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

2006年第9期

(总第188期)

学术论坛

A(EMICF0RUM

N0.9.2006

(CumulativelyNO.188)

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

冯仲平

[摘要]文章抓住《水浒传》评点所使用的基本概念,以宏观视角梳理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从文本虚幻特性的深层奠

基,创作根本规律的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理论的深入聚焦三个方面探讨其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金圣叹;《水浒》评点;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冯仲平,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6)09—0138—04 文学不但需要批评引导阅读,仰仗批评深入地

揭示其艺术价值,同时还需要通过批评进行理论建

构,以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创作实践.金圣叹《水浒》

评点(以下简称"金批")即在作品批评和理论创造

两个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在当时成为我国

小说理论发展的里程碑,而且当前仍然具有阐发的

理论空间和现实意义.本文即着重探讨金批的主

要理论建树及其宝贵价值.

,因文生事——文本虚幻特性的深层

奠基

"金批"表面上虽然缺乏严整的文本样式和系

统的逻辑结构,但其思想光芒却并不因此逊色.金

圣叹独具慧眼,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相比较,认为《水浒传》已从史传的樊笼里脱颖而出,不再依托历史(史事和史传)而成为完全独立的存在.金圣叹敏锐

地发现并准确地抓住了小说的虚幻文本特陛.

(一)史书"以文运事".从时间流程来看,必须

先有曾经发生过的真人真事,然后才有专门记述史

实的着作;从内容联系来看,则后者是对前者的记

录与摹写,并以前者为绝对参照.因此,评判史书

的标准是"真实",它要求"史记"必须与曾经发生过

的人,事,情,景如合符契,不能随意虚构,即史书之"文"仅能充当史实之"事"的工具.如司马迁《史

记》所写之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都应

当被视为"实有",即曾经真确地发生过.

因此,《三国演义》以史书为基本依托,在历史

的基础上丰富与拓展,一方面作为优秀的艺术作品

产生着巨大的审美效应,另一方面也使历史从庙堂

走向了民间,使庄重的历史通俗化成为其重要功能

之一.虽然小说中或有虚构的成分,但作者和读者

并未自觉地意识到其中的虚妄,如左慈,于吉,管辂

138

等带有神秘色彩和超凡能力的人物,这些本属于非

人间的虚幻形式,则仍被视为真实的存在,故《三

国》有所谓"七实三虚"之说."据史演义",强调的

是故事本身,是对史迹(史记)进行的丰富,润色与

重构,以写出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但也正因如此,

小说不可避免地由史书之记事转向了写人这个重

心.金圣叹指出史书"以文运事",运用比较的方法

从反面确立了小说艺术的本质特征.

(二)《水浒》"因文生事".这是金圣叹从正面

确立小说本质的一个重要命题.金圣叹认为,小说

与史书有根本区别,它的基本方式"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皆由我".创作小说之目的,重点不在

讲述故事,而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金批第三十

三回评:"(作者)胸中自有一篇绝妙文字……特无

所附丽,则不能以空中抒写,故不得已旁托古人生

死离合之事,借题作文.彼其意期于后人见吾之文而止,初不取古人之事得吾文而见也."[1](踟'明确指出, 小说重点在文,事为文料,而且先有文,后有事.与史

书相较,4说中文与事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即文为主,事为宾,不是文表现事,而是事展示文.

金圣叹之"因文生事",强调的是小说本体的虚

幻特性.就人物而言,从《水浒》开头所言梁山英雄乃天罡地煞下界之虚幻预设与夫《三国演义》之历史分合规律引出{--国志平话》以"因果报应"解释

显示着本质的区别.从不管佛教,道教还是历史循

环论的观念而言,虽然三者都属于对人物命运的超验解释,但有一点需特别注意,即《三国演义》《三国志平话》都是先有史事后有解释,而《水浒》与金批则异于此,它是先预设而后发生,在深层体现着"幻

由心生"的观念.金圣叹立足《水浒》实际,把原来

带有"反映"色彩的文本态势扭向了"表现"的理论

方向.那么,《水浒传》的创作虽有史的因由,即实

事真人的依托,但更重要的是凭空杜撰.长篇巨制

未必即是对已逝去的真人实事的追踪摹写,而是一种意识(即语言)的运作与展开.

(三)小说胜似《史记》.明代李贽认为《水浒

传》与《史记》的价值同样重要,清代的张竹坡认为应该把《金瓶梅》当作史记来读,甚至称其本身就是一

部"史记".从中可以发现史学传统对艺术理论

的深层影响,可以看到由李贽到金圣叹再到张竹坡的发展轨迹,其间既有贯穿始终的史学传统,更有

对史学传统的摆脱与超越.

金批言小说胜似"史记",道理何在?从史学传

统看,小说继承了史传的"春秋笔法",将作者对社

会人生以及人物性格的理解和评价寄托在字里行间,寓道德褒贬和是非判断于具体形象的叙述描写,使读者不仅可以增加社会知识和人生经验,而

且可以获得道德提升和心灵净化.从小说与史书

的区别看,则史书只能叙述人和事件的基本轮廓及主要梗概,而小说可以表现更复杂的层面和更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人物的面貌,事件的细节,事物的神

理和生活的趣味等等.金批指出,施耐庵不仅写出

了人物的基本性格与精神风貌,而且写出了人的性情,气质,形状,声口,栩栩如生,活脱灵现.《水浒

传》不仅写出了人物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历史发展,而且写出了人物关系的深层内蕴,写出了细致

入微的人情世态,读来令人趣味盎然,美感无限,这

是史书难以企及的.

(四)小说是心造的虚幻意象.金批关于小说

"因文生事","胜似史记"等观点,多从与史书的比

较中侧面提出,而对小说虚幻本质的界定则是从正面直接阐述的.金批第五回评:"耐庵说一座瓦官

寺,读者亦便是一座瓦官寺;耐庵说烧了瓦官寺,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