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3:里伯的内隐学习理论
语文内隐学习理论与实践
语文内隐学习理论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涌现,语文内隐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和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
它涉及了语言、认知、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构建文化认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什么是语文内隐学习、语文内隐学习的理论基础、语文内隐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等角度来简单探讨关于语文内隐学习的问题。
一、什么是语文内隐学习语文内隐学习指的是在日常社交活动和教育媒介的互动过程中,非正式的学习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它是一种隐性学习方式,不需要教师明确的教导、学生明确的收获,而是通过语言、视觉、听觉等多种媒介途径,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语文内隐学习是人类文化积淀和个体学习的共同体现,是人类不断传承和发展语言文化的重要方式。
二、语文内隐学习的理论基础1、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人类知识与先验经验、感知、理解、教育经历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互相作用关系。
个体学习过程中,不仅限于个体与知识的直接交互,而且还受到社会互动、文化背景、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内隐学习理论内隐学习理论是认为人类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可以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理论。
它与语文内隐学习的相关性在于,语文内隐学习是指在日常活动中通过语言、交往等多种形式,获得语言文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一定会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学习。
这就体现了内隐学习的重要性。
3、多模态教学理论多模态教学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来获取信息和理解语言。
语言、声音、形状、颜色、图像等不同的媒介可以协同使用和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内容。
三、语文内隐学习的实践与探索1、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语文内隐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网络、电子屏幕、手机等多种平台都可以成为学生获取语言文化信息的途径。
背景音乐、音效、字幕等多种素材可以成为学生内隐学习的重要媒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
论内隐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论内隐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摘要简要地介绍了内隐学习的内涵、机制等内容,进而分析其在二语习得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内隐学习,外显学习,二语习得。
1 内隐学习的内涵及其机制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相反,外显学习则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有意识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
内隐学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Reber于1965年提出,他通过实验首先提出和界定了内隐学习的概念,他将内隐学习界定为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
他认为,人们学习复杂任务时能够按照本质不同的两种学习模式来进行。
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
凡是需要付出努力,采取一定策略来完成的活动都属于外显学习。
这种学习过程的特点是受意识支配和需要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外显加工。
另一种是内隐学习模式。
在内隐学习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人们能够辨别出哪些语句是符合语法的,但未必能说出语法规则是什么。
内隐学习不同于外显学习,就其产生的各种条件来看,内隐学习是在偶然的、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条件下进行的。
获得的知识是难以有意识地加以表述提取的。
2内隐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个体(语言学习者)在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
它是研究语言习得环境、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科学,它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社会语言学等多种学科。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母语和第二语言关系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
2.1 内隐学习在二语语音、阅读中的作用一些内隐学习论者(如Krashen等人)认为,外语学习遵循母语的获得方式,简单地暴露于标准语言之下足以产生充分学习。
另一些学者(如James等人)则认为,外显知识是内隐知识获得必要的前提基础,故应重视规则的教授。
而Michas 和Berry在关于第二语言语音学习的研究中,提出内隐学习在第二语言语音学习中不具有优势的观点。
普心背诵版
1、机能系统学说3答:鲁利亚认为大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包括三个成分。
(1)动力系统,也叫做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状态的激活系统。
①由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组成。
②功能是保持大脑的一般觉醒,提高感受性和兴奋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③受损时,兴奋性水平下降,也会影响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和行为反应。
(2)信息接收、加工和储存系统。
①位于大脑皮层后部,包括顶、枕、颞叶及其相应的皮下组织。
②功能是接收刺激,实现对信息空间和时间的整合。
③其中又分为三级区,一级区是刺激的直投区,具有高度特异化功能。
受损机体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能力。
二级区是对信息进行综合的脑区。
受损则保留初级感觉,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识症。
第三级区位于顶枕颞的交界处,作用是实现对时间和空间信息的综合,反应事物之间的联系。
受损则会丧失各种同时性的空间整合能力。
(2)行为调节系统。
