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开发区调研报告精心谋划凝神聚力
努力打造一流省级经济开发区
(2020年3月日)根据市委领导安排,近期我们对**经
济开发区在全市实施重点带动战略中的优势机遇、成绩问题和发展的重点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优势、面临机遇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优势。

一是区位交通优越。

****与济青高速南线相连,可实现1
小时内到达济南,2小时内到达青岛,磁莱铁路南联全国大动
脉京沪铁路,北联胶济铁路,是连接济南、青岛、日照港的交通中枢,具有承南接北、联东接西的独特优势。

二是产业初具规模。

围绕打造南部钢铁加工物流板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先后引建项目28个,其中过亿元
的1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培育发展起了磁悬浮列车轨排、万吨粉末冶金制品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深加工、钢铁物流、新材料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

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775万元。

三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2020年以来,累计投资16亿元,新建改造道路6条40公里,铺设供水管道6200米,日供水能力达到8000方,架设输电线路13.7公里,供电能力达到7万千伏安,实现了水、电、路、通讯、煤气、热力等的“七通一平”,具备了良好的承载功能。

四 1
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坚定不移地落实“无费区”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条龙式”的全方位服务,特别是对一些符合产业定位、投资额度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坚持“一事一议”,在土地、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让企业无干扰,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

(二)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是钢铁产业改造提升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将进入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阶段,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仍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背靠**集团,“十二五”期间,**将着力在改善工艺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上下功夫,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钢铁产品深加工水平。

作为承接**项目的重要平台,开发区在调整钢铁产品结构、提升钢铁产业层次上,面临着重要契机和独特优势。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

国家计划未来5年投资10万亿扶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省委省政府也推出了涉及财政、税收、金融等多个方面的扶持政策,为培植壮大新兴产业提供了重大机遇。

三是全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机遇。

省委省政府在《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特别是要加快省会建设发展,强化辐射带动功能,带动山东中部崛起,将为我们全面融入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难得机遇。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虽然搭起了园区框架,但包括道路、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适应,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是缺乏支撑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

虽然园区引进项目的
总数不少,但投资规模上5亿、10亿的大项目少,且部分项
目资金到位率偏低,建设进度有待进一步加快。

三是项目建设用地紧缺。

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目前园区存量可用土地不足。

四是资金难题。

园区开发模式仍较单一,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上级补助,资金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园区发展需求。

五是人才支持匮乏。

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匮乏。

二、**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布局、功能定位、发展目标
(一)规划布局
总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起始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布局为“四园三区”。

“四园”,即齐鲁钢铁物流园、食品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三区,即钢铁精深加工区、综合工业区和商业核心区。

(二)功能定位
立足园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优势特点,按照产业关联、相铺相成的原则,高点起步、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亚洲最大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生产基地,全国知名钢铁精深加工基地,全省最大、国内知名的钢铁物流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

(三)发展目标
围绕打造全省一流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95.5%;地方财
政收入过亿元,年均增长50.81%。

三、**经济开发区的工作
重点及当前着力点
(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力。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
全力加快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建改造西田路、钢城大街等道路11条52公里,初步形成以**大道、**大街为主的“三纵三横”路网框架;新建供水厂1处,铺设供水管网20200里,日供水能力达到3万方;架设供电线路30公里,供电能力达到15万千伏安;建设污水处理厂1处,铺设污水管网15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今年,计划投资1.32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供电
方面,完成双龙峪110千伏变电站的立项审批,加快外迁220
千伏城鲁线至开发区外环线工程,架设沿外环线35千伏双回
路供电线路。

河道治理方面,实施***至***河床道路整治改造工程,全长5.4公里,年内完成**大道以西1000米河道的综
合治理。

供水建设方面,完成水源地浅井2眼,深井1眼以及水厂泵房配套工程、水厂办公楼至商业核心区的管网建设。

污水处理方面,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1800万元,规划建
设污水处理厂1处。

(二)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园区支撑力。

立足园区基础,依托各产业功能区,坚持走好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努力培植钢铁深加工、钢铁物流、新材料、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四大产业集群”企业总数达到300家,年实现产值400亿元、利税25亿元。

一是钢铁深加工产业。

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要求,走钢铁内涵式发展道路,突出发展以列车轨排、精细锻造、机械装备为主的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到“十二五”末钢铁精深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

