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抗心磷脂抗体igm成阳性需要吃药吗

合集下载

孕妇怎样选择抗感染药

孕妇怎样选择抗感染药

孕妇怎样选择抗感染药抗感染药主要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等。

此类药物也和其他药物一样,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外,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因此,患者尤其是妊娠期患者在使用抗感染药时要特别慎重,应尽量选择那些疗效确切,又对母体及胎儿比较安全的药物。

一般来说,孕妇患病用药时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①可用可不用药物的时候尽量不用,尤其是在怀孕的头3个月内,更应严格遵循这个原则。

②若孕妇必须用药时,应选用疗效好且对胎儿比较安全的药物,同时还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并要尽可能地减少用药剂量。

③在妊娠早期,要禁止服用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在妊娠的中、晚期,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那么,孕妇怎样正确地选择抗感染药物呢?一、抗细菌药物的选择根据抗细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程度及有无致畸及毒性作用,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孕妇可以选用的抗菌素:①青霉素类:此类药物具有强效杀菌作用,对人体的毒性最小,没有致畸作用,也不会对孕妇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此药的不足之处是:其抗菌谱(抗菌范围)较窄,在酸性条件下药性不稳定;患者使用该药时易出现过敏反应且易产生耐药性。

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此类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钠(氨苄西林)、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以及羧苄青霉素钠等。

②头孢菌素类:此类药物比青霉素类药物的优点多,其抗菌谱广、在酸性条件下药性稳定;患者使用该药时不易出现过敏反应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此类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噻肟(音握)钠以及头孢三嗪等。

③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如黄连、黄柏、金银花、苦参、茵陈、鱼腥草、蒲公英以及白花蛇舌草等。

此类中草药对盆腔炎、宫颈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但孕妇在使用这些中草药时,不可用药过量。

④抗真菌药:如制霉菌素、克霉唑等,此类药物对胎儿无毒性作用,孕妇可适当选用,但应以局部使用为宜。

2.孕妇应慎用的抗菌素:①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西梭霉素、巴龙霉素等。

2023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_解释说明

2023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_解释说明

2023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医学领域,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特定抗体(称为抗磷脂抗体)的产生,导致血液过于凝结,并对心血管系统、肾脏和其他器官造成损害。

这个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本篇文章将针对2023年新出台的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首先,我们将回顾既往的分类标准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介绍最新的分类标准以及其带来的新变化和优势。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现有分类标准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解决当前挑战所需要采取的思路。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作为第一章,将引出文章要点并提供整体概览。

第二章将简要介绍抗磷脂综合征的定义、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

第三章将重点探讨过去使用的分类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TH)的分类标准以及其他尝试过的分类方法,并评估它们的改进与限制。

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将详细解读2023年新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包括背景介绍、目标设定、主要要点简述以及新变化和优势分析。

最后一章是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现有分类标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应对当前挑战的思路。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全面介绍2023年新发布的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

通过回顾既往分类标准并分析其局限性,我们将引导读者了解新分类标准所带来的变化和优势。

此外,我们还将提出当前分类标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需采取的思路。

通过本文,读者将深入了解抗磷脂综合征并对其分类有更清晰明确的认识。

2. 抗磷脂综合征概述:2.1 定义: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组织中的磷脂分子。

这种攻击导致了异常的凝血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多种严重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2.2 发病机制:抗磷脂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系统失调相关。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妊娠合并抗心磷脂综合征
概念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指由 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 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在同一患者 可仅有上述一种表现,也可同时有多种表现。
由于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的特异性更强,与上述临床 表现关系更密切,因而也称为抗心磷脂综合征(anticardiolipin syndrome, ACS)。
实验室标准
1 狼疮抗凝物
2 抗心磷脂抗体
3 抗 β2 糖蛋白 I 抗体
以上三项抗磷脂抗体至少每项发现2次阳性, 2 次间隔至少12 周
发病原因及机制
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变异可增加患抗心 磷脂抗体综合征的风险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异常导致抗心磷脂抗体产生,进而引 起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
环境因素
感染、某些药物、理化因素等可 诱发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
血栓形成 血小板减少
3次或3次以上不明原因<10周的胚胎 丢失
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
羊水少、FGR、脐动脉血流舒张期断流、 胎心监护异常
20周以后,血压高班尿蛋白阳性,或无 蛋白尿,但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受损、 肺水肿
下肢静脉血栓
轻度50×109/L-150×109/L 重度<50×109/L
治疗原则
发病机制
抗心磷脂抗体与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结合,导致血管 壁炎症、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
绒毛外滋养 细胞未能重 建螺旋动脉
胎盘缺血、 缺氧、损伤
子痫前期 FGR 死胎
母体流入胎 盘的血流减 少、中断
影响胎儿营 养输送
凝血是抗磷脂综合征的重要机制
抗磷脂 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标准范围

