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报批稿)编制说明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87b1190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d.png)
水利技术标准《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第一部分:仅限内部使用(征求意见发文时不发放)一、项目基本信息二、技术要素及其协调性1、技术要素及其来源依据和主要变化情况,填写ZY-19-20132、来源依据按类型排序,其类型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行政文件、规划、领导讲话、相关标准、招标文件、著作、论文等;其中相关标准按水利部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他部委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其他国家的标准、事实标准、联盟标准的类别顺序排列;同一类相关标准按标准编号排列;同一标准按条款号或附录号排列。
著作主要指行业内认可度高、影响力大、政府认可的工作指南、操作手册、教科书、百科全书、产品说明书,以及工程建设、生产实践、科研项目等。
论文包括杂志或会议论文。
3、页面不敷,可另加页。
2、技术要素在本标准内部协调性的变化及理由,填写ZY-20-2013列。
2、页面不敷,可另加页。
3、与相关标准协调性的变化及理由,填写ZY-21-2013一、主要内容注:按水利部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他部委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其他国家的标准、事实标准、联盟标准的类别顺序排列;同一类相关标准按标准编号排列。
二、技术要素2、相关标准按水利部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他部委主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其他国家的标准、事实标准、联盟标准的类别顺序排列;同一类相关标准按标准编号排列;同一标准按条款号或附录号排列。
3、页面不敷,可另加页。
三、提交大纲以来的主要变化及理由四、办理征求意见文件的资料清单第二部分:供外部使用(连同征求意见文件一同发放)一、标准编制的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大,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部分河段已远远超出水域纳污能力。
松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查论证【范本模板】
![松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查论证【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0ab3efba300a6c30d229faf.png)
海南省松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区划报告(报批本)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海南省水务局二OO七年八月委托单位:海南省水务局编制单位: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审定:李学灵(所长、教授级高工)审查:闻平(总工、高级工程师)张立(副所长、教授级高工)校核:姜海萍(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龙江(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姜海萍编写:周训华姜海萍参加人员:杜勇王大魁吴炜姜沛目录1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
2 编制依据 (3)1.3 指导思想与划分原则 (4)1。
3.1指导思想 (4)1。
3.2划分原则 (5)1。
4 主要任务及水平年选取 (6)1.4。
1主要任务 (6)1。
4。
2................................................................................................. 水平年选取61。
5 技术路线 (6)2区域环境现状 (9)2。
1 自然环境概况 (9)2。
1。
1..................................................................................................... 地理位置92。
1.2所在地环境简况 (9)2.1。
3流域水系 (10)2.1.4水库概况 (11)2。
2 社会经济概况 (14)3松涛水库的主要环境问题 (16)3。
1 库区污染问题 (16)3。
1.1库区原有污染源情况回顾 (16)3。
1.2库区现有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6)3。
1.3库区现有污染源综合评价 (24)3。
2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24)3。
3 渔业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问题 (26)3。
4 旅游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问题 (26)3。
5 库区管理问题 (27)4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0)4。
1 松涛水库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划 (30)4。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报批稿)编制说明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报批稿)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4242f7969eae009581bec62.png)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1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0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要求(计划项目编号为20072106-T-332),由水利部交通部电力工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国家标准。
该项目由全国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利部水资源司归口管理。
2 工作简况该标准的立项论证始于2006年7月,编制工作始于2008年5月,计划2009年底完成。
2008年5月《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国家标准制定任务下达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标准起草小组对国内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研究进展,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2008年11月,按照国家标准的编写格式,起草小组完成了初稿,并组织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咨询和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2008年12至2009年4月标准起草小组召开了多次内部讨论会。
2009年5月,标准起草小组对征求意见稿中的术语、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内容进行了逐字逐句分析和讨论,最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3 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依据3.1 本标准在制定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本标准编写格式应符合GB/T 1.1-2000的规定。
b) 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及要求应科学、合理,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c)本标准的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2 本标准编写的依据《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国家标准的编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199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等有关标准和规定。
4 国家标准制定的技术依据、主要试验和验证分析的综述报告2005年7月水利部启动了编制《全国城市饮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水利部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城市饮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合城市饮用水源地特点,从水量、水质等方面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成果,由水利部办公厅以[2005]191号文下发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技术细则》,在全国执行。
