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力与执行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力与执行力。
决策本身虽然不属执行的范畴,却是执行的起点和依据。
决策的权威性、客观性、合理性、适宜性、科学性等,影响着执行力。
如果决策不科学、不符合客观实际,或者决策出台的时机不当等,都不利于执行。
因此,作为决策者,必须考虑做出的决策、出台的政策是否符合当地或者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决策者还应当反思执行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存在,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决策不当所致。
领导力与执行力。
领导者的号召力、沟通力、影响力以及领导方式等,影响着下属或者整个组织的执行力。
领导的号召力越强、沟通力越高、影响力越大,则下属或者整个组织的执行力就会越强;反之则越弱。
关于领导方式,有的需要民主或者关系型的方式,有的需要集中或者任务型的方式。
具体需要根据权变理论,依据管理对象、任务性质、所处环境等而定。
团体力与执行力。
团体或者组织的执行力,既受个体素质、能力、水平、态度等因素影响,也与团队的知识、年龄、性别、性格结构以及团队文化等因素有关。
合作型、互助型、信任型文化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团队优势的互补,达到1+1>2的效果。
监督力与执行力。
公共管理上存在着一个难题,就是“制定政策永远比执行政策容易”。
这一问题的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们往往是制定了政策之后,忽视了对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如果决策者能够充分利用组织内外的各种力量实施好监督,而且充分运用
监督检查所获得的结果对执行者施加影响,就会有力地推动决策的执行、政策的落实。
评价力与执行力。
评价指标体系和方式方法影响着执行的方向、力度和结果,决定着目标的实现程度。
领导者要想提升下属或者组织的执行力,就要从评价指标和方法入手,建立起科学的效能导向的考核制度。
激励力与执行力。
激励的方式和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和影响执行者的抉择和行为。
激励有正激励和负激励之分。
如果下属不执行决策,就让他换位,肯定会对其自身和组织中的其他人员有推动力;反之,对于执行有方、有力、有效的下属,则给予高强度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也会强力推动决策的落实。
为了提升激励力,领导对组织成员实施激励,在制度设计上应当遵从“激励相容”理论,即要尽可能使组织发展目标和个人成长目标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