抗心磷脂抗体标准范围

抗心磷脂抗体标准范围抗心磷脂抗体(aPL)是一类自身抗体,它们与磷脂分子结合并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是非常低的,但是一些疾病或药物可能会导致其水平升高,这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了解抗心磷脂抗体的标准范围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根据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抗心磷脂抗体的标准范围通常被定义为:1. IgG类抗心磷脂抗体,小于20 GPL 或者小于99th百分位数。

2. IgM类抗心磷脂抗体,小于20 MPL 或者小于99th百分位数。

3. IgA类抗心磷脂抗体,小于20 APL 或者小于99th百分位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标准范围,因此在进行检测和解读结果时,应该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

此外,抗心磷脂抗体的阳性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患有疾病,因此在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抗心磷脂抗体的异常水平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磷脂抗体相关的妊娠并发症等。

在这些疾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异常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胎儿死亡、中风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监测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疾病相关的检测外,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也可能受到药物的影响。

一些药物,特别是抗凝血药物和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在进行抗心磷脂抗体检测时,应该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解读检测结果。

总之,抗心磷脂抗体的标准范围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了解抗心磷脂抗体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心磷脂抗体的阳性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患有疾病,因此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应该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SIE)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流产或胎死宫内,这 可能与母体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维持妊娠困难有关,将与 抗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有关的妊娠结局不良及血栓形成统 称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又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疾病分类:将 与全身疾病无关的称为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将伴随 SLE 及其他胶原病者称为为继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产科 患者在以下情况时怀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存在:反复流 产,原因不明的妊娠中、晚期的胎死宫内,早期发生的重度妊 娠高血压,妊娠相关的血栓形成,宫内发育迟缓,自身免疫疾 病或胶原病,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APTT 延长、自身抗体阳 性、正常位置的胎盘早剥。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静脉系统包括四 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肝脏 Budd-Chiari 综合征、 肝脏肿大、肝酶升高;肾脏静脉血栓形成;肾上腺功能低下; 肺栓塞及肺原性高血压;皮肤出现网状花斑、血管炎样皮疹、 皮肤结节;视网膜静脉血栓。动脉系统包括四肢的缺血、坏 死;脑血管梗塞、多发性腔梗、一过性脑缺血发作、Sneddon 综 合征;肾动脉血栓、血栓性微血管肾病;肝栓塞;大动脉弓综 合征、跛行;指尖溃疡以及视网膜动脉血栓。其他包括不育和 血小板减少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 和实验室检查两部分,如果存在以下一条以上临床表现和 一个以上实验室检查异常则可诊断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临 床表现:血栓形成— ——1 次或 1 次以上的动脉血栓、静脉血 栓、小血管血栓(不论组织、脏器);妊娠异常— ——3 次以上连 续的不明原因的不满 10 周自然流产(除外解剖、遗传、内分 泌的原因),1 次以上无胎儿形态异常的 10 周以上原因不明 的胎死宫内,1 次以上胎儿形态异常的 34 周以下的子痫前期 或重度胎盘功能不全导致的早产。实验室检查:抗心磷脂抗 体— ——间隔 6 周、2 次以上阳性,为 IgG 或 IgM 中、高度升高, ELISA 法测定 β2 糖蛋白 1 依赖性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为标 准;狼疮抗凝物—— —间隔 6 周、2 次以上阳性,根据国际血栓 与溶血协会规定检测。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治疗尚未确立标准的治疗方案, 治疗有效率达 70%~80%,肝素最有效。以前常用甾体激素的 免疫抑制疗法,大剂量氟美松(40 mg /d)的妊娠成功率为 75%,但氟美松与肝素相比,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妊娠高 血压、妊娠糖尿病的副作用多,并且二者的有效性无显著区

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诊断标准 概述说明

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诊断标准 概述说明

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与体内出现异常的抗磷脂抗体相关。

这些抗体会导致血液中的凝血过程紊乱,进而引发广泛的血管栓塞和胚胎-胎儿发育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

