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心脏性猝死(新编版)
警惕心跳骤停的三张“猝死卡”
警惕心跳骤停的三张“猝死卡”在当今社会,突发性心脏骤停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心脏骤停而丧生,而且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
而且,很多人在发生心脏骤停时都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急救,导致悲剧的发生。
针对心脏骤停这一严重的健康问题,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公众对心脏骤停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为此,我们特别制作了三张“猝死卡”,用于提醒人们警惕心跳骤停,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第一张“猝死卡”:警惕心脏病风险心脏病是导致突发性心脏骤停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一些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都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的发生。
人们要警惕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及时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确保自己的心脏健康。
大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学会应对压力,避免吸烟和酗酒等不良习惯,都是预防心脏疾病的重要方法。
如果有家族史或者其他潜在的心脏疾病风险因素,更需要警惕自己的心脏健康问题,及时接受专业的医学检查和咨询。
第二张“猝死卡”:掌握心脏骤停急救知识突发性心脏骤停的发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甚至挽救生命。
我们要求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相关的心脏骤停急救知识,包括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等。
这些急救技能不仅对专业医护人员重要,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至关重要。
因为在生活中,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他人的生命“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我们都能掌握相关的心脏骤停急救技能,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脏骤停所带来的伤害。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性心脏骤停的发生,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心脏健康档案。
这份档案应该包括自己的基本健康状况、过往的心脏相关疾病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状况,从而有效地进行救治。
对于那些已经患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他们更应该定期接受心脏相关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自己的心脏健康。
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
心源性猝死的健康教育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意外性死亡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为了提高公众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心源性猝死的定义、病因、症状、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
一、心源性猝死的定义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发生严重异常,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突然死亡的情况。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患者常常在几分钟内死亡。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引起广大公众的高度重视。
二、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最终引发猝死。
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快速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等,这些异常心律往往会导致心脏骤停。
三、心源性猝死的症状心源性猝死往往没有预兆,患者常常在几分钟内死亡,因此很难在发生前进行干预。
然而,有些患者在心源性猝死发生前会出现一些症状,如心绞痛、胸闷、气短、乏力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心脏发生严重异常的先兆,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心源性猝死虽然难以预测和干预,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坚持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保持正常的体重,控制血压和血脂等。
其次,定期进行体检也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手段。
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此外,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心肌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总之,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引起广大公众的高度重视。
通过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从而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及防护方法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及防护方法心源性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心脏骤停,多因心律失常导致。
它通常发生在没有明显心脏病史的人群中,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风险和突发事件。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心源性猝死,本文将介绍高危人群及其相关防护方法。
一、高危人群的识别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并且常常没有明显症状的疾病。
然而,通过一些特定因素,我们可以辨认出高危人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危因素:1.家族史:有家族成员患有心源性猝死的个体具有更高的风险。
2.年龄: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心源性猝死。
3.心血管疾病:患有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4.糖尿病:糖尿病与心脏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糖尿病患者也是高危人群。
5.吸烟和饮酒: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二、心源性猝死的防护方法对于高危人群,预防心源性猝死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防护方法:1.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心电图、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2.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限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
3.适度运动: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定期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健康。
