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洋山保税港区的环境建设_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

谈洋山保税港区的环境建设_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
谈洋山保税港区的环境建设_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

第4卷 第3期 中 国 水 运 ( 理 论 版 ) Vol.4 No.3 2006年 3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Theory Edition)

March 2006

 

收稿日期:2006-2-12

作者简介:王丹凤 上海海事大学 04级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200135) 研究方向:海运与物流

谈洋山保税港区的环境建设-上海

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

王丹凤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港口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中心节点,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洋山港作为上海的核心港,加强其保税港区的环境建设,特别是“软环境”的升级,对于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洋山港 保税港区 自由港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中图分类号:X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6)03-0040-02 

一、洋山深水港区的硬件设施建设 

历经多年的建设,上海逐步凸现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口岸环境得到改善,航运生产要素向上海聚集,航运市场走向规范有序,航运信息的集散中心和航运政策研究中心逐步形成。国际航运中心雏形初现.,但上海一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缺乏深水港。洋山一期码头如期建成投产和后续码头建设的突飞猛进,不仅弥补了上海港口发展资源的缺陷,提升了上海港服务长江三角洲和全国经济发展的能力,也为中国港口增强参与全球港口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

1.洋山深水港总布局

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长江口外的崎岖列岛,西北距上海南汇的芦潮港约30公里,距国际航线仅104公里。洋山深水港区总体布局依托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南、北港区,即大洋山一侧的南港区和小洋山一侧的北港区。规划至2012年,小洋山一侧北港区可形成10公里左右的深水岸线,布置近30个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500万标准箱以上。大洋山一侧南港区还有约10公里的深水岸线,将作为港区远景发展预留岸线,建设时间视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发展情况而定。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岸线总长13公里,规划有小洋山西港区、小洋山港区、小洋山中港区和小洋山东港区四个作业区,其中集装箱码头岸线长度8,450米,为集装箱码头配套的能源港区岸线长度3,550米,其他辅助码头岸线长度1,000米。

2.小洋山港区工程及其投资情况

2005年12月10日,上海洋山深水港区正式开港。同日,洋山保税港区正式启用。正式开港的小洋山港区一期工程包括港区工程、东海大桥、芦潮港辅助配套工程等三部分。港区工程:建设5个7-10万吨级泊位,可停靠全球最新一代超

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码头岸线长1,600米,陆域面试1.53平方公里,年吞吐能力300万标准箱以上。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终于浙江省的崎岖列岛的小城子山,总长约31.5公里,按双向六车道告诉公路标准设计,桥面宽31.5米,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大桥全线设5,000吨级主通航孔(通航孔净空高40米)和1,000吨级、500吨级辅通航孔各一处,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兴建物流园区为洋山港配套,体现港口的先导和推动功能,利用港和区的集散、辐射功能,实现规模、集聚效应,发展现代物流业。

小洋山港区一期项目完全由上海港自已投资建设和经营,其中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1%。而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由五方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建设,其中马士基持股32%,和记黄埔持股32%,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6%,中远持股10%,中海持股10%。

二、洋山保税港区的软环境建设 

对于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上海港来说,仅有硬件设施是不够的,其相应的“软件”-港口的自由化、国际化,政府的政策支持,港口的管理效率等软环境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当前的工作应着重于研究提供什么样的“软件”支持平台,以真正发挥洋山深水港的各项硬件功能。

1.洋山保税港区的功能定位

洋山保税港区在功能上作了最大限度的拓展,将港口、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四者的功能集于一身,在上述四个区域内可以开展的业务在保税港区内都可以开展,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全的特殊监管区域。

洋山保税港区定位五大功能:国际中转功能,即进入洋山保税港区的国际中转货物和国内货物,可进行分拆、集拼,再运至境内外目的港,洋山保税港区还将提供进口保税货物

整箱堆存的服务,货物可以根据货主需要在洋山保税港区内

 

第3期 王丹凤:谈洋山保税港区的环境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41

进行综合处理或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功能,即在洋山保税港区陆上特定区域设立仓储物流区,进境保税货物进入该库场后可进行商业性简单加工、批量转换后,向境内、外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功能,即国内货物进入洋山保税港区港口或港区卡口即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对采购进区的国内货物和保税货物进行出口集运的综合处理或商业性的简单加工后向国内外分销、返销。国际转口贸易功能,即洋山保税港区内的企业可从事转口贸易、交易、展示、出样、订货等经营活动。出口加工区功能,即在洋山保税港区陆上特定区域设立出口加工区,开展加工贸易。

