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31张PPT)
太空中没有空气,宇 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 来进行交流、谈话。
三、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水波的形成
声波的形成
三、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水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 叫做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 播的。
用水波的传播来形象地比喻声波的传播,这种比 喻方法物理学中叫做类比法。
远处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我们才 会听到隆隆的雷声。这一现象说明,远处的声音传 到我们的耳朵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这些发声物体 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
一、声音的产生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 说话和不说话,感受一下吧。
用手拨动橡皮筋,观 察橡皮筋的变化,同时你 是否听到了声音?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 象间接表现出来。
把物体的振动放大实例
把鼓面的振动放大
土电话
隔墙有耳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声音吗?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罩中的闹钟,声音大小有变化吗? 声音的大小变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物理学中,把传递 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 体、固体,也可以是液 体。真空不能传声。我 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通 过空气传来的。
A.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 被弹起
B.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 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 曲线 C. 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D. 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音乐起舞
例: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 月球上,即便是宇航员就在附近也无法听到声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的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学习后续声学知识的基础,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节课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速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声音产生原因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对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过介绍声速,让学生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思维方式还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了解,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原因。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学难点(1)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2)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导入)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传入耳朵的。
【变式2】如图所示,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于封闭的玻璃罩内,当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手机蜂鸣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而却不能传播声音。
二、声速:1.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点四 回声及其利用 1.请计算一下,当你和同学去爬山时,你大声呼喊远离你680
米山崖处的同学,你发声后多长时间他才能听到你的喊声?你 还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他大约在2秒后能听到我的喊声,我还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2.请计算:在课堂里老师和坐在后排的你相距7米时,你的讲 话声经多长时间老师才能听到?如果也能听到回声的话,你发 声后多长时间可以听到回声?(回声到达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 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情势传播。 3.声速:
(1)15℃时,v声 =340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介质有关。
水波
振动、发声、听声三者的关系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不一定发出声音(处于人耳 的听觉范围以外)。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立刻消失,因为声音 传播也需要时间。
探究点三 声速 1.阅读P30小资料可知:在15℃和2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分
别是 340m/s 和 346m/s,这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跟介质 温度 有
结论: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介质 ,它 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 液体 或 固体 ;真空 不能 传 声。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
3.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向远处传播的?回顾 水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水滴落入水中时出现了什么 现象?水波是怎样产生的?)
这说明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波 的情势传播。
坏(非听觉神经和大脑破坏),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
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到声音,这种 感知声音的方式我们叫做 骨传导 ,这说明利用的是 固体 (选 填“固体”“液体”或“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写好教案是上一堂优质课的前提及保证。
那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大家了解吗?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篇一课题§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总课时4知识目标1. 知道声音事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物质3.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能力目标利用声速计算距离和测距方法情感目标了解天坛的回音壁,增强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回声及其利用教具板书设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
声音是如何被听到的声源发出声音〉通过介质传播〉被耳朵和人脑感知二。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现象利用回声计算距离s=vt教后小结时间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一。
新课引入我说上课,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声音的声源是什么?然后是怎么样传播的?最后大家就听到了这个声音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学生阅读阅读材料“人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闭合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上面的问题总结人耳听到声音的全部过程自己说话的声音自己能不能听得到?有一次,我去登泰山,到了山顶的时候,我对这后面的人大声叫了一声,结果我听到了我叫的声音,而且听到了两次,你们有没有先后两次听到自己同样的声音过?这是怎么回事啊?原来是因为回声阿!讲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大山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
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
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340_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时间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解:340_1.5/2≈255米。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声波的特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声波的特性。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振动盘、真空泵、声音传播演示装置。
学生准备:尺子、橡皮筋、玻璃杯、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将音响放在桌子上,播放音乐,让学生观察音响振动。
(2)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1)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3)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尺子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产生的声音。
(2)让学生向玻璃杯中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杯壁,观察声音的变化。
4. 知识拓展(1)介绍声波的特性。
(2)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条件3. 声音的传播速度4. 声波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2.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较为深刻,但对声音传播条件掌握不够扎实。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电话、广播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
2. 声音传播条件的掌握。
3. 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的有效性。
4. 作业设计中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12张PPT)
蜜蜂嗡嗡响
流水声
敲鼓
弹吉它
吹笛子
二、声音的传播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动动手:用身边的物体发出来自音观察: (1)比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区别?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实验方法: 转换法
我们把不容易观 察到的现象转换为另 一个明显的现象来观 察。
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人说话
分27秒下午12时18分12:18:2721.11.9
空气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水能传播声音吗?