4.戒烟限酒:停止吸烟和限制酒精摄入,这些习惯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利。
5.减轻压力:避免过度的精神和情绪压力,寻找放松的途径,如听音乐、冥想、与家人朋友交流等。
6.服药治疗:如有患上相关心脏疾病的高危人群,及时按医嘱服药治疗,如抗凝药物、降压药物等。
7.及时就医: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和建议。
结语对于高危人群,要密切关注自身的心脏健康状况,采取适当的预防和防护措施,以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应对心脏疾病风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罹患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四、心搏骤停的处理
心搏骤停的处理
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快速识别和启动急救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复律治疗。 心肺复苏开始越早,成功率越高。 发现心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1.识别心搏骤停 2.呼救 3.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支持(BLS) 4.高级心肺复苏,即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
三、临床表现
心搏骤停 特征表现:意识丧失。 临床死亡标志:心搏骤停。 临床表现: •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 呼吸断续,喘息,随后呼吸停止。 • 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瞳孔散大,大
小便失禁。 • 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 • 心音消失。
生物学死亡 心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 6min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 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促进早期 脑血流灌注
如抗凝以疏通微 循环,钙通道阻 滞药解除脑血管 痉挛。
六、预后
预后
左心室功能减退的患者心搏骤停复发的可能性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差,死亡率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若及时除颤易获复律成功。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所致的心搏骤停,预后良好。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或室内阻滞引起的心搏骤停,多预后不良。 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停搏,即时死亡率高达59% ~ 89%,心
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 1.定义 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中止。 2.表现 心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s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3.结局 若能及时救治,患者可存活;否则将导致生物学死亡,自发逆转者少见。
一、概述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1.定义 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生物学死亡。 2.直接原因 心搏骤停常为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3.区别 心搏骤停:通过紧急治疗有逆转的可能。 心脏性猝死:是生物学功能不可逆转的停止。
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ppt教案-2024鲜版
01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概述Chapter定义与发病机制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心源性猝死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1小时内。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性心电活动以及心脏停搏。
发病率年龄与性别分布地域差异030201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及预警信号危险因素预警信号02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Chapter01020304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标准心电图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晕厥癫痫晕厥患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跌倒,但通常能够自行恢复,且心电图表现正常。
低血糖03心源性猝死的病理生理及病因学Chapter病理生理过程心脏电活动异常心肌收缩力下降血液循环障碍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易于发生心脏骤停。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引发心脏骤停。
心脏瓣膜病如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脱垂等,影响心脏血液流动,增加心脏负担,易引发心脏骤停。
常见病因分析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04急救措施与复苏技术Chapter现场急救措施识别心脏骤停呼叫急救电话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技术胸外按压01开放气道02人工呼吸03高级生命支持治疗药物治疗电复律与除颤机械通气循环支持05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策略Chapter一级预防策略识别高危人群针对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筛查和评估。
改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降低心脏病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
二级预防策略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用药植入心脏除颤器患者家属教育和社会宣传家属培训社会宣传普及急救知识06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Chapter关键知识点总结01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的重要性020304高质量CPR对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意义合理应用AED和及时除颤对抢救成功的影响多学科协作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的关键作用临床实践经验分享010204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深入研究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探索心源性猝死的预测模型和预警系统,提高预防效果优化CPR操作流程和AED使用指南,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加强公众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心脏骤停的认知和自救互救能力03THANKS。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16页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17页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18页
二.深入生命维持
(一).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最好方法, 以人工气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 低氧血症。
(二).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复苏药品。
