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皮生成分析及消除措施
冷轧酸洗工艺中氧化铁皮的去除

冷轧酸洗工艺中氧化铁皮的去除摘要:冷轧工艺是轧钢工艺中的关键环节,而酸洗是冷轧中的重要工艺过程,本文通过介绍轧钢工艺中氧化铁皮的产生原因和去除方法,以及盐酸酸洗的相关知识,促进轧钢工艺的创新发展,提升钢铁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冷轧;酸洗;酸洗质量;氧化铁皮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飞跃成长,人们对于钢产品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总结和创新传统的轧钢工艺。
轧制前对带钢进行酸洗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彻底暴露金属表面缺陷以备进行清理;二是对冷加工原料洗去表面氧化铁皮,从而提高成品表面光洁度。
1成因热轧金属由于在高温下的氧化作用,被加热金属表面产生膜状氧化物-氧化铁皮。
随加热时间的延长,氧气通过最初形成的氧化膜向金属内部扩散,在原有氧化膜的基础上形成新的、逐渐加厚的氧化层。
在开始阶段形成的氧化膜是铁的低氧化物FeO,在温度接近900℃时,氧化铁皮可以明显地分为三层,最外层是高氧化合物Fe2O3,中间层为磁性高氧化合物Fe3O4,紧贴金属的内层是FeO。
酸洗溶解上述氧化铁皮却不明显浸湿在氧化铁皮膜下面的金属铁本身,因此保留了金属的原来表面,酸洗后的带钢表面呈现非常的银亮。
氧化铁皮的生成受以下主要因素影响:(1)加热温度:低温时氧化铁皮的生成量很少,金属温度在850—900℃开始显著增加,高于1200℃时急剧增加。
(2)加热延续时间:随加热延续时间增加,氧化铁皮的生成量增加。
(3)加热时炉内的气:炉内气体按其性质可分为氧化性气氛O2、CO2、H2O;还原性气氛CO、H2;及中性气氛N2三类。
前两类在数量上所占的比例决定了炉内气氛的氧化或还原的能力。
炉内氧化气氛越浓,金属表面生成的氧化铁皮就越多。
(4)金属的化学成分:被加热金属的化学成分决定了所生成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组织致密而粘着性较强的氧化铁皮,能增强抵抗气体扩散与渗入的能力。
这种氧化铁皮一旦生成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金属免受继续氧化的作用。
反之,多孔性与粘着性较差的氧化物,将缺乏这种抵抗能力。
氧化铁皮的成因及消除方法

氧化铁皮的成因及消除方法氧化铁皮氧化铁皮的形成过程也是氧和铁两种元素的扩散过程,氧由表面向铁的内部扩散,而铁则向外部扩散。
外层氧的浓度大,铁的浓度小,生成铁的高价氧化物;内层铁的浓度大,而氧的浓度小,生成氧的低价氧化物。
所以氧化铁皮的结构是分层的。
一般氧化铁皮的层次有三层:最外一层为Fe2O3 ,约占整个氧化铁皮厚度的10%,其性质是:细腻有光泽、松脆、易脱落;并且有阻止内部继续剧烈氧化的作用;第二层是Fe2O3和FeO的混合体,通常写成Fe3O4,约占全部厚度的50%;与金属本体相连的第三层是FeO,约占氧化铁皮厚度的40% ,FeO的性质发粘,粘到钢料上不易除掉。
氧化铁皮的厚度可利用一下关系式计算:(3-6)式中:a—钢的表面烧损量,kg/m2;氧化铁皮可分为一次氧化铁皮、二次氧化铁皮、三次氧化铁皮和红色氧化铁皮。
3.2.1一次氧化铁皮钢在热轧前,往往要在1100~1300℃加热和保温。
在此温度下,钢表面于高温炉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生成1~3mm厚的一次鳞以及由粗轧侧压不充分、除鳞不彻底所致。
该一次鳞也称为一次氧化铁皮。
一次鳞的内部存在有较大的空穴,一次氧化铁皮为灰黑色鳞层,呈片状覆盖在钢板表面。
鳞层主要成分由磁铁矿(Fe3O4)组成。
3.2.2二次氧化铁皮热轧钢坯从加热炉出来后,经高压水除去一次鳞后,即表面氧化铁皮脱落,进行粗轧。
在短时间的粗轧过程中钢坯表面与水和空气接触,钢坯表面产生了二次鳞,也称为一次氧化铁皮。
二次鳞受水平轧制的影响厚度较薄,钢坯与鳞的界面应力小,所以剥离性差。
如果喷射高压水不能完全除去二次鳞,鳞残留在钢板表面的情况下进行精轧,产品表面就会出现缺陷。
二次氧化铁皮为红色鳞层,呈明显的长条、压入状,沿轧制方向带状分布,鳞层主要成分由方铁矿(FeO)、赤铁矿(Fe2O3)等微粒组成。
3.2.3三次氧化铁皮热轧精轧过程中,带钢进入每架轧机时都将产生表面氧化铁皮层。
轧制后通过最终的除鳞或在每架轧机之间时还将再次产生氧化铁皮。