APS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但其严重后果以及确诊和治疗的复杂性使其备受关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典型APS的诊断标准:首先,我们将详细阐述APS 的定义、概念和历史发展,为读者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接着,我们将探讨抗磷脂抗体在该综合征中的作用和影响,并讨论APS的流行病学特征。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典型APS的临床表现与分类,并与其他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比较。

然后,我们将讨论实验室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包括抗磷脂抗体检测方法以及国际诊断标准的介绍和应用情况概述。

最后,我们将总结和归纳各个方面的内容,并探讨APS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与局限性。

此外,我们还展望未来关于APS诊断标准的研究方向和临床转化前景。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全面概述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诊断标准。

通过对相关背景知识、临床表现、分类、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读者将对APS的诊断有更清晰、全面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探讨当前诊断标准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建议和展望。

2. 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定义与背景2.1 APS的概念和历史发展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存在的抗磷脂抗体阳性及反复发生血栓事件。

该综合征最早由Hughes博士于1983年首次描述,并在之后的研究中逐渐得到了确认和界定。

2.2 抗磷脂抗体的作用与影响抗磷脂抗体是APS的重要诊断标志之一,它们对凝血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多个方面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020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完整版)共识要点●对于可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建议同时检测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以确定血栓形成或产科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对于标准诊断外的其他抗磷脂抗体,不建议常规检测。

●持续中高滴度抗磷脂抗体,以及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是影响抗磷脂综合征预后的主要因素。

狼疮抗凝物阳性是影响抗磷脂综合征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风险评估。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有以下情况更易出现不良结局:中高风险的抗磷脂抗体谱;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血栓形成史和病理妊娠史。

●对于计划妊娠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建议每天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并维持整个妊娠期。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高风险抗磷脂抗体谱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建议在妊娠前开始应用羟氯喹。

●对于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在继续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妊娠后加用低分子量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剂量和妊娠期维持时间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进行个体化处理。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在妊娠前开始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羟氯喹的基础上,在妊娠期间加用小剂量泼尼松(孕早期≤10mg/天)或同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非典型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建议根据个体化风险(如抗磷脂抗体谱、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既往活产、妊娠丢失或血栓形成等),单独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联合使用低分子量肝素。

●对于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确诊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妊娠期抗磷脂抗体抗体滴度变化不作为药物剂量调整或停药的依据。

●关于介入性产前诊断操作期间的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应在手术前至少12小时暂停,并在穿刺后6~12小时后恢复,以减少出血风险。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并非剖宫产指征,如果没有其他产科并发症,推荐孕38~39周计划分娩。

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断

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断

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断易栓症是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导致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倾向的病理状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

易栓症不一定发生血栓性疾病,但可能影响子宫-胎盘循环,导致胎盘微血栓形成,从而造成不良妊娠结局。

易栓症根据病因分为遗传性易栓症和获得性易栓症。

•遗传性易栓症的病因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在汉族人群中,遗传性易栓症的常见病因是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缺乏;遗传性易栓症是血栓栓塞性疾病比较明确的高危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对胎盘源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促成作用。

•获得性易栓症主要是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可导致复发性流产、不明原因死胎、早发子痫前期和胎盘功能不良,增加围产期血栓栓塞风险。

无论是遗传性还是获得性易栓症,对于有血栓形成或血栓病史孕产妇的抗凝治疗没有争议。

目前APS的治疗主要使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失败者称为难治性APS,其治疗仍在不断探索中;遗传性易栓症指标异常且有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胎盘源性疾病的抗凝预防或治疗决策还存在争议。

一、易栓症分类由于妊娠孕妇的血浆凝血因子增加、抗凝活性下降和纤溶系统活性降低,使血液在妊娠期及产褥早期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合并易栓症时,发生血栓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高。

易栓症根据病因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

个体对VTE易感性的差异约40%~60%归因于遗传因素[2],妊娠期间发生VTE的患者,约半数具有遗传性易栓症[3]。

遗传性和获得性易栓症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当二者同时存在时血栓栓塞性疾病更易发生。

(一)遗传性易栓症遗传性易栓症是指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导致血栓形成倾向的病理状态。

常见病因包括蛋白C和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凝血因子ⅤLeiden(factor Ⅴ Leiden,FVL)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其他病因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基因多态性等。

抗心磷脂抗体igm阳性,这该如何解决呢?

抗心磷脂抗体igm阳性,这该如何解决呢?