(三).恢复有效自主心律,是复苏成功关键。 依据心电监护确定心跳骤停电生理机制,采 取不一样伎俩。
维持有效循环和呼吸功效,预防再次心跳骤停。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防治脑水肿、急性肾衰竭和继发感染。
对全部心肺复苏后均适用。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27页
一.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一).降温:宜尽早实施,以头部降温
为主。头部降温使脑组织更加快到达较 低温度。体温下降至32℃时,脑代谢率 降低50%,颅内压下降27%。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24页
• 表2 心搏停顿或严重心动过缓处理步骤
连续心肺复苏 建立静脉通道 马上气管插管 心电图多于1个导联心搏停顿
针对病因给予治疗 缺氧 低钾血症 药品过量 高钾血症 酸中毒 低温
考虑紧急经胸壁心脏起搏
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 每3-5min重复使用
阿托品1mg静脉推注,每3-5min重复 使用至总量0.04mg/kg
2.心梗存活者频发与复杂室性期前收缩、 预示猝死危险。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9页
(二).心律失常
室上性早搏不增加猝死危险性。有室性 早搏者猝死率为无室早2-4倍。
但起搏于左室、室性并行心律、RONT 现象频发多源性室早伴短阵室速室早猝死危 险性更大。
(三).心室增大
左室肥大是众多心脏性猝死中一个独立 危险因子,可能是潜在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电 生理机制。
警惕心跳骤停的三张“猝死卡”
警惕心跳骤停的三张“猝死卡”【摘要】心跳骤停是一种危急情况,可能导致生命威胁。
为了应对这种突发状况,我们需要警惕心跳骤停的迹象,并了解猝死卡的三种类型:运动性猝死、冠心病和心源性猝死。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提前预防心脏病突发导致的休克,不仅是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身边人的责任。
应对心跳骤停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
在平时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心脏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对心跳骤停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不仅能帮助自己在危急情况下保护自己,也能及时帮助他人,达到最大限度的救助效果。
经过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心跳骤停,保护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人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猝死卡、心跳骤停、运动性猝死、冠心病、心源性猝死、预防、紧急情况处理、认知、应对能力、警惕、迹象1. 引言1.1 猝死卡的重要性猝死卡,即突发性心脏骤停的预警卡片,是一种用于提前预警心脏骤停风险的工具,具有重要的意义。
猝死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猝死卡可以帮助人们及时认识到自身心脏健康状况,提高对突发心脏骤停的警惕性。
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发病时可能没有任何预兆,而猝死卡可以通过定期健康体检、测量血压、心率等手段,监测心脏健康情况,让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心脏健康。
猝死卡可以为突发心脏骤停的抢救提供重要信息。
在突发心脏骤停发生时,抢救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病史,而猝死卡中包含了个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等重要信息,可以为急救人员提供及时参考,提高抢救效率。
猝死卡是一个简单实用的预警工具,对于预防和抢救心脏骤停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人们能够重视猝死卡的使用,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1.2 心跳骤停的危险性心跳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心脏事件,危险性极高。
当心脏在突然停止跳动时,血液无法被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导致身体器官缺氧、功能障碍,甚至引发猝死。
心跳骤停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缺血等。
医学专题心脏性猝死指南解29978
•
肥厚型心肌病
•
右室型心肌病
•
扩张型心肌病
•
长QT综合征
•
主动脉瓣狭窄
•
二尖瓣脱垂
•
预激合合征
•
窦房节和房室(fánɡ shì)传导异常
•
运动员心脏
•
Brugada综合征
第四页,共十九页。
Hale Waihona Puke 一、危险 分层 (wēixiǎn)
• 1、人口统计学参数:年龄、性别、吸烟史、心梗史、高血压 病史、心绞痛史、糖尿病史、收缩压、心率、心功能分级(fēn jí) 等。
应的治疗方法,已经被证实可改善心梗后和心衰患者的临床预后,有效降低死亡率;
• 2、硝酸酯类药物在AMI早期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但是改善患者的生存作用不大,除非患
者有心绞痛或心衰,对于心梗后病人(bìngrén)不建议常规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 3、镁制剂在AMI时的使用是否有益存在争议; • 4、强心药物:
素机预防(yùfáng)
心衰及心梗患者(huànzhě)猝死的危险分层及预防
内一科
段色内白一科
段色白
第一页,共十九页。
猝死占总死亡人数的15-32%,可分为心脏性猝死(SCD)和非
心脏性猝死。其中SCD占60-70%,主要原因是冠心病 及其并发症。如何准确地预测和有效防治SCD一直是
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第八页,共十九页。
• 7、复极参数: • QT离散度——与心梗后SCD的危险性增加有关。目前
因缺乏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公认(gōngrèn)的正常值,预 测价值受到限制。 • T波电交替——是预测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危险 的独立、有意义的指标。在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上和电 生理检查有同等价值(敏感性93%,阴性预测价值 98%,阳性预测价值28%)。与心室晚电位结合,可达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肺复苏之后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即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他常见原因为继发感染、低心排血量、心律失常复发等。
“争 分 夺 秒”
临 床 表 现
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45秒钟 ----瞳孔散大
01
维持有效的循环
02
维持呼吸:吸氧、机械通气。
03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04
降温,体温33-34℃为宜;
05
脱水:甘露醇、白蛋白、地塞米松,谨防过度脱水。
06
防治抽搐:无需预防性应用。
07
高压氧疗: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08
促进早期脑灌注:抗凝、解除脑血管痉挛(钙离子拮抗剂)。
复 苏 后 处 理
A
防治急性肾衰:维持有效的循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B
其他:及时发现和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尽早胃肠营养。
复 苏 后 处 理
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
02
及时评估左室功能;
01
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跳骤停,即时死亡率高达59%-89%,心肺复苏不易成功。
04
保证胸廓回弹至原来位置,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02
按压部位正确,保证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保证手掌用力在胸骨上,避免发生肋骨骨折;
05
放松时双手不可离开胸壁,尽量减少中段,中断尽量不超过10s。
谢 谢!
