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六大基本特征_基于系统论视域的分析_陈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献君教授 2007 年首次提出“教学服务型大 学” 概念。 他认为: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指位于教学 研究型和教学型之间的一种层次和类, 其内涵为以 本科教学为主, 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度进行研究生教 育; 教学和科学研究以服务地方为宗旨, 培养地方需 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 大力 要的应用性人才, 开展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各种服务活动, 形成 全方位为地方服务的体系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摘 要】 基于一般系统论的同型性、 协同性、 开放 性、 突 变 性 等 相关 原理, 从 教 学 服 务 型大学与 区 域 经 济 社 会的外部关系包括空间方位、 互动关系两方面, 以及 其 自身 内 部 结构、 功 能、 机 制、 过程 四 方 面 来 分析, 揭示其具有 地域 性 、 协同性、 综合性、 服务性、 开放性、 跨越性等六大基本性质与特征。教学 服 务 型大学 基 本 特 征 的 准 确 理 解和 把握是其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 科学、 持续、 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关键词】 教学服务型大学; 基本特征; 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8418 ( 2014 ) 05 - 0082 - 03 【作者简介】 陈 明( 1965 —) , 男, 湖北大冶人. 嘉应学院教科所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 的观点从其自身的结构、 功能、 机制、 过程来阐明。 本文拟根据贝塔兰菲一般系统论的结构同构性与同 型性、 功能的协同性与互补性 、 机制的互动性与开放 性、 发展的渐进性与突变性等相关原理出发, 从前述 关系、 结构、 功能、 机制、 过程六个方面, 揭示 的空间、 教学服务型大学具有地域性 、 协同性、 综合性、 服务 开放性、 跨越性等六大基本特征 。 性、
82
江苏高教 2014 年第 5 期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六大基本特征
— — —基于系统论视域的分析


1, 2
( 1. 嘉应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 梅州 514015 ; 2.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武汉 430070 )
[1 ]
。 自此观点提出后, 国
一、从空间方位和服务面向看, 具有地域性
系统论层次结构观认为, 世界是由不同层次的 系统构成的, 同一层次乃至不同层次的系统, 其结构 。“用‘物质的 ’ 具有同构性或同型性 语言说, 这意 味着世界( 被观察的现象的总体) 显示出结构的一 致性, 表现在它的各层次或领域的同形秩序痕迹
六、从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看, 具有跨越性
从价值取向和使命宗旨看, 一是源于其与所在 系统论的过程观与发展观认为, 系统的发展既 地域的协同性。 教学服务型大学与地方息息相关 、 具有非平衡态协同性, 同时, 也具有突变性。在一般 荣辱与共的多种缘分和关系决定其价值取向的服务 条件下系统会在一定有序参量作用下动态有序化发 “规划大学, 性特征。地方自觉将 建设大学, 支持大 学, 保 护 大 学, 美 化 大 学” 视为历史责任和社会义 “立足地方、 大学也自然以 依托地方, 务; 作为回报, 为了地方, 服务地方, 引领地方 ” 当作办学宗旨和神 圣使命。二是源于外在需求的压力和内在动机的驱 “人才支持, 智力支撑, 科 使。地方对大学不断增长 技驱 动, 文 化 引 领” 的 服 务 性 需 求, 以及大学自身 “以服务换支持, 以贡献促发展 ” 的内在动机, 这种 内在动机与外在需要的碰撞与交汇, 使得教学服务 型大学的价值取向聚焦于服务性导向 。 但在一定条件下, 其发展也会出现涨落和分叉, 展, 发展过程会出现突变性和跨越性 。 在目前国家经济体制快速转型及政治体制改革 面对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战 逐步深化的变革时期, 略任务、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以及各地方政 地方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 给高校发展带来重大 府、 机遇与挑战, 成为推动地方大学和地方政府发展高 等教育的巨大推动力量 。 发展过程体现为发展阶段和发展的层次 。从发 由于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 、 普及化发展的 展阶段看, 巨大势差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内在推 动,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 乃至普及化的快速过渡阶段 。