下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生:交流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

分析得出产物为二氧化碳、铜。

师: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都已确定,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生:2CuO +C=====高温

2Cu +CO 2↑

师:从分子组成上看CuO 转变为Cu ,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生:CuO 转变为Cu 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 中的氧。 师: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

2Fe 2O 3+3C=====高温

4Fe +3CO 2↑

师: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生: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 师: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制取多种金属。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

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2.石墨

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3.C 60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结构

决定体现

性质决定体现

用途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跟氧气反应:C +O 2=====点燃

CO 2(充分燃烧) 2C +O 2=====点燃

2CO(不充分燃烧)

(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2Fe 2O 3+3C=====高温

4Fe +3CO 2↑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3.碳

的化学性

质???????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可燃性???跟氧气反应:C +O 2

=====点燃

CO 2

(充分燃烧)跟氧气反应:2C +O 2

=====点燃

2CO (不充分燃烧)还原性????

?2CuO +C=====高温

2Cu +CO 2

↑CO 2

+C=====高温

2CO

2Fe 2O

3+3C=====高温

4Fe +3CO 2

本节课以碳的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进而提出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3.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及收集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仪器:小试管、药匙、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导管)、带塞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

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幅“二氧化碳的循环”的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测图中参与循环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过渡]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了我们生存需要的氧气和有机物。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那么我们在实验室里如何得到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推进新课

师: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探究活动1:制取CO2反应原理

师:现有碳酸钠粉末和石灰石等固体药品,以及稀盐酸和稀硫酸。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药品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步骤

现象

1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2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3 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4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

开始有气泡产生,反应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师:碳酸钠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便于收集。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速率适中,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难于进行。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CaCO 3)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实验室制取CO 2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那么实验室该用何种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确定

师:投影实验室制取O 2的两套发生装置。

师: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几种方法?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生: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师:投影: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的比较:

反应物 的状态 反应 条件 气体密度 (比空气 大或小)

是否与 水反应 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

二氧化碳

(解答疑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从而确定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

师: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

3.制取并收集气体。

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师:1.如何验证所制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验证集气瓶中已收集满?

生: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师: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是什么? 生: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CO 2的反应原理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二、装置的确定

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三、制取CO 2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

3.制取并收集气体。

四、验证CO 2气体的方法

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人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 2。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 2已收集满。 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本课题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具备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知识,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让他们自己去选取实验装置,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地选择。本节课基本上是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实施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

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二、推进新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引导学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木条的变化。

师: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干冰”,易升华。

前面的蜡烛熄灭,现在的木条熄灭,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和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现象:

ⅠⅡⅢⅣ遇醋酸或盐酸变红色

加热红色未褪去

遇水

不变色

遇二氧

化碳也

不变色

同时接触水和二氧化碳后变成红色

加热红色褪去,又恢复为紫色

师:①石蕊是一种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下显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

②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纸花,纸花易烧焦变黑,影响观察,可用灯泡发光提供的热量完成这个反应。

师:①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类似醋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加热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呢?

生: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打开雪碧瓶盖,塞上导气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师:说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OH)2+CO2===CaCO3↓+H2O,这个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1)做灭火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2)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3)因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2.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

无气体无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1)做灭火剂

(2)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3)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温室肥料

2.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它的化学性质并不难掌握。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宗旨,教学中运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氧化碳,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用途。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重点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 一氧化碳的的还原性。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氧化铜等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CO 2的性质,还有一种与CO 2在组成上非常相似的气体CO ,它们的性质是否也很相似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二、推进新课 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 +O 2=====点燃

2CO 2

师: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2)一氧化碳有剧毒

师: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生: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讨论:①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②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③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④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生:①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②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 难溶于水。 ③首先房间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 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④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师:我们探究了一氧化碳的两大性质,它还会有什么性质呢?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演示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

生:现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这个现象和结论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同。

师:同学们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CO +CuO=====△

CO 2+Cu

师:该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是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生:含氧化合物CuO 中的氧被CO 夺去,因此该反应是还原反应。CO 能夺走CuO 中的氧,所以CO 具有还原性。

师: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要求“两先两后”,即先通气再点燃,先熄灯后停气,这是为什么?

②该实验装置不同于碳还原氧化铜装置的一个主要部位是:用酒精灯点燃尾气。为什么?

③从图中看到把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但是怎样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呢? ④一氧化碳有毒,在尾气处理时还可用什么方法?