是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①额叶。
②这个系统又分为三级系统。
一级区在中央前回,是运动的直接投射区。
由大脑发出指令,通过它直接调节行为。
二级区在运动区的前面,作用是实现对运动的组织,制定程序。
三级区位于额叶前面,产生意图,形成程序,实现对行为的调控。
受损则会产生不同形式的行为障碍。
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复杂行为的调节。
2、睡眠的阶段4睡眠并不是失去意识,而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与觉醒相对立的一种意识状态,分为四个阶段,睡眠中脑电是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变化。
(1)第一阶段脑电变化:混合,振幅,频率都很低持续时间:10min主要特点:浅睡,身体放松,呼吸变慢,易惊醒(2)第二阶段脑电变化:偶尔睡眠锭持续时间:20min主要特点:难唤醒(3)第三阶段脑电变化:频低幅大,出现δ波,有时睡眠锭持续时间:40min主要特点:肌肉更放松(4)第四阶段脑电变化:持续δ波持续时间:20-30min主要特点:进一步松,指标变慢,梦呓、梦游、尿床(5)REM阶段:像清醒的脑电波,高频低幅。
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作者:郭睿来源:《语文建设》2005年第12期“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这个概念是由罗伯(A.S.Reber)首先提出来的,指无意识、自动化地获得知识的过程。
作为内隐学习的下位概念,语文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理论基于汉语文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
具体来说,它是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
语文内隐学习的有效进行依赖于充满语文熏陶的学习环境。
探讨语文内隐学习的内涵、特征、与外显学习的关系以及怎样构建有利于语文内隐学习的环境等问题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内隐学习是什么?1.内隐学习的内涵和特征内隐学习有两大主要特征:“学习过程是无意识的;学习产生抽象的知识。
”〔1〕罗伯指出,人们能够按照两种本质不同的学习模式来完成复杂的任务,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即需要付出努力、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完成的学习活动;另一种是内隐学习模式,在内隐学习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掌握了这种规则。
界定了内隐学习的内涵以后,就可以对内隐学习的特征进行探讨。
具体来说,内隐学习有以下几个特征:(1)自动性,即知识无意识、自动地产生而无需人们有意识地去探索。
(2)抽象性,即内隐学习可以跳过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抽象出其本质属性,它是一种较高级的迁移。
(3)高效性,即内隐学习对一些很难具体操作的知识具有高效性,这个特征已被刘耀中先生用实验证实:“当提供给被试的外显指导不够具体或与潜在的规则不一致时,外显学习不如内隐学习的效果好。
”〔2〕2.语文内隐学习的依据语文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理论结合汉语文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内的应用,也可以说,汉语文学科的特点(比如人文性、实践性、意会性等)决定了语文内隐学习的存在。
众所周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具有社会实践性。
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对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学习、运用和创制的过程中,自然会汲取积淀于语言之中的历史、文化、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等内涵,增进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综合学养”。
考研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十六理论
一.脑功能学说理论1.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说”。
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人的临床研究。
1825年,波伊劳德提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大脑行使的各具体功能自定位于大脑的某一区域。
布洛卡和威尔尼克区的相继提出丰富了定位说。
潘菲尔德用电刺激法证实了记忆定位于大脑颞叶。
2.整体说弗罗伦斯实验采用局部毁损法发现,动物可以恢复功能。
从而提出脑功能的整体说。
拉什利的脑毁损实验发现脑损伤后对习惯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障碍,并且这种障碍于损伤的面积有密切的关系。
提出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
即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并且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3.机能系统说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会受到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
鲁利亚把脑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①第一机能系统即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
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②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其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③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
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4. 机能模块说模块(module)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理论。
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二.睡眠的功能理论:1.功能恢复理论: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和恢复。
2. 生态理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要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3. 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路径。
内隐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内隐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摘要:内隐学习机制可以促使学生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的相互转化,以达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将内隐学习机制引入大学输出型教学中,营造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最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
