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沟铜多金属矿与典型矿床特征

合集下载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电子、机械、建筑等行业都需要铜作为 原材料。
铜矿资源的分布不均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某些地区铜矿资源丰富,经济 发展较快,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因为缺乏铜矿资源而发展缓慢。
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如某些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可能会成为铜 矿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需要进口铜矿以满足国内需求。
湖北铜矿资源丰富,主 要分布在大冶、黄石、 十堰等地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地 壳运动、板块 碰撞等形成的 地质构造对铜 矿的形成和分 布有重要影响
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可以形 成铜矿床,岩 浆的性质和活 动方式对铜矿 的分布有影响
地下水:地下 水可以溶解和 搬运铜元素, 形成铜矿床
气候条件:气 候条件可以影 响铜矿的氧化 和侵蚀,从而 影响铜矿的分 布
加强铜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开 采和盗采
推广绿色采矿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铜矿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加强铜矿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 浪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铜矿资源可持续 发展的挑战
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铜矿资源的重要性:铜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铜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铜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铜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铜矿资源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铜矿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铜矿资源的类型:硫化物 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 等
氧化物型铜矿的特点:品 位低、难选、储量小

山西繁峙县金鸡沟矿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山西繁峙县金鸡沟矿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1区域地质背景山西繁峙县金鸡沟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山西断隆—五台隆起北东部。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为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和热液来源和主要含矿岩石。

区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成矿热液多次叠加,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床。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五台群柏枝岩组、元古界长城系、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及新生界第四系。

2矿区地质特征2.1矿区地质概况2.1.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仅有第四系上更新统黄、灰色亚砂土和全新统残坡积物和冲洪积物。

2.1.2构造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共发育四条断裂F 1,F 2,F 3,F 4,断裂破碎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

1)F 1为张扭性断裂,长约950m,宽约15m,产状为220°∠73°。

破碎带内充填断层泥、断层角砾及构造蚀变岩,角砾成分主要为五台期黑云奥长花岗岩。

断裂带内热液多次填充,黄铁矿化较普遍,局部可见方铅矿化、闪锌矿化及黄铜矿化,多呈细脉状、星点状、浸染状及团块状。

蚀变多为硅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叶蜡石化。

两侧围岩均为五台期黑云奥长花岗岩,赋存一条金矿化体。

2)F 2为张性断裂,长约500m,宽约4m,产状为200°∠75°,破碎带内充填烟灰色英脉、乳白色石英脉,碳酸盐脉和构造角砾岩。

乳白色石英脉呈角砾状,含星点状黄铁矿。

烟灰色石英脉以含黄铁矿为主,局部见星点状或团块状方铅矿和闪锌矿,该脉厚0.2~3m 不等。

断层上下盘均为五台期黑云奥长花岗岩,蚀变多为硅化、高岭土化、孔雀石化。

Cu-I,Au-I,Ag-I 3个矿体均赋存于此断裂破碎带中。

3)F 3断裂,长1000m,宽2m 左右,产状为210°∠50°,正断层。

破碎带蚀变强烈,周边在该断裂破碎带中赋存金矿体。

4)F 4断裂,长400m,宽4m 左右,产状为180°∠80°,正断层。

破碎带内充填黄褐色断层泥及断层角砾,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及绢云母化较普遍。

210979023_对新疆阿勒泰地区铁、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的几点认识

210979023_对新疆阿勒泰地区铁、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的几点认识

2022年 12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75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对新疆阿勒泰地区铁、铜多金属矿地质找矿的几点认识李治刚,高 飞,李 泉,黄佳琪(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湖北 咸宁 437100)摘 要:由于阿勒泰晚古生代断焰火山盆地内,在火山与岩浆热液共同作用下,铁、铜多金属矿在所处的大地构造板块中,并在长期的地质演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大面积富有铁铜多金属的矿床,在本区寻找铁、铜多金属矿具备良好的前景。

