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为师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为师之道》
一、孔子的求学事迹
孔子本身是最好的学生,一个人只有先做好的学生,将来才有可能做好的老师。孔子15岁的时候就没有机会上大学了,他就自己找老师,很多地方都有些学者,比如最有名的就是他问礼于老子。老子在周朝担任守藏室之史,也就是说,国家档案图书馆的负责人,这样的工作使老子对古代的学问和古代历史的发展非常了解。了解的时候就看得很透彻,所以他才提出道家的想法。
孔子还学音乐。他学音乐的故事可以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他找到师襄学习音乐。师襄是古代的乐师,他是一个瞎子,古代人说,瞎子看不到,所以他会注意去听,所以他的音感就比较好,但是也未必如此。但是不管怎么样,孔子向师襄学习演奏音乐,他演奏一首曲子,演奏得很好了,老师都主动给他说你弹得不错了,你可以换一首曲子了,孔子说不行,我只会弹这首曲子的旋律,还没有掌握到他的技巧。老师一听,也有道理,就让他弹。他又弹了好几天,技巧实在是太成熟了,可以表演了,老师说你换一首曲子吧,我教你别的。孔子说不行,我只知道它的技巧还不知道它的心意,老师只好让他继续练习了。到后来,孔子主动说了,我现在知道他的心意了,但是还不够,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所描写的人长什么样子。因为老师是瞎子,也没见过人长什么样子,就有点惊讶了,最后孔子说,我终于知道这个人长什么样子了,这个人长得瘦瘦的,高高的,黑黑的,眼睛望得很远,好像在牧羊一样,除了是周文王,还会是谁呢?老师说这首曲子叫《文王操》,《文王操》就是用曲子来歌颂周文王。老师就避开他的座位,古代的老师坐在东首,东面,学生面向老师,师襄就避开自己的座位向孔子鞠躬,老师立刻发现这个学生是后生可畏。孔子学什么像什么,学到后来,连老师们都认为他可以提早毕业了,他很短的时间就把古代的知识和技能全部学会,并且能够温故而知新,自己担任老师。
二、孔子收徒典故
孔子自己开始了平民教育,希望多教些好学生,有天他走到曲阜附近的街头,看到一个年轻人,一看就有点像不良少年,头上插着公鸡毛,身上披着野猪皮,带把剑,随时都可以和别人决斗,那就是子路。孔子就主动跟他说,你看起来还蛮直爽的,怎么不来跟我学习呢?子路说,何必学习呢?南山有竹,资质非常好,砍下来当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子路认为自己就是南山的竹子,天生资质很好。我不用学习,就是一个人才,孔子并未放弃,就对他说,那么你把南山的竹子前面削尖,前面装上箭头,后面插上羽毛,不是可以射得更深吗?子路立刻懂了孔子意思,先天的特长加上后天的磨练,就可以有更杰出的表现。立刻拜师。
但是子路拜师之后,孔子增加了烦恼,这个学生除了所谓的作战,基本的政治之外,对于艺术方面不太有兴趣,孔子教学生是全方位的。子路弹瑟,孔子都听不下去,说怎么会有这种学生呢?我收这种学生真是倒霉,居然讲这样的话,害得门人不敬子路。由这段话知道,门人本来很尊敬子路,一方面他是老大哥,另一方面,他很凶。门人不敬子路,孔子一看,同学之间还是要维持伦理,所以就说子路不错了。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进》),这就是“登堂入室”的由来。孔子收了子路作学生之后,在很多方面对他不是很满意,但是至少有一点孔子非常开心,觉得自从子路当孔子学生之后,没有人敢公开批评孔子,因为子路非常敬爱老师,谁要批评孔子,子路就过来问你,你说什么?所以孔子教学生的时候能够因材施教,从这个例子看得出来。但是你收了这么多学生,你到底要怎么教,这不是一两个个案就行了,你需要整套理论的。否则的话,你每天应付个别的同学,那是非常辛苦的事。
三、有关“学习”的三个特色
●第一个,学习五经六艺叫做传统。没有人可以离开传统,对于传统,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已经存在了,我们任何人讲一句话,你学中文,他学英文,文字里面就有传统。只有把这些都学会之后,你才能把传统转出新的力量,再面对新的时代的挑战,所以第一个就是要把传统的知识和能力学好。
●第二个,学习思考相配合。
【案例】
