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刘宋文学汇总
南北朝文学史知识要点:文学家和诗人或出身显贵,或身怀绝学,或多才多艺

南北朝文学史知识要点:文学家和诗人或出身显贵,或身怀绝学,或多才多艺南北朝,是指公元420年-公元589年间的这段时期。
从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刘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止。
这一段时期,北方是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南方则是南朝刘宋、南齐二朝和南朝陈三朝。
在此期间,出现了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们或出身显贵,或身怀绝学,或多才多艺,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们的文学成就和贡献,构成了这一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主体。
一、刘宋1.刘裕:公元420年代晋建立刘宋,是南北朝时期第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
他出身寒微,自幼好学,精于骑射。
刘裕早年生活穷困,后发迹,但他仍然保持着谦恭的作风。
在政治上,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独断专权,还改革了一些制度。
在文化上,他推崇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重视儒学的教育功能。
刘宋前期,文学繁荣发展。
后期,刘裕和他的后代出现了刘义隆、刘骏、刘彧三个短命皇帝。
刘宋后期政治腐败、社会混乱,文学也随之衰落下去。
2.文学体裁:诗歌(乐府)、辞赋(汉魏六朝赋)、散文(魏晋六朝散文)3.文学家:(1)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派”的开山之祖。
(2)颜延之:“永明体”创始人。
二、齐公元484年,萧道成代齐自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史称南齐。
南齐是南朝中的一代王朝。
齐王朝建立后,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容南齐的佛教兴盛。
当时的文学也十分繁盛,文学上出现了不少著名作家和作品,他们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1.齐代诗人:(1)齐文辞华富艳,有“词臣之冠”之称。
著名作家有王融、鲍照、谢朓、谢灵运、颜延之等人。
(2)齐文辞工巧,讲究声律对仗,语言华丽精工。
著名作家有萧绎、沈约等人。
(3)齐代诗在诗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4)齐代诗多为宫体诗,有些诗比较肉麻,只适合当时的上层社会欣赏。
三、梁南朝文学中的散文成就最高,为梁朝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梁武帝萧衍在文学上主张“文质彬彬”,即文要有文采,又要质朴;诗要有文采,又要朴素;赋则是“铺叙”,即以铺陈的方式描写景物。
南北朝文学

第四编南北朝文学章节、名称:第一章刘宋文学授课时数:5教学目的和任务:掌握刘宋文学孤傲的情怀和谢灵运山水诗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谢灵运及其山水诗、陶谢的比较、鲍照诗及其风格教学方法:横向对比、结合科研、课堂提问、多媒体方式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节晋宋之际的社会与文学一、政治文化状况东晋偏安江南期间,帝室与士族、南方士族与北方士族之间矛盾迭起,不但没有有效地实行北伐,而且发生了王敦、苏峻、司马道子、桓玄的相继叛乱。
公元399年,孙恩、卢循起义爆发,桓玄趁机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国号楚。
公元404年,北府军将领刘裕击败桓玄,420年,灭东晋,建立宋朝。
宋文帝励精图治,二十七年间,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史称“元嘉之治”。
与此同时,文帝兴学校,始置玄、儒、文、史四馆,成为文学独立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但是由于刘宋政权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士庶矛盾,加之连年北伐用兵,皇室又内乱迭起,故很快走上衰落之路。
二、庄园经济与山水田园文学汉末及东晋永嘉时期,战乱频仍,城市经济遭受破坏,人口大量转入农村,世族特权的持续膨胀与无地农民对世族的依附,世族庄园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封闭自足是世族庄园经济的最大特点。
文人生活在庄园之中,无论是家居或出游,皆能得山水田园之美。
文人生活环境的转变,不独影响到他们的审美情趣,也直接影响到文学创作的题材。
三、地理因素与山水田园文学永嘉中,北方士人随晋室南迁,为协调南北世族利益,北方世族多居住会稽一带。
江南山川风貌,与北方迥异,南下士人,耳目为之一新。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世说新语·言语》)山水如此之美,文人秉笔,不免寄情。
江南山水,曲折深秀,而都邑街衢,亦纡余委曲。
这样的环境,亦影响到诗歌的风格。
刘宋 骈文

刘宋骈文刘宋时期最著名的骈文是鲍照所作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时期。
它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声律协调,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刘宋时期的骈文作品数量众多,其中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是最为著名的一篇。