洋山深水港区与洋山保税港区两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既大大提升了航运基础设施的能级,又扭转了我国与周边国家港口竞争的政策劣势,对显著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聚辐射和国际中转功能,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

2.洋山保税港海关监管模式

洋山保税港按照现代海关制度的要求,根据其功能定位,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针对不同区域的货物采取“卡口分道、货物分流、区域分设、程序分列”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加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封闭化、信息化监管模式。

3.洋山保税港区的“准自由港”政策

洋山保税港区是接近“自由港”政策内涵的保税区,与以往政策相比,主要有两大突破:一是洋山保税港区将港和区一体规划,两者都属于保税港的一部分,深化港区一体化建设,为保税港的管理体制、海关监管等政策进一步自由提供了条件。港口作为保税港的一部分,亦视作“境内关外”,所有国内其他港口挂靠该港的航线都属于国际航线,保税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飞地”。如此定位不仅影响到保税港的功能和具体运作规范的制定,同时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里程碑。二是洋山保税港区实行把保税区的进港保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等产业,与出口加工区的吸引国际加工业务、产品必须全部出口、且区内不可以开展物流配送等业务进行“政策合一”的政策叠加,进一步放大了政策效应。

4.洋山港实行“自由港”政策的必要性

与国外的自由港-香港、新加坡、鹿特丹等港口相比,洋山港被称之为“准自由港”。二者最大的差异在配套服务,自由港给予货物进出口以极大优惠,而现在的保税港区仍有繁琐的一面。洋山保税港区的配套措施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洋山港在一个阶段内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与国际中转枢纽港也会有一定的距离。上海应加紧对洋山深水港实施有中国特点的“自由港”政策的研究,尽快拿出方案,适时地向国家争取这一政策。

三、建设洋山保税港区的意义 

1.建设洋山保税港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 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是衡量国际枢纽港和航运中心的重要指数。目前香港的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比例为40%,新加坡高达70%,高雄、釜山也分别达到53.4%和41%,而上海港国际中转箱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建设上海洋山保税港,就是要以洋山港优越的深水港资源、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高效的港口管理运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上海口岸环境,全面提升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并充分利用洋山深水港的港口优势,拓展洋山深水港与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的多式联运,增强上海港对东北亚地区大型集装箱船舶国际中转集装箱的吸引力,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2.建设洋山保税港是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趋势。在洋山保税港内划出专门区域发展仓储物流产业,充分发挥洋山保税港的区位优势,促进上海港航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增强上海港对长三角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物流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3.建设洋山保税港是推进港口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装备业是上海“十五”期间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洋山保税港内划出专门区域发展出口加工产业,重点发展现代装备业的加工生产,有利于利用洋山港的区位优势,发展产业经济,繁荣港口经济,实现港口经济与产业经济的联动发展。

4.建设洋山保税港是提高上海口岸通关效率的需要

洋山深水港实行保税港的监管模式,是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是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有机统一的有效方式。通过发挥洋山保税港的功能,对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的海关保税监管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口岸整体监管效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自由港政策的逐步推进对洋山港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也应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战略。上海应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协同各只能部门做好自由港政策的各项准备,使洋山保税港区能与国际接轨,使上海港经快确立其东亚枢纽港的地位,为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远期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惠民.崛起中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上海

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2] 郑士源,宗蓓华.洋山深水港向自由港发展的探讨.水运管

理.2002.12.

[3] 杜麒栋,顾卓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自由港.中国

远洋航务公告.1998.07.

[4] 沈烽,马英俊.论洋山保税港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现代管理科学.2005.11.

[5] 黄晴玥,赵一飞.保税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必由之路.

集装箱化.2005.5.

中央企业双创案例-中远海运集团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2016.5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重组而成, 2016年2月18日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新集团经营船队综合运力8532万载重吨/1114艘,排名世界第一。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158万TEU,居世界第四;干散货自有船队运力3352万载重吨/365艘,油轮船队运力1785万载重吨/120艘,杂货特种船队300万载重吨,均居世界第一。集团在全球集装箱码头将超过46个,泊位数超过190个,集装箱吞吐量9000万TEU,居世界第二。全球船舶燃料销量超过2500万吨,居世界第一。集装箱租赁规模超过270万TEU,居世界第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接单规模以及船舶代理业务也稳居世界前列。 集团围绕“规模增长、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和全球公司”四个战略维度,着力布局航运、物流、金融、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社会化产业和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联网+相关业务“6+1”产业集群,促进航运要素的整合,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 一、“双创”工作主要做法 (一)集团领导高度重视,聚焦战略愿景,落实“双创”工作