抗心磷脂抗体igm阳性,这该如何解决呢?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抗心磷脂抗体igm呈现阳性的话,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了,好在这种情况治疗难度并不大,比如阿司匹林就是不错的药物,下面请看专家介绍更多疗法。

★一、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作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环氧酶的抑制剂,可抑制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的合成。

血栓素A2(TXA2)能使血管收缩,促进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作为TXA2栓塞的形成。

妊娠合并APS 阿司匹林常用量为80mg/d,可待续整个孕期长期服用,经治疗后妊娠成功率可达75%,且对胎儿和孕母无明显不良影响。

★二、泼尼松泼尼松从妊娠开始应用,40-60mg/d,连续用药至妊娠24周,以后逐渐减量至10mg维持到分娩,同时配伍阿司匹林治疗有效率达70%以上。

但泼尼松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如胎膜早破、早产、妊娠糖尿病等,因此使用应谨慎,有报道有小剂量泼尼松每日5mg和阿司匹林配伍能减少不良反应且不影响疗效。

★三、肝素普通肝素由于不能通过胎盘对胎儿比较安全,临床应用肝素治疗后妊娠结局良好。

肝素治疗开始剂量为10000-20000U/d,分2~3次注射,中期妊娠后将剂量调节至15000-20000U直至分娩前24-48小时停药。

但长期应用肝素可发生血小板减少、出血、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目前推荐低分子量肝素的剂量是5600U/d,认为其预防栓塞性疾病的效果与肝素相似,但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少。

现临床上常用肝素、阿司匹林、泼尼桦互相配伍或3种药物联合使用,但尚无取得共识的最佳方案。

★四、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APS给药方法在妊娠的早、中期的第一个月用免疫球蛋白400mg/kg.d-1,连用5天,同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80mg.d-1。

经过治疗后病人血清中IgGACL效度下降,基本上都分娩出健康婴儿,分娩后检测治盘组织亦无明显组织学异常。

妊娠合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抗心磷脂IgM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IgM抗体阳性的1例病例报道

妊娠合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抗心磷脂IgM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IgM抗体阳性的1例病例报道

妊娠合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抗心磷脂IgM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IgM抗体阳性的1例病例报道
泮璐瑶;邵秀娟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24(14)16
【摘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以血脂异常升高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妊娠患者无法通过药物有效预防脂质沉积对血管壁带来的损伤。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妊娠合并FH患者的孕期产检资料、妊娠结局及家族史既往史,旨在探讨FH、妊娠、免疫相关疾病在引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本文对于初次妊娠的妊娠合并FH患者是否应该常规进行抗磷脂抗体相关项目的检测及妊娠期低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是否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提出了疑问。

【总页数】2页(P107-108)
【作者】泮璐瑶;邵秀娟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
【相关文献】
1.抗HLA-I/II 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与不孕和流产的关系
2.狼疮抗凝物、抗β2糖蛋白1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对妊娠不良事件的影响
3.1例成人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合并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双阳性脑炎病例报告4.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在复发性流产诊断中的价值分析5.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抗dsDNA 抗体及抗C1q抗体在不孕症诊断中的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磷脂综合征(APS)

抗磷脂综合征(APS)

抗磷脂综合征(APS)抗磷脂综合征(APS)会带来血栓事件和不良妊娠。

对于备孕和已怀孕女性来说,确诊APS 的依据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治疗策略。

一、备孕及怀孕期间的治疗1. 依据「血栓事件+抗磷脂抗体」而确诊APS 的女性这类女性怀孕时,应采取「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

请注意,不是预防性剂量。

考虑到APS 妊娠女性还有子痫前期风险,因此还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治疗,通常选择每天100mg-150mg。

注意,其他女性为降低子痫前期风险,会在从孕12 周或13 周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最好是在孕16 周之前开始,并持续使用至分娩。

但APS 女性应在备孕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最迟应在得知怀孕后开始使用。

2. 依据「妊娠丢失+抗磷脂抗体」而确诊APS 的女性(且已知目前无血栓事件)这类女性怀孕时,应用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

请注意,是预防剂量而不是治疗剂量。

也同时每天口服100mg-150mg 阿司匹林来降低子痫前期风险;建议备孕期间开始使用,最迟在得知怀孕后开始。

3. 依据「子宫胎盘功能不全相关早产+抗磷脂抗体」而确诊APS(<34 孕周早产且婴儿形态正常)如果既往早产的产后胎盘检查显示广泛蜕膜炎症和血管病变和/或血栓形成,我们会选择性给予预防剂量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

