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染色体遗传(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带核型分析的意义
① ② ③ ④ 准确认识每一条染色体 准确判断染色体结构异常 有利于对肿瘤机制的探讨和研究 有利于基因定位
二、染色体畸变
整倍体异常
chr数目改变 非整倍体异常
单倍体 多倍体 单体型 三体型 多体型 嵌合体
chr结构畸变
缺失 倒位 易位 重复 双着丝粒染色体
(一) 染色体数目改变
⑴ 同源嵌合体
体内不同chr数目(核型)的细胞群起源于同一合子。
产生原因:
a、受精卵头几次卵裂时chr不分离
b、受精卵头几次卵裂时chr丢失——后期延迟
⑵ 异源嵌合体
体内不同核型的细胞群起源于2个或以上的合子。 产生的原因: a、2个成熟卵子分别与X精子和Y精子受精所形成的2 个胚胎由于某种原因融合成一体。
染色体处于不同时期显出的带纹数不同。 中中期:300—500 早中期:500—550 晚中期:550—850 早前期:850—1000
染色体带命名的国际体制
界标 区 带
Xq28
1 2 3 4 5 6 7 8
2 1 1 2
Xp
Xq
带的表达方法
① ② ③ ④ 染色体序号 臂的符号 区号 带号
如:Xq27表示X染色体的长臂的2区7带。
染色体断裂后形成的新畸变染色体。
1、缺失(deletion,del) —— 部分单体型(partial monosomy) 末端缺失 中间缺失 环状chr
末端缺失(terminal deletion)
4q27
中间缺失(interstitial deletion)
4q13
4q25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r)
(1)常规核型分析
根据国际丹佛体制(Denver体制)将人类体细胞的 46条染色体按其相对长度和着丝粒位置分为23对,
7个组(A~G组)。其中22对为男女共有,称常染色体
(autosome),以其长度递减和着丝粒位置依次编为 1~22号;另一对与性别形成有关,随性别而异,称 为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XX代表女性,XY代 表男性。
类型:单倍体(n)、
三倍体(3n) (triploid) 多倍体(≥4n) (polyploid)
形成原因:双雄受精(diandry)或双雌受精(digyny)
核内复制(endoreduplication)
多倍体的遗传学效应:自然流产。主要发现在自然
流产的胎儿中(25%)。
3n=69
三极纺锤体
① 发生在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的增殖过程中
b、1个卵子分裂(孤雌分裂)为2个细胞分别与x精子
和y精子受精所形成的2个胚胎由于某种原因融合
成一体。
c、1个卵子和1个极体分别与x精子和y精子受精后所 形成的2个胚胎由于某种原因融合成一体。
(二)染பைடு நூலகம்体结构畸变
定义:指染色体部分片段的缺失、重复或重排。 基础:染色体断裂和/或断裂后的异常连接。 衍生染色体(derivative chromosome):
性chr病:x或y 性chr引起
(一)常染色体病
临床特征:
多发畸形 生长发育迟缓 智力低下 皮纹改变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愚形(21三体综合征,Down syndrome)
1、临床表现
严重智力低下 三大特征
50%伴有先心
大多有皮纹改变
发病率1/800~1/600新生儿;严重智力低下;生长发育 迟缓;特殊面容(眼距宽,外眼角上斜、鼻根低平, 舌大);通贯手、小指内弯、一指褶纹;男性不育、 女性偶有生育能力
显带类型:
①一般显带: ﹤500条带纹
Q带:氮芥喹吖因(QM) G带:胰酶+Giemsa R带:经处理的标本+Giemsa或QM C带:Y染色体 着丝粒 副缢痕 T带:染色体末端结构异常 N带:AgNO3+Giemsa, NOR
G带深带
G带浅带 着丝粒
着色不定带
②高分辨显带: ﹥500条带
47/45 Mosaic
46/47/45 Mosaic
⑵染色体丢失(loss)(后期延迟(anaphase lag))
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时,由于某种原因如纺锤
丝或着丝粒功能障碍或者染色体行动迟缓,导
致某条染色体在分裂后期和末期不能跟随其他 染色体一起进入子细胞核而滞留在细胞质中直 至分解消失。
3、嵌合体类型
2、类型 完全型21三体 易位型21三体 嵌合型21三体
完全型:
占95%
47, XX(XY), +21
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
发病率随母亲年龄增高而增大
嵌合型:
占 2~ 4 %
46/47,+21 早期卵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
易位型:
46, XX(XY), -14, +t(14q21q)
4p14
4q21
4、易位(translocation,t) 相互易位 罗伯逊易位 复杂易位