教学服务型大学承担 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社会责任, 肩负着知 识经济转型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历史使命, 实现办 学规模和结构、 质量和效益的跨越责无旁贷 。 从发展层次看, 教学和研究职能属于两个基本 的层次, 服务创新等其他职能应该属于类型范畴 。 显而易见, 不论教学型抑或研究型大学都具备服务 创新等功能, 只不过存在服务创新类型、 领域、 能力 和水平的差别。 因此, 并不是服务型就只能与教学 型层次匹配而与研究型层次无缘, 相反, 服务型大学 “敢于竞争, 应该从教学型尽力向研究型转化, 只有 , 善于 转 化 ” 才 能 逐 步 扩 大 服 务 的 领 域、 范围和类 型, 切实提高服务的质量 、 水平和能力。教学服务型 大学层次基本属于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 处于向研 究教学型和研究型过渡的关键时期, 实现办学层次 和水平、 能力和质量的提升任重道远 。
四、从功能发挥和价值取向看, 具有服务性
依据系统论功能观原理, 同一层次的相邻系统 其功能具有协同性或互补性 。教学服务型大学功能 特征蕴含于其职能结构和价值取向两个方面 。从职 能结构看,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教学型层次决定了其 职能结构的服务型特征 。根据大学的研究型和教学
84
江苏高教 2014 年第 5 期
各类型院校研究
83Baidu Nhomakorabea
三、从学科结构和类型结构看, 具有综合性
整体而言, 地方普通本科大学所处的地级市无 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必然具有综合化和多样 化的特征。 基于系统论结构的同构性或同型性原 理, 同一类型的系统, 其结构具有同构性或同型性。 承担着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多层次多类型人 从而使其学科结构和类型结构向着综合 才的责任,
二、从校地关系及互动发展看, 具有协同性
有些教学服务型大学由于办学思路不清及办学 “等、 视野的局限, 在于地方关系上一味 靠、 要” 思想 服务地方、 发展地方、 共建共赢、 互动发展 ” 的认识 同一层次的系 很不到位。系统论层次功能观认为,
严重, 眼睛向上向外而非向下向内, 对“面向地方、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很多所在地级市唯一普通高校,
多学习, 多合作, 多共享, 级高校及学术组织多交流, 最终达到提高学术水平、 提升办学层次和增强社会 服务能力的目的。 因此, 开放性是教学服务型大学 的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属性 。

型两级基本层次划分, 教学服务型大学属于教学型 层次, 在大学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文化创 新四大职能中, 教学型层次的大学因其研究和创新 的实力和水平有限, 自然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 能为主, 以科学研究和文化创新职能为辅 。
这就要 的用地、 交通等直接依赖于地方 。地方的经济水平、 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求所在的教学服务型大学不光是具备适应性, 还应 政治状况文明程度等构成大学的发展的不可替代的 前瞻性和引领性, 才能有效满 外部环境。对地方而言, 大学是其精神文化的圣殿 、 该具备一定的全局性 、 、 科技经济的发动机。大学要像爱护身躯一样爱护自 足和顺应这种变化的 潜在的需求和趋势。 己所在的地方, 地方要像爱护眼睛和心脏一样爱护 自己的大学。因此, 就地域而言, 校地双方是唇齿相 依、 鱼水情深的鱼水关系 。 二是血缘。翻开每一本校史, 都会发现地方大 学从一出生就带着所在地方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 特有印记, 校地之间是血浓于水的兄弟关系 。
[2 ] 中” 。从系统论层次性的静态结构视角看, 地方大
内学界和地方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 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但仍有不少问题没有 讨, 解决。例如: 教学服务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 理自身与外部社会的关系; 如何定位办学规模和优 化科类结构; 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和研究层次; 如何提 高办学效益和服务水平; 等等。笔者认为, 要解决教 学服务型大学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首要要分析和 辨明其基本属性, 只有对其基本属性和特征有一个 客观的揭示和把握, 才能为此类大学的理 较为全面、 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效的参照和基础 。 一般说, 教学服务型大学除一部分位于各省中 心城市的市属大学外, 大部分是位于地方城市的大 。 依 据“省 市 共 建, 学, 也称为“地 方 大 学 ” 以市为 主” 的原则进行管理。 显然, 此类大学与所在的地 方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和关系 。 因此, 要认识和把 一是要 握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环境 ” 的外部关系, 不能割 把握其与区域经济社会 “大系统 ” 裂其与所在的地域的 的联系, 离开其空间 方位及其与所在地域的互动关系来分析 。二是要把 “遗传 ” 握其自身发展变化 的内在规律, 以动态发展