《登大雷岸与妹书》是一封书信,也是一篇山水游记。
鲍照在信中向妹妹描述了自己登岸所见所感,以及一路上的风光和自己的感受。
文章以骈体为主,兼有散体,风格独特,表现出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除了《登大雷岸与妹书》,刘宋时期的骈文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颜延年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谢庄的《月赋》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刘宋时期骈文创作的最高水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宋时期骈文的具体特点包括:用典繁博:刘宋时期的骈文大量使用典故,这体现了当时博学风气的影响。
这种用典的习惯在以后的骈文中愈发显著,到梁陈时期,几乎句句用典。
结构工整:刘宋骈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仗工整,声律协调。
这种工整的结构形式,使得刘宋骈文在视觉和听觉上都显得极为优美。
风格华丽:刘宋骈文风格华丽,讲求藻饰。
作者们大量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使得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内容丰富:刘宋骈文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等。
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也展现了作者们高超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形式多样:刘宋骈文的形式多样,包括书信、序跋、铭文、祭文等。
这些文章不仅在形式上各具特色,而且在内容上也各有侧重,使得刘宋骈文的种类和风格极为丰富。
总的来说,刘宋时期的骈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它们不仅代表了当时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文阅读魏晋南北朝刘宋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古文阅读魏晋南北朝劉宋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魏晋南北朝刘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主要以古文、辞章和诗词为主,它们既继承了前代文学的传统,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社会变得动荡不安。
这种动荡对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文人士人的精神追求。
这种矛盾在作品中反映得很突出,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崇尚玄言和议论文。
在这个时期,文人们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他们常常通过玄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玄言是一种含义深远的隐喻和寓言,它不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而是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思想。
议论文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文人们表达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和态度。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之二是注重个性和自我表达。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中常常能看到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体验。
文人们通过自我表达来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这种个性化的表达使得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王粲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首诗以长江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之无常的思考。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给人一种宏大的气势和深刻的思索。
这首诗既是对时代的反思,又是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追问。
另一部代表作品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渔夫偶然发现的一个隐秘而美丽的桃花源,他在那里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这个故事通过描绘诗人的美好愿景,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它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泛关注。
总结起来,魏晋南北朝刘宋文学的特点在于崇尚玄言和议论文,注重个性和自我表达。
代表作品有王粲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刘宋皇室文学活动研究

刘宋皇室文学活动研究刘宋是南朝四代的第一代。
刘宋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转变地位。