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20q12
4q25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平衡易位及平衡易位携带者
平衡易位:仅有位置的改变而没有明显的染色 体片段的增减,通常不会引起明显 的遗传学效应的易位。也叫原发性 易位。
(二)染色体的类型
中央着丝粒 (1, 3, 16, 19, 20)
亚中央着丝粒 (2, 4, 12, 17, 18, X)
近端着丝粒 (13, 14, 15, 21, 22, Y)
随体 随体柄 (核仁组织者)
(三)染色体的数量
体细胞:46条
精子和卵子细胞:23条
(四)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1、核型和核型分析的定义
嵌合体(mosaic):指体内同时存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 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个体。 如45,X/46,XX;46,XY/47,XXY
形成机制:
⑴染色体不分离(non-disjunction) ①RD时染色体不分离 双亲之一即父亲或母亲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初级不分离(primary non-disjunction)
由于父母一方为三体型,其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 发生的不分离。
2N+1
N
N+1
N
N
N+1
N+1
N
2N
2N
2N+1
2N+1
②有丝分裂不分离
是指发生在受精卵或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姐妹
染色单体不分离,即可形成嵌合体。 嵌合体个体中各细胞系的类型和数量的比例,取决 于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卵裂时间的早晚。
2N 2N 2N+1 2N 2N-1 2N 2N+1 2N 2N-1 2N
(二)性染色体病
临床特征:
性发育不全 两性畸形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
(Klinefelter syndrome或克氏综合症)
1942年,Klinefelter首先描述
1959年,患者核型为47,XXY或46,XY/47,XXY
发病率为 1/850 男性
男性精神发育不全中为 1/100 男性不育中为1/10
非整倍体改变的类型:
单体型(monosomy):亚二倍体,45条(2n-1)。
性染色体如45,X
三体型(trisomy): 超二倍体,47条(2n+1)。 性染色体如47,XXY或47,XXX 常染色体如47,XX(XY)+21 多体型(ploysomy):性染色体如48,XXXX(超雌)
48,XYYY(超雄)
临床表现:睾丸小,无胡须和喉结,皮肤女性化,
第二性征不明显,无精子,无生育。身
材瘦高。
性腺发育不全
(Turner syndrome,特纳综合征)
父母均为正常二倍体,只是在生殖细胞形成时,由于减 数分裂染色体不分离,导致受精后产生三体型患儿。
2N 2N
N+1
N-1
N
N
N+1
N+1
N-1
N-1
N
N
N
N+1
N-1
2N+1
2N+1
2N-1
2N-1
2N
2N
2N+1
2N-1
RDⅠ不分离: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RDⅡ不分离: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次级不分离(secondary non-disjunction):
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
组号 染色体号
A 1~ 3
形态大小
最大
着丝粒位置
中央着丝粒(1,3) 亚中央着丝粒(2)
随体

副缢痕
1号常见
B
C D
4、 5
6~12, X 13~15
次大
中等 中等
亚中央着丝粒
亚中央着丝粒 近端着丝粒

无 有 9号常见
E
F G
16~18
19、20 21、22、Y

次小 最小
核型: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即构成其核型
(karyotype) 。
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全套染色体按照Denver
体制配对、排列后,分析确定其是否
与正常核型的异同,称为核型分析
(karyotype analysis)。
2、核型分析的种类 常规核型分析(非显带核型分析) 显带核型分析
补充:
显带技术可显示出染色体的整体结构的是: G 显带、Q显带、R 显带。
由平衡易位携带者亲代传来 携带者核型:45, XX(XY), -14, -21, +t (14q21q)
3、发病机理:
21q22: 过氧化物歧化酶gene
过氧化物歧化酶
H2O2
18三体综合征(Edwards syndrome)
发病率1/4 000~1/5 000 活婴;男女比例为 1 : 4 生长发育障碍 小眼,眼距宽,内眦赘皮 小口,腭弓窄,唇裂或腭裂 先天性心脏病(95 %) 特殊握拳姿势;摇椅样畸形足
平衡易位携带者:具有平衡易位染色体但表型 正常的个体。
5、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i)
6、双着丝粒染色体 (dicentric chromosome,dic)
6q22
11p15
(三)染色体异常的后果
自然流产 先天缺陷 携带者
三、染色体病
定义:
由于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常chr病:1~22号常chr引起 分类
13三体综合征(Patau syndrome)
发病率1/5 000~1/21 000 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发育缺陷 发育迟缓,严重智力低下 小眼或无眼,眼距宽,内眦赘皮 唇裂或腭裂 预后不佳,45%在出生1月内死亡
5p-综合征
(猫叫综合征,Cri-du-chat syndrome)
发病率1/50 000 猫叫样哭声,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智力发育迟缓,满月脸 眼距宽,外眼角下斜,内眦赘皮 腭弓高,下颌小 先天性心脏病(50%)
第二章 染色体畸变与疾病
正常人类染色体
本章主要内容
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
染色体疾病
一、人类染色体
(一)染色体的基本形态结构
染色体(chromosome) 染色单体(chromatid) 着丝粒(centromere) 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 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 短臂(p) & 长臂(q) 随体(satellite) 端粒(telomere)
中央着丝粒
亚中央着丝粒 中央着丝粒 近端着丝粒

无 21, 22有 Y无
16号常见
(2)显带核型分析
1968年,瑞典细胞化学家Caspersson
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臂上显示出一条条明 暗交替或深浅不一的横纹—带。 带型(banding pattern):应用显带技术,将人类24 种染色体显示出的各自特异的带纹。
有丝分裂 4n(92条chr)的性母细胞
受精
RD
2n(46条chr)的精子或卵子
3n的合子细胞
② 发生在受精卵的第一次有丝分裂
卵裂 4n的体细胞
2、非整倍体(aneuploid)异常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的增加或减少。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少于二倍体 (46 条 ) 时称 为亚二倍体 (hypodiploid)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多于二倍体时称为超二倍体(hyperdiploid)。
染色体组:指人类的配子细胞即精子或卵子各含 有一套完整的染色体。chr数目23。
单倍体: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chr数目 23,“n”表示。在人类仅见于精子或卵子。
二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chr数目 46,“2n”表示。如人类体细胞。
1、整倍体(euploid)异常
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
2p21
p21 q31
2q31
2、重复(duplication,dup)
—— 部分三体型(partial trisomy)
正位重复
倒位重复
3、倒位(inversion,inv) 臂内倒位 臂间倒位

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4q13 4q24

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