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1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1)时代特征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
(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几乎完全被动地依赖于大自然,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当作神灵的化身加以崇拜。
人对于大自然是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呈现为亲和的关系。
(3)园林的发展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处于生产目的出现的种植场地和果木蔬圃是园林的萌芽状态。
2第二阶段(1)时代特征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技术革命。
人类社会进入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
(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已经有所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
在这个阶段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已从感性的适应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仍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
①人类的开发活动创造了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田园风光”。
②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但限于低下的生产力和技术条件,破坏尚处在比较局部的状态。
(3)园林的发展①发展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化促进国家组织的产生和阶级的分化,促进大小城市和镇集的出现。
生产力的发达以及相应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促成造园活动的广泛开展,而植物栽培、建筑技术的进步则为大规模兴建园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②园林的特点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a.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b.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c.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d.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③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a.土地包括平地、坡地、山地、谷地等各种地形;水体包括河、湖、泉、瀑等静态的和动态的各种水形;山体和水体构成园林的骨架,也是园林的山水地貌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
中外园林史题目: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姓名:马涛学号:201257049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环境设计指导教师:林墨飞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第一节总说一、时代背景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
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
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
二、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1、文学艺术方面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
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
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三、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
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第二节皇家园林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唐长安(隋大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
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复习资料笔记宝子们!今天咱来聊聊中国古典园林史的重点复习资料笔记哈。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咱得知道,中国古典园林那可是有着老长的历史嘞。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园林的雏形啦,那会儿的园林主要是供贵族们打猎、游乐的场所。
就像是他们的私人小天地,在里面尽情玩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园林开始有了一些文化内涵。
这时候的园林不仅是玩乐的地方,还和当时的哲学思想啥的挂上钩啦。
比如说儒家、道家的思想都在园林里有所体现。
园林里开始有了山水的布置,讲究个自然之美。
秦汉时期呢,园林规模就变得超级大啦。
像阿房宫、上林苑这些,那都是有名的大园林。
这些园林不仅面积大,里面的建筑也特别华丽,各种亭台楼阁啥的,应有尽有。
皇帝老儿们就喜欢在这些地方显摆显摆自己的威风。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 自然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讲究自然之美。
它不像西方的园林那样规规矩矩的,而是追求一种自然、随意的感觉。
园林里的山水、植物都是按照自然的样子来布置的,让人感觉就像是走进了大自然一样。
比如说,园林里的石头啊,都是精心挑选的,有的像山峰,有的像瀑布,特别逼真。
2. 意境深远。
这园林啊,还得有意境。
啥是意境呢?就是通过园林里的各种元素,营造出一种让人产生联想和感受的氛围。
比如说,在园林里种上几棵松树、竹子,再摆上一块石头,配上一个小亭子,就给人一种宁静、高雅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就想在里面待上一会儿,发发呆啥的。
3.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里的建筑和自然环境那是融合得相当好嘞。
建筑不会显得很突兀,而是和山水、植物相互映衬。
比如说,在湖边建一个亭子,人们坐在亭子里就能欣赏到湖光山色,那感觉多棒啊。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那可是超级豪华的,规模大得吓人。
一般都是皇帝和皇室成员们享用的。
像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都是有名的皇家园林。
这些园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建筑,还有大片的山水景观,简直就是一个小世界。
2. 私家园林。
中国园林史简要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简要笔记绪论1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园林的萌芽状态(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依赖自然人们为了渡过各种困难,群居形成原始聚落人对自然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呈现为亲和的关系原始社会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客观上接近了园林的雏形1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背景经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政治: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人对自然界已经有了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人对自然处于理性适应状态,仍保持着亲和的关系2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背景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人们从大自然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资源无计划、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早先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3第四阶段——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人们追求休闲旅游活动,开始意识到对自然掠夺所导致的恶果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回归到亲和的关系生态学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并逐步向社会科学延伸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为背景自然背景(大地山川的中灵毓秀)1.多山、多河、湖2.植物种类多,“园林之母”3.地形、气候多样人文背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1.中央集权2.儒释道3.天人合一4.寄情山水5.崇尚隐逸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可分为1.人工山水园2.天然山水园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还包括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等(数量不多,内容类似私家园林),此外还有公共园林4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物质因素(1)囿囿起源于狩猎,囿除主要为王室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但囿也有“游”的功能,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有感
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有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是一部教学用书,内容涉及到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历程、
代表作品及其特色的叙述等,以及如何运用古代园林设计把握传统空间结构及当代设计思
想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的出版是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次系统性阐释,充分体现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和古典园林规划提供参考,起到指导性作用。