生:①先通入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空气,避免一氧化碳跟管内的空气混合,受热而引起爆炸;停止反应后,先熄灭酒精灯,仍继续通一氧化碳,防止灼热的铜遇到进入管内的空气又生成氧化铜。

②一氧化碳有毒,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是防止未与氧化铜充分反应的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③在气体进入硬质玻璃管前先通入澄清石灰水。 改进装置:

④可用气球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实验后的尾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用途——冶炼金属

师: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炼铁厂把铁矿石还原成铁。 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师: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CO +O 2=====点燃

2CO 2 CO 2+C=====高温2CO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2CO +O 2=====点燃2CO 2

(2)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 +CuO=====△CO 2+Cu 二、一氧化碳的用途 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

鉴于学生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故在课堂教学上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又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总的来说,学生掌握的较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的过程以及教师演示的有关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之有关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设计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子)、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等。

一、引入新课

师:二氧化碳是一种有着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讲授新课

师: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之前,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实验室是如何制备氧气

的?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顺利地制出氧气?

学生回忆、讨论、写出大纲。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适当的药品、反应条件、化学反应方程式)

2.选择合适的装置。(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主要由该气体的物理性质定)

师: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来讨论如何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详细分析。

师:为什么该药品可以制出二氧化碳,用其他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与酸反应可以制出二氧化碳吗?

家庭常用的纯碱可以代替大理石吗?实验室常用的稀硫酸可以代替稀盐酸吗?

教师演示: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教师展示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等药品。指导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自主选择不同药品进行探究。并由每组组长负责向全班通报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束的时间(以没有气泡放出为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巡视二指导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用哪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反应的速率、收集的难易、药品的价格等多方面来选择何合适的药品。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以下问题:

1.怎样组装仪器?怎样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药品?(教师演示并讲解)

2.当大理石与稀盐酸接触后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3.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

(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4.怎样验满?为什么?

(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回答,如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5.怎样检验所收集的就是二氧化碳?为什么?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听讲并思考回答问题。

在回答问题3、4、5时,对照氧气,找出不同处。

师:二氧化碳与氧气在制备和性质上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从药品、反应条件、装置、收集、检验、验满等方面分析)

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与交流。

师: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对地球的生态是必须的。但是否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

教师简单介绍“温室效应”,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拓展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三)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比空气密度大

(四)验满方法

(五)检验方法

这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设计的师生互动活动较多,强调了新课标指导下新型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不仅不包揽所有问题答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提问等众多手段的运用,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寓教于乐,以情激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记忆和理解的水平差异还很大,所以连续和反复依然很重要。

