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税收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述

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述
1.直接税——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
税等。
2.间接税——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种,主要是对商品 征收的各种税,如消费税、增值税等。
第三节 税收制度结构及税收分类
(五)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划分
1.价内税:税金购成商品或劳务组成部分的税种。
2.价外税:税金不购成商品或劳务组成部分的税种。
和财政目标,由若干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的主次分明、层
次得当、长短互补、具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系。
(一)税制结构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税类之间的地位、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
构成体系及布局。 第二层次:税类中各税种之间的地位、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相
互协调的构成体系及布局。
第三层次:税种本身各个要素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联系、协调 的构成体系及布局。
课税对象是从质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 计税依据是从量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纳税人
(一)纳税人的概念
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或“纳税主体”,是指税收制度 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二)与纳税人有关的概念
1.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 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负税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一)税基式减免
1.起征点:税法规定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 2.免征额: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
A、当纳税人的收入恰好达到起征点时,就要征税;而当纳税人的收 入恰好与免征额相同时,则不征税。 B、当纳税人的收入超过起征点时按其收入全额征税;而当纳税人的 收入超过免征额时,则只对超过的部分征税。两者相比,享受免征额 的纳税人比享受起征点的纳税人税负轻。 C、起征点照顾的是一部分低收入纳税人;而免征额则可以照顾适应 范围内的所有纳税人

国家税收第一章

国家税收第一章

税法主讲:王秋梅第一章税法基础知识第一节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根据其社会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从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如何理解税收:(一)税收分配的目的首先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国家的职能有1政治职能(对内镇压各种反抗,对外防止侵略)需要大量的财力2经济职能。

(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更需要资金以上两种职能需要大量的财力,只有国家能够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二)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利1、税收体现分配关系分配就是解决社会产品归谁占有,归谁支配,以及占有多少,支配多少。

征纳过程反映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

2、税收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实现的特殊分配分配的权利有两种1财产权力(正常的分配)2政治权利(特殊的分配)税收的本质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三)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财政收入的形式很多:发行货币、公债、收费、罚没收入、税收。

只有税收占90%以上(四)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家宏观调节经济靠税收,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税收的性质与国家的性质一致,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作为一种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无疑是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

但是税收又是通过国家制定法律来实现的,这种制约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制度,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税收分配关系中反映出来的这种辨证统一关系,正式税收这种特殊分配形式的体现。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一)税收的强制性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代表身份,凭借社会公共权利,通过法律或政令形式确定征税人和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实行强制征收,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一,税收的强制性体现在分配关系实现的前提上。

第二,税收的强制性体现在国家法律和税收征收机关的依法强制征收上第三,税收的强制性体现在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无选择上(二)税收的无偿性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纳税人缴纳的实物或货币随之转化为国家所有,不需要付给纳税人任何代价或报酬,也不在直接返还纳税人。

第一章 税收的定义

第一章 税收的定义

第一章税收的定义、本质及特征第一节税收的定义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出现了国家以后才产生的。

税收也是一个经济范畴,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环节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所形成的特殊的分配关系,也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税收产生后,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国家的更迭而不断发展,有奴隶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税收、资本主义社会税收和社会主义社会税收。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显得日益重要。

第一节税收的定义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对于税收的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税收就是国家的一种财政收入。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多种多样。

税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目前,税收收入在我国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已超过95%。

二)税收交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者货币税收的实物交纳形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税收的低级形式,货币交纳形式的发展有利于财政统一结算,方便了人们交纳,并能够避免运途损耗二、税收名词的演进我国历史上税收有过各种各样的名称。

税、租税、捐税、赋税、课税。

在古代,税与租是通用的。

第二节税收的本质税收在本质上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征税的过程,就是国家把一部分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以税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所有的分配过程由于税收分配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社会产品分配关系不是一般的分配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

一、税收是对社会产品的分配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税收收入是国家用特殊方式取得的实物或货币。

二、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关系税收是个分配范畴,但是税收不是一般的分配,它是一种特殊的分配。