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质量控制措
![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质量控制措](https://img.taocdn.com/s3/m/bcd9192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1a.png)
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质量控制措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的河段范围(简称评价河段):横河距离为建设项目对应的防洪标准水面宽度以外各10米;顺河距离为建设项目及其对上下游河道产生的影响以外各300米。
2、本大纲适用于省内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的编制,省内国家直管河道的建设项目编制报告还应符合国家河道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省内市管河道建设项目的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可参照本大纲进行编制。
3、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进行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安全行洪能力与对河道演变、河势稳定的潜在影响程度;建设项目自身的防洪安全;通过优化工程布局、调整设计方案、采取防护措施等手段满足河道安全行洪与河势稳定的要求;提出项目在运行期与施工期应当遵循的原则方法。
4、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研究单位进行编制。
5、设计研究单位编制的评价报告,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实事求是,讲求科学。
评价报告实行设计质量终身负责制。
6、评价报告中采用的各项基础资料原则上应使用新近成果,并经有关部门认同,基础资料应具有可靠性、合理性与一致性。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评价报告的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测绘、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采集和收集。
7、在编制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河道或评价河段的水文、气象、地质与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研究路线和评价手段。
对重要的河道或河道行洪与河势有较大影响、项目所在河道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项目,应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他试验等方法进行专题研究。
8、建设单位应按照河道主管部门对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的审查意见或建议措施,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和技术施工阶段进行充分研究,通过采取优化工程布局、调整设计方案、采取预防措施等方式,使工程建设满足安全行洪与河势稳定的要求。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投资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投资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a282e01e87101f69e319571.png)
附件十一:《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投资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投资技术指南》编制组2012年2月目 次1 任务来源 (1)2 指南制定的必要性 (1)3 指南编制的原则和技术依据 (1)3.1编制原则 (1)3.2编制依据 (2)4 主要工作过程 (2)4.1技术路线 (2)4.2实施方案的确定与调研 (3)4.3指南初稿的编制 (3)4.4指南征求意见稿的编制 (3)5 国内外研究进展 (4)5.1 美国相关法律、技术标准 (4)5.2 日本相关法律、技术标准 (5)5.3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8)5.4 国内外对比分析及借鉴 (13)6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最佳可行技术 (14)6.1 隔离防护技术 (14)6.2 生态拦截工程 (15)7 最佳可行技术的确定 (19)7.1 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的确定原则 (19)7.2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最佳可行技术筛选标准及评价 (20)7.3 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投资估算说明 (20)8 指南实施建议 (20)1 任务来源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快建立环境技术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供环境标准制定与实施的技术支持,引导农村环境整治技术的发展,根据《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系列技术指导文件。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投资技术指南》是2011年环保部组织制定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与投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系列指导文件中的一部分,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编制工作。
2 指南制定的必要性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问题。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一些农民的饮用水问题。
水资源评价导则[SL T238-1999]
![水资源评价导则[SL T238-1999]](https://img.taocdn.com/s3/m/4c0a18232f60ddccda38a059.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导则主编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施行日期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的通知水国科号由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主持并为主编单位中国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河海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为参编单位制定的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本标准自年月请各单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九年四月九日前言在总结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以来实践的编制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依适用范围及技术原则作了一般规定对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分区原资料收集及评价水资源数量对水降蒸地表地下总水资源的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对河天然水化学水污染状况的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对现状水资源供用水情况调查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以及水资源综合水资源价值量评价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海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永基李砚阁王焕榜贺伟程王瑚金传良杨景斌石玉波目次一般规定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总则依据为查明水资源必须进为适应水资源评价工作的需统一保证成果特本导则适用于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和专项工作中的水资水资源评价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水资源评价工作要求实并遵循以下技术原则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水量水质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在水资源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他专业还