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中写道:“晋、宋之交,文学由歧路上回归,从历史的桎梏中解脱,在整个社会的呼喊奖励之中,以轻快的步伐前进。
”刘宋社会文化氛围浓厚,尚博学重著述风气盛行。
赫赫有名的“元嘉三大家”即出现于这一时期。
刘义庆、谢庄等文学大家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之所以有如此盛况,一方面是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与刘宋皇室的大力提倡和创作有很大关系。
刘宋皇室兴起于东晋末年的混战中,高祖刘裕创立了刘宋政权。
刘宋皇室不少对文学的发展演变产生过深刻影响,如孝武帝刘骏、南平王刘铄、临川王刘义庆等。
他们热衷文化,亲自创作,著述颇丰。
然而关于刘宋皇族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政治、历史等方面,对其文学方面的研究却颇为薄弱。
仅研究南朝乐府民歌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时有过研究。
相对于其后的齐梁皇族文学研究,对刘宋皇族文学的研究实在是太少。
有鉴于此,本文力图以史实为依据,专门以刘宋皇室文学为对象,拟对其文学活动进行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文分为以下几部分论述:第一章文化传统因革与刘宋皇室家族起源及文化心态。
刘宋继承了两汉以来崇尚文化的传统,社会上尚博学重著述风气浓厚。
晋宋之际的文学观念将文学从淡漠抒情传统与原则的玄理中引导和解脱出来。
刘宋文学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一环,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刘宋文学,既有对建安至西晋文学观念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又有对齐梁艺术传统的开启。
这是刘宋皇族统治和进行文学创作的文化背景。
刘宋皇族出身比较低微。
高祖刘裕出身于东晋末年的北府兵,这个家族有许多军事才能优异的人才。
这种出身使得刘宋皇室对一直以来处于社会文化中心地位的世家大族持企羡和防范的态度。
他们热爱骑射、音乐等俗文化,在文学趣味方面呈现俚俗化倾向。
第二章刘宋文学的兴盛与刘宋皇族。
刘宋具有浓厚的崇尚文化的社会氛围。
这与刘宋皇室的提倡有很大关系。
刘宋皇室文学活动研究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刘宋皇室文学活动的具体内容 和形式是什么?这些活动与当 时社会文化的关系如何?
刘宋皇室文学活动与其他历史 时期文学活动的比较研究有哪 些独特性和价值?如何深入分 析这些比较?
刘宋皇室文学活动与当时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 系研究有哪些新的发现和突破 ?如何全面揭示这些联系?
刘宋皇室强调儒家思想,通过 文学活动宣扬儒家价值观,进 一步巩固了儒家在当时社会中
的正统地位。
提升民众文化素养
刘宋皇室文学活动的推广和弘 扬,有助于提高当时民众的文 化素养,对普及文化知识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
文化传承
刘宋皇室文学活动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为研 究当时社会的文化、历史、人文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 料。
刘宋皇室文学活动对现代文化 和教育的启示有哪些?如何将 这些启示应用于当代文化和教 育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拓展刘宋皇室文学活动与其他历史时期文学 活动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刘宋皇室文学活
动的独特性和价值。
探讨刘宋皇室文学活动对现代文化和教育的 启示,为当代文化和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
鉴。
深入研究刘宋皇室文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 式,进一步探讨这些活动与当时社会文化的 关系。
加强刘宋皇室文学活动与当时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研究,全面揭示刘宋 皇室文学活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地域文化
刘宋皇室来自南方,其文 学活动的主题也反映了南 方地域文化的特点,如对 山水自然的赞美和表现。
历史事件
刘宋皇室的历史事件为文 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 描绘和评价。
内容特点
宫廷生活
南北朝文学(8)

2020/12/12
二、归隐(人生态度)(1)
• 陶渊明出生寒门,即使做官,也只做过几 任小官,长期混迹官场,对官场的黑暗有 比较清楚的认识。他的弃官归隐田园,是 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后,采取的一条洁身 守志的道路,这时儒家的“独善其身”的 思想占了主导地位。
• 他的归隐是他坚持高尚志趣,决不与统治 阶级同流合污,是真归隐。“不愿为五斗 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 艺术技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描写手法更细致; 语言的选择和辞藻的运用使诗句显得更华美。正 如《明诗篇》所说:“宋初文运,体有因革,老 庄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 之奇,情必极貌以体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2020/12/12
文学流变(2):
• 到了齐梁时代,由于四声说的发现和讲究 对仗的风气,使诗歌的格律更趋完备。这 一切为后来的唐诗的兴盛准备了条件。
2020/12/12
颜延之资料:
•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祖籍琅邪临 沂(今属山东)人。东晋末,官江州刺史刘柳 后军功曹。刘裕代晋建宋,官太子舍人。 少帝时,出为始安太守,文帝时,官至金 紫光禄大夫。所以后世称他为颜光禄。
2020/12/12
陆凯《赠范晔诗》:
• 折梅逢驿使, • 寄与陇头人。 • 江南无所有, • 聊赠一枝春。
2020/12/12
四、整体美与部分美(1)
• 陶渊明的诗,初看起来,平淡无奇,简直 象一杯白开水,一点味都没有,但多加玩 味则发现,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字句,平 淡无奇的构思和好似从胸中自然流出的平 凡的田家语,构成了陶诗无法句摘的整体 美,如苏轼所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 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又说 陶诗“似癯实腴”,正道出了陶诗的特点 。
南北朝文学

一、元嘉体与刘宋时期的文学
《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 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此近世之所竞也。”
《诗品序》:“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 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凌轹潘、 左。……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
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颜、谢并起,乃 各擅奇休。鲍后出。咸亦标世,朱蓝共妍,不相祖述。 今(梁)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一 则启心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宜登 公宴,本非准的而疏慢,阐缓膏肓之病,典正可采, 酷不入情,此体之源出灵运而成也;次则缉事比类, 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或借古语,用申今 情,崎岖牵引,直为偶说,唯睹见事例,顿失精采, 此则傅咸五经,应璩指事,虽不全似,可以类从;次 则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 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
(一)谢灵运与山水诗
《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陈郡阳夏人。祖玄, 晋车骑将军。……灵运少好学,博群书,文章之美, 江左莫逮。……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 旧制,世共宗之。……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 宅及墅,逐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 之美。……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 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陟岭,必 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 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 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 贼,徐知是灵运乃安。……在郡(临川)游牧,不异 永嘉,为有司所纠。……灵运执录望生,兴兵叛逸, 遂有逆志。……有司又奏依法收治,太祖诏于广州行 弃市刑。……时元嘉十年,年四十九。”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元嘉 文学思想的新变,……概括起来,它形成了如 下特点:一是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文,并且在 反映山水题材时追求一种写实的倾向,正式奠 定了我国山水文学的根基;二是文学创作由哲 理化又回到感情抒发上来,又出现了重抒还必 须的倾向;三是出现了对不同艺术风格的追求, 在一个时间段内并存着不同的艺术趣味;四是 有意于对文学的表现手段的探讨。”(P18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 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 自然景色。
(三)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重点)
• 1、其主要特点是鲜丽 清新。
• 2、观照山水的方式是 移步换景式地游览。 “声色大开”
• 讨论:《从斤竹涧越 岭溪行》与陶渊明田 园诗如《归园田居》 等诗观照景物的方式 有什么不同?
(三)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
3、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 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 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他的诗歌也就很难 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1954年)
讨论、回答问题
1、 阅读《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对案不 能食”,回答: (1)诗人怀才不遇和被压抑的激愤情感 是如何表达的? (2)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3) 五、七言交错的形式与诗歌表达 的激愤感情间是什么关系?
