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配位聚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Natta 的双金属机理
1959年由Natta首先提出,以后得到一些人的支持, 要点如下: 引发剂的两组分首先起反应,形成含有两种金属 的桥形络合物聚合活性中心
表5-3
催化剂组分对聚丙烯IIP的影响
p187
24
总体看,主催化剂定向能力的顺序是:
不同的过渡金属组分:
TiCl3(α,γ,δ) > VCl3 > ZrCl3 > CrCl3 。
2.高价态的金属卤化物,其IIP相差不大。 3.相同过渡金属不同价态的卤化物:
TiCl3(α,γ,δ) > TiCl2 >TiCl4 。
TiCl4-Al(C2H5)3称为Ziegler引发剂, TiCl3-Al(C2H5)3 称为Natta引发剂,合称为Ziegler—Natta引发剂。
3
Goodrich-Gulf公司采用TiCl4-AlEt3引发体 系使异戊二烯聚合,得到高顺式1, 4-聚异戊二 烯(顺式率达95%~97%)。 Firestone轮胎和橡胶公司采用Li或烷基锂引 发丁二烯聚合,得到高顺式1, 4-聚丁二烯(顺 式率90%~94%)。 重要意义:可使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
(CH3)2N 3P=O
六甲基磷酰胺
(C4H9)2O
丁醚
N(C4H9)3
叔胺
30
加入第三组分的引发剂称为第二代引发剂 引发剂活性提高到 5×104 g PP / g Ti 第三代引发剂,除添加第三组分外,还使用了 载体,如:MgCl2、Mg(OH)Cl 引发剂活性达到 6×105 g / g Ti 或更高
5
构型异构 构象异构
(1)乙烯衍生物(光学异构体)
光学异构体(也称对映异构体), 是由于分子中含有 手性碳原子引起,分为 R(右)型和 S(左)型两种 异构体。 对于 - 烯烃聚合物,分子链中与 R 基连接的碳原子 有下述结构: H
C* R
由于连接C*两端的分子链不等长,或端基不同,C* 应当是手性碳原子。但这种手性碳原子并不显示旋 光性,原因是紧邻 C* 的原子差别极小,故称为假手性 原子。
4.三价卤化钛:
TiCl3(α,γ,δ) > TiBr3 ≈ TiCl3(β) > TiI3 。
25
(2) ⅠA—ⅢA族金属烷基化合物的影响 由表7-2、表7-3可看出,当主催化剂相 同时,IIP随烷基金属化合物中金属种类有显 著变化;当烷基金属中的金属相同时,IIP与 烷基的大小有关。
总体看,共催化剂对IIP的影响顺序是:
22
7.4.3 使用Z-N引发剂注意的问题
主引剂是卤化钛,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吸湿后
发烟、自燃,并可发生水解、醇解反应
共引发剂烷基铝,性质也极活泼,易水解,接触空 气中氧和潮气迅速氧化、甚至燃烧、爆炸

在保持和转移操作中必须在无氧干燥的N2中进行

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和设备要求除尽杂质,尤其

28
7.4.5 Zieler-Natta引发体系的发展 (1)第一代引发剂——两组分Ziegler-Natta引 发剂体系,引发剂活性仅为500~1000 g / g Ti (2) 第二代引发剂——三组分Ziegler-Natta引 发剂体系,引发剂活性提高到 5×104 g PP / g Ti
7
平面锯齿型
Fisher投影式
8
(2)聚二烯烃(几何异构体)
几何异构体是由聚合物分子链中双键引起的,如 异戊二烯的1,4-聚合产物有两种几何异构体。
CH2
CH3 CH2 H CH2
CH3 C CH CH2 n
CH3 CH2
聚异戊二烯
C C
C C
CH2 H
顺式构型
反式构型
9
顺式-1,4-聚1,3-丁二烯
主引发剂
是由Ⅳ~Ⅷ过渡金属化合物

Ⅳ~Ⅵ副族:
Ti Zr V Mo W Cr的 TiCl3(、、 ) 的活性较高
卤化物 主要用于 氧卤化物 -烯烃的 乙酰丙酮基 聚合 环戊二烯基

MoCl5、WCl6专用于环烯烃的开环聚合 Ⅷ族:Co、Ni、Ru、Rh 的卤化物或羧酸盐 主要用于二烯烃的聚合
12
7.2.3 立构规整度的测定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用立构规整度表征。
立构规整度:是立构规整聚合物占聚合物总量的百分数。
是评价聚合物性能、引发剂定向能力的重要指标 。 结晶 密度 熔点 溶解性 化学键的特征吸收
13
根据聚合物的物 理性质进行测定
全同聚丙烯的立构规整度(全同指数、等规度)常用 沸腾正庚烷的萃取剩余物所占聚丙烯试样百分数表示:
是氧和水分