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小结
声
产生
音
的
产
生
和
传 播
传播
振动 需要介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2时18分21.11.912:18November 9, 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2时18分27秒12:18:279 November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12时18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 3 声速
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
温度越高,声音 传播速度越大。 小资料
结论:(1)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 (2)声速与温度有关系。
不同介质,声音 传播速度不同。
探究新知
回声的形成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反射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思考: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点 击 图 片 演 示 听 觉 的 形 成
巩固练习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 百米比赛中,终点记时员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看见起点发
令员发令枪冒烟的瞬间开始计时。若计时员操作失误,听到枪
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长些
1. 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了解不同介质中的声 速。
探究新知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实 验 视 频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波和水波都属于机械波,都能够传递能量,它们具有 相似的特点。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类比法。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体验探究:固体和液体能否传声?
亲身体验
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个同学把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敲击声。
点 击 图 片 演 示 液 体 传 声
液体能否传声?
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
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汤殿兴 13595274636【整体设计思路】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主要是了解声音如何产生,如何传播,这个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鉴于以上原因,这节课我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分别从演示实验,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等方面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实验或实验视频从固、液、气体多方面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
真正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后,研究的第二个具体内容,这节实验探究课,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进入青春期,加之新学习物理一段时候后,开始有一些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活动式、讨论式、探究式、归纳式教学法【教学仪器】音叉,小锤,铁架台,乒乓球,一杯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教学3、通过敲桌子活动,让学生明确固体也能传声。
并给学生介绍土电话的传声原理。
4、教师介绍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优秀7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优秀7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2.教材内容特点;⑴.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⑴.重视科学探究活动⑴.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⑴.教材内容呈现多样化⑴.本节内容与老教材的区别:老教材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声音靠介质传播”是通过对演示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的,本节内容这两个结论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
因此,新教材比老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精神,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⑴.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⑴.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⑴.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⑴.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⑴.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2.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四、教学准备1.教具:⑴.多媒体声音文件(悠扬的音乐、瀑布声、砂轮与金属的摩擦声、青蛙叫声),⑴.音*,泡沫塑料球、铜锣、盛水玻璃水槽,⑴. 媒体展示(动画、视频)和习题精选(链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2.学具:橡皮筋、小鼓、薄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⑴课前活动在教室里播放媒体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陶冶情操。
⑴导入新课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七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奇妙的声音现象
马叫 蝉叫 羊叫 公鸡打鸣 虫子叫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重点)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重点)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重点)
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
C 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5.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被___振_动____,这一现象说 明发声的物体在___弹__开___,也能说明声音可在___空__气___中传播.如果将这个实验移至月球上 做,你猜想音叉甲_不__能___(填“能”或“不能”)振动,猜想的依据是 __月__球__表__面__是_真__空__,__真_空__不__能__传__声_________.
考点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回声
典型例题 3
D 6. 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铝、海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迁移训练 3 7.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___温__度___有关;依据是:_声__音__在__5_℃__、__1_5_℃__、__2_0_℃__的__水__中__传_播__的__速__度__不_同__.
根据公式s=___v_t_/2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1_5_3_1__m.