教案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高一年级化学导学案(032) 碳地多样性 主备课人:李媛媛审核人:时凯 2014.12.4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地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主要性质, 重点突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地性质.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62页到65页有关内容,并完成下列内容. 一: 多种多样地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由元素组成地性质地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地同素异形体.如碳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氧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和. 2. 碳元素地三种重要单质、和. 思考1:组成元素相同地物质一定是同素异形体吗? 思考2: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属于什么变化? 二:广泛存在地含碳化合物 1.碳元素地存在形:式碳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形式存在. 2.重要地含碳化合物:Na2CO3和NaHCO3 ( 物质Na2CO3NaHCO3 俗称或 色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是白色晶体细小地白色晶体 溶解性二者都溶于水,Na2CO3比NaHCO3溶于水.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发酵粉地主要成分之一溶液都显性,因此被用做食用碱 (2)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 思考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为什么? 提示:二者与酸反应地原理分别为: Na2CO3: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②与碱反应: Na2CO3与NaOH不反应,而易与Ba2+、Ca2+地碱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和NaOH. 如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NaHCO3能与所有可溶碱反应生成碳酸正盐和水.如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③与盐反应:Na2CO3与CaCl2在溶液中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④对热稳定性:加热时,碳酸钠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则分解.即:碳酸钠比碳酸氢 钠.利用该性质可鉴别Na2CO3和NaHCO3 (3)Na2CO3和NaHCO3之间地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如:Na2CO3和NaHCO3相互转化地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Na2CO3::① ② Na2CO3→NaHCO3: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 A.由碳元素地单质组成地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地化学性质 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地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D.C60是新发现地一种碳地化合物 2.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地是() A.Na2CO3溶液 B.CaCO3C.NaHCO3溶液 D.Na2SO4溶液 3. 可以用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地最好地是() A. 加澄清地石灰水 B. 加热 C.加稀盐酸 D.加CaCl2溶液 4. 关于Na2CO3和NaHCO3地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 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 B. NaHCO3比Na2CO3稳定 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 D.等物质地量地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Cl地物质地量之比 为2:1 5. 在盛有NaOH溶液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 ) A.NaOH B.Na2O C.Na2CO3 D.NaHCO3 6.某二价金属地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混合物跟足量地盐酸反应,产生地CO2地物质地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物质地量之比为( ) A.1:3 B.2:3 C.3:4 D.4:5 7.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Na2CO3 (NaH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HCO3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3)NaCl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8.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混合物2.74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地质量为 2.12g.求:⑴混合物中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地物质地量;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教学重点: (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3)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教具准备:模型、图片、锥形瓶、木炭、红墨水、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铁架台、澄清石灰水和氧化铜粉末。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学生演示实验】用玻璃刀切割玻璃【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玻璃刀切割玻璃的原理吗? 2、由此,你可以推断出金刚石的性质吗?【讲解】1、金刚石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讲解】金刚石经过仔细的琢磨加工后,折光性能大大加强,成了商店里价格昂贵的钻石。总结: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活动) 2、石墨【过渡】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而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指导看图】:书本石墨图【介绍】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的固体。【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石墨?(1)、质软【设疑】为什么石墨可以用作铅笔芯?【讲解】石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跟金刚石相反,它是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介绍】由于石墨太软,只用石墨做铅笔芯,易断又易磨损,所以加入粘土。铅笔是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A.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都是碳元素组成D.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3 CaO十CO2↑,该反应的类型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 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高温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讲座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步巩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本单元内容特点: (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 作为正文出现。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刚石并列的位置上,将C 60 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对比。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单元内容表面看好象少了,但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知识结构透视] 金刚石 碳的单质石墨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 C 60 二氧化碳性质 碳的氧化物用途 一氧化碳 [单元目标聚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解析版)

第六单元卷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B.石墨 C.碳60 D.一氧化碳 【考点】碳的单质.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必须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碳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2.书写重要文献时,要求再保存期内清晰不褪色,应选用() A.铅笔 B.蓝色圆珠笔C.碳素墨水 D.蓝墨水 【考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难度】易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作为重要文献,在长期保存中签署的姓名清晰,则需要使用性质稳定,不易褪色的墨水签署文件. 【解答】解:碳素墨水、墨汁中含有碳,用碳素墨水笔或墨汁书写的材料能够保持很长时间不褪色,其它材料均无该特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管状的材料,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最小为1纳米左右)到几十纳米,管的厚度仅为几纳米.碳纳米管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 B.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时很稳定 C.碳纳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 D.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碳氏三兄弟” 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碳的单质 提出问题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 60 2.金刚石 、石墨和C 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

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无定形碳 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在盛有品红溶 液的烧杯中加 入几块烧烤过 的木炭(或活性 炭),轻轻振荡,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溶液 变成无色 木炭(或活性炭)有吸附能力,此变化属于物理 变化。 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 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 板书设计 第1课时碳的单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堂课在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引入广阔的生活实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1、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氢 H 2、请写出四大反应类型,并写出其反应通式: 反应类型反应通式反应方程式举例 化合反应A+B=AB 3、同素异形体的定义为:,请举两例有关同素异形体的例子:①② 4、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下表: 物质性质作用 金刚石 石墨 焦炭 炭黑 活性炭(或木炭) 5、为什么活性炭、金刚石、石墨、焦炭、炭黑它们都是碳的单质但是性质差异却如此的明显 6、请根据了解的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填写下表:

