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平衡。
发展职业教育,管理职业教育,一定要有专业思维, 站在专业角度思考问题,要把学校文化落到专业上。我 们通常说一个专业部就相当于一所小分校,一个专业部 负责人就相当于一个分校校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职 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不能忽视专业特点,更不能简单地用 数字描述学校办学规模。
(二)专业设置的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分类一般按其所属 科类进行,同时兼顾国家产业和职业结构的 划分。2010年国家教育部对2000年颁布的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进行 了修订。与原《目录》相比,修订后的新 《目录》在内容体系上做了重大调整,设立 了“专业类”、“专业代码”、“专业名 称”、“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 (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基 本学制”和“继续学习专业举例”等内容。 专业类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9个,专业数由 原来的270个增加到321个。
总之,一所学校并不是专业越多越好。假如一所 3000人规模的学校办几十个专业,何谈规模效益? 专业越多越没有特色,越没有效益。因此,在整合资 源、调整学校布局时,要把专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作为 重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根据学校现有的基础和 优势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不同学校的专业结 构、专业数量,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形成合理的专 业规模,并通过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来提高职业教育整 体质量。
烈的功利目的选择学校和专业的。
4、统筹性原则
专业设置不是中职学校的个别行为,而是一种多 方参与的社会行为,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离不开政府的 宏观指导和统筹。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把对人才市场 需求的科学研判结果发布给中职学校,指导中职学校 的专业设置,尤其是专业的调整,并建立严格、规范、 有序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 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至少要以县统筹,有条件 的地方,提倡以市统筹。对一所学校来说,设置的专 业也不宜过多,学校要立足实际,根据区域内中职学 校专业设置的总体规划和本校特色,集中设置3—5个 优势专业,并将其打造成重点示范专业。这样,可以 避免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布局混乱,特别是罔顾条件, 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你有我有,千篇一律,千校一 面,更谈不上凸显特色了。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则。中等职 业教育专业设置不仅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 教育内在规律,而且还要符合专业目录的要求。要有 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分类依据,统一的布局安排, 规范的专业名称,明确的培养内涵。同时,中等职业 教育专业设置应该是有一定条件的。最基本的要求应 该是要有一定数量的合格的专业教师,要有能够基本 满足专业教学的教学设施,要有比较完备的专业教学 资料,当然还要有必要的专业教学经费 。另外,中等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还应该有适度的超前意识,这样才 能克服因周期性而导致的人才培养的滞后性。
(二)专业的设置
1、专业设置的含义 专业设置,这里是指中职学校专业的设 立与调整。 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 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 专业设置是中职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 主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组织构成的显著特点。
专业设置关系到中职学校办学能否坚持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 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 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因此, 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 的基本要素。”
专业设置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专业 设置的灵活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也是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稳定是相对的、暂 时的,灵活则是绝对的、经常的。 专业设置 多年一贯制,是教育落后于经济、停滞不前 的表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 识经济已见端倪,产业结构急剧变化,职业 岗位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专业设置必须跟上 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及时更新,旧中求 新,稳中求活。灵活性不等于随意、草率、 盲动,不能只根据零散的信息或凭着感觉, 频繁地、摇摆地变换专业。
3、宽泛性与窄严性的统一
所谓宽泛性,是指所设置的专业面宽,口径大, 覆盖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性的特 点。所谓窄严性,是指专业范围较窄,一般严格按 行业、产品、岗位的对应关系来设置专业,具有职 业岗位针对性强、技术专深、要求严格、方便快捷 的特点。 宽泛性与窄严性是专业设置中的一对矛盾。强 调专业的宽泛性,主要是为了增强专业的适应性; 强调专业的窄严性,为的是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在 具体的专业设置过程中,要从二者的相关性中,去 寻求矛盾的统一面。
早期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不分专业的。我 国东汉时设立的与太学并立的鸿都门学(专习 文学、艺术), 南北朝时开设的四学馆(儒润 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隋唐时期所 设的律学、书学、算学、医学等,类似于后 来的单科专门学院和西欧中世纪大学设置的 文、法、神、医等学院,可以认为是按专业 进行教学的萌芽。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便对增设专 业提出了新要求。于是近代的高等教育和职 业教育出现了专业分类。
专业设置还要兼顾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社会需 求是专业设置的前提和依据,但只有将社会需要转化
为个人需要,才能构成对职业教育的切实需求。学生
或家长在决定本人或子女接受某种专业或教育时,必 然要考虑自己的投入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回报(如工资待
遇、就业机会、社会地位等)。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
就学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就业是人们求得生存的重要 手段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几乎都是带着强
保持专业的灵活性,有利于适应经济发 展的急需,保持职业教育的活力;有利于更 新教师的知识与技术,形成一支专业面宽、 素质高、迁移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 校吸引生源,保持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专业 变动要有根据,要讲条件,要在相对稳定的 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如果专业 年年变化,频繁更替,既表现出对社会需求 心中无数,缺乏远见,也反映了对适应市场 需求理解的简单化、表面化,其结果必然导 致办学无明确方向,难以形成稳定的主干专 业、拳头专业。
因为职教,我们相逢; 因为职教,我们相识。 同是职教人,携手铸辉煌。
——衷心感谢贵来自百度文库的盛情邀约!
