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_红楼梦_英译本中的民俗文化翻译_隆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节,命令下人们收拾好拱器,摆上供品,请神主,清理房间,以 备悬供遗真影像。 这里所谓的悬供遗真影像就是将先辈们的 影像悬挂在正堂而非祠堂中,以供祭祀。 这是一个极具我国 传统民俗精髓的词汇,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要深入考虑 其代表的文化涵义,不能遗失源文化的韵味。 在牛津大学汉 学 家 霍 克 斯 的 翻 译 本 中 ,将 该 词 汇 翻 译 为 “he main hall”,他 们采用的是泛化翻译策略,却无意中将源民俗文化的深层涵 义遗失了。 而深知其中文化韵味的杨氏夫妇, 将其翻译为 “the north hall”,就考虑 到 了 方 位以 及 民 俗 的 深 层 涵 义 ,但是 也没有完完全全地将源民俗文化清晰地翻译出来。 迎神主也 是我国春节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古代的神主是指写着老人 名讳的木牌,高大概为五六寸,宽度两寸左右,木牌上有一半 圆顶、下是雕花的底座。 木牌顶头的两个朱笔大字“神主”,这 种木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木匣子,自上而下套下来,每年春 节或清明的祭祀期间,都要将长方形的木匣子摘下,露出牌 位,神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民俗文化符号,是先辈祖先的象 征 。 在 两 种 英 译 本 中 , 都 将 该 词 语 翻 译 成 “the ancestral tablets”,这种 泛 化 的 翻 译 策 略 ,在 民 俗 文 化 的 内 涵 上 颇 有 不 当。 此外在收拾拱器的翻译上,其中“拱器”一词,杨氏夫妇将 其翻译成“the sacrificial vessels”,而霍翻译为“the vessels”,杨 氏夫妇在这里的民俗翻译显然要比后者好,要知道我国传统 祭祀的“拱器“并非是普通的器皿,“拱器”不用的时候是要封 起来的,不能当做他物使用。 因此杨氏夫妇将其翻译成 “sacrificial”,显然完美地体现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特色。 春节期间, 依据我国的传统习俗,还要换门神,贴对联、挂牌以及油桃 符。 这样的民俗在小说中也多次被提到。 在民俗文化翻译的 过程中,要将诸如“换门神”、“贴对联”以及“挂牌”和“油桃符” 等具有民俗文化气息的名词, 在立足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将 其翻译出来。 这里的翻译,杨氏夫妇和霍、闵都采用了增译 法, 在原作的基 础 上 , 适 当 地 增 加 了 “he best calligraphy”、 “good luck”以 及 “the best calligraphy”等 字 眼 ,这 种 补 偿 翻 译 的策略,在补充说明我国民俗文化抽象概念的同时,也更有 利于目标读者对中国传统民俗的理解。
[作者简 介] 隆 涛,(1967-),男 ,重庆丰 都人 ,攀枝 花学 院外国 语学 院 副 教 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与语言文化。
的信息,使得《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变成了基督徒,显然背离 了我国民俗文化的方向。
二、语言民俗翻译 《艺术哲学》的作者丹纳在其书中说到:“要想充分地了 解一群艺术家,一个艺术家,哪怕一件艺术作品,必须要了解 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所处时代的风俗情况,这是决定一切的 根本”。 对于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翻译也应该如此。 众所周知,该小说包罗万象,其中的民俗文化贯穿始终,涉及 政治、医学、建筑、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 纵观《红楼梦》英 译的两个版本,在语言民俗的翻译,两者几乎都采用了直接 翻译的策略,保留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特色。 比如在小说的第 十五回,北静王对宝玉的称赞,“令郎真乃龙驹凤雏。 ”这里的 龙驹和凤雏是对贾宝玉的称赞,形容他有前途,聪明智慧。 在 我国的民俗文化中,自古就有“龙凤”之说,“龙”一般代表着 “皇帝”,“凤”代表着“皇后”,也经常被引申为权利和成就。 