化学性质作用 稳定性 下面有关内容书写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 氧气不足时 还原性 碳和四氧化三铁 碳和三氧化二铁 碳和二氧化碳 碳和氧化铜 7、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哪些①②③ 8、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如下表格: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中酒精灯上加网 罩的作用为: 9、根据碳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填写下表: 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10、我们已知,木炭或者活性炭有一定的(性质)作用,可以去除异味和部分杂质,我们如果将性质归为两大类,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的话,那么,这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填写下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有: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方程式为: 在选取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不选用稀硫酸、浓盐酸或碳酸钠 12、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我们可以适用于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若我们收集的气体是密度远小于空气密度的,则 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若我们收集的气体密度远大于空 气密度,则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 (2)若我使用该装置收集氢气,那么进口、出口分别是(“a进b出”或“b进a出”), 当我需要检验集气瓶中氢气是否已经收集满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发生的现象什么 若使用该装置收集的是CO,则需要在(a、b)口增加(实验仪器)来进行尾气处理,原因是CO (化学性质)。尾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 。 14、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1)上图中,哪些是发生装置哪些是收集装置(填写序号) (2)根据所学气体收集装置填写下表: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 【正文】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唯一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个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这部分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这种情况与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有关。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从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一、对“单元”与“单元教学”的认识 1.如何看新教材中的“单元” 与以往化学教材采取章-节编排结构不同,初三化学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单元-课题式编排结构,上下两册共编入了12个单元。这些单元是: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金属和金属材料,溶液,酸和碱、盐,化肥,化学与生活。其中每个单元都有几个相关课题组成。这些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某一方面的知识内容或专题为主,也就是说组成单元的每个课题之间都有共同的、相互联系的内容,这就体现了单元构成的目的性与整体性。 由于不同单元所突出的知识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一般认为这样的单元与旧教材中的“章”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新教材的单元中增加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 但到底有没有差别?从化学课程标准来看,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内容(见表1),不仅为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用途方面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课程标准这样的处理,是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 表1 课程标准中与“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的内容 内容标准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内容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初步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过程和方法 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装置和方法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碳酸、碳酸钙 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相同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

初中化学第6单元知识点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 电极、 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制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的单质 60 4、以上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_______________ 存在着差异。 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原料: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2?原理: 3.实验装置(请画图)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检验方法:方法: 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 ________ 元素和_______ 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二氧化碳( __________ )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______ 是 _____ 色______ 味的气体,密度比_____________ 溶于水。降温条件下,会变为 _______ 体,称作“ _________ ”。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02既________ 燃烧,也_________ 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C02与水反应: 若在水中先加入紫色石蕊,观察到的现象是: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C02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 现象: 该反应的用途: 应用: 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变硬的原因是:在刚抹过石灰浆的室内生一盆炭火,墙壁变得 更湿的原因:实验室里久置的石灰水上层会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3、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 怎样防止温室效应: 二. 一氧化碳() 1.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___________ 在通常状况下,____ 是色味的气体,密度 比____________ , _______ 溶于水。 2.化学性质:(1 )可燃性: 燃烧现象: (2)还原性: 现象: (3)毒性: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 + + 2 4 3 2 3 2CO Fe C O Fe高温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 (A )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 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2高温2CO 5)参与光合作用 3、用途: 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升华吸热,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光合作用,化学性质)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而中毒。 2)可燃性:2CO+O 2点燃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3)具有剧毒性: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对环境有污染) 典型例题: 例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简单的性质实验,下面有关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 C.先将气体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然后用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D.先在蒸馏水中间加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分析:任何制备气体装置都必须先检查气密性后装药品。不可先装药品,再检查气密性, 一旦装置漏气,需重新组装,必然造成药品浪费。加块状固体药品应将容器横放。加入药品后,方能慢慢竖起容器,以防打破容器底部,因而原料中若同时有固态药品与液态药品时,一般应先放固态药品后加液态药品。检验气体收集满后,应缓慢取出导管,然后盖好玻璃片,无需先取出导管再验满,若气体未收集满,再装导管伸入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这一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的现象产生,只有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辨别反应是否已发生,因而应事先在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便于控制与观察。 解答:应选A、D。 例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 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灰水 D.通过灼热的炭层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将杂质吸收或转化为所需物质都可以除杂。二氧化碳可被石灰水吸收,而一氧化碳不能被吸收;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炭层转化为一氧化碳,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和通过灼热氧化铜都可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但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中点燃 一氧化碳气体是不现实的。故答案为B、C。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检测卷(带答案新人教版) 九( )班 号 姓名 成绩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Zn-65 Cu-64 Ca-40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 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C. 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石墨作铅笔芯 B .金刚石作钻头 C .干冰作致冷剂 D .天然气作燃料 3.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 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 B.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管如完全燃烧,则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D.纳米管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 .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C .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 D .久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5.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6.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7.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方法是( ) A .点燃混合气体 B .把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D .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 8.下列叙述中,主要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是( ) ①档案材料要用碳素墨水填写 ②木桩埋入地里的一段用火将其表面烤焦 ③石墨做铅笔芯 ④古代用墨汁写字绘画 ⑤石墨粉作耐高温的润滑剂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9.检验某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将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 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10.下列图示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11.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人工增雨 灭火器灭火 尿素 化肥 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大连市第四十七中学赵毅超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单元复习课,要注重碳单元的系统知识整理归纳,学会梳理和组合相关知识的串联方式,强调要重读课本,俯视课本,完整构建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章里,学生认识了几种含碳物质,对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学生都有了比较深刻地了解,但是对于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但要想总结得出各物质间的关系,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所以在课前发给学生学习预案,使学生在课前巩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课堂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为了避免课堂上一味的重复基础知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这一过程中设置了“你问我答”环节,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找出本章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围绕该物质总结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围绕该框架将本章的基本化学方程式书写出来,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通过能力提升训练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3)关注环保及健康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 (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2)由对碳及其氧化物的不同用途的讨论,体会到物尽其用的道理。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梳理基本知识,形成科学系统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二次月考题(A卷)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 1.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 A.纸的质量好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C.保存方法得当 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CO使人中毒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 4.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5.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6.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7.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水 B.炽热的炭层 C.澄清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 8.下列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 B.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 C.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D.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9.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环境。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A.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D.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10. 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A.N2、CO2 B.N2 C.CO2 D.N2、CO2、H2O 1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不活泼的 D.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2.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除去这白膜使试剂瓶变得明净的最好方法是 A.用蒸馏水冲洗 B.用钢丝刷刷洗 C.用稀盐酸洗涤 D.用热水冲洗 13.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 14.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温度太低 B.试管口倾斜了 C.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D.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15. 一种无色气体X与炽热的木炭反应,得到另一种无色气体Y,Y在加热条件下与一种黑色固体反应又得到X和一种亮红色固体,则气体X和Y是 A.X是CO,Y是CO2 B.X是CO2,Y是CO C.X是O2,Y是CO2 D.X是O2,Y是CO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省一等奖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 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和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管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1、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 A.蓝墨水B.红墨水C.蓝黑墨水D.墨汁 2、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下列有关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它是一种单质 3.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在加压降温下转变成干冰B.山体滑坡 C.喷洒液体二氧化碳灭火D.二氧化碳溶于水 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 6、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做电极的是( ) A.金刚石B.活性炭C.炭黑D.石墨 7、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8、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人后往往会又变潮湿,这是因为() 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B.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D.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9、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B、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管如完全燃烧,则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D、纳米管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10. 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 A.N2、CO2 B.N2 C.CO2 D.N2、CO2、H2O 11、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CO和CO2B.金刚石和C60C.冰和干冰D.液氧和氧气 12、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初中化学_《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复习回顾为主,学生已经完整学习了整个初中化学的内容,从居高临下的角度再次梳理这部分知识点,学生会更加深