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0.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 C 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C.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D.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 11.飞机在上升或降落时,声音过大,会将 附近居民房屋窗户玻璃给震碎。用学习到的 物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可以 通过固体和气体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 向外传播的,其实就是传播的一种振动。
羊叫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自主学习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 3.什么是声速?它和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请大家一起来做实验:
1、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一把直尺, 一根橡皮筋,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 发出声音。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问题: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它们发声的时候让它们停止发声,看它 们不发声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例2:唐朝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 钓》中写到“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 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垂钓小儿不敢答话 是因为知道,声音可 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 小鱼,此事表明 空气 和 水 都可以传声。
例3:关于声速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 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 速度 C 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的传播速 度越大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的振动幅 度大小无关
表格分析
1.一般来说 V气< V液< V固
2.15º 空气中的声速340m/s. C
3.声速的传播快慢和介质以及介 质温度有关.介质的温度越高,声 速越大。
假定声音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为 340m/s,火车的鸣笛声在空气 中传播了4秒后,传到小明的耳朵 中,问小明到火车的距离是多少?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7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7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篇一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
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媒体播放机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波形图,使学生感到惊奇;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请学生思考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思维。
接下来,再通过声波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声音居然会和现代战争中的高科技联系在一起。
目前,美国加州的一家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式武器──声波枪,它可不是普通的枪,因为它发射的不是子弹,而是一种能量强大的声波,而且它专门用来袭击人类,被袭击者往往会感到胸闷、头痛、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说机枪大炮来得更光明磊落的话,声波枪则显得有些暗箭伤人。
为什么呢?因为声波枪所发射的声波不在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之中,它看不到、听不见也摸不着,来去无踪。
不知道同学们听到这则消息后心里会不会感到紧张?我们暂且不去考虑美国人要拿声波枪去对付谁,但是,面对可能到来的伤害,我们能够束手无策吗?大家有没有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我们还没有能力去主动进攻,那么,我们今天就象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一下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
这时,便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有趣的物理情境。
教师接着提示:《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声波枪如此厉害,要想有效地防御它,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声波?声波是怎样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身边来的?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实验探究讲解新课(35分钟)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7分钟)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15张PPT)
2、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选单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初中物理多媒体课堂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接下来我们来看书第48页图3—3所示的实验
2 0
(请大家仔细听,随
此
2 3 年 版
着发空生气了的怎抽样声出的音,变铃化又声?)是怎样传播的呢?
处 可 编 辑 修 改
选单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练习
2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0
2 3
(2)声音必须靠
传播,它在
年
版
(3)零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此
不能传播
处 可 编
辑
修
改
(4)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 在铁轨上,这是因为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 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选单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选单
初中物理多媒体课堂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怎样通过空气传到我们
2 的耳朵引起听觉的呢?
0
此
2
处
3
可 编
年 版
请看以下的实验
辑 修 改
选单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初中物理多媒体课堂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0
此
2
处
3
可 编
年 版
声源
辑 修 改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象 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
小结
2 一、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0
此
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a.选择实验器材,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b.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c.撰写实验报告,阐述实验原理、过程和结论。
3.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的小论文。
a.分析声音在通信、音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b.探讨声音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困扰。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习惯,使学生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之心。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声音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
a.解释声音产生的原因。
b.说出声音传播的条件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c.分析生活中的声现象,如回声、共鸣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加深对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的理解。
a.解释声音产生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b.说出声音传播的条件,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c.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声现象,如回声、共鸣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感知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但在理解其物理原理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学生对声音的基本概念和传播条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方面尚需加强。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待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常见的物理现象.本章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将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本章共有4节:1.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述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以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第2节“声音的特性”,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及超声波、次声波.3.第3节“声的利用”,介绍了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建筑中的声学利用.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介绍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安排了若干个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决定它们的因素;知道声的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习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等相关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引导学生清楚地了解声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利用.【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6课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2节声音的特性2课时第1课时音调和频率第2课时响度、音色第3节声的利用1课时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知道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通过学习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引导学生保护自己的耳朵,同时学会关心残疾人.【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具准备】橡皮筋、塑料尺、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挑战中考训练”中的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叫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生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生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师:同学们对声音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很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进行新课】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实验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①能听到什么;②发声时物体处于什么状态;③振动停止时,还能听到声音吗?生1: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生2: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生3:用鼓锤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生4: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生5: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感受声带振动发出声音.教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生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使琴内的弹簧片振动而产生的.