承钢1780红色氧化铁皮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承钢1780红色氧化铁皮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摘要】分析了热轧带钢表面红色氧化铁皮生成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铁皮种类。
结合现场实际,通过调整化学成份和改进工艺控制过程,有效地防止了红色氧化铁皮的产生,提高了热轧带钢表面质量。
【关键词】热轧带钢红色氧化铁皮工艺参数化学成分1.前言在热轧带钢中,红色氧化铁皮严重影响带钢表面质量。
随着用户对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带钢表面质量成为各大钢厂致力研究的问题。
氧化铁皮在冷轧时严重影响了最终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带钢表面的喷涂质量,因此,消除红色氧化铁皮十分必要。
本文分析了红色氧化铁皮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综合现场生产实际,提出消除红色氧化铁皮的方法。
从试验结果看,效果十分显著。
2.氧化铁皮的形成及种类2.1氧化铁皮的形成在热轧过程中, 热轧板坯的加工温度范围为800~1200℃,在高温氧化性介质中极易生成氧化铁皮。
氧化铁皮的形成是氧由表面向铁的内部扩散, 而铁向外部扩散的过程[1],随着温度、时间、氧化介质等工艺参数的差异, 导致部分类型的氧化铁皮极难去除。
其中一种颜色呈红色或红褐色,俗称“红锈”。
这种红色氧化铁皮与钢的基体结合较为紧密, 经酸洗后难以去除, 最后导致产品涂漆后出现表面斑点。
2.2 氧化铁皮种类连铸坯在加热炉加热和保温过程中,表面一般生成1~3mm厚的氧化铁皮,称为一次氧化铁皮,一次氧化铁皮经炉后除鳞(1#除鳞)去除;粗轧生成的氧化铁皮称为二次氧化铁皮(也称次生氧化铁皮),在粗轧除鳞(2#除鳞)去除;精轧生成的氧化铁皮称为三次氧化铁皮,在精轧除鳞(3#除鳞)去除。
正常情况下,氧化铁皮在经过除鳞箱后应该被除掉,但当氧化铁皮和基底铁粘附力增强或除鳞压力不够时,氧化铁皮仍会残留在带钢表面,严重影响了带钢表面质量。
钢的表面氧化铁皮主要由FeO、Fe3O4和Fe2O3所组成(如图1);最外层为Fe2O3,呈红色;中间为Fe3O4,呈黑色;最里层为FeO,呈蓝色5]-[2。
热轧板带钢氧化铁皮产生原因及控制分析

热轧板带钢氧化铁皮产生原因及控制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各行业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其中,汽车工业与家电行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同时,对钢板表面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F钢冷压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由于缺陷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因此最终表现形式也比较复杂,各个生产厂家,炼钢厂与轧钢厂之间,由于不清楚问题的主要原因,而出现了责任互相推卸的问题,有的企业还采取了盲目的方式,浪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热轧板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汽车工业;表面质量;热轧板;处理对策引言:经仔细分析和了解,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的压入对质量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会造成带钢加工性能不断下降,甚至会加大材料失效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与几率,因此,工作人员要对氧化铁皮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展开深入的分析,然后通过科学的方式,将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节省更多的费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热轧板带钢氧化铁皮产生原因以及控制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1.炉生氧化铁皮与控制被投入到加热炉中产生的氧化铁皮被称为炉生氧化铁皮,也可以被称为一次氧化铁皮。