关键词:内隐学习外显学习大学英语一、内隐学习理论1.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情景中复杂知识的学习方式,其显著特点在于,人们没有意识到控制他们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一规则。
而外显学习则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受意识控制,需要付出努力并采取一定策略而完成的学习方式,具有目的性、有意识性、可控制性和学习性,也是人类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2.内隐学习理论的特点具体而言,内隐学习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性,即无意识性。
内隐知识是在过去的无意识学习中自动获得的,即人们能在没有意识努力去发现周围环境中的隐藏规则或结构的情况下,仍然能对周围的复杂关系作出恰当的反应。
自动性是内隐学习理论中最令人感兴趣的一方面。
(2)抽象性,即概括性。
所谓抽象性是指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是抽象的、不依赖刺激的特殊物理形式。
我国学者郭秀艳( 2004) 在长时功效这一层面上诠释了内隐学习的抽象性。
她认为虽然内隐学习具有自动抽象性,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忽略掉一定时间的积累一蹴而就地发生,并在学习之初就直接达到对规则知识的最大限度的掌握。
只有经过时间推移和不断的练习,内隐学习才能体现出其有效性。
既然内隐获得的知识是抽象的,自然也就具有概括性,容易概括到其它不同的符号集合,因而也就具有迁移性,如果内在规则不变而只是表面符号变化,学习迁移就会发生。
(3)理解性。
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即内隐知识,并非不能被人们意识到,只是人们很难把这些知识完全揭示出来。
二、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1.内隐学习有利于挖掘大学生潜能,开发利用其无意识心理资源。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近几十年来,由于英语教学理念的迅速发展,内隐学习理论也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主流理论之一。
内隐学习理论(隐喻)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支持学习者的自我发展,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内隐学习理论,讨论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局限性,以及学习者、学习社会和教育体系如何受到内隐学习理论的影响,来深入分析这一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第一,简要介绍内隐学习理论。
内隐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支持学习者的自我发展,并为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必须遵循自我实践的原则,学习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环境,发现自己的问题,寻找有价值的信息,理解主题,思考问题,归纳材料,并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使用内隐学习理论,学习者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教师提供的课程材料,学习者要学会从多种来源发现信息,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灵活运用自己的学习特点。
第二,讨论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内隐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通过主动学习发现新的信息,建立新的概念,观察新的情况,认识新的信息,并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以完成学习任务。
此外,内隐学习理论还认为,学习者必须独立自由地学习,才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自我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内隐学习理论还支持学习者利用外部资源,即在社会环境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以学习新的技能和信息。
第三,对内隐学习理论的局限性和影响。
然而,虽然内隐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上提供了有效的建议,但是它仍然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学习者在利用外部资源学习新知识时,需要掌握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技能,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语言或文字的正确使用,从而影响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一、内隐学习理论概述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与1967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他提出人类学习有两种模式: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通常情况下,人们有意识地学习知识,掌握规律,并利用这些知识规律对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这种学习称之为外显学习。
除此之外,人类还能无意识地获得关于环境刺激的复杂知识,这就是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潜在结构的情况下,也能了解并利用这种结构做出反应,即人们没有意识到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却学会了这种规则,而且人们也没有意识到如何掌握规则。
与外显学习相比较,内隐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无意识性,内隐学习会自动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发现任务操作中的外显规则。
正是内隐学习的自动性,揭示了它不同于外显学习的独特本质,并确立了它的应有地位。
也正因为无意识性,使得内隐学习隐藏在外显学习的背后常被忽略。
二是抽象性,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是抽象的、不依赖外部刺激的特殊物理形式的知识。
内隐知识容易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结构相同的新情境中,且显示出良好的迁移效果。
三是情境性,内隐学习经常与环境背景有着直接的契合性,内隐学习过程经常是与特定的情境结合在一起的。
四是稳定性,内隐学习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外显学习相比,内隐学习习得的知识较为稳定,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也不容易随时间推移而减少。
