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定点(set-point):热敏和冷敏神经元放电水平决定位于PO/AH ,正常情况下,调定点值设定约为37℃,偏离0.1℃时,引起热、冷 敏神经元放电改变
例如: >37℃→热敏神经元放电↑→散热↑→体温不致过高 产热↓
<37℃→冷敏神经元放电↑→散热↓→体温不致过低 产热↑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过高---发热过程
1.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散热(冷、干)
上升形式: 骤升: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 渐升:见于伤寒等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 畏寒、寒战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过高---发热过程
2.高热持续期
特 点:产热=散热(热) 临床表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 、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 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 软弱无力。
37.5℃
腋 窝 36.0-37.0 ℃
36.5℃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四)体温的生理变化
3.生理变化
影响因素
年龄 性别 昼夜 活动 药物 其他 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0.5-1.0℃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过高 (Elevated temperature)
生理性 体温升高
病理性
剧烈运动 女性月经前期与妊娠期 应激
1、体温的形成 2、产热与散热的过程
相关知识
体温 (temperature)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机体表层 部分的温度,主要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 等部位的温度。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机体核心 部分的温度,主要指心、脑、肺、腹腔脏器的 温度。
(二)产热与散热
➢ 产热(heat production):化学方式
基础代谢活动
骨骼肌运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
一般环境温度 下
寒冷环境下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二)产热与散热
➢ 散热 (heat loss):物理方式
散热途径:皮肤(占90%) 呼出气体、排泄物占少部分
散热方式:辐射(radiation)(60%) 传导(conduction) 对流(convection) 蒸发( evaporation ) :不感蒸发、发汗
一般:腋温>37℃或口温>37.3℃ ,一昼夜温差>1℃即称为发热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过高---临床分级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37.3-38.0℃ 38.1-39.0℃ 39.1-41.0℃ 41.0℃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Assessment and Care of Temperature
3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教学内容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
学习目标
掌握: 1、体温的概念及评估 2、几种常见热型的概念 3、体温过高的护理 4、测量体温的操作要点
熟悉:
1、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了解:
发热(fever) 过热 (hyperthermia)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过高---概念
发热(fever):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 少导致调节性体温升高。
过热(hyperthermia):调节点未移动, 体温调节障碍、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异 常等所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三)体温的调节
2. 体温调节中枢 (thermotaxic center)
实验证明:体温调节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的PO/AH
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PO/AH
产热器官 (骨骼肌、内脏等) 散热器官(汗腺、皮肤血管)
体温
反馈信息
温度感受器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三)体温的调节
3.体温调定点学说 (set-point theory):
当环境温度≥皮肤温时,蒸发是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三)体温的调节
自主性调节(autonomic thermoregulation): 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通过对产热和散热过
程进行调节,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通过温度 感受器及体温调节中枢调节。
行为性调节(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 机体有意识地通过改变行为活动而调节产热和散
(四)体温的生理变化 1.体温的单位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换算公式 ℉=℃×9/5+32 ℃=(℉-32)×5/9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四)体温的生理变化 2.体温的正常范围
成人正常体温范围及平均值
部位 正常范围 平均温度
口 腔 36.3-37.2 ℃
37.0℃
直 肠 36.5-37.7 ℃
热的方式 。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三)体温的调节
1. 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 ①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腹腔内脏等。
游离神经末梢 (冷、热感受器) ②中枢温度感受器:脊髓、延髓、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
热敏N元:局部脑温↑→放电频率↑ 冷敏N元: 局部脑温↓→放电频率↑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体温
T
Temperature
脉搏
P
pulse
血压
BP
blood pressure
呼吸
R
respiration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第三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维持体温
肌肉收缩 神经兴奋 消化吸收 腺体分泌 合成生长 其它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二)产热与散热
➢ 产热(heat production)
组织、器官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他
几种组织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产热情况
产热量
占体重%
安静状态
运动或劳动
2.5
16
3
34
56
22
40
18
73
23.5
10
2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体温(body temperature):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 均温度。但不易测量,临床常以口腔、直肠、腋窝处温 度代表。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一)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而产生
Biblioteka Baidu
糖、脂肪、蛋白质
o2
氧化
50% 化学能 转化
释放
能 量
CO2, 水 含氮产物
50% 热能
能量 ATP 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