在大量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氧化主要是由两种元素扩散产生的,因为它的内部含有更多的铁离子,氧很少,因此会形成更低的氧化物,而更多的是更高的氧化物。
1.1炉生氧化体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后发现,产生氧化铁的原因有四个。
钢的氧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时间的流逝,温度的上升而加速,表面的温度越高,氧化的程度就越重,实际的氧化铁的厚度就越厚。
第二,在炉中形成。
在这种高温环境下,钢铁在炉子里呆的时间越久,生成的氧化铁就越多。
第三种,则是炉中的气体影响。
根据炉膛气氛对铸坯氧化度的影响,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炉膛中的氧化性气体有:氧,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等。
还原气包括一氧化碳,氢气等。
通过有效地控制空气和燃料的比例,保证了容器处于微弱的还原状态,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氧化反应。
热轧后表面氧化铁皮构成

热轧后表面氧化铁皮构成热轧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可以将金属坯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轧制机械进行塑性变形,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然而,在热轧过程中,由于金属表面与空气接触,会导致表面氧化铁皮的形成。
热轧后表面氧化铁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金属表面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所致。
在高温下,金属表面的铁元素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
这些氧化铁颗粒会附着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氧化铁皮。
氧化铁皮的形成对于热轧后的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氧化铁皮会降低金属材料的表面质量。
由于氧化铁皮的存在,金属表面会出现不光滑、不均匀的情况,影响材料的外观和质量。
其次,氧化铁皮还会降低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氧化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容易与环境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反应,导致金属材料的进一步氧化和腐蚀。
为了减少热轧后表面氧化铁皮的形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防护和处理。
首先,在热轧过程中,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金属与氧气直接接触。
采用一些化学物质或涂层,形成一层保护性的膜,可以有效减少氧化铁皮的形成。
其次,热轧后的金属材料需要进行酸洗处理,将氧化铁皮去除。
酸洗可以通过浸泡或喷淋的方式,将金属材料表面的氧化铁溶解掉,从而恢复金属表面的光洁度和质量。
除了以上的防护和处理措施,还可以通过调整热轧工艺参数来减少氧化铁皮的形成。
首先,控制热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氧气与金属表面的接触,可以有效降低氧化铁皮的生成。
其次,控制热轧过程中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会加剧氧化反应的速度,导致氧化铁皮的形成更为严重。
