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案件非法占有故意时点确定之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长期以来,笔者在办理集资诈骗案件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集资诈骗案件的非法占有故意到底在什么时候产生?学界对于诈骗类案件的故意有事前、事中、事后产生的学说,就是集资诈骗类案件非法占有故意的时点可以产生于事前,而非事中、事后。相关的会议纪要也认为集资诈骗有事前、事中故意。这是在理论上、指导意见上较为合理的推定的主观故意。但是在实务中,却只能作出一种推定:在实务界相关的集资诈骗案件的判例说明了集资诈骗案件的主观故意只能产生于事前,而非事中或者事后。在学界、司法会议纪要有较为统一说法的时点,为什么在实务中却遇到相当的难题呢?这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研究。这一问题的总结对于将实务提升为理论有着较为现实的意义。笔者综合自己办理的集资诈骗类案件以及近年来丽水市部分集资类案件为样本,对当前集资诈骗案件非法占有故意的时点推定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广大法律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法律精髓进行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集资诈骗案件非法占有故意时点确定How to Determine the Illegal Possession Financing Point in Fund-raising Fraud//Zhou Hongwei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the author finds an interesting phenomenon in the conduction of fund-raising fraud——

—when does the intentional illegal possession arise?Generally,there are three sayings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before,in and after.The related meeting summary also shows that there is intentional illegal possession before and in.It is reasonable theoretically,but in practice,it is only a kind of supposition. For the real cases show that intentional illegal possession can only arise before.There is an obv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We should try to summarize and study the problem and put the theory into practic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oint of intentional illegal possession on the basis of real cases in Lishui Cit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other legalists.

Key words fund-raising fraud;involving;illegal possession intentionally;point;determined

Author's address Lishui Municipal People's Prosecution Service,323000,Lishui,Zhejiang,China

1集资诈骗案件非法占有故意时点认定之审视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集资诈骗案件非法占有故意的时点研究仅限于诈骗案件拓展,基本混同于诈骗类案件一般认定方式;近年来的相关会议纪要以及司法解释对于集资诈骗案件的时点问题没有做具体规定,仅仅对于非法占有故意的推定列举了几种必要的形式;但是,由于集资诈骗案件在近年来频发,导致学术研究和实务脱节,司法解释和实务判决存在一定差距。

1.1学界观点着重指出了集资诈骗案件的主观故意产生于各个阶段

张明楷教授认为:由于集资诈骗罪名是目的性犯罪,需要先产生动机目的,进而在动机和目的支配下进行犯罪,故犯罪产生于事前或事中。[1]李帮友教授则认为,许多金融诈骗的非法占有目的不是在行为一开始就具有并伴随欺诈行为的全过程,很多情况下,是在已获得财物后才产生的。在犯罪结果上,金融诈骗中罪犯占有财产时不必然意味着犯罪结果的出现,而须根据占有财产后的处分行为判断诈骗故意。[2]学者陈增宝认为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点,应与先前事实行为向犯罪行为转化的时间同时,这里的犯罪行为,特指具有非法占有的、需要我们判断其构成哪一种犯罪的行为;先前事实行为,指因被认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非犯罪行为或不属财产取得型而定罪时另外考虑的犯罪行为。[3]探究上述的观点,显然有多种解说:一是张明楷教授的事中、事前说;二是李帮友教授的事后推定说;三是学者陈增宝的同时说。

笔者认为:学界的观点有其合理性,按照一般诈骗类案件的分析,非法占有主观要件“非法占有目的”之产生,可以在行为前或行为时,或者是行为后,这个符合一般案件发展规律。在判断一个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时,强调对行为人主客观内容的综合考量。

1.2相关司法解释关于集资诈骗案件主观故意的观点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月21日《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即有“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非法集资,或者在非法集资过程中产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资金的故意,均构成集资诈骗罪。”该指导性意见明确了集资诈骗的主观故意产生于集资之前、之中的情形。同时列举了集资诈骗推定其非法占有故意的几种情形方式: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非法集资骗取资金的;2)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3)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4)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5)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上述的几种行为中,有几种显然是对于事后故意的推断,即事后抽逃、转移资

(丽水市人民检察院浙江·丽水323000)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01-199-03

1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