专业· 课程· 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论
霍山职业学校 程先畏
2016-10-10
序
言
一、专业及专业设置
(一)专业的内涵
所谓专业,这里是指中职学校按照社会 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 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 的学业门类。通常也泛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 特 定的业务领域或某一大类职业。 专业既是中职学校制订培养目标、教学 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等项工 作,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种各类人才的依据, 也是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进而形 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特长,为将来职业 活动做准备的依据。(《职业教育学》)
2、专业目录 所谓专业目录,在这里是指中职学校培 养各种专门人才的分类目录。专业目录规定 专业的划分、专业名称及所属门类,反映培 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就业方向,是国家和各 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设置与 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指导 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信息处理等工 作的重要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 进行行政管理和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基 本文件。
5、效益性原则
所谓效益是指效果与利益。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 设置要力求取得最佳效果与利益,就是要使效益得到 最大化。因此,专业设置要力求体现集约化与最优化 的资源配置,以最少的投入培养最多、最好的人才, 求得专业教育的最高效益。 一要拓宽专业的服务面。专业既要为企业、行业 培养人才,又要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尽 量扩大专业的服务范围,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 二要增强专业的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仅要发挥 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作用,而且也应使其成为生产、 科研、技术服务的综合实体。 三要扩大专业规模。 专业一旦设置,就要努力 扩大招生数量,形成一定的规模,尽量提高师资、设 备、设施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投入,加快人才培养。
3、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就是要适应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 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求, 使所设置的专业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专业设置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改“供给驱动” 模式为“需求驱动”模式。需求驱动是根本的驱动,是 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客观的分析与科学的预测的基础上进 行的。供给驱动是“以我为中心”,主观设置,缺乏科 学依据,强调“我能做什么,我能培养什么人”。需求 驱动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关注“要我做什么,需要 我培养什么人”。专业设置如同企业生产一样,不能 “我生产什么,社会就用什么”,而应该是“社会需要 什么,我就生产什么”。
就一个专业来说,其实也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
小班化教学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国际上,职 业教育发达国家无不实行小班化教学。专业规模越大,
小班化后的班级越多,需要的教师数量、实训设备、
工位数等教学资源就越多。目前,“大班额”是制约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在
落实小班化教学与扩大专业规模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中专学校是学习前苏联的结 果,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设置专业。技工 学校长期不按专业设置,只按工种设置,如设置车、 钳、铆、电、焊等工种,近些年来也改称为专业。 中职学校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办起来的,普遍都设 置专业。当今不论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 是按照专业进行教育的,因此,职业教育也属于专 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与高等教育的专业是有区 别的。高等教育的专业主要依据学科分类、社会发 展和工作领域而划分,侧重于学术性,且趋向于拓 宽专业面,向综合性发展;中职学校的专业主要是 按照职业分工与职业岗位群对专门人才的要求而设 置,强调职业性,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 也注意基础性和就业的适应性。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统筹性原则 5、效益性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以党和国家及人民 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政治经济、教育的方针、政 策为指导,以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出发点, 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为着眼点,以有 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依据,坚持 社会效益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符合以下几个 方面的要求,即做到五个统一: 1、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2、战略性与战术性的统一 3、宽泛性与窄严性的统一 4、长线型与短线型的统一 5、行业性与地方性的统一
