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动力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一时间与空间内,受内外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他 认为,人是一个场(field),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 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1ife space,简称Lsp) 包括个人及其心理环境。一个人的行为(B)取决于个人(P)
和他的环境(E)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行为取决于个体的
生活空间。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
2018/11/3
定义
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的 ,是其创始人勒温。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 特征和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应用场理论研究群体、群体活动的过程、群体 行为的动力,就叫群体动力学。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勒温采用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将个体行为变化视为在
文献综述
沙赫特的实验:凝聚力与群体绩效的关系 积极诱导 凝聚力
(+) ( -)
消极诱导
绩效
凝聚力可能是管理者手中的定时炸弹
文献综述
王慧(2002):群体凝聚力是使成员保持在群体内 的所有力量的总合,是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的内在 动力,是群体内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的和目标而“粘合”在
一起的群体心理特征的集中体现。
《群体动力学》
主要内容
定 义 二、研 究对象
一、概 述
三、文 献综述 五要素 四、结 语
定义
亦称“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试 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 论。简单的说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 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 即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的技术
角色扮演 头脑风暴 专题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 敏感性训练
交互作用分析
Johari视窗 创造性摩擦
拓展训练
群体治疗
文献综述
群体(Group)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概念表 述是:由许多在生理上发生联系的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整体 。而现今社会管理学界采用较多的是美国管理学博士史蒂
就有测度项的“质量”问题,即效度检验。而效度检验就
是要看一个测度项是否与其所设计的因子有显著的载荷, 并与其不相干的因子没有显著的载荷。
结语
群体动力论的主要意义是:启发人们从内因的角度去考 察和研究群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从群体成员间的关系
以及整个群体氛围中去把握群体行为的变化过程;使个体、
群体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系得到逐渐认识;促进了小群体研 究重点的转化;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群体动力论的局限性在于:偏重强调群体内人与人之间 的心理关系,忽视了其他关系;没有看到群体行为产生和变
增加或减少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增加 减少
认同组织目标 频繁互动 人际间吸引 群体间的竞争 有利的评估方式
不认同组织目标 群体规模大 不愉快的经历 群体内的竞争 由一个或更多控制
文献综述
高管团队内聚力对家族企业继承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一 问题提出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构思 假设 1: 在集体主义文化浓厚的中国, 家族企业高管团队 内聚力可以区分为社会内聚力和任务内聚力两个维度。
三
个人 动机 和 群体 目标
四
五
领导 与 群体 性能
群体的 结构性
群体动力的存在形式
1、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2、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3、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4、群体公约动力; 5、群体多数动力。
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群体的领导方式不同,表现为专制型、民主型、自 由放任型,其成员的行为表现也不同。对若干名10所左右 的男孩所做的试验表明:在专制型群体中,成员的攻击性 言行、引人注目的出风头行为,使用“我”而不“我们” 的频率、推卸责任、做给领导看的行为、对群体活动缺乏
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威尔逊等人将36名大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试验,甲组成 员都是以安全需要为优势需要,而自尊需要较低的学生。 乙组则是注重自尊需要、而安全需要较低的人。结果表明
,甲组在平等型群体中的生产率低,而在层次型群体中的
生产率高;乙组的生产率的高低则正好相反。可见,成员 行为取决于个人需要类型和群体领导方式如何搭配。
这样,勒温的基本公式就是:
B=f(P*E)=f(L*S)
式中:
B代表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F代表某个函数关系;
P代表个人的内部动力;E代表环境的刺激。
也就是说,生活空间(LS)包括了人(P)与其环境(E),
