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发表时间:2014-11-13T10:32:43.873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8月总第159期供稿作者:许卫云[导读] 在教学中,教材是范例,教学活动是过程,二者是预设的,但不是不变的。

许卫云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中学442714 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教师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如果只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师生互动、形式上的热闹氛围,而对课堂中的其他生成性资源视而不见或不及时处理的话,那么不仅教学效果没有落到实处,而且许多宝贵的资源也被白白地浪费了,学生也会错失进一步地深入学习与开拓思维的机会。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开发成教学资源,将有利

于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常见来源

1.学生练习中的问题与错误。

2.学生回答中的“节外生枝”。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迸发的思维火花和教学机智。

4.学生讨论中的分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特点

1.创造性。在教学中,教材是范例,教学活动是过程,二者是预设的,但不是不变的。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数学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源于创造。

2.突发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有时是学生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结果,带有突发性。但是这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而完全不预设,科学的预设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深入地备课,才能对生成的信息作快速的判断与取舍,才能把所需要的纳入到准备的“预案”中,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正如歌德所说:“我能看到什么,取决于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3.可挖掘性。使用任何一套教材进行教学都需要师生去挖掘、去创造性地使用,才能激活课堂中的教与学。例如:新教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生活情境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那么这样的教学是“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教学,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4.不确定性。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体现在教育价值的不同,有时还可能产生负面的教育效应。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作用

1.对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的完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等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心理世界、思考角度、思维方式与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课前,虽然老师已经有了科学的预设、理性的思考、精心的安排,深入地备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备学生已有的经验,备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对于所有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是无法一一预设出来的。比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李明到同学那里借来一本故事书看。这本书共有500页,要求在10天时间内归还。结果,李明前3天看了120页,照这样计算,他能如期归还吗?如果不能,你认为该怎么办?原本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计算出3天后每天至少看多少页才可以如期看完,结果,学生1说:“如果我是李明,就和同学商量,推迟归还。”马上有学生反驳:“这位同学自己急着要看,不会同意延迟,怎么办?”学生2说:“可以挑选最精彩的章节看,时间一到就归还。”有学生反驳:“这本书每一篇章节都非常精彩,该怎么办?”老师又问:“如果不跟借书的人商量,从你自身的因素考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学生3说:“10天时间到了先归还,因为做人要守信用,以后再向同学借来看。”学生4说:“后面几天可以看得快一点。”一名学生赞成:“这倒是个好办法,那么后面几天又该看得多快?”学生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着。学生5说:“我认为前面3天看得太慢。如果前3天看150页,那么照这个速度在10天内就可以看完。”在上述实例中,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设计这道题的初衷,主要原因是老师在题中设问开放过度,但是学生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求异思维和诚信品质,教师的及时肯定与后来向数学运算方面的引导弥补了预设中的不足。

2.引起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乃至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失误、灵机一动等,如果能被教师及时地抓住并恰当地进行引导、挖掘、升华,都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可能,都可能成为有利于学生成长、课堂教学的闪光点,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七年级《合并同类项(1)》一课中,老师把同学分成六组。在讲完同类项概念以后,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给每组十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了一个单项式,把这十张卡片中的同类项找出来,以达到巩固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的目的。在课堂上同学们领到任务以后开始操作,第二组同学花了两分钟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三、四、五组同学花了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也完成了,而第六组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于是老师请第二组同学展示活动成果,在学生展示完了以后,老师示意他们坐下,却发现个别同学欲言又止,就问:“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们组在活动时,先由组长给每人发两张,然后由一位同学读他手里的一张卡片上的式子,如果谁拿的与刚念的正好是同类项的,那么放在一起,完成了一组后,再读另一张,重复刚才的过程,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老师接下来肯定了这组学生团结合作的做法,并花了几分钟讲了合作的好处。在上述例子中,老师的预设活动的意图是巩固同类项的概念,结果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合作的好处。老师及时的肯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合作学习的作用和如何有效合作。让学生带着问号进入教室,解决一定的问题后又带着一些新问号离开教室,到生活的大课堂中继续探究和实践,这些无疑也都得益于教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重视和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