如果没有发现血管病变和血栓形成,则只需要口服阿司匹林。

4. 常规治疗后仍有不良妊娠结局时的治疗上述治疗措施是APS 妊娠期间的常规治疗。

如果上述治疗后,仍有不良妊娠事件发生。

那么为了减少再次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可以考虑启动二线治疗。

但是,目前的二线治疗的支持证据不够充分,医生应谨慎看待。

联合羟氯喹治疗。

已有的数据支持羟氯喹可能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但是,羟氯喹要见效,则起码要在怀孕前3 个月启动。

在怀孕期间联合免疫球蛋白、激素也似乎是有效的。

但支持的证据不充分。

除非一线治疗无效,否则不宜使用。

二、备孕和妊娠期的保健措施值得注意的是,APS 女性妊娠时还同时有其他妊娠不良风险。

2020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完整版)2020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完整版)共识要点●对于可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建议同时检测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Ⅰ抗体,以确定⾎栓形成或产科并发症的风险。

●⽬前对于标准诊断外的其他抗磷脂抗体,不建议常规检测。

●持续中⾼滴度抗磷脂抗体,以及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抗β2糖蛋⽩Ⅰ抗体阳性是影响抗磷脂综合征预后的主要因素。

狼疮抗凝物阳性是影响抗磷脂综合征预后的独⽴危险因素,可⽤于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风险评估。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有以下情况更易出现不良结局:中⾼风险的抗磷脂抗体谱;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全⾝性⾃⾝免疫性疾病;既往⾎栓形成史和病理妊娠史。

●对于计划妊娠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建议每天应⽤⼩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并维持整个妊娠期。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全⾝性⾃⾝免疫性疾病、⾼风险抗磷脂抗体谱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建议在妊娠前开始应⽤羟氯喹。

●对于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在继续应⽤⼩剂量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妊娠后加⽤低分⼦量肝素。

低分⼦量肝素剂量和妊娠期维持时间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进⾏个体化处理。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在妊娠前开始使⽤⼩剂量阿司匹林和羟氯喹的基础上,在妊娠期间加⽤⼩剂量泼尼松(孕早期≤10mg/天)或同等剂量的糖⽪质激素。

●对于⾮典型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建议根据个体化风险(如抗磷脂抗体谱、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既往活产、妊娠丢失或⾎栓形成等),单独使⽤⼩剂量阿司匹林或联合使⽤低分⼦量肝素。

●对于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确诊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妊娠期抗磷脂抗体抗体滴度变化不作为药物剂量调整或停药的依据。

●关于介⼊性产前诊断操作期间的抗凝治疗,低分⼦量肝素应在⼿术前⾄少12⼩时暂停,并在穿刺后6~12⼩时后恢复,以减少出⾎风险。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并⾮剖宫产指征,如果没有其他产科并发症,推荐孕38~39周计划分娩。

克赛在妊娠合并症中的应用

克赛在妊娠合并症中的应用
克赛在妊娠合并症疾病的应用病例交流
妊娠期生理特点
➢ 妊娠期可以合并或并发任何内外了疾病如心脏疾
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或糖尿病、高血压、自
身免疫性等疾病;
➢ 合并症可以影响孕妇及胎儿;
➢ 叠加疾病增加诊断与治疗的复杂性;
➢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成功妊娠的维持

Thl型细胞因子与Th2型细胞因子处于平衡
半年以上;
➢ 临床无SLE表现,无心脏、肺、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 伴有狼疮性肾炎者血肌酐小于140mol/L,24小时尿蛋白小于3g,血压正常;
➢ 原抗磷脂抗体阳性者,最好待抗体阴转后3月以上在妊娠,免疫系统检查抗
dsDNA抗体阴性,补体C3、C4在正常范围;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孕期监测
➢ 入院后给予安胎并使用甲泼龙(8mg Qd)与克赛0.4ml
(40mg、4000U)qd,两周后出院.
➢ 妊娠36周外地自然分娩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是一种多发生于青年妇女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基本病理变化
是结缔组织粘液样水肿和纤维蛋白样变性及坏死性血管炎;
➢ SLE在妊娠时加重,且其它妊娠并发症也明显增加, 可影响胎儿的生长
正常妊娠---在母胎接触面,Th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Th1
型应答。
胚胎免疫排斥途径
➢ Th1介导:促进胚胎供血的血管系统的凝血,从
而降低胚胎的血供 ;
➢ NK细胞介导:经IFN-γ 、IL-2刺激转化为LAK细
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有更为强大的
杀伤作用;
胚胎免疫排斥途径——Th1介导
结缔组织病后, 即可诊断为SLE, 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可达95%和85%;

