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摘要】有研究表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立对培养学生计算机的使用和运用能力起大了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如何开展计算机基础在高校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已成为高校急于解决的问题。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案例教学法,配合其它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该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教学法;运用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要靠自己学习和构建知识,教师起帮助、引导与促进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所谓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创设一个或多个案例,基中隐含所要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完成逐个案例,熟练掌握课堂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案例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掌握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2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2.1 案例选择与设计
实施案例教学,需要选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案例的选取。
它是案侧教学的首要条件,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
案例是教学的主线,也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
因此,选取案例非常重要。
2.1.1要明确案例任务的目标。
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案例任务”中心学习。
这就要求案例任务的目标性必须明确,能够使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在探索中学习。
2.1.2在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能充分吸引学生。
选择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要有实际意义、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的内容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在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地获
得成就感,能更大的激发他们的强烈的学习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3教学案例应该针对所讲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排。
案例首先要含盖一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取。
比如,在讲解word的图文混排时,对物理系学生可采用绘制“电路图”的案例,对于其他系的学生可采用绘制“身份证”的案例。
2.1.4教学案例必须包括一定的思考问题。
这些问掰并无准确无误的答案,而是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启发得到。
内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更多的是实践操作,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问题答案的多样性,所以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2.2 案例分解与设置
案例展示之后,教师要根据授课进度,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背景资料及实际的原型,向学生展示、演示出来,以此设计学习情境,使学生明白所学内容的实际作用。
在提出和布置案例任务后,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任务中需要完成的操作问题有哪些,怎样将一个大的复杂的案例任务分析分解成一些小的容易解决的小案例任务,发现案例任务中隐含的新知识点,教师应给予适当启发和提示,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新的教学内容。
比如,Word中对文本进行格式化时,采用了大案例“毕业论文的排版”,首先讲述了毕业论文中的字体设置、段落设置、页面设置等,其中讲解并演示了页码的操作,并故意设置一些错误,使页码添加错误码,而后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指出在分栏时要注意的问题。
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一旦分栏之后,再添加页码,有时会出现页码不正确的情况,于是又向同学们提出了新的同题“如何使得文章在分栏之后,页码添加正确?”,让学生思考。
2.3 案例讨论与完成
案例任务提出,在完成分解和分析案例任务过程后,学生应在案例任务的引导下,借助教师的适当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去完成案例任务。
学生通过阅读、研究、分析并获得对教师提出问题的见解后,进入讨论阶段。
但由于时阃和大班上课的限制,所以在这一阶段中采用小组学习策略。
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以6人为宜。
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及对问题的见解的机会,检查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在组内讨论时,会出现很多疑问,教师可及时向学生作出解答。
最后小组内需要记录下本次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意见,并进行下一阶段讨论的准备。
如在Word排版案例中对文本进行格式化时,“文章如何操作可以使页码添加正确,特别是文章有分栏操作时,”,每一组都有各自的观点,有的认为可先添加页码再分栏,这样就不会出现页码不正确的结果,也有的认为可为每一次不正确的贞码重新设置等等。
这个问题本身由于操作的多样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在这一个阶段同学们都能进行自主的学习,参与到讨论中。
最后教师总结出“分栏,会使文章出现分节符,在每一节中,可分别设置页码。
”这一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使得学生更有动力学习后面的知识。
在学习知识、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点易于理解的简单案例,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例中的文字的输入、艺术字的插入、图片和插入等。
对于案例任务复杂知识点较难的案例任务,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尝试,协作完成案例任务,学生拓宽了思路,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4 案例总结
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这是“案例教学法”教学的提高阶段,在完成一项案例任务后,结合“目标教学”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讨论并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写一个学习总结,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特别是还遗留下哪些问题等作一总结。
教师最后要作全面总结和评定。
评价活动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讲评、教师点评的方法。
指出案例任务完成较好的方法,对现有案例任务进行扩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理顺学生掌握知识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结语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分析达到了学生学习知识、培养髓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进入课堂。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殷红梅.关于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08(11).
[2]桂华.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3]尹树玲.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