它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实现国家职能为目的的一种分配形式。

首先,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税收是国家向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成员征收的实物和货币。

税收执法资格考试练习试题

税收执法资格考试练习试题

第一章税收概述典型例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现代社会,一般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 )。

A.上缴利润B.国债收入C.税收收入D.规费收入【答案】C【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对税收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

2.下列财政收入形式中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取得的是( )。

A.税收B.上缴利润C.国债D.国有资产转让收入【答案】A【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对税收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3.在各种税率形式中,具有横向公平性,而且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的税率形式是( )。

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C.定额税率D.零税率【答案】A【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税制构成要素,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比例税率具有横向公平性,而且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

4.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实际上体现的税收原则是( )。

A.财政原则B.公平原则C.效率原则D.法定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税收原则,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可提高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使税收更加公平。

5.为避免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我国政府进一步提高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这表明政府希望发挥税收职能中的( )。

A.财政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监督职能【答案】B【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税收职能,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意在鼓励出口,对经济进行调节。

6.税收收入总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起决定性和基础性影响的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政策因素C.征管因素D.税收遵从度【答案】A【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对税收有决定性和基础性影响。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强调:“落实( )。

”A.量能课税原则B.实质课税原则C.税收法定原则D.税收平等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税收法治,属于基础型知识点。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税法概述第一节税收概述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据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向纳税人无偿征收货币或实物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

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第二节税法一、税法的分类1、按基本内容和效力分: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我国目前没有税收基本法2、按职能作用分: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3、按征税对象分: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资源税法二、税法的制定(税法的渊源)1、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税收法律2、人大或人大常委授权国务院制定暂行规定或条例3、国务院制定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税收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税收地方规章三、税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征税对象(三)税目(四)税率1、比例税率: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关税、契税等。

2、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加成所得等。

3、定额税率:资源税、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4、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五)纳税环节(六)纳税期限(七)纳税地点(八)加成征税、减免税(九)罚则(违法处理)第三节税收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一、主体1、征税主体:国家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2、纳税主体: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个人、在华没有机构场所但境内有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二、客体,即征税对象,是区别税与税的标志.三、内容,包括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

税务机关的权利:征税、检查、处罚.税务机关的义务:宣传咨询、及时缴纳国库、受理纳税人申诉纳税人的权利:申请退还权、延期纳税权、申请减免税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诉讼权纳税人的义务: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依法缴纳税法。

注意:①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②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发生争执,必须先交税。

第四节本章近年注会考试试题(选)(近年来本章分值:1-2分)一、单选1、税收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

税收基础理论

税收基础理论

第一章税收概述本章要点:税收的涵义、特征、分类、本质一、税收的产生和发展(一)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是税收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

2.国家的产生和公共责任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两个关键前提。

(二)税收的发展二、税收的含义(一)含义:税收是①以国家为主体,②为了实现国家职能,③凭借政治权利,④按照法律规定,⑤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所进行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

(二)体现的特点①②——社会公共需求③④⑤——税收的来源三、税收的形式特征(一)强制性(强制义务性)(二)固定性(法定规范性)(三)无偿性(税收的非直接偿还性)四、税收分类(一)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直接税、间接税(二)、以税收的管辖权为标准分: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三)、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从量税、从价税(四)、以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划分:价内税、价外税(五)、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五、税收的本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

第二章税收负担和税负的转嫁本章要点:税负及其转嫁的方式和条件一、税收负担的含义和分类1.含义: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实力和经济实体所承受的税收额度。

(由于国家征税而给纳税人带来的利益损失或者是经济利益的转移)2.分类:宏观税负名义税负表象负担微观税负实质税负实际负担二、税负的转嫁和归宿1.含义:(1)税收转嫁实质就是税负转移,即在市场经济前提下,法定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或活动将其承担的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2)税收负担经过若干次的转嫁后必定要找到一个不能再转移的最终税收负担者——税收归宿。

2.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2)后转(3)税收资本化(4)混转(5)消转3.税负转嫁的条件(1)商品价格能否变动是税收转嫁变动的条件;(2)商品供求弹性是税负转嫁程度的约束条件;(3)商品性质是税收转嫁存在的基础;(4)税负转嫁同成本变动有关;(5)受课税范围和课税对象的影响。