因此,在热轧过程中,需要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和要求,合理控制温度参数,以减少氧化铁皮的产生。
总的来说,热轧后表面氧化铁皮的形成是由金属表面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所致。
氧化铁皮的存在会影响金属材料的表面质量和耐腐蚀性能。
为了减少氧化铁皮的形成,可以采取防护和处理措施,如形成保护膜、酸洗处理等。
此外,调整热轧工艺参数也是减少氧化铁皮的一种有效方法。
防止氧化皮生成和脱落的运行调整措施

防止氧化皮生成和脱落的运行调整措施一、氧化皮形成及脱落原因锅炉运行中,受热面钢材内表面氧化皮的生成是金属在高温水汽中发生氧化的,在570℃以下,生成的氧化膜有Fe2O3和Fe3O4组成,Fe2O3和Fe3O4都比较致密,尤其是Fe3O4。
因而可以保护钢材的进一步氧化。
当超过570℃时,氧化膜有Fe2O3、Fe3O4、FeO共三层组成,FeO在最内层,因FeO致密性差,破坏了整个氧化膜的稳定性。
氧化膜剥落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厚度值达到临界值,该临界值随管材、温降幅度和速度的不同而不同,二是母材基体与氧化皮或氧化膜之间的应力达到临界值,该临界值与管材、氧化膜的特性、温降幅度和速度有关。
养护皮剥落的容许应力随氧化皮厚度增加而减小。
二、氧化皮剥落的危害1.氧化皮堵塞管道,通流面积变小,蒸汽流量减少,受热面关闭冷却能力差,管壁超温,最终导致超温爆管,机组故障停运。
2.锅炉受热面剥落的氧化皮固体颗粒流通到汽机侧,会严重损伤汽轮机通流部分的喷嘴、叶片主汽门、调节门等,导致汽轮机通流部分效率降低,甚至严重损伤叶片。
3.机炉设备检修维护周期缩短,维护检修费用上升。
三、控制氧化皮生成和剥落的措施1.机组启动、运行、停运过程中,严格控制汽温变化速率不超过1.5℃/min,启动过程中,分离器温度100℃以后,控制汽温升温速率不大于2℃/min。
2.机组启动、运行、停运过程中,全程监控各受热面壁温及其变化速率,监控各受热面相邻关闭壁温差不超过20℃,,并及时汇报部门专工。
3.机组启动过程中,采用等离子点火方式时,严格控制煤量变化,煤量变化必须根据升温速率进行。
进行一次风量调整时,应缓慢进行,防止一次风量的大幅度变化引起锅炉实际燃料量的大幅变化,引发锅炉受热面超温。
4.锅炉点火初期,在最小煤量下运行时,为控制锅炉升温速度,可以调节上层二次风和燃尽风层风门的开度,从而调节火焰中心的变化,控制锅炉升温升压速率。
5.锅炉启动过程中,特别注意启动第二台磨煤机时,需保持锅炉总煤量的平稳变化。
氧化铁皮的成因及消除方法

氧化铁皮的成因及消除方法氧化铁皮氧化铁皮的形成过程也是氧和铁两种元素的扩散过程,氧由表面向铁的内部扩散,而铁则向外部扩散。
外层氧的浓度大,铁的浓度小,生成铁的高价氧化物;内层铁的浓度大,而氧的浓度小,生成氧的低价氧化物。
所以氧化铁皮的结构是分层的。
一般氧化铁皮的层次有三层:最外一层为Fe2O3 ,约占整个氧化铁皮厚度的10%,其性质是:细腻有光泽、松脆、易脱落;并且有阻止内部继续剧烈氧化的作用;第二层是Fe2O3和FeO的混合体,通常写成Fe3O4,约占全部厚度的50%;与金属本体相连的第三层是FeO,约占氧化铁皮厚度的40% ,FeO的性质发粘,粘到钢料上不易除掉。
氧化铁皮的厚度可利用一下关系式计算:(3-6)式中:a—钢的表面烧损量,kg/m2;氧化铁皮可分为一次氧化铁皮、二次氧化铁皮、三次氧化铁皮和红色氧化铁皮。
3.2.1一次氧化铁皮钢在热轧前,往往要在1100~1300℃加热和保温。
在此温度下,钢表面于高温炉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生成1~3mm厚的一次鳞以及由粗轧侧压不充分、除鳞不彻底所致。
该一次鳞也称为一次氧化铁皮。
一次鳞的内部存在有较大的空穴,一次氧化铁皮为灰黑色鳞层,呈片状覆盖在钢板表面。
鳞层主要成分由磁铁矿(Fe3O4)组成。
3.2.2二次氧化铁皮热轧钢坯从加热炉出来后,经高压水除去一次鳞后,即表面氧化铁皮脱落,进行粗轧。
在短时间的粗轧过程中钢坯表面与水和空气接触,钢坯表面产生了二次鳞,也称为一次氧化铁皮。
二次鳞受水平轧制的影响厚度较薄,钢坯与鳞的界面应力小,所以剥离性差。
如果喷射高压水不能完全除去二次鳞,鳞残留在钢板表面的情况下进行精轧,产品表面就会出现缺陷。
二次氧化铁皮为红色鳞层,呈明显的长条、压入状,沿轧制方向带状分布,鳞层主要成分由方铁矿(FeO)、赤铁矿(Fe2O3)等微粒组成。
3.2.3三次氧化铁皮热轧精轧过程中,带钢进入每架轧机时都将产生表面氧化铁皮层。
轧制后通过最终的除鳞或在每架轧机之间时还将再次产生氧化铁皮。
谈谈氧化铁皮!