子痫前期孕产妇血清补体相关因子与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子痫前期孕产妇血清补体相关因子与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临床研究2021年4月第38卷第4期J Clin Res,Apr.2021, Vol 38, N q4• 543 ••论著•子痫前期孕产妇血清补体相关因子与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赵敏韩星*(汉中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陕西汉中723000)[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产妇血清补体相关因子及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分娩66例子痫前期患者(轻度子痫前期组)和5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重度子痫前期组)的临床资料。

选取同时期产检的正常产妇36例作为对照组。

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补体因子D(C FD)以及脂联素(ADPN)、抗心磷脂抗体(A C A)水平。

比较各因子表达水平与子痫病情的关系。

【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C F 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A D PN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重度子痫前期组八0八-18八、八0八-180与八(:八-18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八(:八-4八、八0八-4〇水平又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

【结论】与正常妊娠期孕妇相比,子痫前期产妇机体C F D处于高水平状态,血清ACA-IgA、A CA-IgG与ACA-IgM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而ADPN处于低水平状态,且随者病情严重程度成反比。

[关键词]先兆子痫;孕妇;补体系统蛋白质类/血液;抗体,抗心脂Significance of Complement-related Factors and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Detection in PregnantWomen with Preeclampsia Z H AO M in, H A N X ing( Department o f Obstetrics andGynecology , Hanzhong Central H ospital, Shaanxi Hanzhong723000)[Abstract」【()bjective】To analyze the levels and significance of maternal complement-related factors and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in preeclampsia.【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66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pre-eclampsia group) and 54 patients with severe preeclampsia (severe preeclampsia group) who gave birth in our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March 2018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irty-six normal women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Placental tissue, serum complement factor D (C F D), adi-ponectin (ADPN) levels,and serum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AC A) levels were measured in all maternalwom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each factor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R esu ltsl The levels of CFD insevere preeclampsi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reeclampsia. The ADP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 P<C0.05). The levels of ACA-IgA, ACA-IgG andACA-IgM in severe preeclampsi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ACA-IgA and ACA-IgG in severe preeclampsi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reeclampsia ( P <C 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normal pregnant women,the pre-eclampsia maternal body CFD is at a high lev-el, serum ACA IgA, ACA-IgG and ACA-IgM expression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and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while ADPN is at Low level state,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Pre-Eclampsia;Pregnant Women;Complement System Proteins/B L;Antibodies,Anticardiolipin[中图分类号]R714.24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rU671-7171.2021.04.018][文章编号]1671-7171(2021)04-0543-03子痫前期是常见妊娠合并疾病之一,属妊娠高 血压的一种,高血压与蛋白尿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孕妇抗心磷脂抗体igm成阳性需要吃药吗
导语:对于怀孕的女性朋友来说,定期的体检是很关键的,现在的信息很开放,在网络上就能了解很多的关于孕期的知识。

其中孕妇抗心磷脂抗体igm成阳
对于怀孕的女性朋友来说,定期的体检是很关键的,现在的信息很开放,在网络上就能了解很多的关于孕期的知识。

其中孕妇抗心磷脂抗体igm成阳性就让孕妇很担心,那孕妇抗心磷脂抗体igm成阳性需要吃药吗?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的孕妇朋友都想知道,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孕妇抗心磷脂抗体igm成阳性需要吃药吗?
首先这些检查并不一定准确,也不能说明你再次妊娠就一定流产,所以应该先检查一下有没有妇科炎症问题再进行治疗;再有如果知道怀孕了,就停药,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是不影响胎儿发育的。

不用担心。

流产的原因有很多,全面检查一下,即使抗心磷脂抗体(IgM)成阳性(+)不服用阿司匹林也不一定会流产,此方面目前没有确切疗效,只是有些病例报道而已。

研究证实,许多因素与ACA产生密切相关,常见的原因有: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硬皮病等;
(2)病毒感染:如腺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
(3)其它疾病:如支原体系统疾病等;
(4)口服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吩噻嗪等;
(5)少数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

上文就是关于孕妇抗心磷脂抗体igm成阳性需要吃药吗的介绍,现在大家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在孕期很多的女性都存在一种被害妄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