应符合相应规范的一般规定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应满足国家及相应区域社会经济宏观决策的需为专项工作开展的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应满足专项工作的需水资源评价应分区进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影响评价均应使用统各单项评价工作在统一分区的基础上可根据该项评价的特点与具体再划分计算区或评价单水资源评价应按江河水系的地域分布进行流域全国性水资源评价要求进行一级流域分区和二级流域区域性水资源评价可在二级流域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出三级流域分区和四级流域水资源评价还应按行政区划进行行政全国性水资源评价的行政分区要求按省治和地区自治两级划分区域性水资源评价的行政分区可按省治地区自和县自三级划水资源评价应以调搜分析利用已有资料为辅以必要的观测和试验工分析评价中应注意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之间的资料水资源评价使用的各项基础资料应具有合理性与一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应采用日历专项工作中的水资源评价可根据需要采用计算时段应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水资源评价应根据评价任务要求因地制宜地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新新方法逐步实现评价工作的规标准建立健全各级水资源评价信息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环境变每隔一定时期对前次水资源评价成果进行全面补充修订或再水资源数量评价水汽输送水汽输送用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全国和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汽输送分析计其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将评价区概化为经向和纬向直采用边界附近探空气象站的风速和温度资计算各边界的水汽输入量或输出量统计评价区水汽的总输入总输出量和净输入并分析其年年际变根据评价区内探空气象站的湿度资料估算评价区上空大气中的水汽含降水应采用雨量观测站的观测资料进行降水量测站和资料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选用的雨量观测其资料质量系面上分布较均在降水量变化梯度大的选用的站要适同时应满足分区计算的采用的降水资料应为经过整编和审查的计算分区降水量和分析其空间分布应采用同步资料系列而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应采用尽可能长的资料系资料系列长度的选既要考虑评价区大多数测站的观测年数避免过多地又要兼顾系列的代表性和一并做到降水系列与径流系列同选定的资料系列如有缺测和不足月降水量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插补延经合理性分析后确定采降水分析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计算各分区及全评价区同步期的年降水量系统计参数和不同频率的年降水以同步期均值和点据为主不足时辅之以较短系列的均值和点据绘制同步期平均年降水量和等值分析降水的地区分布选取各分区年资料齐全且系列较长的代表站分析计算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及其发生月并统计不同频率典型年的降水月分选择长系列测站分析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包括丰枯周变差系极值比根据需选择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测站的同步资料分析各流域或地区之间的年降水量丰枯遭遇并可用少数长系列测站资料进行补充蒸发蒸发是影响水资源数量的重要水文要评价内容应包括水面蒸陆面蒸发和干旱指水面蒸发的分析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选取资料质量面上分布均匀且观测年数较长的蒸发站作为统计分析的依据选取的测站应尽量与降水选用站相不同型号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应统一换算为型蒸发器的蒸发计算单站同步期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绘制等值并分析年内分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陆面蒸发量宜采用闭合流域同步期的平均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的差值表应绘制同步期平均年陆面蒸发量等值并进行地区分布特征的干旱指数宜采用年水面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地表水资源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单站径流资料统计主要河流指流域面积大于年径流量计分区地表水资源数量计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入出入境水量计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应符合下列凡资料质量观测系列较长的水文站均可作为选用包括国家基本专用站和委托观测各河流控制性测站为必须选用受水利工用水分洪决口影响而改变径流情势的测应进行还原计将实测径流系列修正为天然径流系统计大河控制区域代表站历年逐月天然径分别计算长系列和同步系列年径流量的统计参统计其他选用站的同步期天然年径流量系并计算其统计参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选择河流出口控制站的长系列径流量资分别计算长系列和同步系列的平均值及不同频率的年径分区地表水资源数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针对不同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分区年径流量系列当区内河流有水文站控制根据控制站天然年径流量系按面积比修正为该地区年径流系列在没有测站控制的可利用水文模型或自然地理特征相似地区的降雨径流关由降水系列推求径流系还可通过逐年绘制年径流深等值从图上量算分区年径流量系经合理性分析后采计算各分区和全评价区同步系列的统计参数和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其同步系列长度的选定原则同应在求得年径流系列的基础上进行分区地表水资源数量的计入出入境水量计算应选取河流入海口或评价区边界附近的水文站根据实测径流资料采用不同方法换算为入海断面或入境断面的逐年水并分析其年际变化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选择集水面积为的水文站站稀少地区可适当放宽根据还原后的天然年径流系列绘制同步期平均年径流深等值以此反映地表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按不同类型自然地理区选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代表分析天然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分析内容同选择具有长系列年径流资料的大河控制站和区域代表分析天然径流的多年变分析内容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应符合下列要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顾及下游用水的前提通过提等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某一分区的地表水资源可利不应大于当地河川径流量与入境水量之和再扣除相邻地区分水协议规定的出境水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查清水文站以上控制区内水土保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作物耕作方式等各项人类活动综合分析人类活动对当地河川径流量及其时程分配的影响程对当地实测河川径流量及其时程分配作出修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内容应包括补给排泄可开采量的计算和时空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在获取评价区下列资料的基础上进地形地地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降水蒸发河川径灌溉引水灌溉定灌溉开采井单井出水地下水实际开采地下水动地下水水包气带及含水层的岩层厚度及水文地质参数岩溶地下水分布区还应有岩溶分布岩溶发育程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既应按本导则条和条规定进行还必须按下列要求划分类型区根据区域地地貌评价区划分为平山丘称一级类型根据次级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下水类型将山丘区划分为一般基岩山丘岩溶山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将平原区划分为山前倾斜平一般平滨海平黄土台塬内陆闭合盆地平山间盆地平山间河谷平原区和沙漠称二级类型根据地下水的矿将各二级类型区划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称二级类型亚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将各二级类型区或二级类型亚区划分为若干水文地质单元称计算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根