谈谈氧化铁皮!1、氧化铁皮的形成氧化铁皮是钢坯在加热或热轧状态进行加工时形成的附着在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
这层氧化物可能是致密的四氧化三铁,也可能是疏松的氧化亚铁。
氧化铁皮约5-15微米厚,最外层是三氧化二铁占1%,中间层是四氧化三铁占4%,最内层为氧化亚铁占95%。
高温下氧化铁皮形成激烈,当温度低于570℃时氧化铁皮基本停止形成。
2、氧化铁皮厚度及结构的影响因素1)终轧温度及卷取温度:一般控制轧制温度在850℃左右,温度越高,带钢上的氧化皮越厚,且氧化铁皮中难容的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含量较高。
2)带钢规格:带钢厚度越厚,表面铁皮越厚。
窄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是典型的三层结构。
3)氧化铁皮在钢卷中位置:带钢头、尾及边部在冷却时与空气接触大,氧化铁皮结构中的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含量相对较高。
4)冷却方式:带钢冷却速度越慢,生产的氧化铁皮越厚,且氧化铁皮中难溶的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含量较高。
3、氧化铁皮的性质1)紧密度:氧化铁皮内层是疏松而多孔的细结晶组织,主要由氧化亚铁组成;中间层是致密、无孔和裂缝、成玻璃状断口的磁性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外层是结晶结构的氧化铁(三氧化二铁)。
2)内应力:内应力小于氧化铁的强度时,氧化铁皮便产生裂缝;当内应力大于氧化铁皮同金属表面的附着力时,氧化铁皮就会从金属表面上脱落下来。
基本铁表面越粗糙,内应力越大,氧化铁皮破碎和脱落的可能性就越大。
3)附着力:附着力一般用破坏应力来衡量,附着力越大,破坏应力越大;附着力越小,破坏应力越小。
最外层三氧化二铁占破坏应力约为10MPa,中间层四氧化三铁破坏应力约为40MPa,最内层氧化亚铁破坏应力约为0.4MPa。
3、减少氧化铁皮的措施1)通过降低加热温度、减少在炉时间、调节炉内气氛为偏还原性气氛,抑制炉生氧化铁皮生成。
2)通过提高除鳞水压力,调整优化水嘴高度、角度,提高立辊侧压能力减少粗轧氧化铁皮。
3)降低辊生氧化铁皮措施:采用抗热裂性好的轧辊材质,采用合理的磨削制度,及时彻底的去除轧辊表面残余裂纹;采用润滑轧制,提高轧辊表面质量,降低机架单位轧制力,防止因单位轧制力过大导致轧辊表面裂纹扩展而产生辊生氧化铁皮;轧辊冷却水机架入口水量小于出口水量,加大中间机架轧辊冷却水量,保证轧辊迅速冷却;进精轧温度≤1030℃,降低精轧上游机架辊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超薄热带氧化铁皮生成分析及消除措施转载自《金属世界》1 前言唐钢超薄热带生产线汇集了世界一流的设备和技术,自2003年1月29日热试以来,已经利用半无头轧制工艺成功轧制了0.8mm的超薄带钢,并于2005年年产300余万t,突破设计产量,创出了世界瞩目的成绩。
FTSC连铸机是意大利DANIELI公司的;辊底式均热炉是美国BRICMONT公司的.车L机采用2RM+5FM 布置,粗轧机DANIELI设计,精轧机由三菱一日立设计;卷取区采用了石川岛播磨的高速飞剪、双地下卷取机。
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该设备组成和工艺在国内都属于首次使用,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
由于品种钢、薄规格钢板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增加品种钢、薄规格钢板产量的压力,使得带钢质量面临极大的考验。