但 是与我国不同的是,西方人民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因此 在这句话的翻译上,从民俗文化翻译的角度来说,存在很大 争 议 ,杨 氏 夫妇 将 其 直 接 翻 译 为 “Your son is Lruly a dragon's colt or young phoenix”。 而由于西方认为“龙”乃邪恶的象征, 在霍的翻译上,将“龙”的意象略去,直接保留了“凤”的意象。 再者比如在贾宝玉周岁的时候, 贾政要试宝玉的志向, 让贾宝玉抓周。 这里的“抓周”也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大特 色。 古时候,在孩子满月的时候,父母都会举行“抓周”,试探 孩子未来的志向。 现在很多地方,“抓周”依然盛行。 对于“抓 周 ”一 词 ,翻 译 本 都 采 用 了 直 接 翻 译 的 策 略 , 将 其 翻 译 为 “tested his disposition”,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节日习俗的文化翻译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 贴春联,吃饺子,守岁,要祭祀祖先,放鞭炮,给长辈拜年等 等, 这些文化习俗元素已经渗透到每个华夏儿女的骨髓里。 《红楼梦》中也有对春节习俗的描绘,在小说中,宁国府过春
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5.27.028 一、宗教民俗文化的翻译 小说《红楼梦》中有许多涉及我国宗教民俗文化的词和 句,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要充分了解或者考察我国 的宗教习俗状况,理清来龙去脉,尽可能再现我国民俗文化 的魅力。 众所周知,在宗教习俗上,东方和西方并不相同,东 方信仰道教和佛教,因此在言语交际中,经常会有诸如“谢天 谢 地 ”、“阿 弥 陀 佛 ”、“菩 萨 ” 等 词 汇 , 而 西 方 大 多 数 人 信 仰 基 督 ,因 此 语 言 中 ,经 常 为 “God”、“heaven”、”bless”等 词 汇 ,宗 教 民俗文化上的差异必然给翻译带来很大的难题。 在小说《红 楼梦》中,刘姥姥曾多次让菩萨保佑。 比如小说第六回,刘姥 姥进荣国府,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要看菩萨的保 佑,也许有些许的机会”。 这是刘姥姥的一句口头语,较之书 面语,其有很多非正式的成分,是说话人在瞬间无意识的反 应,因此从说话人的口头语言中也能体现说话者的社会背景 和文化程度。 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在紧急关头,菩萨保佑 或者阿弥陀佛之类的口语经常挂在嘴边,这在很多的文学和 影 视 作 品 中 都能 体 现 出 来 ,也 和 西 方 人 口 中 的 “God”颇 为 相 似。 中国人信仰儒释道,西方人多信仰基督。 刘姥姥口中的 “菩萨”是佛教的精神领袖,源自梵语 “Bodhisauva”。 在杨氏夫 妇的翻译本中,对该名词的翻译依然采用梵语的词性,回译 为“Buddha"。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说 ,这一翻译诠 释 了该 词 语的内涵,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我国的宗 教民俗文化和农村妇女的宗教观念。 但是对于西方读者来 说,这一翻译可能会造成阅读障碍,需要理解上下文才能得 知该词语的深层含义。 在霍的翻译本中,将刘姥姥口中的菩 萨,翻译为“Lord”,而这一单词是西方圣经中的上帝。 从阅读 角度来说,西方读者显然更容易接受霍的翻译。 但是从民俗 文化翻译的角度来看,霍的翻译将中国民间妇女信仰的“菩 萨”异化为西方的上帝,仿佛为读者传达了中国也信仰上帝
分析《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民俗文化翻译
隆涛 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 红学研究大家,著名学者周汝昌曾经说过,欲寻民俗文化,非《红楼梦》莫属。 由此可见,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的《红楼梦》,可谓是中国传统用文化的百科全书,其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无论诗词曲赋、王宫妇贾,还是祭祀 婚娶等,无一不体现了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目前小说《红楼梦》的翻译主要有两大版本,其一为英国牛津大 学汉学家霍克斯和闵福德的翻译本,一为我国学者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译本。 文章通过对比这两种翻译本,探究 在民俗文化翻译中哪一翻译本更能原汁原味地还原我国的民俗风情以及其在民俗文化翻译中的策略。 下面笔者从 民俗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角度去解读这两种翻译本。 [关键词] 《红楼梦》;英译本;民俗文化