1、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专业设置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专业设置的稳 定性是教育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在一段时 间内所要求的。一个专业从设计、筹办,到办成规 模、办出特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 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队伍的形成、质量的提高、 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的影响,绝非一日之功 。经济发 展到一定的阶段,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 构就会趋于相对的稳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 时间和周期,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也要保持 相对的稳定,以确保所需人才的培养。
2、战略性与战术性的统一
所谓战略性和战术性,是指专业设置既要立足 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将“现实”与“未来”两个 时空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求得两者的统一。 21世 纪,虽然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数字化、 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等现代化特征,但我国仍将是典 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也呈多层次存在, 既有现代化技术,又有传统技术。专业设置既不能 脱离现实的技术状况,要从当前社会的急需出发, 重视现实设计,又要瞄准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放 眼未来,进行前瞻性、超前性的谋划,用专业设置 的超前性弥补教育培养人才的滞后性。
4、长线型与短线型的统一
社会需求既有长期需求,又有短期需求。因此, 长线型专业与短线型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都有着 重要的作用。其专业设置应做到以长为主,以短为 辅,长短结合,长短互补。也就是在坚持办好长线 专业的同时,还要灵活应对短线专业。所谓“无长 不稳,无短不活”,就是指这个道理。一所特色明 显的中职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示范性强、辐射作用 大的 “拳头专业”(骨干专业、大拇指专业),也 就是这里所说的“长线专业”,同时,也一定要有 若干个适应性强、覆盖范围广的“五指专业”,即 “短线专业”。
发展职业教育,管理职业教育,一定要有专业思维, 站在专业角度思考问题,要把学校文化落到专业上。我 们通常说一个专业部就相当于一所小分校,一个专业部 负责人就相当于一个分校校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职 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不能忽视专业特点,更不能简单地用 数字描述学校办学规模。
(二)专业设置的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分类一般按其所属 科类进行,同时兼顾国家产业和职业结构的 划分。2010年国家教育部对2000年颁布的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进行 了修订。与原《目录》相比,修订后的新 《目录》在内容体系上做了重大调整,设立 了“专业类”、“专业代码”、“专业名 称”、“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 (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基 本学制”和“继续学习专业举例”等内容。 专业类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9个,专业数由 原来的270个增加到321个。
总之,一所学校并不是专业越多越好。假如一所 3000人规模的学校办几十个专业,何谈规模效益? 专业越多越没有特色,越没有效益。因此,在整合资 源、调整学校布局时,要把专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作为 重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根据学校现有的基础和 优势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不同学校的专业结 构、专业数量,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形成合理的专 业规模,并通过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来提高职业教育整 体质量。
烈的功利目的选择学校和专业的。
4、统筹性原则