行为发生在这种生活空间之中,它既是人与环境的函 数,也是生活空间的函数。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根据勒温的理论,外部刺激是否能够成为激励因素 ,还要看内部动力的大小,两者的乘积才决定了个人的行 为方向,如果个人的内部动力为零,那么外部环境的刺激 就不会发生作用;如果个人的内部动力为负数,外部环境 的刺激就有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 生活空间以对人的行为发生实际影响者为存在标准 ,将主体和客体融合一个共同整体,并表现着整体所具有 的格式塔性,即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它部 分的变化。这样,场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生活空间中,并通 过勒温的努力而延伸到社会空间,成为勒温传统的社会心 理学理论的基石。
满足感,都显得很突出;在民主型群体中的表现则相反,
而且同一个成员一但从专制型群体调入民主型群体,其行 为就立即起变化。
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卢因及其追随者发现,在欧洲战场上被德国俘虏的 美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率都很高;而在朝鲜战场被中 国俘虏的美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率都很低。心理学家 薛恩(E.Schein)于1956年对此进行研究,认为这种行为反 差是由群体组织形式造成的。在中国战俘营中,看守人员 与战俘的伙食、医疗条件平等,战俘经常调动而组成新的 战俘群,有意识的让被俘士兵管理被俘军官,战俘被提审 后不再回原来的战俘群。在纳粹德国的战俘营中,组织管 理方法与中国的恰好相反。因此导致了战俘行为的不同。 这一现象在管理领域也有借鉴意义。
芬.P.罗宾斯(StePhen.Robbins)的说法,“所谓群体就是两
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特 定的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
文献综述
张力为(2000):费斯廷格(Festinger)等人,他在研 究中发现,有的群体会产生一种共同的意志力和力量,紧紧 的把成员聚集在一起,付出努力,共同为群体的目标奋斗,他 把这种使群体成员持续待在群体中的力量的总和称作凝聚 力。这是最早对凝聚力的定义,该定义从成员的角度出发将 凝聚力看作是群体的一种属性。他在1950年出版的《非正 式群体中的社会交往压力》(Social Pressure in Informa1 Group)一书中,提出了凝聚力的3个构成要素:(l)团体成员间 的吸引力;(2)团体目标和任务的吸引力;(3)加入团体所得到 的威信。由此而提出了群体凝聚力的定义:“使成员保留在 群体内的作用力的总和”。
假设 2: 家族企业高管团队任务内聚力与家族企业客观 继承绩效有正的相关关系。
文献综述
假设 3: 家族企业高管团队任务内聚力与家族企业主观继 承绩效有正的相关关系 假设 4: 家族企业高管团队社会内聚力与家族企业客观继 承绩效有正的相关关系。
假设 5: 家族企业高管团队社会内聚力与家族企业主观继
承绩效有正的相关关系。
文献综述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1. 数据收集 2. 测量 3. 数据分析 1)背景数据统计 2)高管团队内聚力验证性因子分析
a.信度分析
b.家族企业接班人评价的高管团队内聚力验证性因子分析
文献综述
c.中高层管理人员评价的高管团队内聚力验证性因子分析 3)继承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 a.企业家评价的继承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 b.中高层管理人员评价的继承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
文献综述
4)相关因素对家族企业继承绩效影响分析 a.接班人个人及企业背景变量对家族企业继承绩效的影
响(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b.企业家源自价的继承绩效对高管团队内聚力的分层回归
分析
c.企业家评价的继承绩效对高管团队内聚力的因果模型分 析 (四)小结与展望
知识回顾:
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是对社会调查数据进行的一种统计 分析。它测试一个因子与相对应的测度项之间的关系是否 符合研究者所设计的理论关系。因为测量误差的存在,研 究者需要使用多个测度项。当使用多个测度项之后,我们
化的根本动因;研究对象、范围等方面未达到普遍意义。
结语
群体动力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的
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研究群体行为作出了
很大贡献。由于对群体活动的广泛研究,今后需要建立 一个更加囊括性的理论,以使群体动力学达到体系化阶 段。
一句话
只要有合作的地方,就有群体 动力学的作用!
发展历程
30 年代 1945-1955年代
开始阶段
繁荣时期
80年代以后 Kurt Lewin
1960--1980年代
群体动力学的创始人
复兴
停滞状态
二、研究对象
群体动力学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 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等作为研究对象。主 要有:
一
群 体 内 聚 力
二
群体 压力 和 群体 标准
群体公约动力
卢因40年代曾就公约改变人们行为态度的有效性做
过一系列的试验,如怎样改变美国家庭主妇不喜欢用动物
内脏做菜的习惯。试验结果表明,群体的公约规则,比一 般性的宣传说服,更能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
群体多数动力
社会心理学家阿奇(S.E.Asch)于50年代通过多次试验 证明:对于用来做实验的问题,如群体中只有一个成员故 意给出错误答案,就会产生群体压力,被试者接受错误答 案的次数达13.6%;若由3个成员故意答错,被试者接受 错误答案的比率就上升为31.8%。另一些行为科学家在此 基础上还就群体凝聚力和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 指出,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受控于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是 否一致。如果一致,群体凝聚力高固然会使生产率有极大 的提高,但即使群体凝聚力低也能提高生产率;如果不一 致,则群体凝聚力高反而会使生产率下降,群体凝聚力低 则对生产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文献综述