据水文地下水埋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灌溉定额等资料的正确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中所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给水降水入渗补给系潜水蒸发系河道渗漏补给系渠系渗漏补给系渠灌入渗补给系井灌回归系渗透系导水系越流补给系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计算系列尽可能与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的计算系列同应进行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数量地下水资源数量按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计并要求分别计评价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分别进行补给排泄量和可开采量的计其中地下水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河道渗漏补给水库渗漏补给渠系渗漏补给侧向补给渠灌入渗补给越流补给人工回灌补给量及井灌回归沙漠区还应包括凝结水补给各项补给量之和为总补给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量为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排泄量包括潜水蒸发河道排泄侧向流出越流排泄地下水实际开采各项排泄量之和为总排泄应进行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的平衡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技术可能且不发生因开采地下水而造成水位持续水质恶海水入地面沉降等水环境问题和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允许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最大水量地下水可开采量应小于相应地区地下水总补给平原区深层承压地下水补径排泄条件一般很不具有持续开发利用意需要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的应查明开采含水层的岩厚层单位出水量等水文地质特确定出限定水头下降值条件下的允许开采山丘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可只进行排泄量计山丘区地下水排泄量包括河川山前泉水山前侧向流出河床潜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实际开采净消耗各项排泄量之和为总排泄即为地下水资源应分析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各项补给排泄量和可开采量的并提出相应的增减水总水资源总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水地表地下关系总水资源数量计算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转化和平衡关系的分析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分析不同类型区转化机理建立降水量与地表径地下径潜水蒸地表蒸散发等分量的平衡关提出各种类型区的总水资源数量表达分析相邻类型区要指山丘区和平之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化关分析人类活动改变产入蒸发等下垫面条件后对三关系的影响预测总水资源数量的变化总水资源数量分析计算应符合下列分区总水资源数量的计算途径有两种其中一种方法计一是在计算地表水资源数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的将两者相加再扣除重复水二是划分类型用区域总水资源数量表达式直接计应计算各分区和全评价区同步期的年总水资源数量系统计参数和不同频率的总水资源在资料不足组成总水资源数量的某些分量难以逐年求则只计算多年平均利用多年均衡情况下的区域水量平衡方程分析计算各分区水文要素的定量关揭示产流系降水入渗补给系蒸散发系数和产水模数的地区分布并结合降水量和下垫面因素的地带性规律检查水资源总量计算成果的合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利用过程中的水量转化关用扣除地下可开采量本身的重复利用量以及地表水可利用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之间的重复利用量的办估算水资源利用总水资源质量评价河流泥沙河流泥沙分析计算内容应包括河含沙量及其时程分配和地区分河流泥沙分析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资料系列较长的河流泥沙站均可选为河流输沙量与含沙量分析的选用并应采用与径流同步的泥沙资料系缺测和不足的资料应予以选用站以上引出或引入水量和分决口水量中挟带的河以及选用站以上蓄水工程中淤积的河均应在选用站实测资料中进行修计算中小集水面积选用站的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绘制评价区的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分区图并用主要河流控制站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实测值与输沙模数图量算值核对主要站不同典型年的河含沙量的年内分配地区分布特征进行天然水化学特征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内容应包括天然水化学类型及地区分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年年际变河流离子径流量入出入境离子径河流离子径流模数及地区分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参数一般选用矿总硬氯化物有条件地区可根据本地区的水质及水文地质特征增加必要的参凡具有长系列观测资料的地表天然水化学监测站和基本地下水化学监测可作为选用缺测和不足的资料应予以补天然水化学类型的分类水化学特征值计分区图的绘制方法参见有关地表地下水应分别进行天然水化学水资源污染状况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内容应包括污染源调查与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水资源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水资源污染危害及经济损失不同质量的可供水量估算及适用性污染源调查和评价主要应查明污染物的来种浓排放地排放方排放规化农药使用情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处置污水库及污水灌溉在此根据污染物的危害排放量及对水体污染的影响程评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水资源质量应根据评价目水体用水质特选用相关参数和相应的国行业或地方水质标准进水资源质量评价应分区进其分区应与地表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的分区一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在评价应根据河道地理污染源分水质监测站划分成不同河段库作为评价单在评价大大河水资源质量应划分成中泓水域与岸边水分别进应描述地表水资源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地区分布在人口稠工业集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水应进行水体污染负荷总量控制本导则中的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对象主要是浅层地下其次是已开发利用的深层地下水评价内容应包括地下水污染途径和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选用的监测井应具有代表应将地表地下水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地表水污水污水灌溉和固体废弃物的堆填埋等对地下水资源质量的应描述地下水资源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地区分布水资源质量变化趋势应选若干有代表性的评价单元和水质参用历年少的相同月份的监测资料对水资源质量状况的年际变化作出趋势水资源污染危害及经济损失主要应调分析由于水体污染引起的缺水生态系统恶水污染以及水污染对人体健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估算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应以水资源质量现状评价成果和同期水资源可供水量为计算并分析评价区内不同质量的地表地下水可供水量和适用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社会经济及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分析内容应包括主要自然资源水以开发利用状况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供水基础设施情况主要自然资源水以是指可用于农牧的土可开发利用的可利用的草林区等主要应分析它们的分开发利程度及存在的主社会发展主要着重分析人口分布变城镇及乡村发展经济发展分工农业和城乡两方面着重分析产业布局及发展分析各行业产产供水基础设施应分类分析它们的主要作用及存在的主供用水现状调查统计分析选择具备资料条件的最近一年作为基调查统计分析该年及近几年河道外用水和河道内用水河道外供水应分区按当地地表地下外流域调利用海水替代淡利用处理或未处理过的废污水等多种来以及按机电井等四类工程分别统计分析各种供水占总供水的百分分析年供