生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生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生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声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生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生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生7: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而产生的.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声音的产生”,并讲解.声音的产生(多媒体课件)(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3)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都能听见,如蝴蝶振翅时的发声;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产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师:同学们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2.实验探究:如何扩大不明显的发声振动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做两个实验:实验1:敲击桌面时,我们能听到“咚咚”声,但却很难发现桌面在振动.实验2: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但却很难看到音叉振动.师:从上面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有的物体发声时,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振动扩大呢?生1:实验1中,我们可以将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面时,桌面上的纸屑被弹起.用手按住桌面,桌面不发声了,纸屑跳动停止.生2:实验2中,我们可以将振动的音叉触及人体面颊,面颊会感受到音叉的振动,也可以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生3:实验2中,我们可以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会发现球跳动.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知道,这是运用“转化法”将不明显的现象扩大.例题1(多媒体展示)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的产生就会停止,故A正确,D不正确;物体在真空环境中振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故B、C不正确.答案:A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本课时课堂作业部分.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声音怎样从声源处向远处传播?生1:声音由声源处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生2: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生: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过来呀.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学生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教师演示实验: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到最后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如果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空气的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真空不能传声.师:经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的,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2.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教师引导学生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并认真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师:以击鼓为例(录像):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板书: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例题2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巨大爆炸声.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科学性错误:.答案: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可能传播,因而不会听到飞船的巨大爆炸声.课堂演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本课时课堂作业部分.知识点3 声速和回声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师: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请你举例说明.生: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例如:对着远处的山崖喊话,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听到回声;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教师鼓励学生的积极发言,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师: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介质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0页《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还可以发现什么?学生回答:(1)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2)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500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3)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板书:1.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3.回声师: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较远,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较近,不到0.1s,回声和原声就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使我们听到的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板书: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例题3 (多媒体展示)在电子自动计时器普及之前,小型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项目还用人工计时.终点记时员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看见起点发令员发令枪冒烟的瞬间开始计时.若计时员操作失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长些,还是短些?相差多少?(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分析:运动员起跑是听发令枪响,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再开始计时,由于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要经历一段时间,所以实际上是运动员已跑了一段距离,计时员才开始计时,显然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跑的时间短,相差的时间就是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如果计时员是在看到发令枪冒烟瞬间开始计时,由于光速极快(以后会学),传播100 m所用的时间可忽略不计.(光速是3×108m/s)解:t=sv=100340/mm s=0.294s.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短些,相差0.294s.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本课时课堂作业部分.知识点4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人耳的构造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P30页《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再讲解.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耳朵是一个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耳的构造.教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如右图),并引导学生了解人耳的结构.教师鼓励学生试着描述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生:那么耳聋是怎么回事?师: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生:那样的话,我们将失去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从现在起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以便帮助这些人恢复听觉.板书:1.人耳的构造:人耳由耳廓、耳垂、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前庭、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到外耳道中,引起鼓膜的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刺激听觉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板书:3.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简图:声音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信号大脑2.骨传导教师引导学生做教材P31图2.1-9的实验“体验骨传导”.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学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着听音叉的声音)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生: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师:用两个棉花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生:听不到了.师:请同学们用棉花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学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能“听到”较强的声音.)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生:骨能传声.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板书: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例题4(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_____发声,声音主要通过_____传递到人耳.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由图可知听到叉子撞到坚硬物体上的敲钟似的响声不是由空气传来的,而是由固体传导来的,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好.答案:振动线和手指(固体)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本课时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其发声也就停止.明白了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空气、液体、固体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由于真空中什么都没有,所以它不能传声.还知道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等.最后我们还进一步了解了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好,谢谢!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本课时课后作业部分.1.这节课涉及的内容多,且很零碎,实验又大都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所以让学生动手比较容易,鼓励学生大胆动手,让学生有个正确学习物理方法的良好开端.但个别实验的演示、观察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如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针对这些较难处理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展示从而得到很好的体现.2.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渗透科学研究方法.①运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物体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②运用转化的方法:如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音叉触及人体面颊时所引起的感觉以及音叉击起的水花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③运用归纳的方法:如通过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3.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对他们进行物理其实就在身边的教育;提倡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