2016是新集团开元之年,集团领导本着改革重组的愿景目标,引导职工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积极开拓思路、出谋划策、大胆创新,通过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将有限的资源向重点产业集群和板块倾斜,实现高效分布,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按照六大产业集群各自行业的特殊性,根据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开展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并实现重点突破,增强示范带动效应。 (二)借力国家级创新平台,开拓持续发展道路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作为转制科研院所依托“航运技术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船舶运输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构建了一批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实验基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培养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科团队。 (三)创建网上众创空间、创新企业营销平台 广州海运旗下的“海星旅游”作为广海重点发展的旅游品牌,坚持“客户至上、质量第一”服务理念,打造海洋文化气息旅游产品的同时,结合客户需求设计行程,开拓独具特色“海味”生态旅游,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海星汇”作为线下业务交流平台品牌集咖啡品茗和旅游形象展示、产品发布、定期活动、顾客报名互动,充分展现“海星旅游”魅力。通过“海星汇”平台,向客户推介特色旅游产品,完成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形成个性化定制产品。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年回顾

2006?4 中国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年回顾 撰文朱善庆徐力 1996年初中央正式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 中心,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10年。回顾辉煌的成就,总结成功的经验,可为我国港航今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10年发展目标。 一、时代背景与经贸发展概况 1995年12月8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 展,实施党的十四大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战略决策,国务院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1996年1月,国务院在沪召开江浙沪两省一市负责人会议,正式启动以上海深水港为主体,浙江、江苏的江海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996~2005年,长江三角洲总体上处于工业 化中期,江浙沪两省一市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1995年两省一市实现GDP为 11142亿元,2005年超过4万亿元达到40781亿 元。江浙两省人均GDP由1995年的约1000美 元发展到2005年超过3000美元,上海市则实现了由2200美元向5000美元以上的跨越,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两省一市外贸进出口从 1995年的567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1354亿美元,2005年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5438亿美 元。江浙沪外贸进出口分列全国第2、第4和第 3位,历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大省(市)。 二、港口生产运输持续超常规发展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速发展。上海国际航 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吞吐量从1995年的168万TEU发展到2002年突破千万箱达1052万 TEU,2005年突破2千万箱达到2355万TEU, 10年增长了13倍。 其中,上海港1995年153万TEU,2003年达到1128万TEU,2005年完成 1809万TEU;宁波港1995年16万TEU,2005 年达到521万TEU;2005年苏州港太仓港区集装箱运输走出徘徊局面,突破20万箱达到25万TEU。上海、宁波两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列沿海港口第1、第4位和世界港口第3、第15位。 航线航班逐年稳步增长。1995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班轮航班总数为401班/月,其中仅上海港有远洋航班45班/月。2000年航班总数突破1000班/月达到1286班/月,其中宁波、上海两港远洋航班213班/月。2005年航班总数达到2760班/月,其中上海港、宁波港远洋航班分别达452班/月和260班/月。2005年上海港在全球12个航区都有航线航班,已经形成了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宁波港已基本构成以欧洲、北美、中东线为骨干,南美、澳洲、非洲线为辅助的远洋干线网络;太仓港近洋、内支线和内贸航线航班逐年增加,2005年已达160班左右。上海港、宁波港远洋航线覆盖面及其航班密度分列沿海港口第1和第3位。 9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困境和优势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工作论文》 No.WP09-0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困境和优势 周宇 内容提要:2006年以来,随着天津滨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起步,一些学者认为,天津有可能取代上海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城市。本文认为,从我国政府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长期战略、上海金融中心的实力以及上海的优劣势比较来看,上海成为中国代表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心中的战略构想。从那时起,在短暂的十几年里,上海已发展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尽管如此,2006年以来,天津滨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起步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变化,一些人甚至认为天津有可能取代上海成为中国代表性金融中心。针对以上认识,本文立足于历史发展、现状评估和优劣势比较这三个视点,重新确认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景和未来。 一、上海金融中心的崛起 (一)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上,一个值得强调的重要事实是,这是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鉴于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贯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中央政府不会随意改变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既定战略目标。 从这一战略的实施历程来看,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明确提出了要在201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构想。为了保证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后,中央政府、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植和促进上海金融业发展的政策,表1纪录了其中的一部分具体措施。中央和上海政府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确立和落实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1991年年初,邓小