1税收概述

1税收概述

第一章税收概述本章主要内容一、税收与税法的概念税收的概念及特征;税法的概念、特点及作用;税法与税收的关系;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二、税法的基本理论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适用原则;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税收实体法的要素。

三、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税收立法原则;立法机关;税法的实施。

四、税法体系税法分类、税收种类五、税收管理体制概念、税收立法权;税收执法权(征管权划分、税务机构设置与征管范围;税收收入划分;税务检查权、稽查权、处罚权;税务行政复议裁决权)。

一、税收与税法的概念(一)税收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取得财政收入的其他方式:如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收费收入、其他收入(罚没、受赠)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基本上在90%以上。

税收的特征(三性):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二)税法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特点:(1)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纳税义务的基础上,处于从属地位。

(2)具有综合性,是由一系列单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组成的体系。

税法的作用:(1)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2)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3)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作用;(4)能有效保证纳税人的合法权益;(5)是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三)税法与税收的关系税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属于上层建筑;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属于经济基础;税收必须按税法规定进行,而税法应依照税收的内在规律来制定。

(四)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1.税法的地位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部门法,属于公法,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

有国必有税,有税必有法。

立宪征税、依法治税、遵法纳税。

2.税法与《宪法》的关系《宪法》是制定所有法律、法规的依据,税法应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中国税收》PPT课件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中国税收》PPT课件
• 为降低税收成本,应当提高商品税的比重,降低所 得税的比重。
第一,来源的广泛性。 第二,数额的确定性。 第三,占有的长久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二、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一)调节资源配置的职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三)调节经济总量的职能 • 1.调节总供给的职能 • 2.调节总需求的职能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 一、税收总量方面的原则:适度原则
• 1.规范分析标准 • 2.实证分析标准
• 三、税收的目的与依据
➢ 1.税收的目的
向经济活动主体取得一部分收入,满足政府 间接占有经济资源的物质需要。
➢2.税收的依据
政府执行职能是为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带来的 一般利益。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四、税收的特征 • 1.一般报偿性 • 2.确定性 • 3.强制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一、税收的收入手段职能
(一)确定原则
• 1.税额确定 • 2.税收收入确定 • 3.税收负担确定 • 4.逃税确定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二)简便原则
• 第一,在政策目标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少赋予税收取得 收入以外的任务。
• 第二,在制度设计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建立宽税基、低 税率的税收制度,尽量减少免税和扣除项目,保持税基 的完整性。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是一种财富转移。 ➢税收是一种强制征收而不是收入或负担
,更符合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二、税收的主体与客体 ➢1.税收的课征主体——政府 ➢2.税收的缴纳主体——经济活动主体 ➢3.税收的客体——国民收入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第三,在法律结构方面,应当尽可能地根据等级结构原 理设计税收制度的章、节、条、款、项、目,使税收的 规定条理化。

《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课程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课程教学设计

《纳税实务》第一章:税收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分类和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3. 让学生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1. 税收的定义与特征2. 税收的功能3. 税收的基本分类4. 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5. 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税收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2. 教学难点:税收的分类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分类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税收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税收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税收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3. 案例分析:分析税收分类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历程。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纳税实务》第二章:增值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增值税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增值税的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二、教学内容:1. 增值税的定义与特征2. 增值税的税率3. 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4. 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增值税的定义、特征、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以及优惠政策。

2. 教学难点: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增值税的定义、特征、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增值税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增值税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增值税的定义、特征、税率、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自考中国税制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税制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税制复习资料自考《中国税制》复习资料第一章税制概述一、税收的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及对其的理解1.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2.对税收概念的理解⑴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⑵从物质形态看,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⑶从本质上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

⑷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⑸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

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调节总供求平衡;调节资源配置;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⑹从性质来看,中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税收的本质☆1.税收本质的涵义: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2.税收本质的内涵⑴税收体现分配关系⑵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它是国家经过制定法律来实现的。

