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犯罪学理论脉络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犯罪学理论百年嬗变脉络梳理王冠

三、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犯罪社会学派

犯罪社会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犯罪原因和探讨犯罪

对策,把犯罪原因归咎于社会。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大致亦可

归入犯罪社会学范畴。与传统重视研究个别社会弊病的犯

因性作用不同,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更强调整体社会形态是犯

罪发生的原因,因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故笔

者在此不作专门论述。以下只就犯罪社会学研究的三个传

统分支作简要述评: 1.环境社会学派:该学派以法国学者拉

柯沙尼为代表,强调犯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在犯罪产生中所

起的作用,认为“社会环境是培养犯罪人的培养基”。据此,

该学派在犯罪对策方面主张“社会疗法”,如保护儿童、保障

民众工作、妥善安置刑满释放人员等。2.生物社会学派:该

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和德国刑法学家李

斯特。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犯罪三元论”的观点,将犯

罪原因分为个人、自然和社会三类。李斯特则认为,犯罪是

由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共同造成的即“犯罪二元论”。关于

犯罪对策,该学派非常重视社会政策在同犯罪作斗争中的作

用,指出“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并据此提

出一系列社会改良措施。3.行为心理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

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塔尔德认为,个体行为包括犯罪

是通过模仿习得的,模仿遵循三个规律:距离规律即模仿取

决于交往的程度;方向规律即由较高社会阶层到较低社会阶

层,从城市到农村;插入规律即当两种相互排斥的行为共存

时,新式的行为会取代旧式的行为。这些研究为当代犯罪学

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犯罪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四、20世纪20年代至今:现代犯罪学研究

(一)现代犯罪学研究的主流:犯罪社会学研究

1.社会化过程理论: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角度考察犯罪

原因。第一,社会学习论。该理论认为犯罪是个人社会交往

和学习的结果。美国学者萨瑟兰的“不同联系理论”是该理

论的滥觞。萨瑟兰认为,犯罪是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与他人的

相互作用而习得的;犯罪行为学习发生在具有亲密关系的人

群中;这种学习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即犯罪技术和对待犯罪

的态度;个人违法是因为所处群体中赞许破坏法典者占了多

数;不同交往在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优先性等方面不同。这

些研究对当代犯罪学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萨氏本人

被尊为“美国现代犯罪社会学之父”,其代表作《犯罪学原理》更是被后世奉为圭臬,该书牢固树立了“犯罪行为是习得的”观点,成为后世研究的逻辑前提。第二,社会控制论。该

理论最具特色之处在于研究视角的转换,它从性恶论的前提

出发假定犯罪动机普遍存在,因而着力于探讨“为什么大多

数人不犯罪”的问题。控制理论的集大成者当属美国学者赫希。赫希认为,犯罪是个人与传统社会之间的联系即社会键

薄弱或破裂的结果,社会键要素包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四个方面:依恋,即对父母、学校或同辈群体的感情联系;奉

献,即对传统生活目标如未来教育或职业的追求;参与,即对

传统生活方式的参加;信仰,即对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

的认可和相信。社会控制学说整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了综合性的犯因理论,具有较

强的可操作性。第三,标定论。该理论认为:个人因被社会

“贴标签”而获得“越轨者”身份;社会对越轨行为和越轨者的反应是决定犯罪的主要诱因;消极的自我意向在受到司法

机关处理后产生;社会标定和司法机关处理会使犯罪行为持

久存在。标定理论对刑事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20世纪

六七十年代西方推行的以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等

为内容的刑事司法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社会结构理论: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犯罪原因。第

一,社会解体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伯

吉斯、肖、麦凯、帕克、斯雷舍等。芝加哥学派认为,社会解体是导致犯罪的原因。人们生活在群体之中,以亲情、友情、师生和邻里关系等为内容的非正式社会关系对犯罪的影响远

较警察、法庭等官方正式社会关系为大,但社会发展产生的

一系列结果如都市化、人口流动频繁、人际交往减少、文化多元性等,使非正式社会关系趋于解体,犯罪因而必然增加。

该理论的结论是:城市化与社会解体程度成正比,社会解体

程度与犯罪率成正比。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对当代西方犯罪

学尤其是城市犯罪控制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紧张

理论。美国学者默顿将法国社会学家杜尔亥姆的失范学说

应用于分析美国社会,创立了紧张理论。默顿认为,人的欲

望由社会文化引起,尽管社会文化认可的成功目标在整个社

会中是一致的,但实现成功的机会在各阶层中并不均等,当

下层阶级无法用合法手段实现社会承认的成功目标时,就会

产生紧张情绪。个人缓解紧张情绪的方式有五种:遵从,即

99

西方犯罪学理论百年嬗变脉络梳理

受传统文化目标并用制度性手段实现之;创新,即接受社

会确立的目标,但拒绝使用制度性手段而是采取新的手段获

取财富;形式主义,即拒绝传统的文化目标,但接受社会认可

的制度性手段;退却主义,即拒绝社会文化目标和制度性手

段,疏远和退出正常社会生活;造反,即用新的价值观取代传

统社会价值观。在默顿看来,除遵从之外的四种社会适应方

式都构成“越轨”,但它们并非都必然引起犯罪。紧张理论成为美国20世纪犯罪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第三,文化与

亚文化论。其中当属美国学者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最具特色。该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存在多种文化,刑法是主

流文化行为规范的反映,遵从亚文化规则而与主流文化相冲突,就构成犯罪。文化冲突往往在以下情况产生:随着文化

集团的规范扩展和成员迁移,在相邻文化领域的边缘,不同

文化准则会发生激烈冲突;当社会结构复杂化、分层化时,单

一文化规范会出现多元化,同一文化集团、社区内部会发生

文化冲突;原来的文化集团分化出新的社会集团,新旧文化

规则之间不免发生冲突。文化冲突理论对解释移民群体和

少数民族犯罪有较强的说服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颇富新意。

3.社会冲突理论:从社会冲突角度阐明犯罪原因。第

一,冲突论。其中当属美国学者伯纳德的“一体化犯罪冲突

理论”影响最大。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刑法是诸多群体

的价值观念和利益的结合,但某个群体的政治和经济权利越大,刑法反映的该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就越多,与其价值

观念和利益相一致的行为就越不可能违反刑法,反之亦然。

个人和群体的官方犯罪率与其政治和经济权利成反比。冲

突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执西方犯罪学之牛耳。该理论带

有相当的激进色彩,但其研究囿于冲突性社会现象,尚未触

及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形态对犯罪的决定性作用。第二,西

方新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研究。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世界

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部分带有激进思潮印迹的学者如

英国学者沃尔顿、美国学者昆尼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犯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后认为,

资本主义是一种“犯因性社会”,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矛盾是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犯罪问题只有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解决。但这些学者不重视理论体系

建构的完整性和对理论的实证检验,嘲笑主流犯罪学的“价

值中立”和超阶级立场,主张学术研究应当有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基础,因而为传统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所不容。

(二)犯罪生物学研究

现代犯罪生物学研究有三个分支:犯罪人类学、犯罪遗

传生物学和犯罪体质生物学。犯罪人类学研究的始作俑者

即意大利学者龙勃罗梭,其“天生犯罪人”理论虽终为历史发展所抛弃,但后世仍有学者(如美国学者胡顿)秉持科学求实

的态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研究。犯罪遗传生物学认为,若干

遗传负因使犯罪人形成反社会人格而实施犯罪。这方面的

研究如美国社会学家达格代尔对朱克“犯罪家族”的调查、德国精神病学家朗格对孪生子与犯罪关系的统计研究、英国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