关于保税港区有关政策的介绍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有关政策 一、保税港的基本概念 保税港区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产物,是目前港口与陆地区域相融合的保税物流层次高、政策优惠、功能齐全、通关便捷的特殊经济区域。“保税港”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加工、物流等功能的特殊经济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区的政策。主要税收政策可概括为:境外货物入港区保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 保税港兼具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与保税区相比,保税港区“区港一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出口加工区相比,保税港区具有的物流分拨等功能,使其与境外、区外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与保税物流园区相比,保税港区允许开展出口加工业务,使其更具临港加工优势。 二、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国务院于2008年9月7日以《关于同意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批复》(国函…2008?83号)批准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规划控制面积为9.72平方公里,包括4.8平方公里码头作业区和4.92平方公里物流、加工区,划分为码头作业区、

物流仓储加工区、港口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如下: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封关验收后实行封闭管理,不再保留青岛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功能和有关税收、外汇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国函…2005?5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务院批复洋山保税港区的主要政策:1、同意充分发挥洋山保税港区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拓展相关功能。2、洋山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

大连航运中心发展规划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为加速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以下简称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结合国家和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东北振兴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有关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优势 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就是充分利用辽宁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发挥大连 的龙头作用,推动东北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一)现实基础条件和优势 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和社会事业较为发达,拥有众多的港口,集疏运体系较为发达,城市相对集中,功能较为完善,具有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 一是地理位置优势。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地区位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环渤 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毗邻黄海和渤海,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面向经济活跃的泛太平洋区域,与俄罗斯、蒙古陆路相连,经济联系密切,是欧亚地区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拥有沿海大陆岸线2290 公里,占全国的1/8 ,宜港岸线1000 多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 多公里。大连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大连港开港100 多年来,与世界上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是国际知名贸易口岸,港口接近国际海上运输主航道,深水资源等建港条件十分优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二是腹地支撑优势。作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经济腹地,辽、吉、黑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土地面积12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2.9% ;人口约1.2 亿,占全国的9.2%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较高的科教水平,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冶金、石化、装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092 武晓龙 学号:200930085226 上海,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个决定: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决定的战略眼光及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应该是中国本土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到国际化成熟阶段的一个自然结果。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经济和金融转型的成功是建成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本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又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崛起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前提条件。 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大国博弈战略。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货币金融的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地位完全不相匹配。中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而且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削弱了美元霸权的信用基础,给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适应的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过程。它将通过为亚洲和全球投资者提供以人民币为标的的投融资场所,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双轮驱动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崛起过程。 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体现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实现全球金融平衡稳定发展的大国责任。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的过度依赖是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其系统性风险将随着美国相对经济实力的下降而不断上升。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内在稳定性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并实现全球金融的平衡发展。 从国家和全球来讲,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条件: 一、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在复苏中加快调整,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 四、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加快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动力 五、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风险防范面临新的要求 从上海自身发展角度来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由来和背景 2009 年4 月国务院正式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到2020 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1]并设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实施步骤与建设要点,文件中确立了上海作为我国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绝对龙头地位,同时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上海一个城市的孤军奋战,而是要集合江苏、浙江与上海两省一市之力,长三角地区共同建设并共享成果的综合型国际航运枢纽。《意见》的发布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未来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并给予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标志着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 2.1 自然条件与经济环境优势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居南北海岸线的中心,扼长江人海口,在我国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对内可以连通长江流域及附近主要地区;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是世界各港联系中国的最佳门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前沿是上海及江、浙主要港口城市,但其腹地包括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广阔区域,腹地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产业分布和经济密度要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雄厚的经济背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了规模庞大的贸易量、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现代的经营理念,这些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必不可缺的基础因素。 2.2航运中心建设居于国内领先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政府最早规划建设的国际性航运中心。上海已经成为全球航运企业在大陆重要的集聚地。在航运服务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上,上海在国内众多港口城市中也走在前列,上海航运交易所在规范航运市场行为、沟通市场信息、调节市场价格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优势 国家对上海的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对上海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与巩固是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实力的综合考验,它不仅依赖于先天的地理条件和巨额的资金投入,还要有宽松自由的市场氛围、健全的市场环境、完善的法律体系等作为后盾。2009 年出台的“两个中心”建设意见再次给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带来多项优惠制度和政策支持,表明国家对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心和信心,也为正处于发展瓶颈期

