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把握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在特定条件下,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转化成自身财富,发展身心,形成水平和品德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实实在在地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人为本”,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从而达到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课堂教书育人鼓励表扬双边活动启发引导拓展创新

课堂教学是师生教、学的主阵地,那么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好好的把握住这个主阵地,做到四个把握,以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从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一、把握“教书育人”宗旨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在特定条件下,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转化成自身财富,发展身心,形成水平和品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作为教学的最高宗旨贯穿始终,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为教育工作者所遵循,作为各项教学原则的共同归宿和客观规律存有于教学过程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还要重视构成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的作用。教学内容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以及教学设备器材等因素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教育者,起着主导作用,教书育人是在发展成长着的青少年心灵上实行精心施工,只有持续增强自身修养,提升素质,才能塑造好青少年的灵魂。

同时作为教者,只有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才能准确地影响学生。也只有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取得最大的成效,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精神产品,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培养后备力量。

二、把握“鼓励表扬”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协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即使批评也要体现人文思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要循循善诱,适时鼓励、启发学生。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随意下“不对!”等类似的结论,即使有些问题在课堂时间内不能探究,也应该在课外给学生一个交代,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表扬的确定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该高不高,就不能激励后进,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言过其实,任意拔高,会降低表扬的价值。所以,真诚善意,适度的表扬才能达到其教育的作用。所以,在表扬学生时要做到:一要即时,当一件先进事例发生时,教师应抓住时机,立即作出积极的反应,即时给与肯定与表扬。

这样不但能维护做出先进事例者的积极性,还能促动班集体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如:在一次语文检测中一位差生把课外书上的一作文中的故事引用到本次作文中作为典型材料,这个点做得很好,我抓住机会好好的表扬了该同学。在后来该同学的作文字数达标了,书写工整了。自然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了,也就达到了教育全体学生的作用。二要典型,受表扬的学生的实际表现应确实表现突出或是带有需要肯定的特点,这样使学生学有榜样,既教育了个体,又教育了全体学生。三要范围,表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表扬的范围大小。通常情况下,良好的班集体实施表扬的范围应小一些,以突出典型为主,使绝大部分学生向榜样学习;而班级氛围较差的班集体,表扬范围应大一些,因为在这样的班集体中不良习惯有了一定的影响,如表扬范围小了,就会使被表扬的同学陷入孤立之中,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典型带头作用。四要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重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细微变化。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个体,要能即时发现学生的进步给与肯定和表扬。

总来说之,教师在实施表扬时应注意学生身心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适度地实施表扬。

三、把握“双边活动”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讲到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话,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学得就很被动,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宗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处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创设良好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按照一定的教育计划,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但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有主观能动作用。学生决不是一张白纸,能够随意画出想要画的图画,也决不是录像机,能够把教师的东西都录下来,他们接受教育是有选择的。我们的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经过他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被他所接受。所以说,学生又是教育的主体。一句名言说得好:“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还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学生内在的矛盾是内因,教师的教导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矛盾斗争才能被接受。一切教育活动,除了必须要有好的内容、教材、教师等条件外,还必须要有最重要的一条,即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才能顺利实行,收到好的效果。

四、把握“启发引导”技巧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表现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教师的“教”表现为示范分析,点拨启发,指导督导。所以,教师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

一是把握时机启发。《论语》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矣。其意思就是:当学生还没有搞懂时,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启发,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是准确有效的启发。启发、引导式教学是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教师发挥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相结合,围绕“疑”展开教学活动,重视老师的适时的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水平,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并逐渐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五、把握“拓展创新”培养

语文的载体是文章,而文章的精髓却是反映生活,所以在知识世界化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率先转变重知识轻水平的教学思想。在语文课堂上,应多举例、多演示、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切实增强学生水平的培养,不能培养那些高分低能儿。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理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又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使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