专业设置不是中职学校的个别行为,而是一种多 方参与的社会行为,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离不开政府的 宏观指导和统筹。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把对人才市场 需求的科学研判结果发布给中职学校,指导中职学校 的专业设置,尤其是专业的调整,并建立严格、规范、 有序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 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至少要以县统筹,有条件 的地方,提倡以市统筹。对一所学校来说,设置的专 业也不宜过多,学校要立足实际,根据区域内中职学 校专业设置的总体规划和本校特色,集中设置3—5个 优势专业,并将其打造成重点示范专业。这样,可以 避免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布局混乱,特别是罔顾条件, 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你有我有,千篇一律,千校一 面,更谈不上凸显特色了。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则。中等职 业教育专业设置不仅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职业 教育内在规律,而且还要符合专业目录的要求。要有 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分类依据,统一的布局安排, 规范的专业名称,明确的培养内涵。同时,中等职业 教育专业设置应该是有一定条件的。最基本的要求应 该是要有一定数量的合格的专业教师,要有能够基本 满足专业教学的教学设施,要有比较完备的专业教学 资料,当然还要有必要的专业教学经费 。另外,中等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还应该有适度的超前意识,这样才 能克服因周期性而导致的人才培养的滞后性。
(二)专业的设置
1、专业设置的含义 专业设置,这里是指中职学校专业的设 立与调整。 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 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 专业设置是中职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 主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组织构成的显著特点。
专业设置关系到中职学校办学能否坚持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 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广 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相对的稳定性。因此, 它是“决定一所学校和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 的基本要素。”
专业设置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专业 设置的灵活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也是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稳定是相对的、暂 时的,灵活则是绝对的、经常的。 专业设置 多年一贯制,是教育落后于经济、停滞不前 的表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 识经济已见端倪,产业结构急剧变化,职业 岗位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专业设置必须跟上 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及时更新,旧中求 新,稳中求活。灵活性不等于随意、草率、 盲动,不能只根据零散的信息或凭着感觉, 频繁地、摇摆地变换专业。
3、宽泛性与窄严性的统一
所谓宽泛性,是指所设置的专业面宽,口径大, 覆盖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性的特 点。所谓窄严性,是指专业范围较窄,一般严格按 行业、产品、岗位的对应关系来设置专业,具有职 业岗位针对性强、技术专深、要求严格、方便快捷 的特点。 宽泛性与窄严性是专业设置中的一对矛盾。强 调专业的宽泛性,主要是为了增强专业的适应性; 强调专业的窄严性,为的是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在 具体的专业设置过程中,要从二者的相关性中,去 寻求矛盾的统一面。
早期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不分专业的。我 国东汉时设立的与太学并立的鸿都门学(专习 文学、艺术), 南北朝时开设的四学馆(儒润 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隋唐时期所 设的律学、书学、算学、医学等,类似于后 来的单科专门学院和西欧中世纪大学设置的 文、法、神、医等学院,可以认为是按专业 进行教学的萌芽。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便对增设专 业提出了新要求。于是近代的高等教育和职 业教育出现了专业分类。
专业设置还要兼顾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社会需 求是专业设置的前提和依据,但只有将社会需要转化
为个人需要,才能构成对职业教育的切实需求。学生
或家长在决定本人或子女接受某种专业或教育时,必 然要考虑自己的投入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回报(如工资待
遇、就业机会、社会地位等)。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
就学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就业是人们求得生存的重要 手段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几乎都是带着强
保持专业的灵活性,有利于适应经济发 展的急需,保持职业教育的活力;有利于更 新教师的知识与技术,形成一支专业面宽、 素质高、迁移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 校吸引生源,保持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专业 变动要有根据,要讲条件,要在相对稳定的 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如果专业 年年变化,频繁更替,既表现出对社会需求 心中无数,缺乏远见,也反映了对适应市场 需求理解的简单化、表面化,其结果必然导 致办学无明确方向,难以形成稳定的主干专 业、拳头专业。
因为职教,我们相逢; 因为职教,我们相识。 同是职教人,携手铸辉煌。
——衷心感谢贵来自百度文库的盛情邀约!