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区域找矿条件、成矿条件以及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的分析,说明了对本区域地质找矿的认识,并对在本区域找矿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找矿条件;成矿条件;找矿方法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2)24-0075-3Some understandings o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of iron and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Altay, XinjiangLI Zhi-gang, Gao Fei, LI Quan, HUANG Jia-qi(The Four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Hubei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Xianning 437100,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joint action of volcano and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 in the Altay late Paleozoic fault-flame volcanic basin, iron and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have formed a large area of iron and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geotectonic plate where they are located, and in the long-term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so there is a good prospect to search for iron and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is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prospecting condition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nd region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conditions in Altay, Xinjiang,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understanding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 this reg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prospecting methods in this region.Keywords: prospecting condition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Prospecting method收稿日期:2022-10作者简介:李治刚,男,生于1978年,汉族,蕲春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及方法。

四川某多金属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四川某多金属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四川某多金属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四川会理黑箐铜矿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康滇地轴中段,为典型的黎溪式铜矿。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会理群通安组二段二层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中,属沉积变质型铜矿床。

矿体受层位及岩相控制明显,成矿作用与围岩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铜矿主要富集在Al2O3低、CaO高、MgO高的层位中;围岩的硅化、碳酸盐化等蚀变有利于元素的局部迁移富集。

关键词:沉积变质;黑箐铜矿;四川会理;扬子地块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黑箐铜矿位于会理县黎溪镇,矿区及周边广泛发育古元古代钠质火山、火山-沉积及滨浅海沉积碎屑—碳酸岩系,其含矿性良好,是”拉拉式”、”黎溪式”铜(铁)矿的赋矿岩系。

该套岩系受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改造,发生了低绿片—绿片岩相变质,具固相流变特征。

动力变质作用广泛沿断裂等构造带发生,在表构相脆性变形下形成各类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1-2]。

2矿区地质2.1矿区地层矿区主要出露前震旦系会理群通安组、三叠系白果湾组地层。

会理群通安组为一套浅变质的细碎屑岩、变碳酸盐岩夹少量变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白云大理岩、绢云千枚岩、炭质板岩、石榴石片岩等。

三叠系白果湾组为一套灰-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不等厚互层,夹块状砾岩等。

2.2构造黑箐铜矿位于河口复背斜北东翼的次级黑箐倒转向斜之南西正常翼上,从元古代至今历经了多阶段多期次构造作用,构造形迹发育。

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褶皱和断裂,后期断裂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2.3岩浆岩主要为晋宁期侵入岩——闪长岩,辉绿岩等,一般呈岩株状产出,受区域变质及动力变质作用影响较大,大面积分布于矿区北西部,破坏矿体。

2.4变质作用矿区内变质作用主要有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等,以前2种为主。

区域变质作用在矿区内表现在每个地层单元中,形成变碎屑岩、变火山岩系列,属区域低温动力低绿片岩相变质类型。

岩石原始组构基本得到保留,发育的变质构造主要为片理,片理基本平行层理。

铜矿矿产地分布及特点

铜矿矿产地分布及特点

温度:铜矿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通常在200摄氏度以上
压力:铜矿的形成还需要较高的压力,通常在5000个大气压以上
岩石类型:铜矿通常形成于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其中火成岩中的铜矿最为丰富
成矿压力:影响铜矿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压力与构造的关系:压力作用导致岩石变形、破碎,形成有利于铜矿形成的构造
矿体特征:多呈脉状、网状、筒状等Leabharlann 形成原因:沉积岩中的铜元素富集
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
分布地区:美国、智利、秘鲁等国家
特点:矿体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
形成原因:火山活动导致岩石破碎,铜元素富集
特点:矿体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
分布: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地区
实例: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秘鲁卡哈马卡铜矿
所罗门群岛:铜矿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布干维尔岛
中国铜矿分布
铜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安徽等地
铜矿类型多样,包括硫化铜矿、氧化铜矿等
铜矿开采历史悠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铜矿开采技术先进,采用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等多种方式
铜矿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广西铜矿:以河池、柳州、桂林等地为主,储量中等,品质优良
广东铜矿:以韶关、清远、梅州等地为主,储量中等,品质优良
福建铜矿:以德化、永春、南平、宁德等地为主,储量丰富,品质优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铜仁、万山、玉屏等地
云南省:主要分布在东川、易门、禄劝、会泽等地
四川省:主要分布在攀枝花、西昌、会理等地
西藏自治区:主要分布在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地

