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老医案之一:反复肺炎发作不愈案(3月2日讲课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阶段学习冯老医案之一:反复肺炎发作不愈案(3月2日讲课)

路某,男,26岁,2011.5.14,初诊:5岁时患肺炎后,每受凉则发肺炎,并长期咳嗽,吐大量白痰或黄痰,经CT检查:双下肺支气管扩张。口干思饮,汗出多常盗汗,鼻塞,大便日3-5行。苔白,脉细弦。麻黄10,桂枝10,杏仁10,炙甘草6,桔梗10,生苡仁18,败酱草18,生石膏45,清半夏30,大枣4枚,生姜三片。

实为支扩。

第一诊问题:

1、大家讨论一直认为是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或者太阳阳明合病兼痰饮)焦点是方证取舍,此案一诊是选择小青龙加石膏,还是桂枝二越婢一汤合半夏厚朴汤或者大青龙合半夏厚朴汤,举棋不定;此诊是否有麻杏石甘合千金苇茎汤的机会?请老师讲讲。(群讨论)

小儿得麻疹和肺炎易得支扩。

支气管扩张:脏腑辨证属於肺热脾寒,经方辨证为上热下寒。

辨证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鼻塞、汗出咳嗽为太阳表证,(黄痰为表热),盗汗、口干,大便情况为阳明。

痰多属于太阴(里寒生饮,饮一般属于太阴)故用大青龙加桔梗生苡仁败酱草半夏。其中大青龙治疗太阳阳明合病,桔梗生苡仁败酱草排脓,半夏治疗太阴(鼻塞是脓)。

支扩不用苦寒,用甘淡清热,此为痰饮化热,故需化饮,用苡仁类。

2、“生石膏45”的针对是什么?“汗出多常盗汗”的话,“麻黄10,桂枝10”的比列是否合适?“生苡仁18,败酱草18”针对的是什么?(唐熹)针对阳明;

桂枝本用6,但其降冲逆力大,表不解上冲厉害咳嗽可多加;

针对排脓化饮清热。用于热痰(黄芩桑白皮不可)因为支扩不用苦寒。

3、长期咳嗽,兼大便日3-5行,苔白,脉细----是否有太阴,所以首诊就要加太阴药,如术苓干姜等。请老师解惑!(郭瑞辉)

此为阳明利,因口干、黄痰、汗出多。太阴用半夏化饮即可,先不用姜。

二诊5.21:盗汗减,大便日2行,仍鼻塞,咳咯白泡沫痰,量多,口干饮多。上方增清半夏为60,细辛10,五味子15。

“盗汗减”因为石膏等清阳明热了,也与表解有关。方证变化不大,黄痰变泡沫痰,说明寒偏多,加温化寒饮之姜辛味,暗合小青龙汤。

第二诊问题:

1、老师重用半夏加辛、味意在温饮,但为何独重半夏用量至60克?(群讨论)如今半夏药效已微弱,故加量(生半夏至少30),没有生半夏故才加量以取效。

2、是否可辨为太阳阳明夹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徐晓峰)

可以,小青龙治疗太阳太阴合病,石膏阳明。饮化热可用。

三诊:5.31:鼻塞已,咽干痒,咳重,易汗出,无身痛,纳差,大便如常,苔白舌暗,脉沉细。

处方:生半夏15,厚朴10,茯苓12,苏子10,陈皮30,杏仁10,炙杷叶10,炙甘草6,桔梗10,生姜15。

太阳太阴合病,太阴为主。表证已少,里寒重,故半夏厚朴汤,以生姜解表。

第三诊问题:

1、从鼻塞已,无身痛,无恶寒发热--说明表已解;咽干痒,咳重,纳差,大便如常,苔白舌暗,脉沉细----饮邪在里;易汗出---是否有阳明的情况存在或者还有营卫不和证的存在,请老师予以解疑?方剂中重用生姜是否意味继续解表?(群讨论)

应为营卫不和之汗出。太阳表还没全解。生姜解表,其他化饮。

2、“苔白舌暗,脉沉细”说明什么?是不是越发越虚了,能够一诊就只管驱邪不顾扶正吗?“易汗出,无身痛”+“鼻塞已,咽干痒,咳重”好像不是“半夏厚朴汤证”。(唐熹)

不是。舌脉说明里虚寒,不是越发虚了。经方主根据症状反应,不要一味补,要有是证(才能补)。

3、是否可辨为太阴病夹饮,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合外台茯苓饮?(徐晓峰)