专业· 课程· 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论
霍山职业学校 程先畏
2016-10-10
序
言
一、专业及专业设置
(一)专业的内涵
所谓专业,这里是指中职学校按照社会 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 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 的学业门类。通常也泛指专门人才所从事的 特 定的业务领域或某一大类职业。 专业既是中职学校制订培养目标、教学 计划,进行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等项工 作,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种各类人才的依据, 也是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学习内容,进而形 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特长,为将来职业 活动做准备的依据。(《职业教育学》)
2、专业目录 所谓专业目录,在这里是指中职学校培 养各种专门人才的分类目录。专业目录规定 专业的划分、专业名称及所属门类,反映培 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就业方向,是国家和各 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设置与 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指导 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信息处理等工 作的重要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 进行行政管理和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基 本文件。
5、效益性原则
所谓效益是指效果与利益。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 设置要力求取得最佳效果与利益,就是要使效益得到 最大化。因此,专业设置要力求体现集约化与最优化 的资源配置,以最少的投入培养最多、最好的人才, 求得专业教育的最高效益。 一要拓宽专业的服务面。专业既要为企业、行业 培养人才,又要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尽 量扩大专业的服务范围,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 二要增强专业的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仅要发挥 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作用,而且也应使其成为生产、 科研、技术服务的综合实体。 三要扩大专业规模。 专业一旦设置,就要努力 扩大招生数量,形成一定的规模,尽量提高师资、设 备、设施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投入,加快人才培养。
3、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就是要适应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 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求, 使所设置的专业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专业设置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改“供给驱动” 模式为“需求驱动”模式。需求驱动是根本的驱动,是 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客观的分析与科学的预测的基础上进 行的。供给驱动是“以我为中心”,主观设置,缺乏科 学依据,强调“我能做什么,我能培养什么人”。需求 驱动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关注“要我做什么,需要 我培养什么人”。专业设置如同企业生产一样,不能 “我生产什么,社会就用什么”,而应该是“社会需要 什么,我就生产什么”。
就一个专业来说,其实也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
小班化教学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国际上,职 业教育发达国家无不实行小班化教学。专业规模越大,
小班化后的班级越多,需要的教师数量、实训设备、
工位数等教学资源就越多。目前,“大班额”是制约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在
落实小班化教学与扩大专业规模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中专学校是学习前苏联的结 果,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设置专业。技工 学校长期不按专业设置,只按工种设置,如设置车、 钳、铆、电、焊等工种,近些年来也改称为专业。 中职学校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办起来的,普遍都设 置专业。当今不论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 是按照专业进行教育的,因此,职业教育也属于专 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与高等教育的专业是有区 别的。高等教育的专业主要依据学科分类、社会发 展和工作领域而划分,侧重于学术性,且趋向于拓 宽专业面,向综合性发展;中职学校的专业主要是 按照职业分工与职业岗位群对专门人才的要求而设 置,强调职业性,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 也注意基础性和就业的适应性。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一)专业设置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适应性原则 4、统筹性原则 5、效益性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以党和国家及人民 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政治经济、教育的方针、政 策为指导,以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出发点, 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为着眼点,以有 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依据,坚持 社会效益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符合以下几个 方面的要求,即做到五个统一: 1、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2、战略性与战术性的统一 3、宽泛性与窄严性的统一 4、长线型与短线型的统一 5、行业性与地方性的统一
1、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专业设置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专业设置的稳 定性是教育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经济发展在一段时 间内所要求的。一个专业从设计、筹办,到办成规 模、办出特色,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 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队伍的形成、质量的提高、 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的影响,绝非一日之功 。经济发 展到一定的阶段,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 构就会趋于相对的稳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 时间和周期,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也要保持 相对的稳定,以确保所需人才的培养。
2、战略性与战术性的统一
所谓战略性和战术性,是指专业设置既要立足 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将“现实”与“未来”两个 时空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求得两者的统一。 21世 纪,虽然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数字化、 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等现代化特征,但我国仍将是典 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也呈多层次存在, 既有现代化技术,又有传统技术。专业设置既不能 脱离现实的技术状况,要从当前社会的急需出发, 重视现实设计,又要瞄准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放 眼未来,进行前瞻性、超前性的谋划,用专业设置 的超前性弥补教育培养人才的滞后性。
4、长线型与短线型的统一
社会需求既有长期需求,又有短期需求。因此, 长线型专业与短线型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都有着 重要的作用。其专业设置应做到以长为主,以短为 辅,长短结合,长短互补。也就是在坚持办好长线 专业的同时,还要灵活应对短线专业。所谓“无长 不稳,无短不活”,就是指这个道理。一所特色明 显的中职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示范性强、辐射作用 大的 “拳头专业”(骨干专业、大拇指专业),也 就是这里所说的“长线专业”,同时,也一定要有 若干个适应性强、覆盖范围广的“五指专业”,即 “短线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