内隐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境下内隐学习有优于外显学习的重要特性,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二、内隐学习理论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英语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如何训练学生掌握、应用语言是英语教学的目标。
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关注的往往是条理化、逻辑化的外显条件和外显能力,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潜能,忽视了无意识认知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重要性。
如何充分发挥学习者无意识认知的潜力,做到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应用内隐学习特有的学习机制,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内隐学习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内隐学习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刘颖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35期摘要:内隐学习理论从深层次揭示了人类的学习是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
在政治教学中以内隐学习理论为指导,能够易化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基础政治学知识、使其形成基本观点的过程,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其养成科学的世界观。
本文就内隐无意识学习理论对政治教学的启示等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内隐学习高中政治教学应用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认为,除了学习显性的、可陈述的书本知识外,还包括后天生活经验中主动的学习,以及潜移默化的学习。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Reber《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研究报告的发表,开创了人类无意识学习活动的新领域,揭示了学习系统的另一个层次——无意识学习过程的特点和心理机制,首次将人类的学习分为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以往外显的有意识学习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其意义不仅重大而且深远,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理性思维为核心的认知理论提出了挑战,迫使认知心理学家对所建构的认知模型作出重大调整,使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生方向性变革。
内隐学习研究将使人类重新审视学习,重新理解学习,使得内隐学习备受关注,成为研究的焦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参与。
随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内隐学习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特别是在教育过程中,利用内隐学习的生理规律,提高受教育者学习接受能力,对改善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作用。
当前学界对内隐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较多,但涉及政治教学的内隐学习研究较少。
一、内隐学习的内涵与特点(一)内隐学习的内涵。
内隐学习研究是心理学家从无意识角度对人类学习机制的一种新的探索。
尽管人们对无意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甚至比弗洛伊德还要早的笛卡尔、柏拉图或者莱布尼茨,而且,现实生活中的确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无意识学习现象,然而人类对无意识过程的研究却一直徘徊在心理学的大门之处。
内隐学习
9 Fu, Q., Dienes, Z., & Fu, X. (2010).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ntuition and guessing in the SRT task generation: A reply to Norman and Price. Consciousness & Cognition, 19,478–480. 10 Kuhn, G., & Dienes, Z. (2005). Implicit learning of nonlocal musical rules: Implicit learning more than chunk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31, 1417–1432.
2 运动技能技能
Ammons等人发现,通过内隐策略习得的技 能能够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而通过外显策 略获得的技能只能保持相对较短的时间。这 个发现对于运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使人对 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尽量使用内隐学习方式, 而不是外显学习。
Magill对不同重复概率和学习方式(内隐学 习与外显学习)的学习效果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在100%的重复概率下,内隐学 习组的成绩与外显组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一样可以提高被 试的操作技能。
11 Reder A S. 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s.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Verbal Behavior, 1967, 77: 317-77
12. Berry D C,Dimes, Z. Implicit team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ssue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td, 1993,121一134 13 Destrebecqz A, sequence learning.Implicit Learning,In Jimeinez, L.John Benjamins,Temporal effects in( Ed.),Attention and 2003, 181一213.
内隐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对专长研究的启示
内隐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对专长研究的启示隐性学习理论是指不依赖外部教学和明确意图的学习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主要靠潜意识的方式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最近,隐性学习理论在专长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内隐学习能够帮助人类实现许多特定的专业技能,例如音乐、艺术、运动等领域。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内隐学习甚至能够促进人类的发展。