水和组成的调整变化统计的各项供水量均为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河道外用水应分区按农工生活三大类用水户分别统计各年用水总用水定额和人均用水其农业用水可分为农田灌溉和渔用水等亚类工业用水可分为电力工一般工乡镇工业等亚类生活用水可分为城镇生活民生活和公共用农村生活畜用等亚统计分析年用水量增减变化及其用水结构调整分区统计的各项用水量均为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河道内用水指水力冲防凌和维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用一河道内的各项用水可以重复利用应确定重点河段的主要用水项并分析近年河道内用水的发展变化现状供用水效率分析应根据典型调查资料或分区水量平衡分析各项供用水的消耗系数和回归系估算耗水排污量和灌溉回归对供用水有效利用率作出分析近几年万元工业产值用水定额和重复利用率的变并通过对比对工业节水潜力作出分析近几年的城镇生活用水定并通过对比对生活用水节水潜力作出分析各项农业节水措施的发展情况及其节水并通过对比对农业节水潜力作出分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量和可处理废污水量的废污水处回对近几年发展趋势进分析海水和微咸水利用及其替代淡水对近几年发展趋势进现状供用水存在问题分析现状供需水平衡状况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以基准年社会经济指标和现有工程条件为依根据供水保证率对基准年供水量作必要修包括地下水超采量和未经处理污水利用量的扣以基准年实际用水量为基础对不合理的用水定额作必要的调重新估算现状基准年的合理需水按流域自上而先支流后干流分区进行供需对各分区和全流域的余缺水量作出对当地地表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进行分析并结合现有的供水工程分布和控制对当地水资源进一步开发潜力作出分析分析近几年因供水不足造成的并估算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分析水资源开利管理方面影响供用水的主以及河道外用水与河道内用水之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造成的水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水体河道退断流水库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地面沉岩溶海水入咸水入沙漠各项水环境问题评价的内容应满足下列要求分析水环境问题的性质及其调查统计水环境问题的形成空间分布特征和已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分析水环境问题的发展提出防改善措河道退化和水库萎缩的水环境问题评价内容还应包括河床变化和水库蓄水量及水面面积减少的定量指河道断流的水环境问题评价内容应包括河道断流发生的地段及起讫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的水环境问题评价内容还应包括面地下水埋地下水水土壤质地和土壤含盐量的定量指。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编制导则编制说明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编制导则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f9c810f998fcc22bdd10da6.png)
附件3《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编制说明主编单位(签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20年10月31日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2019年6月,水利部以水规计〔2019〕189号文《水利部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前期工作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批复了任务书,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或主编开展2019-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鱼类增殖站设计规范等26项水利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在批复计划中安排了《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编制导则》的修订任务。
1.2 主要工作过程2020年3月2日,我院作为主编单位与参编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江设计公司”)编制完成《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编制导则(试行)》修订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工作大纲》)初稿,我院组织对其进行了认真讨论,并提出相关意见,于3月16日完成《工作大纲》修改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适用范围、章节、进度安排等,并明确依照工作大纲的安排开展工作。
2020年7月28日形成《工作大纲》(送审稿)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初稿)(以下简称《导则》)。
2020年8月17日,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主持召开视频会议,对我院与长江设计公司编制完成的《工作大纲》(送审稿)和《导则》(初稿)进行了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
意见认为“编制单位提交的《工作大纲》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章节结构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进度安排基本合理……”,并提出要完善导则修编的必要性,明确修编重点,兼顾其他规划要求,加强水工程相关影响分析等意见。
会后,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对《工作大纲》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于2020年9月25日完成《工作大纲》(修订稿)和《导则》(修订稿)。
2020年10月27日,我院主持召开讨论会,编制单位在北京对《导则》修订稿进行了认真讨论。
10月29日,水规总院蒋肖副总工程师听取了编制单位对《导则》修订稿修改情况的汇报,并提出意见。
在产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监管及预警技术指南
![在产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监管及预警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230b9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3.png)
在产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监管及预警技术指南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在产园区/工业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监管与预警工作的目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本指南适用于在产园区/工业园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监测监管预警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4157水文地质术语GB/T39791.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1部分:总纲GB/T39791.2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第2部分:损害调查GB/T39792.