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答的智慧与艺术第一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牛寓言启示我们,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上的()过程。

A.

建构

0.50/0.50

B.

认知

C.

复制

D.

灌输

下列哪一项不是有效教学问答应该具有的特征()。

A.

加快教学过程的进度

0.50/0.50

B.

唤起学习者的积极情绪

C.

激发学习者的动机

D.

促进学习者的思考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教授费舍尔提出的“口头的网球比赛”是指()。

A.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B.

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C.

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D.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0.50/0.50

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问答中,我们强调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

A.

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

B.

提高学生的成绩

C.

教授固定的教学内容

D.

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

0.50/0.50

提问是打破灌输的开始,把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往往就意味着思考的开始。

•√

小明同学和小红同学都在学习历史课本中“辛亥革命”的主题。小红同学快速地阅读了一遍书本,认为没有什么疑难之处就合上了书本。小明同学在阅读课本后,脑海里对革命党人把辛

亥革命的果实拱手让给袁世凯感到非常不解与困惑。他又阅读了课文的内容,还查阅了当时的一些史实,对革命党人的选择有了了解。小明心里觉得历史真是太有趣了。

综上,接下来更可能发生情况是学得更快的小红同学对辛亥革命的知识保持更长时间的记忆。

•错

帕尔默在《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指出,课堂有三个主体,学生是第三主体。

•错

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凯瑟琳老师在第二节课抛开了课本,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评判的标准是什么?”“谁决定了这些标准?”,在这里我们看到,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激疑、生疑和释疑,学习真正地发生了。从这个小片段中我们看到是的织网状的课堂问答。

•√

小王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她在课堂教学时总喜欢围绕课文的某些章节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一段时间后,不少学生向老师反映思考的问题太多了,拖延课堂进度。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老师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保持问题量,加快课堂节奏,减少学生走神。

•错

10

有的教师之所以倾向于请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是因为优秀学生的回答能够带动全班的思考,让教师产生成就感。

•√

小吴老师的学生最近纷纷抱怨小吴老师在给同学们布置问题时总是留下极短的时间,同学们来不及整理答案就被要求回答问题。

小吴老师的这一情况,说明小吴老师更可能习惯于主控课堂,往往不太放心把时间交给学生。

•√

教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的区别归根到底是两者对教学内容看法的不同,或者也可以说是教学的前提不同。

•√

水平思维是一个线性回归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要把思路理清楚。

•错

在比格斯首创的SOLO学生认知分类水平方法中,前结构水平指对问题理解比较简单肤浅,仅靠回忆生硬地回答。答案停留在表面,或者是某一方面。

•错

达克沃斯在《精彩观念的诞生》一书中也提到,“哎呀!”“怎么办呢?”“这真是太有趣了!”“怎么回事呢?”“等等……”“哦,我知道了!”,这其中包含的惊讶、困惑、斗争、期望、茅塞顿开构成了完整的思维过程。

•√

教育学家克莱曼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教育就像一块发痒的疥疮,而不是一道抓痕。”这句话说明学生不仅要产生疑问,而且应该不断产生疑问。

•√

以教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教学内容是不确定的,教学内容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世界,是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

根据大脑的三个相关联的功能,即思考、动机和情绪,有效的课堂问答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唤起学习者的积极情绪,促进学习者的思考。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理想状态是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向对方发表见解。

•√

有效的课堂问答只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不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外在动机。

得分/总分

•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