同性出发, 就不难发现处于同一层次的地方大学与 互补与共享的远 地方社会组织在充满竞争与合作 、 离平衡态的协同互动中, 要处理好独立与融入 、 服务 与引领、 定位与发展的矛盾关系。 这种种矛盾关系 的对立统一使得校地双方具有密切的协同性 。 同 其协同性也来源于教学服务型大学与地方之间 时, 的密切的缘分和关系 。具体说有五大缘分和相应的 五大关系, 即: 地缘、 血缘、 人缘、 财缘、 情缘和鱼水关 系、 兄弟关系、 伙伴关系、 同盟关系、 亲情关系。 一是地缘。大学存在、 依托于一定的区域, 大学
学与所在地方社会其他组织如政府部门 、 企业等机 以及地方大学的专业学科结构与所在地方的经 构, 行业结构均处于同一层次之中 。 地方大学的行 济、 政组织和学术结构与地方的行政组织及经济结构相 匹配, 才能有利于交流、 互动和适应。地方院校尤其 是教学服务型大学植根于地方, 处于相对独特的地 域社会、 资源和环境之中, 必然具有地域性特征 。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空间方位特征, 可以从其立 足方位和服务面向两方面来分析 。 从立足方位看, 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环境因素, 对所在 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深刻作用和影响, 无处不在, 无 时不有。地方政府的政治文明程度、 政策水平及其 人格特征和风格气派, 也会 主要领导人的政治觉悟 、 形塑所在大学的政治氛围和办学环境 。 同时, 区域

社会的经济、 地理、 历史等因子也相应地对所在大学 的发展环境和财政实力 、 区位特点和交通状况 、 历史 文化和精神传统等施加不可忽视的影响 。 , “立足地方, 就服务面向而言 服务全省, 辐射 走向世界 ” 已成为众多教学服务型大学服务 全国, 范围的定位与导向, 地方无一例外地成为其立足点 和服务面向。大学的两种主要产品是学生和学术成 果, 从其来源看学生和科研课题主要来自地方 。 地 方生源比例占绝对优势; 科研课题及经费主要来自 地方的横向项目, 纵向课题也基本是针对地方的应 基础研究为辅。 从其去向 用研究和综合研究为主, 看, 学生和科研项目主要服务地方 。 学生大部分在 当地就业, 植根乡土,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科研 成果也主要应用于地方的各个领域, 攻坚克难, 成为 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 显而易见, 大学 “地 的精神生命和整个学术生产环节流程都熔铸了 域性” 特征。 三是人缘。 地方将大学师资纳 入 地 方 人 才 计 划, 人才引进指标、 标准和相关激励政策由地方出 台, 以及校地在教师、 管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之间 互动, 地方大学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在地方就业, 从而 依存和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 。 形成互补、 四是财缘。一方面, 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 财政经费支持; 另一方面, 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也可拉 动地方经济, 地方大学通过科研等各种社会服务获 同时以成果转化等多种社会服务方式 取经费支持, 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校地之间形成双向合作 和支持的战略同盟关系 。 五是情缘。地方优秀历史文化是地方大学文化 性格的重要来源和基础, 是其精神气质的孕育基因 荣辱与 和载体。这些都使校地双方形成休戚相关 、 共的亲情关系。
。“在现代科学中, 化方向发展。 这种学科和类型结构上的综合性特 统其功能具有协同性或互补性 是由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 、 多类型人 动态相互作用是一切现实领域的中心课题, 它的一 征,
[3 ] 般原理要由系统论来确定 ” 。从系统论功能的协
才的外部客观需求, 以及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 、 互补 共生的内在学科生态决定的 。 从外部地方需求看, 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光是需要越来越多的各 级各类人才, 而且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使所在大 学不能不具有综合性特征 。地域的产业结构具有一 定的侧重点, 某一种或几种行业、 专业在一定时期占 优势地位, 但就发展的全程和总体来看, 由于科技进 使得外部经济环境复 步以及竞争因素的多方作用, 杂多变, 内部资源结构不断重组优化, 地方产业结构 加快转型升级。 同时,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 “软科学 ” 步, 对社会公共管理类、 文化类、 服务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