聚合完毕,工业上常用醇解法除去残留引发剂
23
7.4.4
Ziegler-Natta引发剂组分对PP等 规度和聚合活性的影响
聚丙烯的立构规整度可用全同指数IIP表示,聚合速率 可用催化剂活性指标g(PP)/g(Ti)或 g(PP)/g(Ti)·h 来表示。
1. 过渡金属组分的影响 过渡金属的定向能力与其种类、价态、相态、 晶型、配位体等有很大关系。

沸腾正庚烷萃取剩余物重量 聚丙烯的全同指数 (I I P) = 未萃取时的聚合物总重量
也可用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谱带测定 IIP=K A975 A1460
全同螺旋链段特征吸收,峰面积 甲基的特征吸收,峰面积
K为仪器常数
14
7.3 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
7.3.1 配位聚合的定义 配位聚合是指烯类单体分子首先在活性种的 空位配位上进行配位、活化,随后单体分子相继
26
不同金属、相同的烷基时(表7-2) :
BeEt2 > AlEt3 > MgEt2 > ZnEt2 > NaEt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同一金属、不同烷基时(表7-2) :
AlEt3 > Al(n-C3H7)3 > Al(n-C4H9)3 ≈ Al(n-C6H13)3 ≈ Al(n-C6H5)3
烷基铝中一个烷基被卤素取代后,所得聚丙 烯的IIP均有明显提高(表7-3)。各种卤素 对IIP的影响序是:

载体催化剂是将一种或几种过渡金属(Ti、V、Cr) 化合物载负在无机物固体表面或高分子物上形成主催
化剂,共催化剂仍为烷基金属化合物,如AlCl3等。
载体大多数是镁、硅、铝的化合物,如MgO、 Mg(OR)Cl、MgCl2、SiO2和γ -Al2O3等。
31
7.5 丙烯的配位聚合
配位聚合机理,特别是形成立构规整化的机理,一 直是该领域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课题 至今没有能解释所有实验的统一理论 有两种理论获得大多数人的赞同

17
配位聚合引发剂与单体
引发剂和单体类型
Ziegler-Natta引发剂
-烯烃 有规立构聚合
二烯烃
有规立构聚合
环烯烃 -烯丙基镍型引发剂:专供丁二烯的顺、反1,4聚合 烷基锂引发剂(均相) 极性单体 二烯烃 有规立构聚合
18
7.4 Ziegler-Natta (Z-N)引发剂
7.4..1 Z-N引发剂的组分
将主引发剂、共引发剂、第三组分进行组配,获得 的引发剂数量可达数千种,现在泛指一大类引发剂。 就两组分反应后形成的络合物是否溶于烃类溶剂 均相引发剂 非均相引发剂,引发活性和定向能力高
分为
21
形成均相或非均相引发剂,主要取决于过渡金属的 组成和反应条件 如: TiCl4 AlR3 与 组合 或 或 VCl4 AlR2Cl 在-78℃反应可形成溶于 烃类溶剂的均相引发剂 温度升高,发生不可逆变 化,转化为非均相 又如: TiCl3 AlR3 TiCl2 与 或 组合 VCl3 AlR2Cl 低温下只能引发乙 烯聚合 活性提高,可引发 丙烯聚合 反应后仍为非均相, -烯烃的高活性定 向引发剂
聚合,产物具有高度规整性
4
7.2 聚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
7.2.1 聚合物的立体异构体
结构异构(同分异构):
化学组成相同,原子和原子团的排列不同 头-尾和头-头、尾-尾连接的结构异构
两种单体在共聚物分子链上不同排列的序列异构
立体异构 由于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构型和构 象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光学异构 几何异构
6
根据手性C*的构型不同,聚合物分为三种结构:
R H R H R H R H H R H R R H R H R H R H H R R H
全同立构 (等规立构) 间同立构 (见规立构) 无规立构
全同和间同立构聚合物统称为立构规整性聚合物。 如果每个结构单元上含有两个立体异构中心,则异 构现象就更加复杂。
11
二烯烃聚合物
如丁二烯聚合物: 1, 2聚合物都具有较高的熔点 全同 Tm = 128℃
间同 Tm = 156℃
反式1, 4聚合物 Tg = -80℃, Tm = 148℃ 较硬的低弹性材料 1, 4聚合物 顺式1, 4聚合物 Tg = -108℃, Tm = 2 ℃ 是弹性优异的橡胶 对于合成橡胶,希望得到高顺式结构。
插入过渡金属-碳键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
链增长反应可表示如下:
15
δ-
δ+
过渡金属
δ-
δ+
CH CH2
空位
Mt
CH CH2 ¦Ä¦Ä ¦Ä 环状过 渡状态 CH R
δ+
Mt CH2
CH CH2 R
δ-
CH CH2 CH CH2 R R
Mt
链增长过程的本质是单体对增长链端络合物的插入反应
16
几种聚合名称含义的区别