研究发现,当参与者执行复杂手部运动而不受认知干扰的影响时,他们的大脑的运动区域实际上发生了变化,这表明内隐学习可能与基本的神经发展和组织有关。
此外,内隐学习似乎可以让人们更有效地学习和应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方面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内隐学习似乎比明显的学习方式更加有效。
内隐学习也逐渐被认为是专长研究的重要一环。
一些研究表明内隐学习可以帮助人们在特定领域如音乐或体育项目上表现得更好。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内隐学习进行的训练会使得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的人较好地理解和学习琴键布局。
类似的,内隐学习也被视为改进跑步姿势、提高篮球技能等运动项目的方法。
内隐学习理论对专长研究的启示在于,更多地寻找及发挥内隐学习的能力,对于提高专家技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专家人才的选拔和促进要围绕学习技能的内部化而展开,而非仅仅关注拥有的外部技能。
此外,对于那些是初学者的人们,强调训练的过程是建立专业技能的关键,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技术上的可能表现出众。
在这样的追求中,会从内心去承认并体验到其内隐学习过程,而非盲目地追逐表面上的表现。
总之,内隐学习理论的新进展以及对专长研究的启示是绞尽脑汁寻找和挖掘人类学习和专业能力发展新模式的尝试。
这个在认知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可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行成新发现,且有望推动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学习和专业能力形成的关键驱动因素。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摘要: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代写论文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
目前研究表明,基底神经节、联合区、额叶在内隐学习中起重要作用。
内隐学习不仅丰富了认知心理学的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内隐学习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认识过程的本质,特别是对于探明人们获得丰富复杂知识的心理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关键词:内隐学习理论;内隐学习特性;对教育的启示一、内隐学习的神经基础目前研究表明,基底神经节、联合区、额叶在内隐学习中起重要作用。
其中,基底神经节似乎与反应程序有关,联合区似乎与内隐学习中的知觉概念有关,额叶似乎与评价内隐知识的概念流畅性有关。
1.基底神经节。
基底神经节由位于皮层下的一系列神经核构成。
亨廷顿氏舞蹈症损坏了基底神经核,特别是尾状核的头部;帕金森氏症严重影响了黑质,使基底神经节活动受损。
这两类病人在序列反应式任务中无法学习具体的序列知识,在运动学习中无法学习转子追踪。
他们还无法学习与外显记忆有关的技能,且频率监测学习能力受损。
这些研究表明,基底神经节在内隐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似乎与反应程序有关。
2.联合区。
联合区在内隐学习中的作用是由对早老性痴呆症病人的研究而发现的。
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早期损伤了联合区,特别是它的外测颞叶和顶叶。
Kosslyn和Koe ning指出,在联合区中有两种平行的学习机制:一种机制抽取概括原型,与内隐学习相对应,不依赖于海马系统;另一种机制贮存个别样例,与情节记忆相对应,依赖于海马系统[1]。
另外,有研究表明,联合区可能与视觉模式学习有关,但关于早老性痴呆症病人视觉模式学习能力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3.额叶。
对几种额叶损伤病人的研究表明,他们一般无法完成新近的频率判断任务,而除科萨科夫外,其他额叶未受损的遗忘症患者均表现出了正常的判断能力。
因此,科萨科夫病人判断能力的缺失可能是由于此病损伤了部分额叶,额叶在频率学习中起作用。
另外,额叶受伤还会引起病人元认知判断能力的下降,表明额叶还可能与内隐知识的表达有关。
学习理论3里伯的内隐学习理论
个标准,并以此来衡量自己、批判自己、完善自己——自我规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如果觉得自己的行为符合了标准,就会感到满足,满足之
后自然加强了自己说模仿的行为——自我强化
?欣赏同一题材不同结局的电影 ?观察学习不但可以超越由赏罚控制学习直接经验的限制,
?认知方向的学习——认知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
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 ?态度方向的学习
加涅的阶段学习论
?学习过程说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环境刺激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
而获得认知发展的过程
?加工系统——感受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反应
发生器和反应器
?执行控制系统——认知策略的运用 ?期望——信息加工பைடு நூலகம்程的动力系统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里程碑式的革命 ?建构主义是对认知主义的延伸 ?发端于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皮亚杰 瑞士
?任何学习都只能在已经存在的一定水平的认知结构
内发生,内部认知结构保证每一次具体的学习得以 进行并且决定学习的水平,而发展意味着内部认知 结构要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协调和重构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把知识从外界搬运到记忆之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
建构新的理解——学习是个体主动的建构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 美国心理学家
?《教学理论之建构》
?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一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
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 而是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 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 而非知识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
内隐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及其启示
内隐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及其启示作者:周洁婷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05期摘要在常规的学习情境下,外显学习一直都占主导地位。