成 “cassolette”,将 “香 瓶 “翻 译 成 ”“vase”,删 除 了 “香 来自百度文库 ”的 翻 译,而在“筋瓶”一词的翻译上也使用了“vase”。 这种翻译策略 散失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精髓,“vase” 容易让目标读者认为是 “花瓶”,从而丧失了我国民俗文化中特有的韵味。
此外,每逢中秋佳节,古时人民都会在庭院中摆下一尊 香案,香案上放着月饼和水果,供神仙享用。 还要点燃香斗, 香斗是用很多的灶香捆扎而成, 月圆的时候需要焚香斗,焚 香斗也颇有讲究,要先将香斗顶上一圈先点燃,然后再层层 点燃,一般情况下,香斗可燃烧一夜。 在小说《红楼梦》的“香 斗”翻译中,杨氏夫妇和霍都将其翻译 为 “incense”,并 没 有将 我国中秋节的香斗和普通的燃香区分开,不能很好地再现我 国中秋民俗的文化内涵。 在《红楼梦》的第七十五回,借用“团 圆”一词,隐喻了中秋佳节的美满团圆之意,“桌椅形式都是 圆的,有团圆之意”。 在对这一句话的翻译中,牛津大学汉学 家 霍 克 斯 和 闵 福 将 其 翻 译 为 “The tables and chairs, like the moon and melons and mooncakes, were all round, in honour”,杨 氏夫妇将其翻译成“w were tables and chairs all round in shape to symbolize perfect reunion.”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杨氏夫 妇这句话的翻译,更具有民俗文化的深意,体现了我国民俗 节日中秋节的团圆寓意, 完整了展现了我国特有的民俗文 化。 而霍克斯和闵福的翻译本在民俗文化的“团圆”之意上略 有不足。
正月十五, 元宵节也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的正月十五,华夏儿女都要放烟火、炮竹、花灯,有些地 方还要扭秧歌,耍龙灯等,处处欢声笑语,歌舞升平。 在小说 《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对荣国府过元宵节进行了浓墨重彩 的描写,表现了在我国民俗节日中,愉快、欢乐的心情。 小说 中的五十三回,点到了过节所用的“炉瓶三事”,所谓“炉瓶三 事”指的是香盒、香炉以及筋瓶,三种焚香物品,香炉中需要 插着香匙和香著, 香盒中必须放着香丸和香饼之类的物件。 在杨氏夫妇的翻译本中,基本采用了一一对应的方式,和原 民俗文化的含义丝毫不差。 而霍的翻译本中,将“香炉”翻译
[参考文献]
[1] 李燕,赵 速梅.《红楼 梦》两部 英译 本称 谓翻 译及其 差异 探究[J];合 肥 工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 04 期.
[2] 蒲 黔 渠.《红 楼 梦 》的 跨 文 化 翻 译 之 对 比— ——对 《红 楼 梦 》两 个 英 译 本 中有关人物塑造的动物隐喻翻译之对比研究[J];科技信息(科 学教 研); 2008 年 23 期.
[5] 金钏.从 《红楼 梦》英 译本看 文化 的对 比翻 译[J];长江 大学 学报(社会 科 学版).2010 年 01 期. (收 稿 日 期 :2015-01-28 )
yū wén jiàn shè
9 语 文 建 设 2015.
[3] 毛新耕,杨婕.翻译 目 的 对 翻 译 策 略 的 影 响— ——以 《红 楼 梦 》节 选 部 分 “黛 玉 吐 真 情 ”的 两 个 译 本 为 例[J];长 春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 2011 年 05 期.
[4] 李宏薛,李艳.目的 论视角 下《红 楼梦 》诗词 翻译对 比研 究[J];中 国 科 教 创新导刊.2011 年 08 期.
结束语 总而言之,《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显著,其小说 仿佛一世界,混杂了许许多多的学问,涉及方方面面,而对其 中每一细节的研究和考证都成为红学研究者毕生的追求。 随 着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加强,西方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追求也 逐渐升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翻译者必须要严把关,将我国小 说,尤其是能体现我国民俗特色的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给 西方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