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的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教材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内容呈现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备考的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时隔一年,学生现在对声现象知识的了解介于已知和未知之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点的归纳,知识的应用和升华。另外相比于新课,上复习课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复习课时应尽量避免枯燥。
教学目标:
加深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噪声的控制、声的利用等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整合、探究、应用和拓展。让学生学会复习、体会复习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对声现象知识的归纳和应用
教法及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供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快捷传递信息,增大课堂容量。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培优辅差,资源共享,突破难点,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
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的环境,在讨论、交流中生成资源,共享资源。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学生经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音频文件“百鸟朝凤”, 听音乐,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声音。
播放视频文件“憨豆先生听音乐”。观看视频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讨论,归纳出视频中包含的声现象的知识,并写在学案上。, 通过相关情境让学生回顾知识。
(二)知识整合
要求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体现本节所复习的内容和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学生完成后老师用投影展示学生成果。
画出声现象知识结构图, 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知识探究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该实验用的的物理方法是。你能用这种物理方法探究正在上音乐课的教室窗户玻璃是否在振动?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分析并作答, 主要考察转换法思想
2,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将其中的空气抽去……听到的声音越来越。由此可以推断,假使能抽成绝对真空,将听不到半点声音了,说明真空中传声。在这个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3,在学习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
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
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2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选择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来进行实验.小明的选择对吗?为什么?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2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学生分析并作答, 主要考察控制变量法思想
4,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在上面一段视频中,吹啤酒瓶产生声音的原因是振动。下图中,吹啤酒瓶时音调从左至右的变化是逐渐。
学生分析并作答, 主要考察音调高低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
5,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6,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7,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1),和超声波相比,次声波振动频率,穿透能力,传播距离。(2)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次声波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应该怎么防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