张忠秋(1996):巴克(Back)认为,群体凝聚力是使人们 集合在一个群体的情感,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非本 群体的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 韩明玉、吴虹、王薇(2012):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的“ 群体凝聚力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证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 变的状态下,企业的凝聚力越大,企业的生产效率就越高 ,就越有活力。 如果一个企业丧失凝聚力,就会像一盘散 沙,难以维持下去,并呈现出低效率状态;而拥有较强凝 聚力的企业,其员工工作热情高,做事认真,并有不断地 创新行为,创新能力就会形成与凝聚。
和他的环境(E)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行为取决于个体的
生活空间。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
2018/11/3
定义
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的 ,是其创始人勒温。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 特征和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应用场理论研究群体、群体活动的过程、群体 行为的动力,就叫群体动力学。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勒温采用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将个体行为变化视为在
文献综述
沙赫特的实验:凝聚力与群体绩效的关系 积极诱导 凝聚力
(+) ( -)
消极诱导
绩效
凝聚力可能是管理者手中的定时炸弹
文献综述
王慧(2002):群体凝聚力是使成员保持在群体内 的所有力量的总合,是任何一个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的内在 动力,是群体内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的和目标而“粘合”在
一起的群体心理特征的集中体现。
《群体动力学》
主要内容
定 义 二、研 究对象
一、概 述
三、文 献综述 五要素 四、结 语
定义
亦称“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试 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 论。简单的说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 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 即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的技术
角色扮演 头脑风暴 专题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 敏感性训练
交互作用分析
Johari视窗 创造性摩擦
拓展训练
群体治疗
文献综述
群体(Group)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概念表 述是:由许多在生理上发生联系的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整体 。而现今社会管理学界采用较多的是美国管理学博士史蒂
就有测度项的“质量”问题,即效度检验。而效度检验就
是要看一个测度项是否与其所设计的因子有显著的载荷, 并与其不相干的因子没有显著的载荷。
结语
群体动力论的主要意义是:启发人们从内因的角度去考 察和研究群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从群体成员间的关系
以及整个群体氛围中去把握群体行为的变化过程;使个体、
群体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系得到逐渐认识;促进了小群体研 究重点的转化;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群体动力论的局限性在于:偏重强调群体内人与人之间 的心理关系,忽视了其他关系;没有看到群体行为产生和变
增加或减少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增加 减少
认同组织目标 频繁互动 人际间吸引 群体间的竞争 有利的评估方式
不认同组织目标 群体规模大 不愉快的经历 群体内的竞争 由一个或更多控制
文献综述
高管团队内聚力对家族企业继承绩效影响实证研究 一 问题提出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构思 假设 1: 在集体主义文化浓厚的中国, 家族企业高管团队 内聚力可以区分为社会内聚力和任务内聚力两个维度。
三
个人 动机 和 群体 目标
四
五
领导 与 群体 性能
群体的 结构性
群体动力的存在形式
1、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2、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3、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4、群体公约动力; 5、群体多数动力。
群体领导方式动力
群体的领导方式不同,表现为专制型、民主型、自 由放任型,其成员的行为表现也不同。对若干名10所左右 的男孩所做的试验表明:在专制型群体中,成员的攻击性 言行、引人注目的出风头行为,使用“我”而不“我们” 的频率、推卸责任、做给领导看的行为、对群体活动缺乏
群体结构性质动力
威尔逊等人将36名大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试验,甲组成 员都是以安全需要为优势需要,而自尊需要较低的学生。 乙组则是注重自尊需要、而安全需要较低的人。结果表明
,甲组在平等型群体中的生产率低,而在层次型群体中的
生产率高;乙组的生产率的高低则正好相反。可见,成员 行为取决于个人需要类型和群体领导方式如何搭配。
这样,勒温的基本公式就是:
B=f(P*E)=f(L*S)
式中:
B代表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F代表某个函数关系;
P代表个人的内部动力;E代表环境的刺激。
也就是说,生活空间(LS)包括了人(P)与其环境(E),
行为发生在这种生活空间之中,它既是人与环境的函 数,也是生活空间的函数。
场动力理论的提出
根据勒温的理论,外部刺激是否能够成为激励因素 ,还要看内部动力的大小,两者的乘积才决定了个人的行 为方向,如果个人的内部动力为零,那么外部环境的刺激 就不会发生作用;如果个人的内部动力为负数,外部环境 的刺激就有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 生活空间以对人的行为发生实际影响者为存在标准 ,将主体和客体融合一个共同整体,并表现着整体所具有 的格式塔性,即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它部 分的变化。这样,场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生活空间中,并通 过勒温的努力而延伸到社会空间,成为勒温传统的社会心 理学理论的基石。