事实上,内隐学习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角落,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都大有裨益。
本文对内隐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学校教育启示。
关键词内隐学习特征学校教育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Expressions and Implications of Implicit Learning in School EducationZHOU Jieting(School of Educatio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Abstract In the conventional learning situation, the explicit learning has always occupied a dominant position. Implicit learning is actually penetrated in every corner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It provides great benefits for the updates of teaching concepts and teaching mod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bodiments of implicit learning in school education. With this basis, the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enlightenment for the school education.Key words implicit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school education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信息都是无意识获得的,而且所知道的似乎总比所能表达出来的要多。
内隐学习与语文素养育成
内隐学习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于1967年提出的。
根据在现象学、实验操作、神经生理学及学习机制等方面的不同,提出内隐学习、外置学习两个相对概念。
我国学者将之定义为: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得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它具有如下品质特点。
自动性。
以学习的主体来说,其学习行为是自发的,在不知不觉状态中进行的,不需要外界刺激或强迫,不受意识的支配。
稳定性和持续性。
从学习的状态来看,由于内隐学习始终处于不受其他内外因素影响的状况下,因而表现出自主学习的较强的稳定性和学习的力度,出现摇摆和犹疑的大幅波动可能性小。
从内隐学习的结果看,获得的结果大多是抽象的、基础的,具有深层结构的意义,在相同的深层结构和学习环境中,可以迁移,或起支撑作用。
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丰富内涵,是一个分层次的成整体的系统,语文素养已成为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
倪文锦先生认为,语文素养由四个层次构成。
一、操作层,形诸于外的显性言语行为,即听说读写;二、实施层,支配社会语行为的知能因素,即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三、动力层,参与和支配显性言语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四、基础层,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
内隐学习的特点与语文素养的育成有哪些关联呢?从语文积累看,对丰富语文素养的人文性内涵表现出巨大的功用。
语文学科的知识及语文课程涉及的学科知识、语文情意中的思想感情、修养人格、语文审美等这些语文直觉,本身具有内隐、缄默的特点,靠外界的训练,靠外力的压迫很难操作,很难奏效。
而通过内隐学习的介入,其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效率已被实验所证实。
内隐学习对形诸于外的言语行为起的支撑作用,也可谓得天独厚。
简析内隐学习理论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简析内隐学习理论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摘要】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对于英语的听力、口语及阅读等能力都有详细的描述。
然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融入情境,在“有意识”的训练听说能力后达到“无意识”的习得,一直是教师们研究的主题。
本文从内隐学习理论入手,研究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激发学习者的无意识认知,有效结合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促进学习,优化教学。
【关键词】内隐学习理论;视听说教学;内隐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一、内隐学习理论简述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 最早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Reber认为,外显学习(explicitlearning)和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是人类完成复杂学习任务、获得知识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Bialystok 1994)。
外显学习是人们所熟悉的需要意识参与并采取一定策略,是有目的、有选择性注意,需要付出努力,利用心理资源,采取一定的决策来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的学习方式。
相反,内隐学习则是个体自动的、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是非特意控制学习者的行为规则是什么,但却获得了这种规则的学习方式,即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情境中复杂知识的学习方法。
我国学者郭秀艳将内隐学习定义为: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地,自动化地获得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内隐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一)学生的自身因素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英语这门公共课的学习兴趣各有偏差。
内隐学习具有持续效应,笔者经测试,学习者持续的学习时间影响其内隐学习,持续一段时间,保持一定强度学习的被试者,内隐学习的能力较强。
另经测试,在适宜的难度范围内,难度较高,材料较复杂的测试中,场独立型内隐学习者的被试成绩高于场依存型被试内隐学习者的成绩。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组织和呈现方式、数量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内隐学习的效果。
难易程度适中,组织和呈现具逻辑性,数量适中的教学内容更利于内隐学习的发生。
内隐学习的理论
内隐学习的理论美国⼼理学家罗伯通过实验⾸先提出和界定了内隐学习的概念,他将内隐学习界定为⽆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
