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治理措施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常用技术
1、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技术主要包括河槽修复和生态型护岸建设两方面。
河槽修复是指对渠道化、硬质化的河槽进行自然化修复,恢复河槽的自然地貌形态和自然断面形态,大多采用如抛石、丁字坝等技术。
生态型护岸的类型主要有植被型护岸、石材型护岸(堆石、抛石、框架和石笼)、木材型护岸(沉梢、木栅栏)、纤维型护岸(天然植物纤维垫、人造织物纤维垫)、土工格栅护岸、土壤固化剂护岸、生态混凝土护岸等。
2、曝气增氧
缺氧是污染水体较普遍的特征,黑臭型水体尤其如此。恢复水体好氧/复氧平衡、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是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恢复的首要目标。
水体增氧有多种方法,如植物光合作用增氧、水力增氧、投加化学药剂增氧和机械曝气增氧等。其中,机械曝气能快速提高
水体溶解氧、氧化水体污染物,还兼具造流、景观、底泥修复和抑藻作用,是水体增氧的主要方法。河道生态治理常用曝气增氧形式主要有射流式、造流式、叶轮式及转刷式等。
3、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是指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型藻类和微型动物)附着在固体表面生长后形成的黏泥状薄膜。生物膜技术即为水体有益微生物生长提供附着载体,提高生物量,使其不易在水中流失,保持其世代连续性;载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加以吸收、同化,因此对水体中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
可作为生物膜载体的材料很多,其中人工水草(各类生物填料、生态基的统称)具有高比表面积、水草型设计、独特编制技术、表面附着性强和耐磨损等特点,在国内外河流、湖泊生态修复中应用广泛。
4、水生动植物修复
水生动植物是构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元素。水生植物对水体内外源污染物质具有吸收净化作用,同时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通过茎、根输送并释放到水体中,在根毛周围可以形成一个好氧区域,增加水体溶解氧,为微生物等供给降解污染物所需的氧量。
具有净化水质、消减风浪、美化水面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等多种功能。
水生动物的主要功能是平衡水生生态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溶解氧含量较高,相对封闭的景观河道特别适用。水生动物包括浮游动物、水生脊椎动物和底栖动物,它们以水体中的游离细菌、浮游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5、生态浮岛
生态浮岛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在水体中搭建水生植物种植和生长的平台,具有水质净化、创造生物(鸟类、鱼类)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和消浪保护驳坎等作用。水生植物既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和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也可以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CO2释放O2,还能营造水面景观。
注:根据河道的污染程度、配水情况等,选择上述治理措施的一种或几种,合理搭配,可削减NH3-N、TP、COD等20~50%,并提升景观效果。若配合截污工程进行综合整治,效果可望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