洋山保税港区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pdf

洋山保税港区与其他海关 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
2006-1

功 能
洋山保税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 国际中转、采购、配送、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 业务,拓展相关功能。

优惠政策
洋山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 收和外汇管理政策。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 入港区保税;货物处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 口的相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的实际状 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 港区内企业之间货物的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 税。

与其他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
保税监 功 能 管模式 保税港 国际中转、采购、配送、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 区 等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口岸物流等功能 保税区 加工、转口贸易、仓储、商品展示
保税物 仓储、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 流园区 易包括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和分销、配送、国 际中转、检测维修、商品展示 出口加 工区 出口加工

与其他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
保税监 管模式 政 策 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处港区进入国内销售 保税港 按货物进口的相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 的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 区 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货物的交易不征增值税 和消费税 境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不退税、离境 可退税、全部用境外料件加工的制成品出区内销 保税区 按制成品征税,用含有境外料件加工的制成品出 区内销时按成品所含进口料件征税、区内企业间 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区内建设及业务 开展所需进口机器、设备、基建物资等、区内进 口自用合理数量管理设备及办公用品免税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 【法规类别】航空运输 【发文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1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6.06.23 【实施日期】2016.08.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41号)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6年6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6月23日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 (2016年6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联动机制,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按照国家部署,推进上海国际海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建设,建成水运、空运等各类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与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航运中心。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推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工作的领导。 本市设立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协调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关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有关日常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具体落实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与国家有关部门、相关省市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发挥上海航运业的优势,扩大辐射带动效应,促进航运要素的整合,实现与长江经济带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 本市推动与港澳台地区、世界其他国际航运中心和城市在国际航运领域的合作和交流。鼓励航运企业、航运组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条本市设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推进上海

要闻∣《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纲要》正式发布

要闻∣《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纲要》正式发布11月8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纲要》(2017版)正式发布。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远海运集团庆祝十九大职工文艺汇演现场,中远海运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万敏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代言人代表陈威、蒋雨雷共同启动发布仪式。 启动仪式之前,现场还展示了《纲要》解读宣传片《古往今来——领航者的价值观》。 《纲要》萃取了最核心、最简洁的企业文化理念价值要素,最终形成了以“四个一”文化目标为统领,以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广告语为主元素的“1+6”主体框架。 中远海运企业使命 创造价值连接梦想 中远海运企业愿景 承载经济全球化使命,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以航运、综合物流及相关金融服务为支柱,多产业集群、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物流供应链服务集团。 中远海运企业价值观 客户为上人才为本安全为基创新为魂

中远海运企业精神 同舟共济 中远海运企业作风 务实高效协调融合智慧 中远海运企业广告语 We are ready 中远海运“四个一”文化目标 一个团队一个文化一个目标一个梦想 《纲要》指出,作为开创新中国航运历史的航运央企和世界规模最大的航运企业,中远海运集团承接着历史,肩负着未来,将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向着打造“更规模化、更全球化、更有竞争力、更具价值”的优秀企业前行,致力于货通天下、物畅其流,为国家、为社会、为客户、为员工创造价值、连接梦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客户美誉度的世界一流航运物流企业,形成完整的全球业务链,更优的配置全球资源、服务全球贸易,传递商业文明,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为人类生活带来便捷、创造幸福。 《纲要》的发布,确立了中远海运深化改革、推进战略的理念引领,树立了“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物流供应链服务集团”的精神支撑,同时对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展示了作为世界航运领航者的价值主张和坚定承诺。

2019版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

2019版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 贸易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贸易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贸易进出口金额指标分析 (2) 一、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金额现状统计 (2) 二、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金额(2016-2018)统计分析 (2) 三、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金额(2017-2018)变动分析 (3) 第三节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贸易出口金额指标分析 (4) 一、洋山保税港区出口金额现状统计 (4) 二、洋山保税港区出口金额(2016-2018)统计分析 (4) 三、洋山保税港区出口金额(2017-2018)变动分析 (5) 第四节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贸易进口金额指标分析 (6) 一、洋山保税港区进口金额现状统计 (6) 二、洋山保税港区进口金额(2016-2018)统计分析 (6) 三、洋山保税港区进口金额(2017-2018)变动分析 (7)