他认为:⼈们学习复杂任务时能够按照本质不同的两种学习模式来进⾏。
⼀种是⼈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另⼀种是内隐学习模式。
在内隐学习中⼈仍并没有意识到控制他们⾏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
⼀个明显的例⼦是⼈们能够辨别出哪些语句是符合语法的,但未必能说出语法规则是什么。
内隐学习具有与外显学习根本不同的特点。
⾸先.内隐认知学习系统具有较强的耐久⼒和抗⼲扰性。
它不受精神病或神经损伤的影响和⼲扰,当由于精神失常或神经受损,外显认知学习系统发⽣紊乱时,内隐学习系统的功能依然完好⽆损。
其次,内隐学习系统具有更密集的总体分布及其较⼩的个体差异和总体变异。
最后.内隐功能不受标准的认知能⼒测验和智⼒测验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外显学习系统之外,存在着⼀个内隐的学习系统。
内隐学习是平⾏于外显加⼯产⽣抽象的过程,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样,在⼈类认知中有着重要的作⽤。
从知识获得过程和特点来看:⾸先,内隐知识能⾃动地产⽣,⽆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内的外显规则;第⼆,内隐学习具有概括性,很容易概括到不同的符号集合;第三,内隐学习具有⽆意识性,且内隐地获得的知识是不能⽤⾔语表达的,但能在⽆意识之中加以应⽤。
值得指出的是,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但⼆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内隐学习的理论和实验证据,极⼤地冲击了教育的固有观念,为教育变⾰提供了诸多启⽰和全新的视野。
1.教育必须⾼度重视⽆意识的作⽤。
内隐学习的研究表明,⼈的社会认知,⼈格维度、⾼级规则的掌握,抽象概念的形成,⽆⼀不受到内隐学习的影响,⽽内隐学习的本质就是⽆意识的获得和⽆意识的运⽤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就关注⽆意识现象,他把⽆意识看作是“潜在知识”观念形式,是⼀般知识的前提。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把⽆意识看作是⼈的⾏为决定因素,是⼈格形成的重要基础。
英语学习理论
论内隐学习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内隐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Reber 于1967 年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首次提出的[1]。
通常情况下, 当环境刺激以某种结构出现时, 人们会试图了解和掌握这种结构, 并有意识地利用这种知识对环境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这原本是无可争议的人类认知的一般原则。
但是, Reber 的研究表明, 人们在没有意识到环境刺激潜在结构的情况下, 也能了解并利用这种结构作出反应, 这就是内隐学习的过程。
英语学习过程中同样存在内隐学习。
本文探讨内隐学习理论在英语学习的应用。
一、内隐学习与英语语感的培养语感在人类的认知活动尤其是语言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素质。
英语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过程, 而语感恰恰是对语言从形式到内容, 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在内的综合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
它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直觉能力, 其形成和结果及其运用的过程是自动的、无意识的。
结合心理学家对内隐学习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 语感的获得更多地要凭借内隐学习, 语感获得后人们就能够对语言规则进行迁移, 从而在以后的言语活动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规则。
我国传统教育中,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等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因为它们符合内隐学习的规律。
它通过对刺激材料的不断接触, 形成虽不能言明却可以内在地指导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的内隐知识, 本质就是通过内隐学习模式使学生获得语感。
相信我们每一位上过学念过书的人都明白“书读百遍”对语感培养的意义。
母语学习和英语学习同属于语言学习的范畴, 在有些地方有共通之处, 可以互相借鉴。
母语的学习过程表明, 语言学习不一定非要按“语法规则+例子”的模式进行。
如果只重视规则化、逻辑化的传授和操练, 只靠外显学习方式去学习英语, 显然是不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的。
在英语学习中, 学习者应该最大频次、最多形式(例如听、读、写)地与词汇进行接触; 在学习语法结构时, 更应该反复实践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法规则。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折衷主义学习理论
•折衷主义学习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加涅的阶段学习论
• 学习性质说
•美国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四大支柱
学习分类说 学习过程说 阶段学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
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归 结于生长过程
加涅的阶段学习论
加涅的阶段学习论
• 阶段学习论
• • • • • • • •
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学到的一些条件反射 刺激-反应联结——操作性条件反射学到的一些条件反射 连锁化——将学到的多个刺激-反应联结串联成复杂的行为 字语联结——多个单字联结成整个意义 多重辨别——能够辨别出多个大同小异的刺激,并分别作出相应的反应 概念学习——能够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或属性 规则学习——能够理解由若干该奶奶构成的规则 问题解决——那个通过思维将学到的概念和规则灵活地加以运用,最终解决问题
里伯的内隐学习理论
•外显学习
•有选择的、需要意志努力的、言语化的、类似复杂
的问题解决
•内隐学习
•抽象的、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
里伯的内隐学习理论
•人工语法学习 •序列学习 •共变学习 •复杂系统控制 •双维度归类学习法
里伯的内隐学习理论
•人工语法学习
•里伯 1965 布朗大学 •《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 •1985 《言语学习和言语行为杂志》发表 •复杂知识的无意识获得问题
识或技能
• 间接学习的过程——模仿 • 学习者在对榜样的行为进行模仿的时候,会依据榜样的行为给自己的行为立下一
个标准,并以此来衡量自己、批判自己、完善自己——自我规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如果觉得自己的行为符合了标准,就会感到满足,满足之 •欣赏同一题材不同结局的电影 •观察学习不但可以超越由赏罚控制学习直接经验的限制,
• 信息加工或信息贮存的容量远远大于外显学习
里伯的内隐学习理论
•概括性? •年龄独立性? •智商独立性?
