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肠道营养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断奶仔猪肠道营养调控
仔猪的肠道是消化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对维持仔猪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断奶仔猪肠道营养调控措施
仔猪的肠道是消化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对维持仔猪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断奶仔猪的消化道发育还很不完善,对外部因素的变化比较敏感,断奶带来的巨大应激及饲料形态的改变使肠黏膜破坏,造成养分的消化吸收率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影响了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
因此,通过分析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影响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因素及调控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1猪肠道结构与功能
1.1形态结构
猪消化道各段虽然粗细、厚薄不同,外形也各异,但其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消化道从内向外可分为4层,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
成年猪的小肠长度为15-20m,为体长的11-12倍。
1.2功能
1.2.1消化吸收。
肠黏膜表面有无数绒毛,绒毛的外层为柱状上皮细胞,这种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吸收能力,在上皮细胞的肠腔边缘排列着数百条微绒毛,使吸收面积增加了数百倍。
肠内总的表面积随黏膜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增加而增加。
1.2.2分泌小肠液。
小肠液是小肠黏膜中各种腺体分泌物的混合。
纯净的小肠液是无色的浑浊液,ph值8.2-8.7,含有重碳酸钠和多
种消化酶,并且混有脱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这些脱落的上皮细胞中也含有丰富的消化酶,同小肠液中游离存在的消化酶一起参与小肠内的消化过程,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解为可被机体利用的形式。
1.2.3屏障保护。
由黏膜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分泌的凝胶状糖蛋白组成的黏液对肠壁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其功能为:润滑作用,避免肠道黏膜受到机械损伤;阻止酸和蛋白酶对肠道黏膜的侵蚀;为正常菌群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避免受到寄生虫和有害微生物及毒素的侵伤。
1.2.4免疫保护。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包括肠集合淋巴小节、固有膜淋巴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是动物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在肠道执行局部免疫功能。
2 影响肠道健康的因素
2.1日粮抗营养因子
日粮抗营养因子包括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抗原蛋白、棉粕中的棉酚、植酸等等,其中豆粕中的抗原蛋白是造成仔猪肠道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
li等(1991)报道,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是豆粕中两种最重要的抗原蛋白,前者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和黏膜水肿;后者引起肠道形态变化,表现为肠道绒毛萎缩、脱落。
2.2病原微生物
新生幼畜的胃肠道是无菌的,随后母源性和外部环境的微生物定
植于肠道中,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
mackie等(1999)研究发现,猪肠道内大约有14个属的400-600种微生物,数量达到1014个,是体细胞的10倍。
zoetendal等(2006)研究表明,仔猪断奶后,乳酸杆菌、福特氏乳酸菌和嗜酸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其原因为需要复杂营养供应的乳酸菌受到了断奶后仔猪采食量下降的影响;另一方面,日粮组分的变化,如日粮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及粗纤维,造成了肠道受损伤和炎症,增加了被外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
2.3饲料加工调制
断奶仔猪由采食母乳到采食饲料,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变,饲料加工处理方式不同,对仔猪肠道健康影响也不同,如原料熟化与否,颗粒料与粉料及固态料与液态料等。
敖志刚等(2010)报道,从消化率的角度出发,谷物和植物性饲料(玉米、豆粕、大豆、小麦)至少需要50%以上的熟化处理,以保证对淀粉的糊化和对抗原的灭活效果。
2.4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产毒霉菌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
毒二次代谢产物,对动物肠道健康影响很大。
苏军(2008)通过体外试验标明,镰刀霉菌毒素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可造成新生仔猪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并抑制其增殖,导致细胞膜完整性受损,抑制消化酶的活性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 营养调控措施
3.1原料的新鲜度
饲料作物在田间、收获、贮藏、加工等诸多环节均可能受到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从而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影响。
针对季节的不同,酌情考虑添加防霉剂,抑制霉菌毒素的生长,确保原料的新鲜。
3.2使用低抗原豆类蛋白质
原料在断奶仔猪的营养研究中,选用优质、低廉、低抗原的蛋白原料是研究热点之一。
豆粕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平衡,但含有的抗原蛋白(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等抗营养因子造成了断奶仔猪肠道的过敏和损伤,造成仔猪腹泻。
因此,要选用低抗原的豆类蛋白原料,从而减轻仔猪肠道对大豆抗原的过敏反应。
visser和bremmers(1999)比较了不同周龄仔猪饲喂脱脂奶粉、鱼粉、大豆粉和大豆浓缩蛋白对断奶后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大豆浓缩蛋白组的回肠消化率与喂脱脂奶粉、鱼粉相似,显著高于大豆粉组。
feng等(2007)研究表明,用发酵豆粕饲喂仔猪,不仅改善了肠绒毛的结构,而且使十二指肠中蛋白酶的活性提高了8.35%,淀粉酶活性提高了7.47%,脂肪酶的活性提高了4.68%,从而促进了日粮的消化。
3.3有机酸
通常人们把有机酸分为两类:(1)只能通过降低胃肠道中的ph 值来达到间接降低细菌数量的作用,如富马酸、柠檬酸、苹果酸、
乳酸。
(2)不但能降低胃肠道ph值,而且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这类有机酸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干扰细菌酶的合成,如甲酸、乙酸、丙酸和山梨酸等。
有机酸在降低胃肠道ph值,提高消化酶活性,抑制有害菌数量,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tsiloyiannis等(2001)在28日龄仔猪日粮中添加1.6%乳酸,断奶仔猪水肿病的死亡率降低了18.75%,并使小肠内容物有益菌与有害菌的比例明显提高。
hansen等(2007)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乳酸和甲酸为主的复合酸,(下转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