从而使影响带钢表面质量的氧化铁皮缺陷问题愈加突出。
2 氧化铁皮生成原因分析钢的氧化反应一般为: 02与钢的反应:2Fe+O2=2FeO 3Fe+202= Fe3O4 2Fe304+1/2O2=3Fe203 H20与钢的反应:Fe+H2O=FeO+H2 3Fe+4H20= Fe3O4+4H2 3FeO+H20= Fe3O4+H2 由上述反应可知:薄板表面的氧化铁在整个厚度上不仅仅是一种氧化铁,最多可有三种氧化铁,Fe203、Fe304、FeO从外到内同时存在。
并且形貌、成分、结构不同的氧化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不同。
由于面心立方、晶轴为4.307的FeO,分解成立方晶体、晶轴为8.3967的Fe304,组织结构转变,产生了体积膨胀,组织结构转变应力造成了原层中的细小裂纹,使成品表面二次氧化铁皮容易剥离。
上部薄层呈黑色(Fe203),容易腐蚀,接下来是红色氧化铁皮层(Fe3O4),金属表面为黑色薄层(FeO)。
2.1连铸坯在连铸机出口、加热炉入口板坯温度较高,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反应;在蒸汽中与水发生反应生产氧化铁皮。
2.2粗轧机轧制造成一次氧化铁皮压入由于铸坯自重、尾部剪切弓形以及炉辊的严重粘铁、损坏、变形、啃伤等,造成一次氧化铁皮压入板坯下表面。
一次氧化铁皮压入形成原因主要有:① 板坯在加热炉中,由于辊底炉的长度为230m,停留时间过长,板坯表面的氧化铁皮增厚,造成除鳞效果变差;②粗轧除鳞水压力低,板坯有些部位除鳞不好;③粗轧除鳞机集管上个别喷嘴堵塞,造成板坯有些部位除鳞效果不好;④ 粗轧除鳞停水时序不合理,造成板坯尾部一定长度未除鳞。
如图2所示。
2.3精轧机轧制造成二次氧化铁皮压入由于精轧机F1~F3工作辊表面氧化膜的粗糙、破坏和剥落造成二次氧化铁皮压入。
二次氧化铁皮压入的形成原因主要有:①精轧工作辊表面氧化膜发生部分剥落;②精轧除鳞机集管上个别喷嘴堵塞,造成中间坯有些部位除鳞效果不好;③精轧除鳞喷水时序不合理,造成板坯尾部一定长度未除鳞。
如图3所示。
3分析唐钢1810生产线设备工艺情况唐钢UTSP生产线采用三处除鳞法,分别安装在连铸机出口、粗轧机前、精轧机前,对有效均匀地去除氧化铁皮有显著效果。
在连铸机出口装备了隧道式辊底均热炉,使坯料在宽度、长度方向温度均匀,氧化铁皮减少。
在F4、F5分别配备了ORG装置,通过自动控制在线对工作辊进行修磨,保持轧辊辊形,改善轧辊表面质量,保持带钢板形和表面质量,延长轧辊使用寿命。
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控制及检测,在轧线上安装了一系列的检测装置。
同时在每架轧机机前均安装了工艺润滑装置,它对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降低轧制力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3.1 ORR装置精轧机F4、F5装有日本三菱重工近年开发的ORG装置。
该装置结构紧凑,采用了“杯状旋转式砂轮”结构,所以磨辊稳定,不会出现断磨、过载、卡死等现象。
ORG依次安装在进口侧导板上下工作辊方位,分别对上下工作辊进行在线磨辊。
ORG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和提高带钢表面质量,而且可延长轧辊寿命、延长轧制周期,消除带钢在宽度变化上的限制,以及显著地改善板形和有利于实现自由规程轧制等。
3.2除鳞水系统实践证明,除鳞是去除氧化铁皮的有效手段。
采用有效的除鳞系统对提高带钢表面质量致关重要。