图表目录 表1: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贸易现状统计表 (1) 表2: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金额现状统计表 (2) 表3: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金额(2016-2018)统计表 (2) 表4:洋山保税港区进出口金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3) 表5:洋山保税港区出口金额现状统计表 (4) 表6:洋山保税港区出口金额(2016-2018)统计表 (4) 表7:洋山保税港区出口金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8:洋山保税港区进口金额现状统计表 (6) 表9:洋山保税港区进口金额(2016-2018)统计表 (6) 表10:洋山保税港区进口金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7)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 院系:蒋震机电工程学院专业:2012级自动化一班 姓名:李永豪学号:201217422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断加强,作为大宗物流运输的平台,港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海洋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强了港口的地位。基于这样的现实,人们愈加认识到港口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强对港口经济、港口物流、港口信息系统等一系列领域的研究。港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借鉴国外港口经济的经验对我国三角洲地区和海港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6年国务院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此后以洋山深水港区为主要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要内容的港口运营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年来,为努力推进上海率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规划至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本文拟在综合分析当今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航运发展新趋势和上海自身的情况,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选择进行探讨。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案例 纵观目前世界公认的伦敦、纽约、东京、鹿特丹、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升级转型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变迁及其自身的区位优势密切相关。 在探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不能仅着眼于已经成功的国际航运中心当前的发展特征,更应探究其形成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客观规律。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规律

1)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迁移和产业转移是引导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核心机遇。 2)港口“硬实力”始终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前提。 3)充满活力的经济腹地和庞大的国际贸易量是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支撑。 4)金融中心是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升级转型的必要条件。 上海港良好的地理位置 世界上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在贸易的形式的构成上,一般可分为腹地型和转口型;在贸易的辐射功能上又可分为世界级和区域级。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世界级腹地型的国际贸易中心。因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之一是为其他三个中心提供条件,因此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目标决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模式应以腹地型为主。上海建设以腹地型为主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 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目前的港口层次与集装箱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上海港业已初步形成了内外两个扇面辐射的集装箱运输网络的枢纽港;宁波、南京、张家港、南通等港形成近洋航线和通往上海的内支线并举的支线港;其余港口形成以内支线为主的喂给港。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沿海港口原来经由境外中转的进出口货物,也会被吸引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来中转。 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腹地范围呈T型状,即长江流域的全部与沿海港口中包括山东与福建的部分远洋进出口货物,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转是合理的。 上海市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经济和科技优势 上海是我国经济、贸易、金融、科技、商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92年以来,上海经济连续5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也不断扩大。在经贸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上海经济运行质量也持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以服务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研究_王勇

上海港现在已成为国际级的大港,上海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程度如何,不仅关系到上海国际金融、经济、贸易中心的建设,还会进一步影响到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联动乃至全国经济的建设问题。正因如此,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4月29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出台。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项目,理应包括四类:港口与航道、集疏运网络、配套功能区以及灵活、方便、优惠的政策法律环境。港口与航道项目包括港区与航道项目两部分,港区项目又分为水下部分与水上部分项目。改善集疏运网络关键在于发展多式联运,货物周转率低,时效性差已经成为制约上海港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配套功能区涵盖的内容主要有公益性的水上安全监督、救助打捞、公安消防,环保、检验检疫、海关等设施,也包括理货、报关、仓储、金融服务等航运辅助性项目 [2] 。而在政策法律方面,应参照国际惯例,设立保税区、自由贸易区,为货物、船舶的流动和资金融通提供方便。下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 设模式的具体建议。 1港口、航道建设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港口建设包括洋山深水港区和 外高桥港区的建设,其中深水港区建设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属于国家重点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主要由政府出资,并广泛吸收地方、企业参与投资;鼓励以大型骨干企业进行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航道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洋山深水港港区的航道建设和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建设[3]。投资主体是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要考虑市场化运作,建设项目中属于航道的建设子项目可以单独立项实行财政投融资的政策。1.1 港口建设方面 财政资金的投资占主导作用。由政府集中财力物力,以中央政府为投资主体承担,通过经济实体进行投资,并广泛吸收地方、企业参与投资的多渠道融资方式。 码头建设(水下部分)由政府投资,资产归政府所有,水上设施由政府主导的多方投资政策。 应该采用经济的办法实施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一方面财政资金的使用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在财政资金的主导下的拼盘投资,投资的基本政策是:以财政投融资为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投资与外资等多方投融资。 采取国家倾斜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拉动效应,提高财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研究 2009年第31卷第6期总第180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王 勇 (上海海事局,上海 200086) 【摘要】上海港已成为国际级的大港,在全球经济日益趋向一体化的背景下,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必将进一 步有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经济、贸易中心的建设,文中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图分类号】 U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993(2009)06-0039-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Model □WANG Yong (Shanghai MSA,Shanghai 200086,China) 【Abstract 】Shanghai Port has become a world-class por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o con -struct Shanghai as a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can promote Shanghai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economic,and shiping center.This article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evalu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model 【Key words 】Shanghai Port;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09-05-23 【作者简介】王勇,上海海事局。 ·物流论坛·

中远集团 破产!!案例 答案!!!

