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 (共63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 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 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 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 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 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 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 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 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 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 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 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 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 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 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 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 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 中。后人评杜诗为“诗 史”,称杜甫为“诗圣”。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 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 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 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 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 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 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 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 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
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 又有什么用呢?
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 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 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 虑的神态。
“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 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 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 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 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 释: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不经 意间看见了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气:气象,景色。 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3、相与:一起。 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意:意趣。 2、辨:辨别,说明。
译: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 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 言表达。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
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 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 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 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 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结庐:盖房子。 2、人境:人世间。
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 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尔:这样。 2、偏:偏僻。
译: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 得偏僻安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2、南山:课文指庐山。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1、本诗通过哪两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明确:前四句是写日落边关将士守城的情 景。“黑云”写敌军来势汹汹,“甲光”与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 “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 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 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 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 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 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黑云:比喻敌军。 2、金鳞:鳞片状的铠甲。
译:敌军像乌云压境,像是要把城 楼压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 下金光闪闪。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1、角:号角。 2、燕脂:即“胭脂”。
译: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 空;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浓艳得近似紫色。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含屈 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含 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 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 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陶渊明(365~ 427),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 谥号靖节,人称靖 节先生,自称五柳 先生。他开创了山 水田园派。代表作 有《桃花源记》等。
•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 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 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避山 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 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这类诗成为田 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 就是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的 诗自然朴素而韵味隽永。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 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 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 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 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 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 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 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 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 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 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 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 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 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 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著《词 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 “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 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 不足。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 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 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 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 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 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 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 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览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 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 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 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 魄宏伟的豪放词。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 “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 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 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 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 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 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 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 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 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 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 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 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 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 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 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 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临:动词,抵达。 2、声不起:声音不响,指鼓声低沉。
译: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 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 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黄金台:燕昭王招纳贤士筑的台。 2、玉龙:宝剑的代称。
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执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
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 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 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 难生活中,多少事,向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 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苦难和心愿。
李贺(790—81 6),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宜阳)人。 是中唐的独树一帜 的诗人。李贺少年 时代就有才名,可 惜仕途坎坷,怀才 不遇,人称为“诗 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春残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蔷薇风细一帘香。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 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是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 史转折时期所产生的伟 大诗人。
1这首诗写到那几个形象?这些形象有什 么特点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3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 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 兴衰,思家恋亲,老泪 纵横,白发萧疏,忧心 如焚的诗人形象;是忧 国思亲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