同时,坚持依托**,密切联系、强化措施,吸引莱钢产业延伸项目落户园区。

二是钢铁物流业。

积极推进**钢铁物流园建设,加快规划建设由物流园至**火车站、总长7公里的铁路专用线,与磁莱
铁路贯通,进一步提高园区物流能力。

到“十二五”末,建成包括商务酒店、现货交易、加工配送、
第三方物流、铁路物流五个功能区,实现了加工配送、现货交易、仓储、电子交易、中介服务等功能的高度规模化、集约化的国内一流钢铁物流基地,入园物流业企业达到500家,年钢铁物流吞吐量达到4000万吨,实现交易额500亿元。

其中,****物流中心全部建成,年物流配送能力达到400万吨,仓储能力达到60万吨,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1亿元。

三是新兴产业。

紧紧抓住上级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立足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努力引进建设一批关联性新兴产业项目,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到“十二五”末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突破100亿元。

四是食品加工产业。

突出抓好以**食品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促进畜禽食品加工区集聚发展,到“十二五”末食品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当前重点是抓好项目引进建设,深入开展“招商突破年”活动,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力争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4个,其中过10亿元的
项目2个。

依托**钢铁物流中心,在江苏、天津举办**钢铁物流推介会,力争年底入驻商户达到150家;依托**工业园,组织专业招商队伍,联合强企赴上海、浙江等地开展定向招商,力争年内引进钢铁精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10个以上。

(三)推进商业核心区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力。

围绕完善园区功能、方便入园企业和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提升园区整体形象,着力规划建设商业核心区。

核心区总投资4.5亿元,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高档办公楼、商务酒店、
综合商场、公寓住宅等,配套完善休闲、文化、娱乐等设施,
计划到2020年形成以商贸、金融和房地产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山水绿色开发区,提高园区对高端项目的承载力,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近期将启动商业核心区的规划、立项、环评、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计划年内完成。

(四)强化服务扶持,提升园区吸引力。

一是完善服务机制。

对确定的重点工程,成立专门工作组,分线作战,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每月,将责任落实到每位领导干部身上,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进一步强化督查推进机制、问责查处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形成“大干、快干、实干”的浓厚氛围。

继续深入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活动,努力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

依托**产业、技术等优势,加快推进**研发中心建设,加速产、学、研一体化步伐,充分发挥研发中心的科技支撑和带动作用。

同时,借助**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与山东科技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的平台,采取“拿来主义”,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尽快形成社会生产力,培育新的产业优势。

四、对全市实施重点带动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在项目方面,建议市委市政府将更多的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集群效应。

二是在用地方面,建议市委市政府将上级分配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腾挪指标等多向园区倾斜。

三是在财政方面,建议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等建设,并建立逐年递增的投入机制。

四是在政策方面,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招商引资、人才
引进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增强园区的吸引力。

第二篇:开发区调研报告2月18-20日,省发展改革委沈卫国主任率委国民经济综合、产业协调、高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等处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赴宣城市调研开发区工作。

调研组在宣城市召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广德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郎溪经济开发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和宣城市的市政建设。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
公里。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
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
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

其中:市本级
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

市财政从起连
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

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

郎溪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
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宣城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

一是补链配套招商。

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

二是委托合作招商。

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

三是园区合作共建。

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

四是设立专项资金。

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

郎溪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
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

其中
亿元以上项目82个。

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
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

,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

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

宣城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
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
上报省政府待批。

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

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

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
第三篇: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
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
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
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
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
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在实地参
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

其中:市本级
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

市财政从起连
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

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

郎溪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
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
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宣城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

一是补链配套招商。

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

二是委托合作招商。

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

三是园区合作共建。

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

四是设立专项资金。

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

郎溪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

其中
亿元以上项目82个。

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
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

,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

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

宣城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
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
上报省政府待批。

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

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

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

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郎溪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

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

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

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

在土地利用上,广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
分期用地”。

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

郎溪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
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

6.解要素瓶颈有了新突破。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制约。

着力打造“五个平台”,即:“集约式”用地平台,用足用活“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潜盘活土地存量。

严格用地准入条件,严把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率等指标关口,确保集约节约用地。

“稳固”人力资源平台,大力开展“万人培训”、“万人引进”、“万人回归”三个“万人计划”,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无缝对接”基础设施平台,全力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溧广高速郎溪段建设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连接“三区”的“快速通道”即将建成通车。

“多赢”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大力引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平台,多家村镇银行挂牌营运,数家小额信贷公司先后落户。

“一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帮办代理服务,全力塑造“服务优、环境好、效率高”的优质服务新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一是要素制约严重。

土地:开发区的核准面积普遍较小,绝大部分都存在区外开发的现实和需求,亟待扩区。

同时,土地报批时间长、报批费用高等问题比较突出。

资金:融资渠道不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缺乏。

人力资源:不仅高层次的管理、业务人才匮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