(三)税收的“三性”特征及其关系☆1.“三性”特征:缴纳上的无偿性(核心);征收方式上的强制性;征收范围、比例上的固定性。

2.“三性”特征的关系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二、税法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税法是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单选,填空)(二)税法的分类1.按税法的效力分类:税收法律(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法规(国务院制定);税收规章(税务管理部门制定)。

2.按税法的内容分类:税收实体法(规定实体权利和义务,税法的核心);税收程序法(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

第一章 税收概述(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 税收概述(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二)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 1、权力包括财产权力和政治权力 2、国家取得收入,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 财产权力。 3、税收是以国家名义,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向社会集团和个人强制 执行征收的。
(三)、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 1、任何一个国家,为了保证其社会管理职能 的行使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都需要具 备一定的物质基础。 2、为了实现国家各种职能以及其他方面的需 要,国家必须以税收的形式聚积大量资金, 用于各项建设。 3、税收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国家取得财政 收入的重要手段。
税收“三性”的联系: 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 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物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 定的内部联系,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一)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征税权力只属于国家,包括中央政府 和地方政府,具体说就是征税办法由国家 立法机关制定,征税活动由政府组织进行, 税收收入由政府支配管理。 除政府之外,其他任何组织或机构无征 税权。
(四)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 特殊形式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把社会产品的 一部分变为国家所有。
(一)无偿性 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 要直接偿还,也不付出任何直接形式的报酬, 纳税人从政府支出所获利益通常与其支付和 税款不完全一一对应在的比例关系。 无偿性是税收的关键特征,它使税收 明显地区别于国债等财政收入形式,决定了 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并成 为调节经济和矫正社会分配不公的有力工具。
(二)强制性 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 律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性分配,而 非纳税人的一种自愿交纳,纳税人必须依 法纳税,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强制性是国家的权力在税收上的法律 体现,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根本前提。 税收具有无偿性,才需要强制性执行。

第一章 税收基本理论 《税法》.pptx

第一章  税收基本理论  《税法》.pptx
• 增值税
15
第三节 税制构成要素
知识点
1.纳税人 2.征税对象
3.税率 4.纳税地点
5.纳税期限 6.税收减免与加征
什么是税制构成要素?
税制构成要素是 指构成一个完整 税种的法定要素
税收加 征
税收减 免
纳税人
税制构 成要素
征税对 象
税率
纳税期 限
纳税地 点
17
一、纳税义务人
纳税人
• 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回答:向谁征税?谁要纳税?由法律明确规定 • 法人与自然人
财产税
• 是指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 对特定财产发挥调节作用 • 房产税和车船税
10
一、按征税对象分类
• 是对开发、利用和占有国有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 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
资源税 • 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 是指为了调节某些行为,以这些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 对特定行为发挥调节作用
纳税地点 的地点
• 由法律明确规定
确定原则
• 方便征税、利于 源泉控制
21
五、纳税期限
• 计算税款的期限
税款计算期 •按次计算与按时
间计算
税款缴纳期
• 税款计算期满后 缴纳税款的期限
如增值税税款 按时间计算可分为1日、3
日、5日、10日、15日、1 个月和1个季度。 以1个月为一期纳税的,自 期满之日起15天申报纳税; 以其他间隔期为纳税期的, 自期满之日起5天内预缴税 款,于次月1日起15天内申 报纳税并结清上月税款。 不能按固定期限纳税的, 可根据纳税行为的发生次 数确定纳税期限。

中国税制-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

中国税制-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

1.2.7违章处理
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 的教育处罚措施。它是维护国家税法严肃 性的一种必要措施。 税收法令的违章行为,一般有偷税、欠税、 抗税和骗税四种情况。违章行为的界定及 其处罚的具体规定为:




1.偷税。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 段,不按税法规定交纳税款的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 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 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征管法》第六十四条规定: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 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1.1.1.2广义的税收制度的四个层次
1.税收法律:是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 律程序制定的有关税收分配活动的基本 制度。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 力仅次于宪法,而高于税收法规、规章。 2.税收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其职权或国家最高权力 机关的授权,依据宪法和税收法律,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税 收活动的实施的规定或办法。其效力低于宪法、税收法律,而高于税 务规章。 3.税务规章:是指根据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在国家税务总局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对税务机关、纳税 人、扣缴义务人及其税务当事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税收规范性文件]。 4.税务行政规范:是对税务机关制定和发布的除税务规章以外的其 他税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统称,多表现为税务机关对法律、行政法规 和规章的说明及阐述,是对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含义、界限以及 税务行政中具体应用相关法律规范所做的说明。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 体现征税的广度。在税收制度组成要素中规定税 目,是征税技术上的需要,它是划分征免界限和 征税高低界限的准绳。 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税标准。有 的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基本一致,如各种 所得税,所得税征税对象是所得,计税依据是应 纳税所得额。但有的税种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则 不一致,如营业税,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应税劳 务,计税依据则是提供应税劳务取得的营业额。

财政与税收(教案)

财政与税收(教案)

财政与税收(教案)第一章:财政与税收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和税收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2. 让学生理解财政与税收之间的关系。

3. 让学生掌握财政与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及其功能2. 税收的概念及其特点3.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4. 财政与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财政与税收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财政与税收的概念。

2. 讲解财政的概念及其功能:介绍财政的定义、来源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讲解税收的概念及其特点:阐述税收的定义、特征和原则,让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知识。

4. 讲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分析财政与税收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5. 讲解财政与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阐述财政与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与税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6.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财政与税收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财政与税收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财政与税收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3. 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财政与税收知识的全面掌握。

第二章: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税收政策的概念、目标和手段。

3. 让学生了解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税收制度的构成和分类2. 税收政策的概念、目标和手段3. 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分类和税收政策的概念、目标、手段。

中国税制-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

中国税制-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

第一章税收制度概述一、术语解释1.税收制度2.纳税人3.课税对象4.税率5.税制结构二、单项选择题1.()是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税标准。

A.税率B.计税依据C.税目D.纳税期限2.()是指采取弄虚作假和欺骗手段,骗取出口退(免)税或减免税款的行为。

A.骗税B.抗税C.偷税D.欠税3.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

A.单位B.法人C.单位和个人D.个人4.比例税率的表现形式是()。

A.行业比例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全率累进税率D.地区差别税额5.起征点是()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A.计税依据B.税目C.税源D.征税对象三、多项选择题1.税收制度组成要素中的基本要素有()。

A.纳税环节B.纳税人C.税率D.课税对象2.税率的三个基本形式是()。

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3.累进税率依照累进依据和累进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形式。

A.全率累进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超率累进税率D.全额累进税率4.减免税的基本形式有()。

A.税基式减免B.税率式减免C.税额式减免D.纳税人减免5.违反税收法令的行为包括()。

A.抗税B.偷税C.欠税D.骗税四、判断题(判断对错)1.税收制度是税收分配关系的体现方式。

2.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体系具有收入不稳定、征管难度大的特点。

3.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体现征税的广度。

4.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反映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5.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刑事处罚措施。