刻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和解题能力的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很常规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小结,应用,以及提高,按部就班,平平稳稳的进行,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包括三个课题,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最后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单元重点是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从整体看本单元知识点众多且前后联系紧密,注重情景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体验和探究式学习,紧密联系社会和高科技是教材的特点。同时本单元又是在较系统的学习了化学用语之后开始的首个单元,运用和巩固化学用语也是重要任务。需要强调的是本节是复习课,如果只是再串讲一遍,单纯看课本,埋头做习题,效果不会好,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积极自主的复习,活动紧扣主题,突出单元重点,形成知识网络,查漏补缺,这些才是本节复习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

二、为什么碳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 三、1、将以下左例和右例有关项目用线连接起来。 石墨冰箱去味剂、防毒面具 炭黑电极 金刚石新型催化剂 C60制油墨 活性炭切割坚硬金属 2、继发现C60后C70也已经制得,下列有关C7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种化合物 B. 它是一种单质,并且它是由C70分子构成的。 C. 它是一种混合物 D.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0 3、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活性炭吸附有色、有毒的气体 B. 铅笔把字迹留在纸上 C.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 石墨在空气中燃烧 四、写出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五、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时现象并书写与氧化铁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现象 -------------------------------------,--------------------------------------------- 2、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 六、“钻石很久远,一颗永流传”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什么性质? 七、中考链接: 1、2002年底江苏省考古专家对“泗水王陵”进行保护性挖掘,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在棺室外围的土层中有厚厚的一层一千多年前的木炭,这表明木炭具有() A . 可燃性 B . 还原性 C . 稳定性 D . 吸附性 2.金刚石、石墨、C60、C7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 化学性质相似 C . 物理性质相似 D . 是同一种物质 E . 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F . 都是黑色固体 3、怎样证明纯净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