讨论、回答问题
2、 《代出自蓟北门行》叙写的内容是什么? (具体阐述) (此诗背诵 重点)
一、刘裕积极篡夺东晋政权时,谢混、谢纯、 谢灵运反对刘裕,支持刘毅,结果谢混被 杀。
二、宋文帝刚登帝位时,作为三位顾命大臣 之一的谢晦的一些做法引起宋文帝的强烈 不满,宋文帝杀死谢晦。(了解)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内容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 守以后所写。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 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 的自然景色。 (了解)
谢灵运山水诗的境界特点
廓大明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第二节 鲍照与七言诗
在中国诗歌发展 史上,鲍照对七言诗 形式的发展做出过较 大贡献。(重点)
鲍照的诗、赋、 骈文均取得比较高的 成就。
一、鲍照的不遇
鲍照才秀人微, 一直沉沦下僚,一生 的很大一部分时间, 过的是屈辱的幕僚生 活,内心充满了强烈 的抑郁不平。(了解)
5、大量使用对偶。 诗歌中对偶发展史:
曹魏曹植 →西晋张华、陆机、潘岳→刘宋谢灵 运 古田敬一《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 :谢灵运诗 中对偶是中国文学对偶史上的完成、集大成 。
(四)谢灵运山水诗中佳句
讨论: 1、下列佳句好在哪儿?(熟悉) 2、下列佳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熟悉)
•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青涟。(《过始宁墅》) •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 •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 •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琴。(《登池上楼》)
齐梁陈诗歌 发展大势(重点) 内容:“嘲风雪, 弄花草” ;形式 上:重声律、辞 采。
一、永明体
• 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 493),沈约、谢朓、王融等人倡导作诗时 注意声、韵、调的配合,避免八病(平头、 上尾、蜂腰、鹤膝等),以期声韵流美。 此种诗体称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 大影响。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
谢灵运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创作了不少 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山水诗。 (一) 谢灵运比较多地创作山水诗的原因— —谢灵运的政治悲剧(了解)
1、谢灵运出身高门,祖父谢玄领导了著 名的淝水之战,谢玄的叔叔谢安掌握了东 晋朝政大权;谢玄、谢安的辉煌业绩为谢 灵运的政治理想树立了很高的标杆。谢灵 运天资聪颖,渴望建立祖父、曾祖父那样 的辉煌业绩。
二、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
2、谢氏家族与刘宋政权的深 刻矛盾决定了谢灵运不可能 建立祖父、曾祖父那样的辉 煌业绩,一生只能做些小官, 如秘书监之类;理想与现实 的巨大反差使谢灵运大半生 满腹的牢骚、不平和愤恨, 他只有到自然山水中寻求安 慰。徜徉于自然山水中,谢 灵运谢写下了不少的山水诗。
谢氏家族与刘4、描写山水清楚明白, 具有层次感
讨论:《石壁精舍还湖 中作》、《过白岸亭》 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 (熟悉)
《过白岸亭》:“拂衣 遵沙垣,缓步入蓬屋。 近涧涓密石,远山映 疏木。”
(三)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
4、结构固定。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 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
第四章 刘宋文学
• 刘宋文学的发展大势:山水诗兴起;文辞 典雅华美 (重点)
•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元 嘉(424—453年):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重点)
第一节 谢灵运的山水诗
一、山水诗的产生和发展(了解)
1、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 水景物,但那往往只是作为社会生活的衬景或比兴 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2、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 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3、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 水的清音和美貌。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在 客观上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
2、写战争生活、边塞风光 ,如《代出自蓟 北门行》;
3、写山水景物 ,如《行京口至竹里》。鲍 照诗中山水景物阴沉,有压迫感;谢灵运 山水诗中景物明朗,二者差异显著。
二、鲍照诗的内容
4、写游子、思妇弃妇 ,如《代白头吟》。
三、鲍照诗的艺术风格(熟悉) 奇矫凌厉
四、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重点)
第五章 齐梁陈文学
4、山水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杨方、李颙、庾阐、 殷仲文和谢混等人,都曾有过一定的贡献。但真正 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 则是谢灵运。 5、自谢灵运之后,山水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 题材,并日渐兴盛。较早受到谢灵运影响的,是其 从弟谢惠连。 6、在当时诗坛上声望很高的颜延之,也写过不少山 水诗。他与谢灵运齐名,当时并称为“颜谢”。 7、在南朝其他著名的诗人中,鲍照、谢朓、王融、 沈约、何逊、阴铿等人,皆不乏优秀的山水之作, 而其中以谢朓的成就最为突出。
3、《行京口至竹里》所描写的山水与谢灵运 笔下的山水有什么不同?
4、阅读《代白头吟》,回答:此诗是单纯地 写弃妇吗?为什么?
移情
• 移情: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指把自己 的情感移入到无情的事物中,使之具有了 自己的情感,并用以表现自己的情志。
二、鲍照诗的内容
1、抒写门阀制度压抑下强烈的不平与悲愤, 如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对案不能 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