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诊疗和调养(借鉴参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肌无力诊疗和调养

序言

著者陈贯一识于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中医科

(中医眼科主任医师)

公元2001年7月

(1)中医角度的病因

病员们各型的骨骼肌症状等已如前述。本章主要供内科中医(或西学中)参考,故中医基础知识及名词术语等说明从略。作者早年观察到很多儿童少年患者往往伴有某些全身性症状如精神萎靡、身体瘦弱、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中医称为胃呆)、盗汗(睡着时出汗)、自汗(稍热或稍体力活动后便特别多汗而与常人不同)、喉咽干燥、懒言短气、遗尿(尿床)、尿频、尿急(刚有尿意而立刻走向痰盂已几乎来不及),以及极少数人常常鼻血等等,多寡轻重不一,且大多相当顽固而长期多半在肌无力出现之前已经存在,其中胃呆及盗汗二个主证(多半两者兼有),约共占三分之二以上,此很值得注意,而在现代医学文献上似罕见重视;这些不但系作者早年摸索用中医药治疗本症之线索,也是中医“辨证施治”的证候依据。以上这些症状在中医角度主要属于脾肾二经(中医术语从略)亏虚之表现。在本书第一章国外医学所述:“目前认为本症是一种多形性疾病,可能有多种因素参与它的发病”,可知在现代医学上早已认识到这不是一种局部性之简单疾病。长期胃呆则全身营养来源不足,中医主要认为是“脾虚气衰”,

长期盗汗则是肾阴亏弱之故,遂使体内津液连带血液亏耗而出现一系列有关症状,因果关系是明显的。作者问询了儿童病员的家长,获知不少患者在婴幼儿时期开始即常常体弱多病,家长照顾欠周,或婴儿人工喂养失宜,有虚汗及食欲差食量少,容易感冒发热咳嗽或扁桃腺炎咽喉炎等,不足月分娩也有一些,但未作记录统计;故可以认为本症之一部分儿童,可能具有先天不足之因素,加上后天之调护不周与营养不良,以致酿成脾肾两亏的各种症状;若易于感冒发热与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则与肺弱也有关系,常常受凉感冒可致肺弱,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主皮毛肌表,气候热或劳动后出汗是体内正常的调节体温与水份的方式,而盗汗自汗则是不正常的虚汗,乃属肺弱表虚,摄纳无力。训练有素的武术者打了一整套拳术,跳闪腾挪,有如生龙活虎,十分精彩,打后面不红,气不喘,神完气足,这才是功夫深邃及身体强壮的表现,而决不会是满头大汗气喘如牛的狼狈相。水液入胃,经肠胃消化吸收,然后上输于肺,经肺的调节,合理分配精微部分流布全身;对剩余水份,一方面下输膀胱从小便排出体外;一方面通过肺的宣发,外达皮毛,从汗腺排出,这是肺的宣发和肃降的协同作用,有效地调控着汗液与尿的正常比例;儿童的遗尿及尿频尿急。主要乃膀胱括约少力而属肾亏之故,与肺弱也有关。

肌无力儿童少年中,有少数特别虚弱瘠瘦,发育与营养不良,面无华色,无精打采,有严重的盗汗自汗胃呆等病,另一些则舌红而无

苔或少苔(正常舌色应淡红润泽及上面有薄白苔)口唇干红,傍晚颧面较红,手足心热。吃热粥热饮时满面通红而流汗,呈现“阴虚火旺”证象,孩子而却可常常失眠多恶梦。很难熟睡,微有响动立刻醒来,敏感得异乎寻常,而且这些虚汗胃呆等治疗常很费力,好转不易,一次感冒发热则又前功尽弃,这些长期所造成的严酷后果,要改善它岂是轻易!故虽然仅是眼肌或轻度全身类型,但实际却可算是中医所谓的虚劳或虚损,有似俗语所谓小痨病(痨病从前是指肺结核,解放前较多见,俗称即指患此而骨瘦如柴的重症病孩之意,其实也包括中医的疳症)。儿童少年肌无力之发病,除见于上述长期盗汗胃口呆等之后以外,见于发热(多半是感冒)之后的也有一部分,发热可缩短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后膜去极化时间及增加胆碱酯酶活力,而使神经与肌肉间之传递障碍加重,故可以引起肌无力之发生,但发热的病人很多,而发生肌无力症者极少,当还有其他因素;肌无力病员而感冒发热,几乎必然加重了病状或引起复发,也是此故。成年时发病的病人,也有少数是见于发热之后,但伴有盗汗胃呆者很少,故与儿童不同,个别是见于长期严重的失眠或其他不同的体况变化之后,有部分病人可伴有慢性大便溏泻,一天三次五次而多月不退,这些在中医角度多半属脾肾虚泻,上述这些是否即系引起肌无力发病之原因,尚难肯定,个别则身体壮实全无虚象而亦患了肌无力,且绝大多数病人是得病长久以后才转辗打听而来此,日久亦可遗忘病初原因,而作者虽也注意此点,但重视不够,未曾详细记录与分析统计,故肌无力之确实病因

尚待探索。作者认为很大多数主要属于脾肾肺三经之虚症,少数则系虚损,当调理补益为主,历年辨证施治,体况渐佳而骨骼肌症状也渐好转,来本所的病人也不断增加,这个治疗观点有众多病例疗效作证实,当是符合实际的。明代中医绮石说:“虚劳之病,大多由于精血不足,水不济火,以致阴虚阳亢,相火上炎,有伤肺金之故”(中医术语,以五行金木水火土,配合五脏肺肝肾心脾之作用,从略),而提出“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作者在古代中医书中并未找到符合肌无力症状之叙述,上睑下垂当然是有的,有的书称为“睑废”,但未提到早轻晚重,也未谈及上睑下垂且有四肢喉咽等肌肉无力之症状。

(2)体质因素

在中医古书中,诊疗疾病时对于体质方面是素来重视的论述亦多,肌无力病员在儿童少年期开始的在作者的统计中占其过半,而很不少则常像前述的伴有体弱多汗胃呆等体质,故了解体质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兹略加讨论。

例如吴德汉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述:“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须知发病之日,即正气不足之时”。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是从整体的人出发的,认为疾病之发

生及变化与疗效高下都不能离开病人的不同体质,中医“辨证施治”辨的“证”与体质有密切关系,体质因素常能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子之易感性。

“外甥不出舅家门”,是说明子代肖像于亲代的一句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物种是遗传的,生物的遗传性是肯定的,人类体质类型也多半是可以遗传的,由于参预了其他因素和各种条件的制约,遗传的情况自然也可有所变化。营养对于体质的影响是重大的,这并不是指一天二天的饮食,若是长期饮食中营养成份的改变可以造成体质的改变,例如长期半饥饿状态可以使正常体质变为衰弱,若长期饮食过量,尤其是过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则有可能从正常体质变为易致动脉硬化等病,常常饥饱不匀或暴饮暴食,不同营养成份的配合不适当与缺乏等,都可使体质受到影响,体质不良发育不良等与饮食营养往往有极大关系。疾病与体质又互为因果关系,体质因素可决定疾病之类型,另一方面则患病以后可影响体质特征,这是常见之事实,例如功能性子宫出血,若不及时治疗,日久后常能引起气血亏弱,其他例子很多。在肌无力也如此,体质偏于阴虚者常易兼见盗汗,长久盗汗则促进阴虚的加重;体质偏于脾虚气弱的易见胃呆,长期胃呆则使脾虚症状更显著,且大多是脾虚与阴虚兼见,盗汗与胃呆都有,但自可有畸轻畸重比例不同,其他从略,各人症状多寡轻重不一,变化多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