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一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 1 本试卷满分 1 5 0分, 5 0 分钟 . 注意事项 :
ຫໍສະໝຸດ Baidu
2 0 1 8. 7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如 需 改 动, 用橡皮擦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 , 干净 , 再选涂其它答案 . 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 . 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 一、 现代文阅读 ( 3 6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 9 分) 完成 1~3 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唐代的开放性格与盛唐气象 ( 节选 ) 黄永友 既体现在对周边民族的开明政策 , 也体现在对邻近国家交流的空前扩 唐代的开放性格 , 大; 体现在经济和物质上 , 更体现在思想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 . 隋唐时代的民族融合达到了新的高度, 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和新的文化.在民族融合的大 背景下, 唐朝皇帝不仅能够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而且对于新民族的形成具有一种自觉意 识.唐朝的周边民族, 尽管与唐朝政权之间也不断有战争, 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一直存在. 但 , , 是 那是政权之间的征服与被征服 而不是种族之间的征服与被征服. 被征服的政权尽管是少数 民族的政权, 但他们并不以唐朝为外族. 当贞观四年二月打败突厥, 俘颉利可汗以后, 西北各族 , 君长诣阙请唐太宗为“ 天可汗” 就是做以“ 可汗” 称呼其君长的草原民族的共同首领. 这说明, 一 , , 旦突厥政权被征服 唐朝取代突厥实施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西北少数民族的君长也就能够接受唐 朝皇帝做他们的可汗了.贞观二十年, 唐朝击败薛延陀, 唐太宗亲自到灵州( 今宁夏灵武北) 招抚 . 草原民族铁勒诸部, 并因此修筑了一条横贯回纥以南、 突厥以北的“ 参天可汗道” 唐朝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扩 大 了 . 不 仅 中 国 的 丝 绸 、 瓷器大量运往亚非各 国, 造纸术和印刷术等科技发明也传入亚洲各国 . 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给新罗 、 日本等国也带去了巨大的影响 . 唐朝的商人 、 僧侣和手工业者前往亚洲各国 , 亚洲各国的留 学生 、 学问僧 、 商人和艺术从业人员等也纷纷来到中国 . 玄奘西行天竺 、 鉴真东渡日本 , 都是 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 . 而新罗 、 日本 、 大食 、 波斯和印度等国都有人在唐朝居住 , 甚至入 仕做官 , 如唐末担任淮南节度判官的新罗人崔致远 、 开元天宝时期在唐朝廷做到卿监一级高 、 官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吕 ( 汉名晁衡 ) 先后担任主管天文历法的司天监的印度人瞿坛撰 、 波斯 人李素等 . 唐后期 , 有不少新罗人在唐朝参加 科 举 考 试 并 登 第 获 得 功 名 . 唐 朝 在 沿 海 许 多 , , 城市都有新罗人的聚居地 , 称为 “ 新罗坊 ” 并有专门接待新罗人的旅店 , 称为 “ 新罗馆 ” 甚至 .日 本 派 遣 的 遣 唐 使 总 共 有 十 几 次, 有的地方设有与新罗人打交道的 “ 勾当新罗所 ” 两国经 济文化交流高潮迭起 . 唐朝长安 、 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 亚洲各国人及其所带来的生 活风俗 、 信仰和文化都深深地影响着唐朝人民的生活 . 隋唐新民族的形成 , 带来了新文化的出现 . 唐代的文化 , 无疑不能称之为汉文化或中原 文化 , 而只能是胡汉混合的新文化 . 从民族精 神 、 思 想 观 念 和 宗 教 信 仰, 到礼仪习俗和文学 艺术 , 以及日常生活的物质器用 , 唐文化无一不打上了胡汉混合的烙印 . 而对外交往的开放 态势 , 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唐文化的多元色彩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 1. 3 分) 唐朝对周边民族的开明政策以及对邻近国家交流的空前扩大, 形成了唐代的开放性格. A. , . 隋唐时代 高度空前的民族融合使中国形成了一个有别于过去的新民族和一种新文化 B . 唐朝皇帝能够采取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 所以对新民族的形成具有一种自觉意识 . C. 唐代的文化 , 不仅是汉文化或中原文化 , 更是胡汉混合的具有多元色彩的新文化 . D. 高一语文试题 第 1 页 ( 共 8 页)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3 分) 文章采用 “ 总 — 分 — 总” 的结构形式 , 对唐代开放性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论证 . A. 文章中间两段从对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同他国交流两方面 , 论证唐朝国力强盛的原因 . B. 