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镇的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艺学院

班级:园艺134班

姓名:万胜

学号: 2013010633

杨凌的发展变迁

杨凌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东距省会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市86公里。陇海铁路、连霍高速、西宝高铁、西宝中线,穿城而过;渭河、韦河、漆水河流经境内。交通方便,土地肥沃,地势平坦。

杨凌又称杨陵,因隋文帝杨坚的陵墓——隋泰陵在其境内而得名。

杨陵原属于武功县管辖,是武功县西边的的一个小镇,它和武功一起,古称“邰”,是周朝祖先后稷的封地,4000多年前,这位周朝祖先后稷就在这里教民稼穑,使这里成为中国农业的发祥地,至今保存着不少农业文明的遗迹。

杨凌因西农而兴。1934年,辛亥**元老于右任先生等人,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此后的几十年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方面的科教单位,到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这里共有10家农业科教单位,包括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学校。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农林水等70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人员,被誉为中国“农科城”。

1933年初,于右任先生(前)率建校筹备人员勘察校址.

1936年8月落成的西农(即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第一座教学楼.

正是这座学校让杨凌从此发生了改变。

由变化看发展

1,火车站的变迁

这是陇海铁路线上的一个重要车站。

1934年,这里建成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后改称国立西北农学院。1936年,这里始建了火车站,名为“武功火车站”,标志着陇海铁路自东向西通到了这里。这里地处武功县,而武功县政府所在地在远离陇海铁路线的武功镇,因此,这里叫武功火车站是理所应当的,也是无可非议的。

解放后,武功火车站得到扩建。

1949年,武功县划分为九个区,其中包括杨陵区。1956年3月,武功县撤区并乡,全县设城关、杨陵、普集三镇,在全县合并的七个乡中,包括杨陵乡。这里所说的杨陵区、杨陵镇或杨陵乡就是武功火车站所在地。1958年,兴平、武功、扶风三县合并为兴平县,武功县没有了,武功火车站依然存在。1958年10月,杨陵乡建立红旗人民公社,11月,改称杨陵人民公社。1961年,武功县恢复,武功县政府迁到普集镇。从此以后,有三个不同意义上的武功:一个是武功火车站,一个是武功县,一个是武功镇。外地人出差来到此地常有搞混的情形。这种情形一直延续了数十年。

1979年,武功县设立了武功县杨陵特区。1982年6月,武功县杨陵特区直属宝鸡专区领导。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杨陵区,直属宝鸡市领导。1982年,铁道部将“武功火车站”改名为“杨陵镇火车站”,而将原来的普集镇火车站改名为武功火车站。

2,农业的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后,杨凌示范区提出“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启动建设杨凌所有耕地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大手笔决心“依托产业搞好示范,围绕示范做大产业”。从此,杨凌进入了一个现代农业大发展、农民收入大增加的新时期。

2008年之前,五泉镇斜上村和大寨乡西小寨村都是杨凌再普通不过的传统农业村。斜上村共273户1152人,耕地1158亩,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850亩,经济作物308亩;西小寨村共270户1166人,耕地1446亩,2007年粮

食种植面积1369亩,经济作物仅有77亩。而揉谷乡是2008年才由武功县并入杨陵区,并入之初无论基础设施还是农民收入均远差于杨陵其它乡镇。新集村即属揉谷,“当初条件还远远赶不上斜上和西小寨”。

就是这样三个普通村,如今却成为杨凌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变化非常显著的村,用村民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小轿车满村跑”,让我们感觉到了现代农业发展怎样深刻地改变着农村、农业和农民。

对于此,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调研组认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了杨凌现代农业发展,使农民收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增长。2006年到2008年,西小寨、斜上和新集三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00-400元,年均增幅一直徘徊在11%左右。年均增加2196.3元、增长38.6%,增幅是三年前的3倍多。二是农民收入结构更趋合理。从三个村农民收入情况来看,现代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最大,2008年以来,人均年增加1000元以上。以斜上村为例,设施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由2008年的24.8%增长到2010年的50.9%,设施农业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农民得到了充分就业。现代农业使农民转变为农业产业工人,没有农忙农闲之分。三个村劳动力不仅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部分外地劳力常年在本村打工。西小寨村党支部书记荆卓平说:“示范园区建设以来,我村980亩地流转给涉农企业,开始我担心农民无事可干,现在全村近200人除了拿地租外,还常年到企业打工,用工紧张时连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难找到。”

对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斜上村村委会主任任让席记忆犹新:“我们曾带领村民赴山东寿光考察,连夜组织农民签协议;2009年春节,我们在设施农业建设工地度过;晚上在路边拉起路灯干活,连灶台都搬到了地头……”

杨凌示范区干部群众两年多时间的不断探索和艰辛努力,换来了广大农村六方面的巨大变化,深刻阐释了杨凌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深刻调整。仅仅两年时间,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覆盖研发、种养、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的蔬菜、苗木、小麦良种、生猪和肉牛等八类产业,长期以来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一统天下的杨凌农业产业局面迅速被打破。2010年,斜上村设施农业和猕猴桃种植面积发展到836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2.2%;西小寨村设施农业发展到280亩、种苗98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87.1%;新集村葡萄种植和种苗繁育发展到1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45.6%。2008年到2010年,三个村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由8:2调整到1:9。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个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拉长了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新集村、斜上村与省果树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由省果树中心提供葡萄、猕猴桃优质品种,并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杨凌赛德高科公司专门从事蔬菜种植、销售和加工,斜上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两年来,园区共引进国内外30多家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入园发展,形成了上到新技术研发、新品种引进,下到销售、加工、储存、物流的全产业链条,使得杨凌的农作物单位亩产值从2008年1908元增加到2010年4306元,增长了125.7%。律师殷浩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巨大增收潜力,两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