除鳞装置布置在下述三个较有效位置:加热炉出口或粗轧机组的出口处,对加热后的板坯进行初次除鳞;精轧机组入口处,对即将进入精轧机组的中间坯进行二次除鳞。
适当增高冲击水的压力、配以相适应的装置、保持合理的水流结构,既可改善除鳞效果,提高除鳞效率,又可减少除鳞用水,减少带钢温度损失。
3.3 F2采用高速钢轧辊高速钢轧辊在良好的冷却条件下,辊身表面形成附着力强而致密的氧化膜,这种均匀致密的氧化膜长时间存在而不脱落,使得高速钢轧辊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
高速钢轧辊在耐热冲击、热疲劳裂纹、断裂性,耐磨性方面都明显优于普通的镍铬合金轧辊。
采用高速钢轧辊不仅可提高热轧带钢的表面质量,而且对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也有明显的优势。
3.4轧制润滑油的使用在轧制薄带钢、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带钢、某些易产生氧化铁皮缺陷钢种的带钢、轧制计划过长时,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SLSU润滑油来防止氧化铁皮缺陷的产生。
4改进措施4.I旋转除鳞机停用原因是去除氧化铁皮后,在加热炉中氧化铁皮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4.2 一次氧化铁皮压入消除措施(1)控制轧制节奏,板坯在加热炉内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当轧机出现事故时,加热炉适当降温,以减少氧化铁皮的产生;(2)加强除鳞泵、电机的维护,保证正常投入;(3)加强对除鳞喷嘴的检查,及时清理堵塞的喷嘴,保证除鳞效果; (4)修改粗轧除鳞喷水时序,确保板坯全长除鳞。
4.3二次氧化铁皮消除措施(1)对精轧工作辊辊面氧化膜进行良好维护:① 轧钢时严格按规定进行烫辊;②轧钢冷却水量的控制,过少则辊面氧化膜过厚,脆且易剥落,过大则辊面氧化膜太薄,轧辊辊面易粗糙;③防止剥落的工作辊辊面氧化膜在后续机架中被碾入带钢表面;④对部分规格轧机负荷分配进行了优化,从而避免了个别机架因负荷偏高而导致轧辊在使用周期内出现辊面氧化膜部分剥落;⑤加强热轧油设备的维护,保证热轧油正常投入。
(2) 加强对精轧除鳞喷嘴的检查,及时清理堵塞的喷嘴,保证除鳞效果;(3)修改精轧除鳞喷水时序,确保板坯全长除鳞。
经过实施改进措施后, 1810线的生产中的麻面得到改善。
5结束语带钢生产线具有生产薄规格、开发品种钢、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的技术空间。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超薄热带生产线的工艺特点,并且不断在设备、工艺和程序上进行攻关改进,逐渐改善了带钢表面质量。
控制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的关键在于轧辊辊面氧化膜的良好建立和维护。
生产中可采用以下措施:严格按规定烫辊;合理编排轧制计划;控制轧制节奏;合理使用功率加速度;控制轧辊辊温;维护好冷却水喷嘴;合理分配轧制负荷;使用轧制润滑油。
转载自《金属世界》卷板的表面缺陷主要有卷板的厚度超差,横截面三点超差是指板材的两边和中间的厚度之差超出正常范围。
造成以上原因主要是:轧辊车削精度差、轧辊磨损严重、压下量过大。
板带的同条差,即整条钢的任意两点的厚度之差。
造成板带同条超差的原因是轧件温度不均匀、轧制温度过低。
板带的浪形和镰刀弯板带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平直的条形,即呈波浪形。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压下量过大或过小、坯料厚薄不均;轧辊轴承座和机架窗口间隙过大,引起轧辊横向窜动;轧辊磨损严重;轧辊冷却水分配不均。