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00.00
夏季警惕心源性猝死
夏季警惕心源性猝死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第6期夏日,引起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心肌梗塞以及心源性猝死等,是名副其实的“夏季杀手”。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之后1小时内。
患者发生猝死前可有心脏疾病的表现,但其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
猝死一旦发生,存活机会很低。
所以,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应以预防为先,在日常生活中应牢记以下几点。
发现危象当急救,争取第一时间一旦发现自己或有人突然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等症状,不要过分惊慌,马上用大拇指压揉另一侧的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即两筋之间)3~5分钟,也可配合压揉人中穴(即“掐人中”)3~5分钟。
中医认为,内关穴属心包经,具有双向调节心率的作用。
人中穴,民间称其为救命穴,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
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用以上方法救治的同时,要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不贪食生冷食物短时间内进食大量生冷食物,如冰淇淋、西瓜等,可引起心脏冠状动脉发生强烈痉挛或微循环栓塞,使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导致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
作息有规律心脏工作一整天,需要晚上补充能量。
有研究发现,人体修复工作主要在睡觉中完成。
中医认为,熬夜会造成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从而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所以,应禁止熬夜。
心平气和,心胸开阔中医称心源性猝死为胸痹、真心痛,认为与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忧思伤脾、脾虚气结,遂聚而为痰;生气伤肝,气滞化火,遂伤津液而为痰,阻滞心脉,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所以,平时要保持一颗年轻快乐的心,凡事不斤斤计较,心胸开阔。
戒烟限酒烟酒对心脏的影响很大,曾见过一位因吸烟熬夜而引发心源性猝死的中年男子,幸亏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免于一死;而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痰阻脉络而成胸痹。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一、全民全社会角度
全民全社会要认识到心脏性猝死危害及预 防的重要性。
二、政府角度
加大投资,建立医疗急救系统以及普及公 众心肺复苏知识。
医生角度
SCD的预防随着偱证医学的 发展,经历了从药物向器械 治疗的转变,分为一级预防 和二级预防。 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多个大 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的 临床试验如CAST-Ⅰ、 CAST-Ⅱ、SWORD等均显 示除β受体阻断剂外几乎所有 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降低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总死亡 率和SCD的发生率。因此采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预防心 源性猝死之路走进了死胡同。
外科搭桥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不良(LVEF
≤0.35 ),心功能Ⅱ/Ⅲ级,接受长期优化的药 物治疗,预期良好存活≥1年的患者。 ②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如0.35 ≤ LVEF ≤ 0.40, 心电监测有非持久性室速(NSVT),应接受 电生理检查,如能够诱发持久性室速或室颤, 应接受ICD的预防治疗。 临床工作中冠心病患者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如 出现下列情况(不明原因的晕厥、非持久性室 速、LVEF ≤ 0.3、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每分钟室 性早搏大于10次)提示其具有更大的猝死风险。
除了药物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还有其他方法?
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因此对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措 施,如降脂治疗、戒烟、控制 糖尿病及降压对于预防SCD最 为重要。 对于冠心病者行必要的血运重 建术; 对先心病、慢性风湿性瓣膜病 尽早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对缓慢心律失常者植入心脏起 搏器; 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者行射频消 融术; 去除各种诱因:如纠正电解质 紊乱(尤其是低、高血钾者), 保持情绪稳定和生活规律,减 轻工作压力等。
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心脏性猝死临床表现的框架可分为 4 个 组成部分: 前驱症状 终末事件的发生 心脏骤停 生物学的死亡
心脏性猝死
前驱症状
新的心血管症状的出现 原有的症状加重,诸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或 疲乏无力 发生在终末事件之前的数天、数周或数月 不幸的是前驱症状既不敏感也缺乏特异性
心脏性猝死
仅有发生在医院内或有幸经过初步抢 救治疗并及时送至急诊室的医院外心 脏骤停,有机会得到有效治疗而幸存。
心脏性猝死
仅有在规模较小的人群中进行的心 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不 足以代 表心脏 性猝死发 生率的 全 貌。 美国每年有 35 万~40 万人发生心 脏性猝死,德国有 8 万~10 万。
药物(尤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心脏性猝死
年轻人中的猝死
儿童中的猝死发生率十分低,在 1~22 岁 的人群中,猝死的发生率仅为其总死亡率 中的 2.5%。 年轻人中的心脏性猝死主要发生于有基础 心脏病的情况下。
心脏性猝死
在有基础心脏病的情况下,运动和精 神过于紧张是有害的。 酒精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与剂量有关, 常伴以与左心室功能异常有关的心律 失常高危险。
心脏性猝死
如果能确定心脏骤停是急性 MI 的后果,并 发生于 MI 后几小时至几天,那么,对存活 者的处理与对一般的急性 MI 患者一样。 急性 MI 并发的心脏骤停,对患者将来有无 猝死危险不具有预告价值。
心脏性猝死
若明确发现了非结构性致心律失常因素,诸 如电解质紊乱、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低 氧血症和酸血症,治疗的原则便是设法去除 或逆转这些诱发因素,并采取步骤防止它们 将来复发。
心脏性猝死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全文)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全文)8月26 H ,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年会上,ESC颁布了《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全文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
新版指南对诊断和管理部分进行了全面更新,以促进其在日常临床决策中使用。
在诊断方面,新版指南增加了药物激发试验、基因检测以及原发性心电疾病先证者和亲属的系统检查等相关建议。
新版指南为5种常见的临床情况提供了综合流程图和建议,用于没有已知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次就诊时的诊断评估。
新版指南提出了优化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实用建议,以管理经常发生广泛复杂性室性心动过速和电风暴的患者。