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环境要素第1部分:土壤和地下水GB/T5271.9-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9部分:数据通信GB-T22240-201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50296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3年版)HJ164-2023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2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T416环境信息术语HJ/T417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町/T418环境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町/T419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町460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HJ461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规范町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35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町/T35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HJ/T35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511环境信息化标准指南町622环境保护应用软件开发管理技术规范DT/T0148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33土壤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309地质环境监测标志《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技术指南(环土壤(2019)25号)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工作指南(环土壤(2019)25号)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环土壤(2019)25号)《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指南》(2019)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1:50000)(报批稿)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3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 编制说明
![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 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47e5b8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f.png)
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前言
水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及时发现和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编制《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势在必行。
一、编制目的
《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旨在建立科学、系统的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体系,为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具体目标包括:
1. 明确水生态健康监测的内容、方法和程序;
2. 建立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3. 为制定水生态保护对策提供依据。
二、编制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技术指南应当以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确保内容真实可靠。
2. 系统性原则:技术指南应当全面考虑水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体现生态整体性。
3. 操作性原则:技术指南应当具有可操作性,为实际工作提供明确指引。
4. 前瞻性原则:技术指南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应水生态环境变化的需求。
三、主要内容
《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总则
2. 术语和定义
3. 水生态健康监测
4. 水生态健康评价
5. 附录
四、编制程序
1. 成立编制组
2. 调研论证
3. 起草技术指南
4. 专家评审
5. 修改完善
6. 发布实施
五、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
2. 经费保障
3. 技术支撑
4. 宣传培训
《水生态健康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的编制将为加强水生态环境监管、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
![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a797605a2cc58bd63086bd98.png)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2013-3-8)1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建设项目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工建设项目(包括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编制。
本导则不适用于下列建设项目:1)危险化学品的勘探、开采及其辅助的储存;2)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的配套输送及储存;3)城镇燃气的输送及储存。
2术语和定义2.1 危险化学品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及其他化学品。
2.2 安全设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预防、控制、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采用的设备、设施、装备及其他技术措施的总称。
2.3 新建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为新建项目:1) 新设立的企业建设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臵(设施),或者现有企业建设与现有生产、储存活动不同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臵(设施)的;2)新设立的企业建设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臵(设施),或者现有企业建设与现有生产活动不同的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臵(设施)的。
2.4 改建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为改建项目:1) 企业对在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臵(设施),在原址更新技术、工艺、主要装臵(设施)、危险化学品种类的;2)企业对在役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臵(设施),在原址更新技术、工艺、主要装臵(设施)的。
2.5 扩建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为扩建项目:1) 企业建设与现有技术、工艺、主要装臵(设施)、危险化学品品种相同,但生产、储存装臵(设施)相对独立的;2)企业建设与现有技术、工艺、主要装臵(设施)相同,但生产装臵(设施)相对独立的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
2.6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7 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梳理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梳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173b216bd97f192279e95c.png)
地下水导则梳理总结1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1、潜水含水层2、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2地下水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工作流程图3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评价要求5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调查与评价原则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应遵循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项目所在场地调查(勘察)与类比考察相结合、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的深度应满足相应的工作级别要求。
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组织现场监测或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等方法获取。
对于一、二级评价的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应开展现有工业场地的包气带污染现状调查。
对于长输油品、化学品管线等线性工程,调查评价工作应重点针对场站、服务站等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地区开展。
