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神经生物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神经肽:是泛指存在于神经组织并参与神经系统功能作用的内源性活性细胞,是一类特殊的信息物质。

2.快速突触传递:递质激活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通过对受体的变构作用使通道开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反应。仅需几秒。

3.适宜刺激: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4.给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兴奋,光照射周围区则抑制此细胞。用弥散光同时照射中心和周围,他们的反应倾向于彼此抵消,但以兴奋为主。

5.撤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抑制,光照射周围区则兴奋此细胞。用弥散光同时照射中心和周围,他们的反应倾向于彼此抵消,但以抑制为主。

6.前馈性调节:是根据身体将要发生的平衡扰乱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7.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

8.感觉器的换能:接受能量刺激,并将所感受到的能量刺激转换成为电信号。

9.日节律:周期大约为24小时的生物节律。

10.膜电位:生物细胞以膜为界,膜内外的跨膜电位差。

11.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12.发生器电位:当感受器细胞和感觉神经末梢受到感觉刺激时,便产生与刺激强度相适应的非传导性电位变化,由此电位变化而产生向中冲动时,称为发生器电位。

13.突触:神经元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特异功能接触部位。

14.LTP:长时程增强,由于突触连续活动,而产生的可延续数小时,乃至数日的该突触活动的强增现象。

15.视色素的活化:当光照时,一个视紫红质接受一个光子后,其中的11

-顺视黄醛变成全反视黄醛,使其与视蛋白分子分离,此过程视色素的活化。

16.感受野:是指所有能影响该神经元活动的感受器所组成的空间范围。

17.tryptophan hydroxylase:色氨酸羟化酶(TPH) 一种氧化酶,使色氨酸羟化成仅5—羟色氨酸;

其催化作用需要O ,也需要四氢喋啶(PH )作为辅酶,TPH结构中含有Fe ,因此Fe 螯合剂可抑制其活性。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光感受器的感受机制?

答:光感受器在光的激发下发生变化光感受器在光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变化是视觉的基础,光照激活视紫红质,视紫红质激活G蛋白。

感受器在光的刺激下的化学变化转变为电反应光照使离子电位的通透性改变,导致电位变化。

2.双极神经元视觉信息传导的直接和间接通路。

答:直接通路:直接通路(垂直通路)神经节细胞感受野中心的感受器细胞与双极

细胞直接形成突触,从而也直接与神经节细胞形成了联系;光照—超极化感受野中心的视锥细胞—兴奋-给光中心型双极细胞—兴奋给光中心型神经节细胞,光照—超极化感受野中心的视锥细胞—抑制—撤光中心型双极细胞—抑制撤光中心型神经节细胞。

间接通路:神经节细胞感受野周围的感受器细胞通过水平细胞间接地与双极细胞相连;光照—超极化感受野周围的视锥细胞—超极化水平细胞—去极化感受野中心的视锥细胞—抑制给光中心型双极细胞—抑制给光中心型神经节细胞。

3.简述闸门控制学说。

答:闸门学说即闸门控制学说,是在特异学说和型式学说的基础上,为疼痛控制提出的,其基本论点是:粗纤维和细纤维的传导都能激活脊髓后角的上行的脑传递细胞(T细胞),但又同时与后角的胶质细胞(SG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粗纤维的冲动只能兴奋SG细胞,使该细胞向T细胞发出抑制性冲动,从而阻断外周纤维向T细胞传导传递冲动,故闸门关闭。而细纤维只能抑制SG细胞,使后者不能向T细胞发出抑制性冲动,因而闸门开放。

4. 简述海兔缩腮反射敏感化的细胞机制。

答:敏化的机制—突触前易化

敏感化是一个反射回路的兴奋对另一个反射回路的影响。

海兔缩腮反射敏感化的突触前易化机制:敏感化的机制是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强。中间神经元终止于支配喷水管周围皮肤的感觉神经元的突触前末梢,能使感觉神经元的每一个动作电位所释放的递质量增加。介导敏感化作用的中间神经元所释放的递质是5-HT,它通过一系列的步骤使Ca2+内流增加而导致感觉神经元递质释放量的增加,最终造成行为上的敏感化。

5.简述睡眠分期及各阶段转换规律。

答:

分期:非快速眼动阶段(分为第一期由清醒到睡眠、第二期出现梭形波、第三期出现高幅慢波、第四期慢波活动增强)

快速眼动阶段(REM)

转化规律:REM与非REM交替出现,成年人一般从非REM第一期开始进展到第四期,在20~80分钟后,短暂的回到第三期或第二期睡眠,并由此进入第一个5~1分钟的REM,第一期开始到REM末为一个周期,约为90~110分钟,每晚约有4~6个周期。

6.何为后交感神经系统?简述其构成及活动特征。

答:后交感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自身调节系统。可完成最低级的自主反射活动,既接受交感、副交感支配,又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构成:由微小神经丛构成。包括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紧张性神经元及节律发生器。活动特征:节律性放电的规律(成对、主从关系式爆发放电、抑制性放电及负反馈)。

7.何谓突触后电位?它有哪两种类型

答: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的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具有局部电位的性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超极化。

8.简述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答:决定因素:

a.在安静情况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相同,各种离子的不均衡分布为离子被动跨膜移动提供了势能储备。

b.在安静情况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膜对K 的通透性最大,对Cl 次之,对Na 的通透性很小,对带负电的大分子有机物则几乎不通透。

过程:安静状况下,膜内高钾,膜外高钠,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细胞膜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钾离子外流,则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减小,电压差增大,当浓度差与电压差达到相互制衡时,膜两侧电位差稳定与某一数值不变,这内负外正的钾离子平衡电位约为静息电位。

9. NO与经典神经递质的比较

NO为1,经典神经递质为2,进行比较

合成:1酶促合成2酶促合成

储存:1无囊泡囊泡储存

释放:1弥散2、Ca2+依赖性囊泡释放

失活:1半衰期短,自行失活2酶解或重摄取

受体:1无受体,直接作用于靶酶2激活受体作用于离子通道或第二信使

作用范围:1不局限于突触部位2主要是突触部位

作用方式:1双向传递;自突触前释放,作用于突触后;或自突触后释放,作用于突触前2单向传递,自突触前释放,作用于突触后。

10. 肾上腺素受体(NA)受体的效应系统

NA受体的效应和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