(3)折衷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 •学习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3)折衷主义学习理论
•折衷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和认知主义的信息加
工模式,都是人类进行学习的内在机制,没有 对错,应该寻求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的统一, 寻求学习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统一
围之内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里程碑式的革命 •建构主义是对认知主义的延伸 •发端于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皮亚杰
瑞士
•任何学习都只能在已经存在的一定水平的认知结构
内发生,内部认知结构保证每一次具体的学习得以 进行并且决定学习的水平,而发展意味着内部认知 结构要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协调和重构
尝试-错误所得出的经验去完成一定的任务
里伯的内隐学习理论
•双维度归类学习法
•杨志良 1993 •人像正侧-容貌美丑 •社会认知和自然科学学习
里伯的内隐学习理论
• 内隐性 • 高效性
• 内隐学习对于信息加工的自动性或无意识性
• 内隐学习在信息传递或知识获取时的强有力性
• 高密性
• 不受或少受心理异常和脑损伤的影响 • 内隐获得的知识比外显知识保持的时间更长(27天以上)
而且可以超越事先设计学习情境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学 习 后自然加强了自己说模仿的行为——自我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1977)
• 榜样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受奖或受罚的后果 • 学习者对榜样持正面态度 • 学习者与榜样在人格特质上有相似之处 • 学习者所欲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必须是显而易见的 • 学习者说欲观察模仿的榜样的行为,应在学习者力所能及的范
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核
•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则是每个人各有所见的 • 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来解释现象、建构现实的,认知并非主体 • 在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 个人的认知结构在建构过程中不断发展
对客观现实的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
对新信息的理解,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建构而成 从记忆系统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得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是单纯提取
生成学习模型
• 加州大学
• 学习准备状态 • 学习动机状态 • 新的信息吸纳 • 新信息的理解 • 新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 • 同化和重组
维特洛克 1983
•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 • 学习者并不把知识从外界搬运到记忆之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
建构新的理解——学习是个体主动的建构
• 学习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也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 客观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 • 学生学习的建构过程可以用生成学习模型来阐明。
里伯的内隐学习理论
•序列学习
•系列反应时任务是最常见的序列学习任务 •尼森和布尔默 •计算机屏幕发光度
里伯的内隐学习理论
•共变学习(刺激共变学习)
•利维基 •学习和测试 •日常和社会认知中的内隐学习现行进行研究
里伯的内隐学习理论
•复杂系统控制
•布罗德本特 •虚拟的糖生产线 与“麦克斯”机器人进行交往 •主试随时向被试提供系统的具体信息,被试则根据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布鲁纳
• 《教学理论之建构》
美国心理学家
• 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一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
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 而是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 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 而非知识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
加涅的阶段学习论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知识;能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技能;能够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 斯坦福 班杜拉 • 观察学习:充满人的主动性的、建立在人的社会认知基础上的学习 • 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以及行为结果,间接学到某种知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知本身及其结果都是由认知主体建构起来
的
•认知发生论 •结构-建构论
(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前苏联 维果茨基 •语言促进认知结构
• 儿童通过语言来调节思维和行为的过程 • 在每个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和经过别人帮助所可能
达到的水平之间,有一段距离
•最近发展区(可能发展区)
•学习分类说(类似布鲁姆)
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 •态度方向的学习
•认知方向的学习——认知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
•
加涅的阶段学习论
•学习过程说
•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环境刺激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
而获得认知发展的过程
• 加工系统——感受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反应
• •
发生器和反应器 执行控制系统——认知策略的运用 期望——信息加工过程的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