5.2调查评价范围1、基本要求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以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的现状,反映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基本流场特征,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为基本原则。
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
![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cc1d669b6648d7c1c7461b.png)
ICSP备案号: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T ××××-201×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water resourcesprotection planning(征求意见稿)201×-××-××发布201×-××-××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在总结以往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实践基础上,根据水资源保护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
《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共分15章28节和1个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标准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规划编制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水平年设定、引用标准等作了规定;——对基础资料及有关成果的收集和资料要求,水质评价、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评价、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入河排污口评价、水生态及重要生境评价、监测管理等现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主要评价结论及问题分析的要求等作了规定;——对水功能区复核与调整、水功能区补充划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总体布局的原则和要求作了规定;——对污染物入河量预测、水域纳污能力计算、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制定、入河排污口布局及整治方案、水源涵养及水源地保护、生态需水保障、重要生境保护与修复、面源控制与内源治理、地下水保护的内容、技术方法和要求作了规定;——对水资源保护监测、综合管理、投资估算、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作了规定。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审查人: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目次1总则 (1)2术语 (3)3调查与评价 (4)4水功能区复核与划分 (8)5规划目标与总体布局 (9)6水域纳污能力与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10)7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12)8水源涵养及水源地保护 (13)9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14)10面源控制与内源治理 (16)11地下水水资源保护 (17)12水资源保护监测 (18)13综合管理 (20)14投资估算 (21)15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评价 (22)附录 (23)标准用词说明 (25)条文说明 (26)1 总则1.0.1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明确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任务、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制定本规程。
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36b8c802ec3a87c24128c438.png)
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水国科[1999]169号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主持并为主编单位,以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河海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为参编单位制定的《水资源评价导则》,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本标准自1999年5月15日起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在总结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以来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及技术原则作了说明。
一般规定:对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分区原则、资料收集及评价方法等作了说明。
水资源数量评价:对水汽输送、降水、蒸发、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水资源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质量评价:对河流泥沙、天然水化学特征、水污染状况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对现状水资源供用水情况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综合评价、水资源价值量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海河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永基李砚阁王焕榜贺伟程王瑚金传良杨景斌石玉波目录1总则2一般规定3水资源数量评价4水资源质量评价5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条文说明1总则1.0.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查明水资源状况,必须进行水资源评价。
为适应水资源评价工作的需要,统一技术标准,保证成果质量,特制定本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0380a627f46527d3240ce0ba.png)
水资源评价导则----------------------------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导则A Guide To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SL/T238-1999主编单位: 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批准部门: 1999年5月15日施行日期: 1999年5月15日网页制作: 中国水利科技信息网1999-04-09发布 1999-05-15实施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在总结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以来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水资源评价导则》。
《水资源评价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则:对标准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及技术原则作了说明。
一般规定:对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精度、分区原则、资料收集及评价方法等作了说明。
水资源数量评价:对水汽输送、降水、蒸发、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总水资源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质量评价:对河流泥沙、天然水化学特征、水污染状况的评价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对现状水资源供用水情况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综合评价、水资源价值量评价等内容及要求作了说明。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海河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永基李砚阁王焕榜贺伟程王瑚金传良杨景斌石玉波目录1 总则2 一般规定3 水资源数量评价4 水资源质量评价5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条文说明1总则1.0.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查明水资源状况,必须进行水资源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