文章在论述唐与他国曾有过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时 , 列举了大量事实 , 很有说服力 . C. , . 文章在充分论述唐代开放性格的基础上 指出这种开放性格对文化的多元也有影响 D.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分) , “ , 突厥被打败后 西北各族君长称唐太宗 天可汗 ” 可见他们认同唐朝皇帝的首领地位 . A. , 唐太宗招抚草原民族铁勒诸部, 并修筑了“ 参天可汗道” 体现了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B. 中国的丝绸瓷器 、 科技发明 、 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对亚洲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C. , 唐政府设置 “ 新罗馆 ” 并鼓励新罗人参加科举考试等 , 表明唐与新罗之间的关系密切 . D.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 1 5 分) 【 】 【 】 , 阅读 甲 乙 两段文字 完成 4~6 题 . 【 甲】 , , “ 时袁绍在渤海 闻知董卓弄权 乃差人 赍 密 书 来 见 王 允.书 略 曰: 卓 贼 欺 天 废 主, 人不 忍言 ; 而公恣其跋扈 , 如不听闻 , 岂报国效忠之臣哉 ? 绍今集兵练卒 , 欲扫清王室 , 未敢轻动 . , . , . ” , . , 公若有心 当乘间图之 如有驱使 即当奉命 王允得书 寻思无计 一日 于侍班阁子内见 “ ” “ ” 旧臣俱在 , 允曰 : 今日老夫贱降 , 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 . 众官皆曰 : 必来祝寿 . 当晚王允 “ 设宴后堂 , 公卿皆至 . 酒行数巡 , 王允忽然 掩 面 大 哭 . 众 官 惊 问 曰 : 司 徒 贵 诞, 何 故 发 悲 ?” “ 允曰 : 今日并非贱降 , 因欲与众位一叙 , 恐董卓见疑 , 故托言耳 . 董卓欺主弄权 , 社稷旦夕难 ” 保 . 想高皇诛秦灭楚 , 奄有天下 ; 谁想传至今日 , 乃丧于董卓之手 : 此吾所以哭也 . 于是众官 “ 皆哭 . 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 : 满朝公卿 , 夜哭到明 , 明哭到夜 , 还能哭死董卓否 ?” 允视之 , 乃 “ “ 骁骑校尉曹操也 . 允怒曰 : 汝祖宗亦食禄汉朝 , 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 ?” 操曰 : 吾非笑别事 , ” “ 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 . 操虽不才 , 愿即断董 卓 头 , 悬 之 都 门, 以 谢 天 下. 允 避 席 问 曰: 孟 “ 德有何高见 ?” 操曰 : 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 , 实 欲 乘 间 图 之 耳.今 卓 颇 信 操, 操 因 得 时 近 卓. “ 闻司徒有七宝刀一 口 , 愿 借 与 操 入 相 府 刺 杀 之, 虽 死 不 恨 !” 允 曰: 孟 德 果 有 是 心, 天下幸 甚 !” 遂亲自酌酒奉操 . 操沥酒设誓 , 允随取 宝 刀 与 之 . 操 藏 刀 , 饮 酒 毕, 即起身辞别众官而 去 . 众官又坐了一回 , 亦俱散讫 . , , “ “ ” 次日 曹操佩着宝刀 来至相府 , 问: 丞 相 何 在 ?” 从 人 云: 在 小 阁 中. 操 径 入.见 董 卓 “ “ ” “ 坐于床上 , 吕布侍立于侧 . 卓曰 : 孟德来何迟 ?” 操 曰: 马 羸 行 迟 耳. 卓 顾 谓 布 曰: 吾有西 ” “ 凉进来好马 , 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 . 布 领 令 而 出.操 暗 忖 曰: 此 贼 合 死 !” 即欲拔刀 “ 刺之 , 惧卓力大 , 未敢轻动 . 卓胖大不耐久坐 , 遂倒身而卧 , 转面向内 . 操又思曰 : 此贼当休 !” , , , , 矣 急掣宝刀在手 恰待要刺 不想董卓仰面 看 衣 镜 中 照 见 曹 操 在 背 后 拔 刀 急 回 身 问 曰 : “ “ ” 孟德何为 ?” 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 . 操惶遽 , 乃 持 刀 跪 下 曰: 操 有 宝 刀 一 口, 献 上 恩 相. 卓 接视之 , 见其刀长尺余 , 七宝嵌饰 , 极其锋 利 , 果 宝 刀 也; 遂 递 与 吕 布 收 了.操 解 鞘 付 布.卓 “ ” 引操出阁看马 , 操谢曰 : 愿借试一骑 . 卓就教与鞍辔 . 操牵马出相府 , 加鞭望东南而去 . “ ” “ ” 适来 曹 操 似 有 行 刺 之 状 , 及 被 喝 破, 故 推 献 刀. 卓 曰: 吾 亦 疑 之. 正说话 布对卓曰 : “ 间, 适李儒至 , 卓以其事告之 . 儒曰 : 操无妻小在京 , 只独居寓所 . 今差人往召 , 如彼无疑而 ” 便来 , 则是献刀 ; 如推托不来 , 则必是行刺 , 便可擒而问也 . 卓然其说 , 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 . “ , 去了良久 , 回报曰 : 操不曾回寓 , 乘马飞出东门 . 门吏问之 , 操曰 ‘ 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 ’ 纵 ” “ ” “ 马而去矣 . 儒曰 : 操贼心虚逃窜 , 行刺无疑 矣 . 卓 大 怒 曰: 我 如 此 重 用, 反 欲 害 我 !” 儒 曰: “ ” 此必有同谋者 , 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 . 卓遂令遍行文书 , 画影图形 , 捉拿曹操 : 擒献者 , 赏千 金, 封万户侯 ; 窝藏者同罪 . ( ) 节选自 « 三国演义 » 第四回 “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 高一语文试题 第 2 页 ( 共 8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