吉林珲春大六道沟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吉林珲春大六道沟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吉林珲春大六道沟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李强【摘要】大六道沟金铜矿是上世纪90年代在吉林珲春东部发现的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变质岩、华力西晚期闪长岩及燕山期闪长玢岩有关的金铜矿床,该矿床产于延边五凤—刺猬沟—小西南岔火山—次火山型金矿带的东段,1~7号矿体群角砾岩型矿体受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华力西晚期闪长岩接触带控制,10~14号矿带赋存于燕山期闪长玢岩的上下盘,8号铜矿体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中层间裂隙带中.该矿床的发现和评价对于珲春东部小西南岔—杨金沟—前山南北向金铜钨多金属矿的区域找矿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大六道沟金铜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吉林珲春【作者】李强【作者单位】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三队,吉林珲春 13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618.41吉林省珲春市大六道沟金铜矿床属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南部延长,20世纪70~90年代有多家地勘单位对该矿床进行勘查,因矿体产状变化大都未能对矿床做出正确评价。

基于对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体新认识,2005~2014年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三队按照新的矿床模型进行矿床勘查评价,成功对大六道沟金铜矿床进行了勘探。

笔者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的阐述,为珲春东部小西南岔—杨金沟—前山一带金铜钨多金属矿区域找矿评价提供指导意义。

大六道沟金铜矿床位于吉林延边五凤—刺猬沟—小西南岔火山—次火山型金矿带的东段,珲春东部小西南岔—杨金沟—前山南北向金铜钨多金属成矿带的北段。

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南北向,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图1)。

区域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上段为红柱石云母片岩段:呈近南北向带状,主要岩性有红柱石黑(绢)云母片岩和二云片岩。

中段为绿片岩段: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岩、绿泥石片岩夹绢云石英片岩、变流纹岩、浅粒岩、变粒岩等。

老挝纳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老挝纳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老挝纳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张庆海1,杨社锋2(1.北京中资环钻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2.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2)摘 要:本文根据现有研究资料,结合公司在老挝纳勐铜多金属矿中的一些找矿经验,以斑岩型铜钼矿作为具体对象,针对此种的矿产在此地区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等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矿产企业在本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老挝;赛松奔县;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斑岩型铜钼矿;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3-007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nameng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LaosZHANG Qing-hai1, YANG She-feng2(1.Beijing zhongzihuan Drilling Co., Ltd., Beijing 100012,China; 2.Beijing Institute of mineral ge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12,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data, combined with the company's prospecting experience in nameng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Laos, taking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 deposit as the specific object,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eposit genesi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this kind of deposit in this area,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and Enlightenment for mineral enterprises in their prospecting work in this area It is shown that.Keywords: Laos; saisongben County; skarn type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porphyry type copper molybdenum deposit; deposit genesis; prospecting criteria1 区域地质背景纳勐村铜锌矿区老挝万象省赛松奔县,距离万象约286km,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一般。