1.第三章案例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以下简称中远或中远集团)成立于1961年4月27日,拥有和经营近800艘现代化商船,55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在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四;干散货船队世界排名第一;专业杂货、多用途和特种运输船队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油轮船队是当今世界超级油轮船队之一。中远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经营着32个码头,总泊位达157个,根据Drewry最新统计,中远集团所属中远太平洋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五。2012年央企排名39. 中国远洋每年能获得不少政府补助。上市七年,股价较首日收盘价跌去74%,市值较最高点蒸发6542亿元。更悲惨的是,公司面临退市风险警示,或将成A股最大的ST股。这7年,中国远洋都经历了什么? 中远集团是最早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早在1993年中远投资就在新加坡借壳上市,目前已在境内外控股和主要参股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远国际、中远投资、中远航运、中集集团、招商银行、招商证券等8家上市公司。 2012年中国远洋的亏损额74亿元,而2011- 2012连续两年其巨亏额将累计超过180亿元。如果被S T,将成为A股规模最大的ST巨无霸。 2012年波罗的海指数(BDI)全年平均值为920点,较2011年平均值1549点下跌40.6%,为该指数设立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靠天吃饭”的中国远洋,陷入了“BDI魔咒”不能自拔。这也是中国远洋持续两年巨亏的重要尴尬所在。按照此前行业分析师的测算,中国远洋的盈亏平衡点所对应的BDI指数应该在1500点至2000点之间,而在过去的一年间,这一指数大部分时间都在1000点下方,即便有小规模回暖,最高点也没有突破1200点。 早在2009年录得75亿元亏损之时,外界就指出,中国远洋是吃了自己前几年疯狂扩张的苦果。比如在2008年4月,金融危机已经露出苗头之时,中国远洋还宣布将订造25艘新船,为集团增加10.68万标准箱运力和211.3万载重吨运力,总共耗资将达22.961亿美元。 财经评论人士倪金节认为,若以“全球500强”的成熟标准来衡量,中国远洋目前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只能说明其仍然处于“野蛮生长、粗放经营”的状态。倪金节指出国际成熟航运企业,应该追求的经营目标必然是以稳健为核心,追求短暂的暴利绝不可成为中国远洋这样的巨头的目标。 分析: 1.中远巨亏的原因?COSCO 2.中远的经营面临哪些风险? 3.中远提出的自救方案之一,出售中远物流的全部股权,请问你如何看? 4.中远如何走出困境? 1.决策失误。航运市场的周期性低迷因素。政策支持是在国内,但发展在国外。 误判宏观形势、盲目扩张忽视风险是巨亏的重要原因 2.、继2011年巨亏104.5亿元后,2012年公司仍将出现较大亏损,这意味着中国远洋已戴上“ST”的帽子。如果2013年继续亏损,中国远洋将成为*ST股(退市预警),面临摘牌风险 3.在中国远洋的业务架构中,中远物流的资产比重虽然不大,但贡献的利润却不少。2011年,中远物流营收63.95亿元,利润贡献6.02亿元。2012年上半年,中远物流营业收入为39.76亿元,同比上升42.9%,是整个中远集团中盈利增长最快的业务。 把一个“下蛋金鸡”出售,对中远来说也是无可奈何,不仅因为这是该公司仅存的两块盈利资产之一,还因为除了中远物流以外,没有更好的可出售资产。干散货业务和集装箱业务都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然而要说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对国际航运中心进行再认识。 由于国际航运中心的复杂性、动态变化性和渐进性,港航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国际航运中心概念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有些单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理解,往往具有盲目性和模糊性;也有些是从特定的港口或角度理解,实际上针对的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某种具体类型,这可以认为是一种狭义上的定义,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当然也有些仅是文字表述上的差异,而对国际航运中心本质属性的判认基本一致。然而,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分析与研究的基础,首先还是需要对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如果误解了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就可能导致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我们认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可以从产业构成的角度来理解。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国际航运中心认识的不一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对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构成方面存在差异。其中,比较传统的观点认为国际航运中心是由航运业和航运辅助业构成的,以港口大型化、港口吞吐量大小、集装箱货运量与集装箱船舶进出港量等硬实力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衡量指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国际航运中心主要是由航运服务业构成的,强调国际航运中心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认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就是港城环境(软环境)的营造,并以伦敦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标。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只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我们认为,现代意义上国际航运中心应该是由航运业、航运服务业和航运物流业所构成的。 具体而言,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义是指以国际航运为核心纽带,具有航运枢纽港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软件环境,集聚航运业、航运服务业和航运物流业等要素和资源的国际化港口大都市。 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在硬指标实现突破的同时,上海的航运服务功能也在提升,在航运金融、船舶交易、航运咨询以及拓展现代物流等方面动作频频。但是,面对世界范围内其他航运中心的竞争优势,不但在船舶融资、资金结算、航运衍生品等方面,而且在建设航运中心所需要的法律、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上海港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早日实现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今天的上海,应开始在“软环境”上下硬功夫。 目前,上海航运金融同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一方面和我国航运金融起步较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当前的管理、政策等方面有关。当前上海航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及其对广州建设区域 性金融中心的启示 近年来,上海市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率先”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发挥金融要素市场优势,全面提升金融创新效应。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最大的优势就是具备相对比较齐全的金融要素市场。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了以金融市场为特征的国内金融中心,通过市场配臵金融资源的金融体系基本形成。金融市场的集聚,为上海构建人民币金融产品中心和开展各类金融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从而使上海成为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和金融交易十分活跃的中心。近年来,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入推进,上海的金融开放、金融发展、金融创新效应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进一步显现。 (二)依托长三角城市群,立足发展国内经济。与离岸型国际金融中心不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依托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并为国内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将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国内迅速成长的经济体系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周边乃至全国的集聚与辐射效应都已十分明显。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跨区域资金流动尤其频繁,其规模、流向已对该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三)坚持制度创新,大胆“先行先试”。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代表的我国金融领域的许多改革措施都放在上海先行先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活力。上海目前是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的主要场所,可转债、短期融资券、债券远期、人民币外汇远期、燃料油期货、刚刚上市的黄金期货以及即将面世的股指期货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基础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都诞生在上海。 (四)实施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1990年,上海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上海浦东新区鼓励外商投资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规定》,对在浦东新区开办的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分行、中外合资银行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实施优惠政策,并对新设金融机构注册、子女入学、升学,员工因公出入境等方面作了非常细致周到的安排。今年7月《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基本完成。根据《条例》,上海将设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发展资金”,奖励金融创新,扶持新设金融机构,奖励金融人才等。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上海已有十大类银行机构,银行机构总数突破3100家,成为中国银行业机构门类最齐全的地区。截至2008年初,上海主要的中外资金融法人机构数量达到858家,比2002年翻了一番。外资机构纷纷落户上海,其中外资法人银行数量已达16家,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外资研发中心也分别达到184家、165家和244家。 (二)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健全。上海是全国金融市场最集中的地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交易、外汇交易、黄金交易市场均设

