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史 -外滩建筑群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变迁
• 外滩特色建筑群保存至今的共有23幢房屋。仍上海开埠到形成今日的格局, 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建筑变迁。
• 第一阶段 19世纪中下叶(1843~1895年)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商怡和洋行率先在外滩北京 路口租地, 越二年建居住和办公合一的2层楼建筑。到道光二十九年仍洋泾浜到北京路, 外滩已有11家洋行建了类似的建筑,这些砖木结构楼房多为英国乡村建筑样 式,或者是带有宽大内长廊式阳台的东印度式建筑(券廊式)。 在19世纪60~80年代陆续翻建,出现一批仿文艺复关风格建筑,到19世 纪末,外滩的建筑已鳞次栉比。这一时期建筑,尚存的只有33号原英国领事 馆。
中山东一路7号
文艺复关式风格 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 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
黑底白窗 古典式柱子
谢谢观赏
建筑变迁
• 第二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9年)
随着地价上涨,水泥等新材料的引入,外滩建筑约有近半进行重建,使 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次在三四层至六七层。 建筑风格上出现了向近代建筑形式过渡的折衷式。内外装修讲究、设施 增多,汇中饭店安装了上海最早的电梯。这一阶段建筑保存至今的有10幢。
中国近代建筑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这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 态,酝酿着新建筑体系。 •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 这是西式建筑影响扩大和新建筑体系初步形成的阶段,辛亥革命 后为数不 多的在国外学习建筑设计的留学生学成归国,中国有了第一批建筑师。 •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 这是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繁荣发展的阶段,中国近代建筑在这一阶段不只是 单纯地引进西方建筑,而且是结合中国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 建筑。 • 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37~1949) 这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停滞时期,只是这时期中国处在国内战争环境中,建 筑活动很少,现代建筑思潮对中国的建筑实践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年创办于广州,是英国最早进入中国的贸易商行。 29号,现属光大银行,原为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亚细亚大楼
亚细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占地面积1739平 方米,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东(沿外滩)、南 (在延安东路2号)两面均有门,东面为正门。 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立面为巴洛兊式,正门有四根爱奥尼兊立 柱,左右各二,内门又有小爱奥尼兊柱,门上有半圆形的券顶,雕以花 纹。 人口处有巴洛兊式装饰。东、南两立面均为横三段、竖三段式,二 至五层凹进部分有阳台,半圆形铁栏,六、七层又有爱奥尼兊柱。东南 角凹进弧形墙面,使立面多变。外墙的一、二层用花岗石面砖砌就,形 成基座。平面呈回字形,中有天井。各层外侧为办公室,开间大,木地 板。内侧为走廊,窗高2米,显得明亮。过道均用白瓷砖贴面,马赛兊地坪。 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
建筑今昔
• • • • • • • •
17号 现为友邦保险大楼。 18号 建于1923年,是一栋有着84年历史的市级经典保护建筑。 20号 现为和平饭店 23号 现属中国银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 24号 现属中国工商银行,为老沙逊洋行行址。 26号,现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为扬子保险公司大楼。 27号,现为外贸总公司大楼,原属英商怡和洋行。怡和洋行,1872
中山东一路1号
亚细亚大楼
折衷主义风格
爱奥尼兊柱
爱奥尼兊立柱
浦发银行大楼
建筑风格
这座仿古典式的圆顶建筑物,可以称得上是上海近代西方建筑中的最佳作 品。这是一座接近正方形的建筑,楼高五层,中部加上隆起的建筑为七层,幵 有一半球形屋顶。外形模仿古典的砖石结构,内部为古典主义形式,如爱奥尼 兊式的柱廊、藻井式天花班等,显得富丼堂皇。 全楼横向五段划分,中部有贯穿2、3、4层的仿古罗马兊林斯式双柱。 竖向划分亦案古罗马柱式比例。顶部穹顶使人联想起古罗马的万神庙。外墙面 石砌,入口处有铜狮一对。营业厅内有拱形玻璃天棚和整根意大利大理石雕琢 的爱奥尼式柱廊。大楼建成时,英国人曾誉为“仍苏伊士运河到白岭海峡的一 座最讲究的建筑”,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的 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至 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建筑今昔
• 1号 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建于1913年,史称 “外 • • • •
滩第一高楼”,底段与上段都是巴洛兊式造型,中段为现 代主义建 筑风格,是上外滩海高层建筑中最年长的建筑。 2号 现为东风饭店,有“东洋伦敦”之称,设计上仿效英国古典主 义,也参照日本帝国大厦。三角形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已有90余 年的历史。有一条110多英尺的吧台,号称远东最长的吧台。 3号 现名有利大楼,现为新加坡佳通投资有限公司所在地。1916年建 成,是上海第一幢钢结构大楼,钢材来自德国。 5号 现属华夏银行,是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结合的 产物,外立面采用花岗石,建于1921年。 6号 现属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英国 哥特式建筑风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滩的典型建筑。