板带在水平方向呈不平直的条形,即呈镰刀弯。
产生原因有:调整不当,使轧件两才、侧压下量不均,或坯料两侧厚度不均;轧件两侧温度不均;轧辊轴承磨损情况不同,又没有及时调整;进口导围间隙过大。
夹杂与红斑夹杂是在板带表面的红色、黄色疤状物。
产生的原因是加热制度不当,烧急火、炉温过高,炉底、炉顶积灰和氧化铁皮黏附于板带表面。
红斑是板带上一条条或一片片的红色氧化物夹杂。
造成的原因是加热制度不当,炉内燃料燃烧不完全,生成大量氧化铁皮轧入板带表面。
氧化铁皮压入氧化铁皮压入的原因是高压水除磷效果差(水压低,水量不足)和低温轧制。
折叠折叠一般为周期性的,表面为指状。
造成原因是:坯料表面结疤,钢坯精轧时宽深比不当;立锟孔型或侧槽错位严重;轧辊龟裂严重或爆锟后继续使用。
划伤卷带钢表面呈纵横不一的条形缺陷。
这是在导围、扭转导围、辊道、夹送锟等处造成带钢表面的划伤。
外形不正卷带钢成卷后呈塔形或松卷、扁卷。
塔形是带钢镰刀弯或卷取机故障造成的。
松卷主要是低温卷取造成的。
松卷主要是低温卷取造成的。
扁卷是低温吊装和运输中处理不当造成的。
卷带钢宽度超差卷带钢宽度超差的主要原因是连轧机组中的拉钢操作原因造成。
氧化铁皮在热轧中成因及预防(一)摘要:氧化铁皮是影响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分析与探讨其形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热轧带钢、氧化铁皮、除鳞前言热轧产品表面质量中氧化铁皮压入缺陷是许多厂产品质量中比较头疼的问题。
特别是一、二次氧化铁皮的压入,经酸洗后,在粗糙的坑底常伴有未除净的氧化铁皮颗粒,严重影响后工序冷轧板的表面质量,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引起争议,势必影响到经济效益。
为此对氧化铁皮压入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为相关改进工作提供判断依据。
1.氧化铁皮缺陷的分类及各自的形貌1.1氧化铁皮缺陷的分类钢坯表面与高温炉气生成的炉生氧化铁皮称为一次氧化铁皮;在轧制过程中表面氧化铁皮脱落,热的金属表面与水和空气接触,会生成新的氧化铁皮,称为二次氧化铁皮;在精轧机内由于轧辊的表面氧化形成的氧化铁皮称为轧辊磨损氧化铁皮。
1.2各类氧化铁皮压入的形貌在钢坯出炉及轧机轧制过程中钢坯上下表面的氧化铁皮粘在钢坯或钢板上,不能与钢分离、脱落,氧化铁皮冷却后其硬度大于热坯硬度,在轧制过程中,被压入钢板中,使得带钢表面形成各种形貌的氧化铁皮压入缺陷,从而影响表面质量。
一次氧化铁皮压入缺陷呈小斑点、大块斑痕和带状条纹形式不规则地分布在带钢上,常伴有粗糙的麻点状表面;二次氧化铁皮呈颗粒状压入,分布多象分散的盐;轧辊磨损氧化铁皮呈黑褐色,小舟状,相对密集、细小、散沙状、细摸有手感。
2.各类氧化铁皮产生的原因2.1一次氧化铁皮压入产生的原因2.1.1加热方面的原因⑴加热温度高加热时间长;⑵炉内气氛不好,供入风量过大;⑶炉内形成负压,吸入冷风;⑷炉内加热温度低于规程规定的最低温度过多。
在加热过程中,若出现上述情况的一种或数种,在出钢轧制时,氧化铁皮便会粘在钢坯、钢板上,不容易被清除掉,从而形成一次氧化铁皮压入缺陷。
2.1.2除鳞设备方面原因⑴高压水压不足;⑵喷嘴磨损严重,能力小;⑶高压水嘴堵塞;⑷高压水未能集中喷射到钢坯表面上;⑸除鳞喷嘴(喷嘴角度)装配不当;⑹喷射距离不佳;⑺除鳞时序不当;〔8〕设备投入不足。
2.1.3板坯化学成分的影响,如含硫、硅、铝过多这里主要是钢坯本身性质决定的,应该加强上一工序精炼及连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