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
作者:焦方芹王帅
来源:《试题与研究·高考文综地理》2017年第01期
所谓的开放性试题,就是让学生答题时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开放性试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靠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课本知识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考的要求。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卷,开放性试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从考试成绩上看,这类试题得分率比较低,成了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了解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解答技巧
1.认真审题,有针对性地答题
高考开放性试题,并非无原则的开放,所以考生在审题时,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有针对性地答题,在答题的过程中还要准确地把握题目所给出的隐性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往往包含答题的要点。
2.观点明确,切忌似是而非
这类试题虽然会给出两种答案,但我们只要答一种即可。面对这种题型,不能缺少判断,不能答非所问或似是而非,明确了观点以后,要找能说明观点的论据,对观点不利的不要答。
3.尽量使用简洁的地理语言作答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在答题过程中也要尽量使用规范性、地理性语言,如地理名词、术语、概念等,这是评分的一个重要标准。高考中如果能用地理术语答题,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卷看,答案的文字都比较少,如果我们仅从大意角度答题,说了一大串的文字,可能该题的中心却未能说清,事倍功半,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如“某居住地”用“聚落”表达,“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最好用“区位”概括等。
4.要注意答题的条理性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尽量少而精,但如果对于答案没有太大的把握,在考试过程中应该尽量多答几个要点。尽量采用数字序号,分不同的段落来答。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反馈教材的相关信息,从而使答案尽可能简洁明了,切中要害,如果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关键点,则要采用主次
一起抓的办法加以弥补,多多益善,但也要注意把最重要的要点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二、分类解答
题型一试题的开放性
例1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图1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解题思路】问题①,根据文字材料可知,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农业优势,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产品结构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品牌,实现经营多元化等方面分析。
例2 (2015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40题)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在图中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其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参考答案】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定位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埃及和新疆,即可得出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阐述农业发展条件应该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生态、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
【试题评述】该题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具有开放性。此类试题往往给出两个设问,让考生从中选中一个作答。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选择最有把握的,能答出要点更多的那一个设问,以达到多得分的目的。
题型二答案的不确定性
例3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参考答案】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速在M地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