心肺复苏术和AED亟待普及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多达600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其中幸存者不到10%。
如何预测和预防心脏骤停仍然需要大量研究,而生存的直接获益将来自公众。
指南建议在商场、体院场馆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配备更多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同时在学校和社区等进行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对于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指南工作组主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Jacob Tfelt-Hansen教授表示, 公众是我们对抗社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盟友,每个人,包括学童,都应该学习如何进行心月市复苏(CPR )和使用AED ,以挽救更多生命。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OHCA ),建议旁观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I \冠状动脉疾病在西方,75%-80%的心脏性猝死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弓I起的。
可以通过养成有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猝死风险,例如不吸烟、营养饮食、减重、锻炼以及减轻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避免冠脉中的斑块积聚和血栓形成。
对于心梗患者,血运重建可以开通阻塞冠脉,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风险,还有助于通过恢复心肌的正常血供来保持心脏功能。
在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GB )实现血运重建后,与心脏性猝死发生相关的最重要因素是左心室的剩余功能。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精品PPT课件
SCD的病因
CAD已成为西方国家人群发生SCD的主要病因
Huikuri HV. N Engl J Med. 2001;345:1473-1482.
Myerburg RJ.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6th ed. W.B. Saunders, Co. 2001.
*ion-channel abnormalities, valvular 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other causes
11
SCD的病 因
Heikki HV,Castellanos A,Myerburg RJ.Sudden cardiac death due to cardiac arrhythmias.N Engl J Med.2001;20:14731482.
MMWR. State-specific mortality from sudden cardiac death – US 1999. Feb 15, 2002;51:123-126.
6
SCD的统计情况
在美国,所有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中,SCD大约占 63%1
在发达国家中,SCD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ICD的运用
1
猝死 的定义
猝死(sudden death):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 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WHO定 义)。
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1小时之内,而更多 主张定义为发病后1小时死亡者为猝死。
2
猝死的常见原因
心源性
电解质 酸碱平衡失调
其他 意外
猝死
药物中毒 过敏
雷击 电击 溺水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 A)
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平面上,头侧位清除口腔异物, 开放气道,检查呼吸5~10秒
仰头抬颏法
托下颌法
判断呼吸方法
2010指南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 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早期除颤 (D)
自动除颤仪(Biblioteka ED)早期除颤•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 2015(更新):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应尽快
使用除颤器。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 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
CPR的历程
➢ 1956年 Zoll 教授首次报道对一室颤患者电除颤成功,以后 除颤器械不断改善;
➢ 1958年 Peter Safer教授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 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
➢ 1960年 William Kouwenhoven 等发表了第1篇有关胸外心脏 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CA的紧急处理步骤
1) 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 2) 判断患者反应 (Response) 3) 呼救/报警(启动EMS系统) 4) 人工循环(Chest Compression) 5) 开放气道(Airway) 6) 人工呼吸(Breath)
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 如煤气中毒应将患者搬至通风、安全的地方 ❖ 电击伤者应先切断电源
缓慢型心律失常
• 肾上腺素:1mg iv,每3-5分钟1次。 • 阿托品:在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活动时,1mg iv,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ppt课件
.
26
(一)定期体检识别出高危人群。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运动心电图 心脏彩超 多排螺旋CT 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肾功检测。
已经明确冠心病者,要严格在医生指导下 正规治疗。
.
4
2.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 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 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多发生 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 多。
.
5
二、流行病学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年发生 率8/10万-12/10万(北京市男10.5/10 万,女3.6/10万)。男女之比4.5:1; 年龄高峰:35-70岁;高发季节:1、5、 11月份;时间:凌晨至午间(夜间12时至 凌晨4时)。
.
27
(二)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体重、戒 烟限酒、精神紧张
.
28
(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各种蔬菜(400到 500克)、水果(100克)、适量豆制品和鱼 类、奶类,其他动物性食品每天小于100克。 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食用油包括植 物油每人小于25克。每人每周可吃蛋类5个。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
石化医院
.
1
内容概述:
概念 流行病学 病因 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 猝死的识别死分为心脏性猝死(SCD)及非心 脏性猝死两大类。心脏性猝死约占70%90%,主要原因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