还有表呢,若无汗出可用了。

四诊 6.11:仍咳嗽,口含生姜咳减,劳累加重,腹及后背起湿疹,痰多稀

白,苔白舌淡,脉沉弦细。

处方:桂枝10,白芍10炙甘草6,荆芥10,防风10,白蒺藜15,赤小豆15,当归10,生苡仁18,败酱草18,桔梗10,生姜15,大枣4枚。

23条,痒属湿在表,当发汗。在加里饮的药。

第四诊问题:

1、里饮很明显,但老师却侧重治疗腹及后背起湿疹而用桂枝加荆芥防风白蒺藜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桔梗败酱草薏苡仁,是为什么?在治疗的过程中饮邪是否会出表引起湿疹,老师用解表药是否顺势利导,学生不明白,请老师解惑?(群讨论)

痒属湿在表,当发汗。发小汗;

2、是否可辨为太阳夹饮,用小青龙汤?(徐晓峰)

小青龙汤为太阳太阴合病,饮重有热。小青龙为心下有停饮,此没那么重。

五诊:6.18:咳减,痰减,盗汗多,口干,皮肤湿疹如前,上方加生龙牡各15。

里热重了,正邪相争表现出来了。加生龙牡清阳明热。

第五诊无疑问。

六诊:7.9:盗汗减,痰黄粘,咽痛声沙哑,气粗而喘。

处方:芦根15,生苡仁30,桃仁10,冬瓜仁12,桔梗15,炙甘草6,杏仁10,生半夏15。

咽痛用苇茎汤,桔梗汤。

第六诊问题:

1、盗汗减是因为加入龙牡,但是却出现里热明显;这里的痰黄粘,咽痛声沙哑,气粗而喘是考虑阳明里热所致还是里饮化热?从处方用药看老师更多的是考虑痰饮化热壅积于肺,恐成肺痈,故用苇茎汤合甘草桔梗汤加杏仁半夏;对痰黄粘,会想到小陷胸、苇茎汤、排脓汤等几个类方,如何来取舍鉴别这些类方?(群讨论)

阳明里热减则盗汗减,难以排除外邪,原因难定,不必求。

苇茎汤化痰,甘淡不苦寒,桔梗排脓。根据病情鉴别后几方。苇茎汤甘淡,小陷胸汤苦寒,用于热重,心下痞硬满,支扩较少用;排脓汤化痰为主,

2、是否可辨为太阳少阳阳明合病,用麻杏甘石汤加桔梗芦根冬瓜仁(合千金苇茎汤意)?(徐晓峰)

一般咽痛小柴胡汤加桔梗。支扩无口苦,不好用。(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太阳不明显。故不用麻杏石甘汤

七诊:咯痰已,鼻塞已,偶咳,气喘减,口糜,胃脘胀略痛,全身湿疹仍明显,且痒,咽干,晨起明显,饮水减,盗汗。

处方:炙甘草12,生半夏15,黄连5,黄芩6,干姜10,党参10,赤小豆15,当归10,大枣4枚,生苡仁18,败酱草18。

厥阴为主。上热下寒。

第七诊问题:

1.咯痰已,鼻塞已,偶咳,气喘减,口糜,胃脘胀略痛,全身湿疹仍明显,且痒,咽干,晨起明显,饮水减,盗汗,寒热虚实错杂当辨为厥阴;从处方分析老师根据口糜,胃脘胀略痛选择甘草泻心汤,针对湿疹合用赤小豆当归散加薏苡仁败酱草加强清热利湿排脓,学生有3点疑问:

(1)、此诊是否可以加入石膏?

根据病情,里热是否明显。此已有生苡仁败酱草清阳明热了。

(2)、患者表证是否还存在?如果有表证的存在,如身痛可否改用黄连汤?可以。但溃疡黄连汤少用,甘草泻心汤者多。

附:黄连汤来源:张仲景

配伍:炒黄连、炮姜、炙甘草、桂枝各24克,人参18克,碎半夏100毫升,大枣12枚,水煎.

主治:胸中有热而欲呕吐,胃中有寒而冲痛.

方解:和解之剂,寓意类似小柴胡汤,和解,只是归经不同.

【汤头歌诀】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桂枝兼大枣,寒热平调呕痛忘

【组成】黄连9克甘草9克(炙) 干姜9克桂枝9克(去皮) 人参6克半夏6克(洗) 大枣12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

【功用】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主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3).五诊的时候有盗汗多、痰减,咳减、湿疹;七诊咯痰已,鼻塞已,偶咳,气喘减、盗汗之证还在,是否可以在方中稍加用解表药?请解惑(群讨论)

厥阴公认的方子是乌梅丸,桂枝解表,引邪出表、出半表半里。(黄连汤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