五、简述题1.如何理解税收制度的含义?2.税制体系的概念是什么?3.影响税制体系设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平”、“积俭而趣公”、“有常”,比亚当. 斯密即早税1负5要0公0平多,赋年役课。征要从俭,赋役制度要明确和固定。
Page 12
12
附:我国古代的一些税收思想:
6.公元780年,唐朝宰相杨炎(721—781)
建议推行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 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按照资产和田亩的多少 确定纳税额,取消原来按人头固定征收的不公平。 同时,允许以货币的形式交纳户税。
井田制
Page 11
11
附:我国古代的一些税收思想:
4.均田制:古代北魏至唐中叶封建政府推
行的土地分配制度。接受土地和负担税收的数量 不仅考虑不仅考虑劳动生产力的高低,还考虑牛 耕的多少,使用奴婢的多少等因素。将税收与劳 动生产条件紧密结合在一起。
5.西晋傅玄,(公元217—278年),北地泥
阳(即今甘肃宁县)人,提出的的税收原则:
Page 8
一、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古老的经济范畴,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禹定九州、任土作贡”,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禹,就
出现税收的雏形“贡”。到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实施“初
税亩”,第一次使用了税字,也是在法律上首次承认土地
私有制,成为我国税收产生的标志。
远早于1974年供给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
阿瑟.拉弗提出的拉弗曲Pa线ge 1。4
14
拉弗曲线
T
C
拉弗禁区
A Ta
B
O
t
Ta Tc Tb D 100%
Page 15
15
附:我国古代的一些税收思想:
9.此外,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思想家、理财家提出 了反应各种不同阶级、阶层的赋税思想和税收原则理论。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1)薄敛原则。即从轻课税的原则,这是儒家学派提出 的税收原则理论,也是我国历史上许多理财家的赋税观点。 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 (2)重税原则。即从重课税原则,这主要是法家学派的 税收原则主张。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和李斯 等。 (3)常征原则。即实行恰当税制、正常征收的原则,是 墨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ge 10
10
附:我国古代的一些税收思想:
▪ 3.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 税亩: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 取一。”
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 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 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初税亩规定 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 按土地面积纳税,标志着井田制的 瓦解,也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 式形成。
具体来说,税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包括两个 方面:
一是物质条件,即剩余产品的出现;
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
2020/8/10
7
Page 7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定义
对税收,可以从现象形成一种共识,所谓税收者,收税也。
征收方
收税
征纳关系 解决国家集中性分配 满足国家需要
缴纳方
税收,就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 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 的一种形式。(书P1)
Page 5
5
第一节 税收的含义与特征
一、税收的含义
税收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 捐税。税收是 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政治 权力为基础,依法向经济 组织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 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Page 6
6
从时间的角度讲,税收是个历史范畴,也就是说, 并不是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税收,税收是社会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社会发展 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9
附:我国古代的一些税收思想:
1.周朝:“因田制赋,任土作贡”,实行“九 赋”、“九贡”,并设立专司或兼司课税检查的 “司市”、“司货”等官职,对“凡货不出于关 者,举其货,罚其人”。(《周礼》)
2.管仲(约前723—前645),中国春秋时期 齐国人,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 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与马克思级差地租 相同。
纵观中国历史,税收政策都是古代历朝历代重要的经济
政策,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曹操的“租调制”、北魏
孝文帝的“均田制”、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唐朝的
“两税法”、北宋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明朝张居正
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法”等,每一项重大
税收政策调整,对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Page 9
2020/8/10
2
Page 2
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税收方 面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各种业务活动的应 纳税款,了解税收征管的有关内容,弄清税务机关是怎么 组织税款入库的。
2020/8/10
3
Page 3
第一章 税收概述
内容提要
一、税收的含义与特征 二、税收要素 三、税收分类 四、税收制度 五、我国税制沿革 六、中国现行税制体系
国家税收
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纳慧 13895671550 10999634@
Page 1
1
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又是国家宏观调控 的重要经济杠杆,还是企业会计核算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 题,税收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制建设也日趋完善,作为其组成 部分的税法体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普及税收理论, 培养公民良好的纳税意识,对于税收工作的开展,对于我 国经济的繁荣富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税 收课程不仅是财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学 生,乃至整个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7.唐朝理财家刘晏(715-780)提出赋税征课 应遵循两个原则:“知所以取人不怨”;“因民 之所急而税”,指应选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的日 用商品为税收对象,可使税源丰富和稳定。
Page 13
13
附:我国古代的一些税收思想:
8.唐朝.李翱(772~841),陇西成纪(今甘肃秦 安)人,关于税收政策,他提出“人皆知重敛之为 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也。”在他看 来,“重敛则人贫,人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 不来。由是土地虽大,有荒而不耕者,虽耕之而 地力有所遗,人日益困,财日益匮”,“轻敛则 人乐其生,人乐其生则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居 者不流而流者日来,则土地无荒,桑柘(zhe)日繁, 地有余利,人日益富,兵日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