洋山保税港区管理办法

洋山保税港区管理办法 (2006年10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公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洋山保税港区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以及上海市与浙江省联合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合作协议,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域范围) 洋山保税港区(以下简称保税港区)包括小洋山港口区域、东海大桥和与之相连接的陆上特定区域,是实行一体化封闭管理并由海关统一监管的特殊功能区域。 保税港区的具体范围,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执行。 第三条(区域功能) 保税港区主要开展集装箱港口运输装卸,货物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务,以及与国际航运配套的金融、保险、代理、理赔、检测等服务业务。 第四条(管委会及其职责) 洋山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由上海市组建,海关和检验检疫等部门、上海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和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参加,在洋山港区建设省市联合协调领导小组指导下,统一负责保税港区的日常事务管理。 管委会可以依法接受上海市和浙江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在保税港区内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责,并负责协调和配合口岸、海关、检验检疫、港口、海事、边检、工商、税收、金融、公安、环保、海洋等有关管理部门在保税港区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五条(港政航政和公安管理)洋山深水港区的港政、航政管理事项,由上海市港口管理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章实施。 保税港区的治安、消防、道路交通管理等事项,由上海港公安局洋山分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章实施。 第六条(行政管理服务) 除口岸、港口、公安部门以及在保税港区内设立办事机构的部门外,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管委会组织下,定期到保税港区为企业提供管理服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保税港区内的行政许可和其他行政管理事项实行当场办理,但需要听证、招标、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