黑龙江省嫩江县二道坎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黑龙江省嫩江县二道坎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圈定 2条银多金属矿体,均呈脉状赋存于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中;矿石中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
主,方铅矿、闪锌矿次之;银矿物以辉银矿为主,其次为深红银矿,少量脆银矿、自然银等;矿体围岩
蚀变发育,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其中硅化、
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与成矿关系密切。泥鳅河组地层、北西西向断裂构造、辉绿岩脉等是重要地质
泥鳅河组为一单斜地层,倾向 350°~10°,倾角 40°~60°,被脉岩顺层侵入;下白垩统龙江组、光华组 中性、中酸性及酸性火山岩不整合覆盖于泥鳅河组之 上。 2.2 构 造
区内发育北北东向及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其中, 北西西向张性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北北东向构造 为后期构造,对北西西向构造进行了改造,推测其对 北西西向构造的改造过程也是二道坎银多金属矿床 的热液成矿过程,主矿体多位于北西西向张性断裂与 次级北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
1—河漫滩堆积 2—光华组 3—龙江组 4—泥鳅河组 5—花岗细晶岩脉 6—花岗闪长斑岩脉 7—闪长岩脉 8—闪长玢岩脉 9—辉绿岩脉 10—地质界线 11—不整合地质界线
12—蚀变矿化带 13—推测断层 14—矿体及编号
图 2 二道坎村银多金属矿区地质简图[4]
主,表现为 北 西 西 向 的 辉 绿 岩 脉 及 构 造 破 碎 带。 其 中,银多金属矿体即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
区内侵入岩分布广泛,岩浆活动较为频繁,侵入
岩以花岗岩类为主,具明显多期多阶段性。侵入岩主 要分布于矿区的北、南、西部,并多呈小岩株产出。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 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顶志留统—中泥盆统
泥鳅河组(S4 -D2n)含铁质细砂岩、凝灰砂岩、硅质 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粉砂岩及英安岩 等,下白垩统龙江组(K1l)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下 白垩统光华组(K1gn)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第四系 全新统(Qh)河漫滩堆积。其中,泥鳅河组硅质灰岩、 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灰岩及泥质粉砂岩段为赋矿围岩 (见图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0 mV 。

矿 区内激 电异常基 本 与 自电异 常相 吻合 , 二 者属 同 源异 常 , 上 述方法 说 明 电法 测量在 本 区是一 种行 之有 效 的找矿 方法 之一 。
4 矿 床地 质特征
该 矿床 区化异 常 ( 1 1甲 2 ) 元 素组 合为 Cu 、 P b 、 Ag 、
矿 区物探异 常 与矿体 及蚀 变岩 体 的分 布方 向一 致 , 总 体呈北 东 向走 向 , 异常 面积约 5 k m。 , 主体 异 常为 自然 电位 异 常 , 由两部 分 组成 , 北 东 部 呈 似 圆形 , 直 径 约
武岩 、 气孑 L 状、 杏仁状 玄武 岩夹安 山熔 结角 砾岩 , 上 侏罗统满克 头鄂博组流纹岩 、 中酸性熔结 凝灰岩 、 安 山岩 、 粗 面岩 等。侏罗纪黑云母花 岗岩 、 二 长花 岗岩 体 呈 岩基 产 出 , 为 铜 钼 矿 的 主 要 围岩 , 矿 区 主 要 断 裂
关键词 : 铜钼矿 ; 多金 属矿 ; 矿 物 结构 ; 地 质标 志
中图分 类号 : P 6 1 8 . 4 1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O O 4 —5 7 1 6 ( 2 O l 3 ) O 5 —0 1 5 9 一O 2
1 矿 区地质特征
W 8 . 5 ×1 0 一 、 Z n 2 4 3 X1 0 一 、 C d 0 . 8× 1 0 一 、 Hg 2 4 0 X 1 0 一 。 、 S b 9 . 9 2 X1 0 一 。 、 Au 1 2 ×1 0 一 。 、 As 1 1 7N 1 0 ~ 。
1 0 — 、 Ag 1 . 9 × 1 0 一 、 Bi 2 . 6 3 X 1 0 0 、 Mo 9 5 . 5 × 1 0 — 、
矿体赋存在石英 一绢云母水 白云母蚀变带中; A一2 钼 矿体形态 与 A一1号吻合 , 并位 于其 内侧 , 矿体 环长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1 3 修 回 日期 : 2 0 1 2 — 1 0 — 3 1
B i 、 Mo 、 W、 Z n 、 C d 、 Hg 、 S b 、 Au 、 As 。主要 成 矿 元 素 为 C u 、 Mo , 伴 生 元 素 为 Ag 、 P b 、 B i 、 W、 Z n 、 C d 、 Hg 、 S b 、
Au 。异 常浓集 中心 清 晰 、 明显 、 强 度 比较 高 , 呈 北 东 向 条 带状 分布 。 由于矿 区南 北 地 段成 矿 作 用及 围岩 蚀 变 强 弱不 同 , 使得 异常形 态呈近 哑铃状 。中间过渡 带元 素
系 统 有北 东 和北 西 向两 组 , 以北 东 向断 裂 为 主 体 , 其 与北 西 向断 裂 复 合 部 位 往 往 是 岩 浆 活 动 的 中 心 , 携 矿 岩体 即产 于其 中 。
2 矿 区地球化 学特 征
2 k m, 南西部椭 圆形 , 长轴方向北西向, 长短轴 比 2: 1 ,
以次斜 长花 岗斑岩 为 中心形成 的环 形铜 钼矿 带 , 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受 到成 矿后 期 北 西 西 向 断裂 所 破 坏 , 造 成 矿 带 不 连
异常组份 比较简单 , C u 、 P b 、 A g 、 B i 元素异常呈条带状
与 山脊 的延 伸方 向一致 , Mo 、 W、 Z n 、 C d 、 Au 、 S b 、 As 则
作者简介: 黄显瑛( 1 9 6 8 一 ) , 男( 汉族) , 山东即墨人 , 高级工程师 , 现从 事地质工程及岩土工程工作 。
矿区位于满 洲里 复背斜 东南 翼 , 满 洲 里 一 朱 温 得 山断 裂 在 矿 区 西 侧 通 过 , 矿 区 出露 的 地 层 主 要 为
3 矿 区地球 物理 特征
额尔古纳河组 白云 岩 、 白云质 灰岩 、 大 理岩 、 变质 石
英砂岩 、 板岩 , 中侏 罗统塔 木兰沟 组安 山岩 、 安 山 玄
面积约 2 k m。 。 自电异 常值一 般为 一 l 5 0 ~ 一2 。 O mV, 最
低一5 0 O m V, 经物性参数测定 , 引起异 常的主要原因是
具地 表 4 0 m 以下的铜矿体及黄铁矿化带, 幅 值 在