满足感,都显得很突出;在民主型群体中的表现则相反,
而且同一个成员一但从专制型群体调入民主型群体,其行 为就立即起变化。
群体组织形式动力
卢因及其追随者发现,在欧洲战场上被德国俘虏的 美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率都很高;而在朝鲜战场被中 国俘虏的美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率都很低。心理学家 薛恩(E.Schein)于1956年对此进行研究,认为这种行为反 差是由群体组织形式造成的。在中国战俘营中,看守人员 与战俘的伙食、医疗条件平等,战俘经常调动而组成新的 战俘群,有意识的让被俘士兵管理被俘军官,战俘被提审 后不再回原来的战俘群。在纳粹德国的战俘营中,组织管 理方法与中国的恰好相反。因此导致了战俘行为的不同。 这一现象在管理领域也有借鉴意义。
芬.P.罗宾斯(StePhen.Robbins)的说法,“所谓群体就是两
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特 定的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
文献综述
张力为(2000):费斯廷格(Festinger)等人,他在研 究中发现,有的群体会产生一种共同的意志力和力量,紧紧 的把成员聚集在一起,付出努力,共同为群体的目标奋斗,他 把这种使群体成员持续待在群体中的力量的总和称作凝聚 力。这是最早对凝聚力的定义,该定义从成员的角度出发将 凝聚力看作是群体的一种属性。他在1950年出版的《非正 式群体中的社会交往压力》(Social Pressure in Informa1 Group)一书中,提出了凝聚力的3个构成要素:(l)团体成员间 的吸引力;(2)团体目标和任务的吸引力;(3)加入团体所得到 的威信。由此而提出了群体凝聚力的定义:“使成员保留在 群体内的作用力的总和”。
假设 2: 家族企业高管团队任务内聚力与家族企业客观 继承绩效有正的相关关系。
文献综述
假设 3: 家族企业高管团队任务内聚力与家族企业主观继 承绩效有正的相关关系 假设 4: 家族企业高管团队社会内聚力与家族企业客观继 承绩效有正的相关关系。
假设 5: 家族企业高管团队社会内聚力与家族企业主观继
承绩效有正的相关关系。
文献综述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1. 数据收集 2. 测量 3. 数据分析 1)背景数据统计 2)高管团队内聚力验证性因子分析
a.信度分析
b.家族企业接班人评价的高管团队内聚力验证性因子分析
文献综述
c.中高层管理人员评价的高管团队内聚力验证性因子分析 3)继承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 a.企业家评价的继承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 b.中高层管理人员评价的继承绩效验证性因子分析
文献综述
4)相关因素对家族企业继承绩效影响分析 a.接班人个人及企业背景变量对家族企业继承绩效的影
响(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b.企业家源自价的继承绩效对高管团队内聚力的分层回归
分析
c.企业家评价的继承绩效对高管团队内聚力的因果模型分 析 (四)小结与展望
知识回顾:
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是对社会调查数据进行的一种统计 分析。它测试一个因子与相对应的测度项之间的关系是否 符合研究者所设计的理论关系。因为测量误差的存在,研 究者需要使用多个测度项。当使用多个测度项之后,我们
化的根本动因;研究对象、范围等方面未达到普遍意义。
结语
群体动力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的
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研究群体行为作出了
很大贡献。由于对群体活动的广泛研究,今后需要建立 一个更加囊括性的理论,以使群体动力学达到体系化阶 段。
一句话
只要有合作的地方,就有群体 动力学的作用!
发展历程
30 年代 1945-1955年代
开始阶段
繁荣时期
80年代以后 Kurt Lewin
1960--1980年代
群体动力学的创始人
复兴
停滞状态
二、研究对象
群体动力学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 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等作为研究对象。主 要有:
一
群 体 内 聚 力
二
群体 压力 和 群体 标准
群体公约动力
卢因40年代曾就公约改变人们行为态度的有效性做
过一系列的试验,如怎样改变美国家庭主妇不喜欢用动物
内脏做菜的习惯。试验结果表明,群体的公约规则,比一 般性的宣传说服,更能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
群体多数动力
社会心理学家阿奇(S.E.Asch)于50年代通过多次试验 证明:对于用来做实验的问题,如群体中只有一个成员故 意给出错误答案,就会产生群体压力,被试者接受错误答 案的次数达13.6%;若由3个成员故意答错,被试者接受 错误答案的比率就上升为31.8%。另一些行为科学家在此 基础上还就群体凝聚力和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 指出,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受控于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是 否一致。如果一致,群体凝聚力高固然会使生产率有极大 的提高,但即使群体凝聚力低也能提高生产率;如果不一 致,则群体凝聚力高反而会使生产率下降,群体凝聚力低 则对生产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文献综述
张忠秋(1996):巴克(Back)认为,群体凝聚力是使人们 集合在一个群体的情感,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非本 群体的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 韩明玉、吴虹、王薇(2012):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的“ 群体凝聚力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证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 变的状态下,企业的凝聚力越大,企业的生产效率就越高 ,就越有活力。 如果一个企业丧失凝聚力,就会像一盘散 沙,难以维持下去,并呈现出低效率状态;而拥有较强凝 聚力的企业,其员工工作热情高,做事认真,并有不断地 创新行为,创新能力就会形成与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