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中的风险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中的风险分析

摘要:伴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我国的金融业正在逐步地打开大门,进入对外开放的阶段。对外开放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本文着重针对金融业对外开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业;对外开放;外资银行

一、对外开放历程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何喜有(2008)把这个开放的历程划分为了四个阶段,即试探性开放阶段(1980—1993)、扩展性开放阶段(1994—2001)、深化开放阶段(2002—2006)、全面开放阶段(2007年以后)。这其中,在2006年11月15日,银监会修订《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并更名为《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细则》;12月,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并享受国民待遇,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由渐进开放阶段,进入了全面开放的阶段。

截至2007年底,23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17家分行;另有47个国家和地区的193家银行在华开设了242家代表处。在华外资法人银行达到26家,外国银行分行117家,合资银行2家,并有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利用外资余额为823.2亿美元,其中,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220.7亿美元。外资金融机构的资产由2003年的4159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07年末的12525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由2003年的1.5%上升至2007年末的2.4%。

同时,我国银行业也在积极进行海外拓展。据工商银行2008年最新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末,工行已在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1家营业性机构,分支机构134家,与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58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境外网络已具规模。工行境外机构及境内控股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7.98亿元,税前利润45.64亿元,年末总资产3,021.38亿元。

二、面临的风险

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步

伐,中国银行业也在积极开展跨国发展,为成为全球性的大银行做准备。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以及跨国发展策略,都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否导致了我国金融控制权的丧失?

由上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在上市的这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东成员名单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身影。在现阶段看来,这些国际金融机构所持有的我国银行机构的股份比例并不是很高,相对而言,国家股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可是,随着我国金融机构的改革,政府的主导地位会慢慢地降低,我们会逐步地走向完全的市场化,这个时候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际金融机构是不是就有可能掌握我国的金融控制权呢?

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曾经提到,外资银行将以隐形的形式参与中国人民币的货币发行。外资银行引入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产品,以各种方式创造债务工具并使之货币化,这就是货币的类似物“流动性”,这些金融货币完全具备实体经济领域货币的购买力。假想有一天,当外资银行“创造”的人民币信贷总量超过国有商业银行时,它们实际上就能架空中国的中央银行,控制中国的货币发行权!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局面啊!货币是一种商品,它不同于其它商品的特点就是社会中每一个机构、行业,每一个人都需要它,对货币发行的控制就是所有垄断中的最高形式!梅耶•罗斯柴尔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很多人觉得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俗语说的好—“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这种情况可能是不会发生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事物的发展积聚到一个点上的时候,可能就会爆发!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亡羊补牢,肯定就是为时已晚了!所以现阶段,问题既然已经提出来了,我们就要加以重视,做到未雨绸缪!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掌握主导地位,千万不能造成金融控制权的丧失!

2.外资银行进入后的恶性竞争

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些国际金融机构本身发展历程就比较久,再加上一套成熟的发展策略,在中国市场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外资银行的发展给我们自身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极易造成恶性竞争的局面。

我国银行业现阶段的主要赢利点仍然是传统的存贷业务,而外资银行更多的是开展一些金融创新产品的服务。在这方面,外资银行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个时侯,在抢占市场的战争中,我国银行业可能就会冒险去涉足一些我们自身发展还不成熟的领域,这就会造成极大的风险。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中,国内的几大银行都因为持有次级债券和雷曼公司债券而受到了影响,虽然影响程度不大,可是也无疑是给我们敲响了一次警钟!我国银行业也正在积极地改革,积极

地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正在向一些金融创新产品领域延伸发展,但是这个发展的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切不可急躁,在自身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金融监管尚不严密的情况下,冒进只会带来损失!

3.金融业的对等开放

虽然近几年,国内金融机构的海外发展也非常的迅速。可是相对于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银行业在海外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比如:德国监管部门要求外资银行在该国的分行的管理层中必须有一名德国人,这名德国人具有业务签字权,有向监管部门直接报告权;新加坡银行法规规定:如果一个银行的控制权在外国政府或政府代理机构手里,新加坡就不会批准这个银行在新加坡开展业务。

同时,许多的发达国家都打着“国际惯例”的旗号将我们的银行拒之门外。一些发达国家认为,所有该国境内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都必须完全符合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才能继续运作,甚至于连这些外国银行的所在国也必须符合协议的要求,否则就不予在该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对以中国刚刚开始走向世界的金融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其实,这些所谓的“国际惯例”都是由那些占据着巨大优势、具有垄断地位的国际金融机构操控着的,他们甚至于可以为中国量身订造一套全面封杀中国银行业发展壮大的“国际惯例”,那么这肯定就会严重阻碍中国金融行业的海外发展。而另一边呢?这些海外金融机构却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大肆地掠夺者我们的财富,这显然就是一种不对等的局面!

进军国际金融市场,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是银行业发展壮大的最佳途径。因此,在这场银行业国际化的战争中,我们绝对不能是软!我认为如果我们的银行业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收到了阻碍,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制定出一套“中国特色的规定”,以此来办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事项。

三、总结

金融全球化的今天,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开放会给我们国内的金融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会使我们的金融业发展模式能够更好、更快的与国际接轨。所以,金融行业对外开放这个大方向绝对是不能动摇的。但是,这个开放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上述分析中提出的几个方面的风险还只是“冰山一角”,由于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体制上的问题,对外开放后,加上外部环境的冲击,很有可能就会造成风险的发生。如果不能很好的规避这些风险,那么我们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无疑是失败的,我们也不可能通过对外开放来达到促进自身金融业发展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