2 0 0 mV, 钼矿 体 只 引起 较 弱 的 自电异 常, 不 超 过
深2 6 0  ̄6 0 0 m, 厚 l 0 ~1 0 0 m, 表 内平 均 品位 0 . 4 6 7 ,
呈似 圆状分 踞南北 , 总体方 向与 山脊延伸方 向一致 ,
Mo 、 W、 Hg 、 S b 、 Z n元 素 异 常 面积 南 大 北小 , Au 、 C d元
素异 常 面积反之 。元 素异 常 强度 也 是南 强 北 弱 , Au元 素 除外 。各元素 最高含 量 : C u 0 3 2 0 3 ×1 0 _ 。 。 、 P b 3 0 0 ×
续, 将矿带分为南 、 北部分。全 区共探 明铜矿体 3 3 个, 钼矿体 1 3 个, 其中 A—l 铜矿体和 A 一2 钼矿体构成矿 床的主矿体 , B 一1 铜 矿体和 B 一2 钼矿体也具较大规 模, A一1 铜 矿体 围绕 携 矿岩 体 外接 触 带 呈 半 环 筒状 展 布, 总体 倾 向北 西 , 倾角 6 O 。 ~8 5 。 , 铜矿环长 2 6 0 0 m, 延
2 0 1 3年第 5期
西 部探矿 工程
1 5 9
二 道 沟铜 多金属 矿 与 典 型矿 床 特 征
黄显瑛
( 内蒙古地 质_ T - 程有 限责任 公 司, 内蒙 古 呼和浩 特 0 1 0 0 1 0 )
摘 要: 研究区位于满洲里复背斜 东南翼朱温得山断裂成矿 带, 大地构造为侏 罗纪黑云母花 岗岩 、 二 长花岩体, 为铜钼矿主要围岩, 属于多金属矿 , 矿区主要断裂系统有北东和北西两组, 矿体在岩 浆中, 故在地质找矿 中有着典型找矿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