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性与信任
——来自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的观点
内容摘要:吉登斯的现代性的重要的理论就是关于信任问题的探讨。吉登斯
指出了现代性的动力机制是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和反思性监控,而这三个机制与信任是相关联的。同时稳定的秩序促使人们产生信任,新认识本体性安全的基础。通过对现代社会信任的研究,可以得出有了信任现代性的可以得到更好的转型,社会秩序会更加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关键字:现代性,信任,动力机制,秩序,本体性安全,社会发展
安东尼·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望,他的主要理论是结构化理论和现代性理论,其中他的现代性思想以其分析的深刻性、体系的完整性和见解的独到性而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与认可。
一、现代性的社会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17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并再后来的岁月里蔓延到世界各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吉登斯认为,推动现代性不断扩张的动力机制主要有三种(李怀、申世飞,2010):
1、时空分离。在现代性的条件下, 通过各种缺场因素的孕育,地点变得捉摸不定,社会活动本身不再是地域性的了,而是受到远距离因素的强烈影响。随着时间的虚化的发展,空间也逐渐出现了虚化,报纸、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行动脱离了特定的场境,不再受任何这类场景制约而自由伸展,时一空分离加快了现代社会的扩张范围和发展速度。
2、脱域。所谓“脱域”指的是“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关系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在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包含两种脱域机制的类型:一个是象征符号,另一个是专家系统。象征符号包括货币、权力和语言;专家系统通过跨越伸延时空的方式进行脱域。所有的脱域机制都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
3、反思性监控。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在人们反思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并通过这一过程)被建构起来的,在现代性条件下,反思性具有了新的特性,反思被引人系统的再生产的每一基础之内,致使思想和行动总是处在连续不断地彼此相互反映的过程之中。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存在于以下事实中:社会实践总是不断地受到关于这些实践本身的新认识的检验和改造,从而在结构上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特征。到了现代,反思性发展到极端的地步,延伸到人类活动的各个层面。全方位的反思性成为现代性的一大特征,过去人们说现代性以对新事物的欲求为标志,这一说法不够准确。现代性的特征并不是为新事物而接受新事物,而是对整个反思性的认定,也包括对反思性自身的反思。
另外,吉登斯还指出“断裂性”是现代性的首要特征,即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是非连续性的,现代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在形式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现代社会变迁的速度不断加速,新生事物和秩序的出现是人们无法适应;现代性影响到了世界的每个范围,各个角落在不断地联系,社会巨变的浪潮席卷了地球的整个层面;现代社会的组织形式不能简单地从此前的历史时期里找得到,现代性把我们与传统社会的秩序抛离了,它正在改变我们日常
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具个人色彩的领域。概言之人类进人了一个与传统社会完全相异的全新的现代社会
二、现代性语境下的信任
吉登斯给了信任这样的界定:信任就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系统之依赖性所持有的信心,在一系列给定的后果或事件中,这种信心表达了对诚实或他人的爱的信念,或者对抽象原则技术性知识的正确性的信念。他对于信任的看法是比较宽泛的,既包括“人对物的信任”又包括“人对人的信任”(张宗、韦肖,2008)。
(一)现代性制度与信任的关联性
现代性的三大动力机制时空分离、脱域机制、知识的反思性作用,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严格区分开来。吉登斯指出,现代性社会在时空分离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脱域特质,使得社会成员相互交往方式由在场转化到缺场。而所有的脱域机制都依赖于信任。他认为现代性制度的特性与抽象体系中的信任机制特别是专家系统中的信任紧密相关。在现代性条件下,不仅从日常事件的角度看,而且从组织社会实践的知识的反思性的角度看,未来总是开放的,现代性这种面向未来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属于抽象体系的信任建构而成的。所以信任总是与抽象系统相连的, 信任总是与现代性制度相关联(马中英、王艳玲,2009)。
吉登斯认为现代社会的转型是在三种力量的推动下完成的:第一是时空分离与重组。当时间摆脱特定空间的制约,使得现代组织可以跨越时空距离对社会关系进行规则化控制,因此现代性导致了全球化。第二是社会结构的“抽离化”,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从个人的经验中脱离,被符号化,于是那些抽象系统的信任成为人们日常行动决策的基础,使得某些生活领域中风险性降低的同时,又建立了一种没有人能直接控制的社会影响方式。第三是反思性,前现代社会是通过传统或习俗维持的,留有传统或习俗维持的现代社会依赖理性,但却并未将其视为必然的权威,相反怀疑倒是现代理性的普遍特征,于是自我必定是反思性地产生出来,在多元化的权威中进行选择。因此也就是说,现代性这一新语境下的信任主要发生在以下两种变化:第一,它并不是发生于原有的或自然作用力影响之下的,而是发生于人为创造的条件下;第二,在社会制度维度的推动下,人类活动范围会变得越来越广,信任才得以存在。
(二)秩序与信任
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中对于现代性的诊断和分析开始于秩序问题,他探讨了秩序扩展或延伸的信任基础。以时空秩序为特点的信任,是与现代性制度相联系的“抽象体系中的信任机制”,这种抽象体系中的信任机制是以对抽象体系本身的信任为前提的,即以对象标志系统与专家系统的信赖为前提的(王晓宁,2010)。制度是通过促进秩序进而促进信任的。制度的关键功能是增进秩序,它是一套关于行为和事件的模式,它具有系统性、非随机性,秩序鼓励信赖和信任,并减少合作的成本。当秩序占据主导地位时,人们就可以预见未来,从而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也能对自己冒险从事创新性试验感到自信。制度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信任依赖于秩序的稳定同时又促成秩序的稳定。纵观人类历史发展,人类在适应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为了应对自然和社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而创设制度,制度降低或减少了事实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制度造成了一种事实上的稳定的“客观秩序”,这种客观秩序是由可预见的、确定性的行为所构成,而这种稳定的“客观秩序”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心理期待,这种心理期待就是信任。
(三)本体性安全与信任
吉登斯建构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他认为主体和客体被置于同等重要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