我自己在学习儒家的过程,有少数有趣的经验,提醒我要珍惜这个传统。其中之一就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在耶鲁大学,同寝室有个日本人,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因为都是从亚洲去的,放假的时候也没有人找我们,我们当然自己聊天。有一次我们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孔子。他听到孔子居然很兴奋,我觉得很奇怪,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人,听到孔子会很兴奋,我就问他为什么他忽然变得那么开心,他说我知道孔子,我说你知道什么呢?他就讲一句日文,那时候我还没学日文,我听不懂,我说,我们用英文讲得好好的,你怎么突然讲日文呢?他说我在讲孔子的话,我说孔子也不懂日文啊,他就拿一张纸,就老老实实的写上我们的文言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就这句话。所以我每次念到这句话,我就想到我的日本朋友,当时我心里很震撼,好像我们家的宝贝被人家偷走了,我说你怎么会这句话呢?他就很骄傲的跟我说,他说我们日本人,在中学时代就要背论语,我这一生第一次看到有人公开这样说,居然是以很自豪的神情说,我们中学时代就要背论语。当时,我实在是难以想象,在台湾,他们把论语放在教科书,要考试,只要是要考试,没有人会喜欢。一面念,一面批评。我记得我女儿念高一的时候,开学一个星期给我抱怨说,说那个孟子怎么那么喜欢讲话呢,他一讲话我们就要背了。所以我当时看到一个外国人,对我们的儒家这么珍惜,对孔子这样的推崇,所以我们也要特别珍惜自己的传统。
学习跟思考,要同时注意,学习而不思考,学了半天就忘记了,也不能实践。光思考而不学习也不行,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学习一定要讲究知识的系统,所以学习和思考配合的话,就有一种主观的觉悟。了解了以后,你才愿意去实践,所以学跟思,可以使古人的生活与今天重新结合。
第三个特色,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行为。除了学传统之外,把古代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学的时候要去思考,反省之后有一种自觉的觉悟。
孔子教学的时候提到,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鲁哀公是鲁国的国君,他问孔子,你学生那么多,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渊,并总结了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一个是知,一个是行,一定要配合。很多时候都是不停地迁怒造成很多复杂的情况,而人的过失来自于他的性格。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里仁》)看到一个人的过失就知道他的这一生该往哪里走,所以不要怕看到孩子的过失,孩子如果没有过失,你反而要担心,因为不知道该从何教起,有的孩子看起来好好的,忽然之间就有一种可怕的举动。就是因为你平常没有注意到他有什么过失,他的过失正好显示出来,他的生命有什么特质,你才可以去帮他的忙,所以孔子教学生的时候希望他们把“知”跟“德行”配合。这六个字完全是德行方面的修养,所以作为孔子的学生就一定要记得这些观念,学习的三个重点,这三个掌握住了以后,就看孔子怎么做老师了。
四、孔子为师的独到之处
孔子能够学不厌,教不倦,他本身就是最好的学生,也是最好的老师。活到老,学到老,这些常听的话,在孔子身上完全实践。比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三代表多数,在一起走路,一定可以让我效法,怎么做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到别人有优点,我就跟他学,别人有缺点就要提醒自己不要跟他一样,叫做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要避免跟他一样。
1.孔子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比如孔子有很多学生常常会比来比去。他有两个学生,都是在政治方面有成就的。子路的个性非常的刚健进取,非常的直爽,做事情,该做就做,毫不考虑后果。而冉有就比较内向,很多事情都要想,有点畏缩不前。结果,有一次子路就问他,老师,听到该做的事是否立刻就做?孔子说:不行,有父兄在,有父亲,有哥哥在,听到该做的事不能立刻做,考虑家庭的情况,父亲跟哥哥是不是同意。后来冉有就问:老师,听到该做的事是不是立刻就做?孔子说,立刻就做。旁边有个学生公西华在旁边听,听到过后,该怎么写答案呢?就问孔子说,两位同学问老师,同样的问题,老师的答案正好相反,这怎么回事呢?孔子说,子路的个性太过于胜过别人,就要“由也兼人,故退之”。他说子路个性太强就要让他缓慢一下,至于那个冉有,就是求,他太懦弱了,故进之,就要推他走快一点。(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