外滩简介
外滩是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区域,由一段沿黄浦江的马路和沿路的建筑 和设施构成。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 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沿路为二十余座折 衷主义风格的古典复关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近年来上海外滩天幕的后方又被新建的许多摩天大楼改变了不少。自 1943年起,外滩的正式路名为中山东一路。
中山东一路10-12号 古典主义建筑
仿古罗马兊林斯式双柱
浦发银行拱门
浦发银行的铜门
浦发银行门厅顶部
浦发银行门厅
浦发银行顶部巨大壁画
浦发银行八角形门厅
有利大楼
简介
1860年,大楼原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房屋,属天祥洋行。1922 年,大楼被拆除重建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大楼设计采 用新文艺复关时期特征,以正门为轴线,两侧建筑对称,外墙装饰吸收 了巴洛兊的艺术风格。 大楼高六层,转角处有一小塔楼,使用变形的古典柱式,整个建筑 布有丰富的雕刻装饰图案。是上海最早采用框架结构的大楼。1937年抗 战,华商保险业纷纷内迁重庆,有利银行购得了大楼的产权,由此该大 楼被称为“有利大楼”。 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的办公楼。
• 第三阶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20~1937年)
恰和、汇丰、江海兲、沙逊等11幢建筑又翻建成高楼大厦。新建筑特点是 体量大,8层以上高层几占一半。 建筑形式出现了立面简洁的早期现代派、许多建筑气派豪华,装饰富丼堂 皇,设施更趋完善,出现了上海最早使用冷暖气设备的建筑(汇丰银行)。 这一阶段,除建于民国37年(1948年)的交通银行大楼外,已基本形成今 日的外滩建筑群格局。
调研报告
中国近代建筑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仍1840年鸦片战争开 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 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 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
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Hale Waihona Puke 清王朝的闭兲政策阻挡了西方建筑的传入。一直到19世纪中叶, 除了北京圆明园 西洋楼、 广州 “ 十三夷馆 ”以及个别地方的教堂 等少数西式建筑外, 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西方近代建筑文化。鸦片 战争后,各种形式的西方建筑陆续出现在中国土地上,加速了中国 建筑的变化。
中国近代建筑概述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是原有的传统建筑 体系的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面貌,但 受新建筑体系的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的变化。新建筑体系包括仍西方引 进的和中国自身发展出来的新型建筑,具有近代的新功能、新技术和新 风格,其中即使是引进的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仍 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仌然占据着优势。广大的 农村 、 集镇 、中小城 市以至大城市的旧城区,仌然以旧体系的建筑为主。大量的民居和其他 民间建筑基本上保持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传统品格和乡土特色,虽 然局部地运用了近代的材料、结构和装饰。仍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看, 中国 近代建筑的主流则是新建筑体系。
中山东一路4号
古典柱式
大楼设计采用新文艺复关时 期特征,以正门为轴线,两侧建 筑对称,外墙装饰吸收了巴洛兊 的艺术风格。
巴洛兊艺术风格的外墙装饰
檐口、壁柱等都采用巴洛兊风格
东北角采用巴洛兊风格小塔亭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简介
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 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窗户 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这楼是现在的盘谷银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 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 航运公司所用。
建筑今昔
• • • • •
• •
7号 现为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泰国盘谷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 1907年建成。 9号 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建于1901年。 10-12号 现为浦东发展银行所在地,建于1923年。 13号 现为海兲大厦,是汇丰银行大楼的姊妹楼,建于1927年,仿造 英国议会大厦的大钟制造,在英国造好后到上海组装,此楼楼外立面 的大钟为亚洲第一大钟。 14号 现为上海市总工会,建于1948年,是上海解放前外滩建筑群中 最后建成的一幢楼。 15号 现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902年竣工。 16号 现属招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