配位聚合、络合聚合 在含义上是一样的,可互用。 一般认为,配位比络合表达的意义更明确 配位聚合的结果: 可以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 也可以是无规聚合物
定向聚合、有规立构聚合 这两者是同义语,是以产物的结构定义的,都 是指以形成立构规性聚合物为主的聚合过程。 乙丙橡胶的制备采用Z-N催化剂,属于配位聚 合,但结构是无规的,不是定向聚合。
反式-1,4-聚1,3-丁二烯
10
7.2.2 立构规整性聚合物的性能
-烯烃聚合物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影响聚合物的结晶能力。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好,有利于结晶 高结晶度导致高熔点、高强度、高耐溶剂性
如:无规PP,非结晶聚合物,蜡状粘性体,密度0.85,
无用途。 全同PP 和间同PP,高度结晶材料,具有高强度、高 耐 溶剂性,用作塑料和合成纤维。 全同PP 的Tm为175 ℃,可耐蒸汽消毒,密度0.90。
掌握内容
名词解释 配位聚合、定向聚合、立构选择性聚合、 立构规整度、全同指数、光学活性聚合物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Z-N引发剂有哪些组分?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 题? 丙烯用TiCl3-AlEt3引发聚合,用H2调节分子量 为什么聚合速率和分子量都下降?
1
第7章 配 位 聚 合
7.1 引言
乙烯和丙烯都是热力学聚合倾向很大的
(3) 第三代引发剂——载体型引发剂 引发剂活性为6×105 g / g Ti
29
第三组分 评价Z-N引发剂的依据 产物的立构规整度 质量 聚合速率 产量: g产物/gTi 两组分的Z-N引发剂称为第一代引发剂
500~1000 g / g Ti
为了提高引发剂的定向能力和聚合速率,常加入第 三组分(给电子试剂) 含N、P、O、S的化合物:
2
1953年,德国人 K. Ziegler 采用TiCl4-Al(C2H5)3为引 发剂,在低温(60 ~90 ℃ )和低压(0.2 ~1.5MPa)条 件下实现了乙烯的聚合。分子链中支链较少,结晶度较 高,密度达0.94~0.96。因此称为低压聚乙烯或高密度聚 乙烯。 1954年,意大利人 G. Natta 采用TiCl3-Al(C2H5)3为引 发剂,实现了丙烯的聚合,产物具有高度的等规度,熔 点达175 ℃。
AlEt2I > AlEt2Br > AlEt2Cl ≈ AlEt2F
27

通过以上共催化剂对IIP影响的分析,可 以看出当主催化剂选用效果最好的 (α,γ,δ) TiCl3时,共催化剂以AlEt2I或AlEt2Br为佳。 但在实际中,由于这两种共催化剂较贵, 且聚合速率低(表7-3),从各方面综合考虑, 多选用AlEt2Cl为共催化剂。
19
共引发剂

Ⅰ~Ⅲ主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主要有: RLi、R2Mg、R2Zn、AlR3
有机铝化合物应用最多: Al Hn R3-n Al Rn X3-n X = F、Cl、Br、I
n = 0~1
当主引发剂选同TiCl3,从制备方便、价格和聚合
物质量考虑,多选用AlEt2Cl。
20
7.4.2 Z-N引发剂的类型 (溶解性能)
单体,但很长一段时期未能聚合得到高分子 量聚合物,主要是未找到合适引发剂和聚合条件。 1938~1939年间,英国ICI公司用氧为引发剂,在高 温(180 ~200℃)和高压(150 ~300MPa)条件下聚合
得到聚乙烯,其聚合为自由基机理。产物分子链中带有
较多支链,密度较低,因此称为高压聚乙烯或低密度聚 乙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