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园林空间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如何
表达文化含义的出色能力。
如《兰若寺秘要》中记载古代园林的“九曲”的曲折建筑,以
及园林中所设置的“石亭”、“花伞”等,既代表自然和谐的气息,又提取了中国古代文
化的精华。
当前,人们企盼着古典园林的复兴,希望在设计艺术中可以体现古代园林的文化含义,表现地域文化特色并吸纳传统文化的精华。
通过阅读《中国古典园林史》,不仅能够使我
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空间结构,还可以让我们在设计上更从容将古代文化风情融入
其中。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古代各地园林文化的魅力,有
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语言,发挥它们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扩大研究古典
园林的视野,使古典园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书名:《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从商、周、秦、汉的生成期,到宋、元、明、清的成熟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演化出了多种形式,也从最初的生活需求逐渐演变为审美需求,获得了精神的升华。
周维权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参考众多书籍文献,并结合周先生自己多年的积累,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道路犹如一幅巨大画卷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尽管此次只是浅尝辄止,但仍旧获益匪浅。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以获取生活资料。
以生存为目的,依旧完全依赖大自然而生活,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社会,才有了房屋和农田,也就有了园林的萌芽状态。
进入农业社会之后,逐渐出现了人类文明,此时的人类已经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继而开始关注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正是在这个时期,园林有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封建社会的建立以及皇权制的出现,期初的园林是为皇家的生产生活所需而产生,后来逐渐发展出观赏游憩的功能,也不再仅限于只有皇帝所有,私家园林和具有公共游赏功能园林也发展起来。
自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到公园19世纪末的清代的封建社会时段,正值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上的最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其人文背景的影响比较凸显、典型的时期。
“田园风光”广泛渗透于园林景观的创造,甚至衍生为造园风格中的主要意象和审美情趣。
皇帝经营的园林表现为弘大的规模以及风景式园林造景所透露出来的特殊、浓郁的“皇家气派”。
而私家园林中大多为文人士族所建,“士”是社会上雅文化的领军者,把高雅的气质赋予园林,士人们经营的“文人园林”乃成为民间造园活动的主流,也是涵盖面最广泛的园林风格。
而在园林发展的后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勃兴,市井的俗文化逐渐渗入民间造园活动,从而形成园林艺术的雅俗并列、互斥,进而合流融汇的情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指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规模相对较小。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1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1、狩猎2、游玩3、观赏4、休憩5、祭祀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沉湎于过去曾经的辉煌会使自己盲目的自大,固步自封;忘记历史则会使自己找不到自我从而自卑。
当今的中国园林就是处于这样的一种迷茫的情绪状态,曾经辉煌的古典园林似乎已经与现代园林格格不入,但是全盘的欧美化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失去自我的迷茫与痛苦。
电影《建党大业》中胡适的一段话很是适合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大意是:每一个变革必须是在根植于自我传统基础上的,任何割裂民族文化的改革必定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中国园林亦如此。
古典园林无疑取得了巨大的辉煌成就,虽然其造园手法、景观元素组成、理水掇山等等已不再适合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需求,但是其几千年发展沉淀而来的原则精粹却不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失去光辉,不会落伍,与现不现代无关。
而且与传统文化一道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你的所思所为无不潜意识的受其影响。
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总是能够超越时空变迁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是持着“古不如今”的观点,就是现代人无知的狂妄。
回顾千年来,不同时期前辈们根据自己所处社会经济环境而对园林做出的相应发展与修正的过程,找寻那些超越时空国界的中华园林灵魂,吸收欧美先进的现代园林理念,根据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思维方式做出园林的表征才是中国园林有效展示自我,服务国民,受国外同行尊重的正道。
周维权老前辈的这部《中国古典园林史》正是我辈回顾中国园林产生发展辉煌衰落历程的优秀著作。
老先生对于这本著作或者说中国园林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和希望。
不仅仅给我们细致分析了园林发展的不同阶段情况和每一个历史时期、朝代那些名园(皇家的、私家的、公共的)的具体状况,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做了介绍、发展特征做了综述又做了小结,书中更是附带了大量古代名园的复原地图和图片,使得传说与描述变得真实。
读先生的书,好似又回到了课堂,虽不是先生的学生,但好似先生讲课的声音回响在耳畔,受益匪浅。
中国园林和园林的营造者们并非那么的狭隘、自我。
中国园林自始至终都是开放的学科:融绘画、建筑、文学、哲学等专业于一体,是时代文化思想的集中表现与思维时空展示载体;中国园林在当今世纪怎么就固步自封了呢?是人的问题还是中国园林的问题?答案显而易见!皇家园林在供帝王皇族享乐的同时,也保证了首都乃至区域的给排水系统的良好运行。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000(DOC)
一、绪论部分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
(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
(P23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笔记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一、绪论部分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
(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
(P23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全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全书笔记
第一章:历史渊源
中国古典园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早的园林可追溯至中国古
代的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在古代,园林被视为人工构筑的山水之间的微缩世界,在其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统一。
古代园林常常由建筑、植物园、水池、石头、假山等元素构成,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追求自然”、“守护水源”、“排景辞物”、“布
局对称”、“借景造境”等。
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园林主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
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园林美学的追求和对宇宙之美的探索。
第三章:代表性古典园林作品
中国古典园林有许多代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颐和园、拙政园、留园、潭
柘寺等。
这些园林作品不仅在建筑设计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传统,而且在植物配置、景观布局、文化内涵等方面也展现了深厚的古代艺术精髓。
第四章: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技艺和设计理念逐渐得到
传承和发展。
现代园林设计师们在借鉴古典园林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古代园林的精神和美学延续至今,为当代人们营造出更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古典园林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启迪,为当代园林设计和建筑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东京:(现代的开封)东京的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一)大内御苑代表作:后苑、延福宫、艮岳。艮岳,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2、造园艺术成就,①筑山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筑山特点:主宾分明、远近呼应,体现了山水画论的“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②置石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植物品种丰富,包括乔、灌、藤本、水生、草本、药用、果树等等。⑤建筑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①艮岳是以山、池作为园林的骨干,但欣赏景点的位置设在建筑物内,因此这些建筑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具有了使用与观赏双重作用。②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使艮岳构园得体,精而合宜。如依山势建楼,有依翠楼,降雪楼等。沼池有洲,洲中植梅或植芦,亭、榭隐于花树之间,形成隐露的庭园景色。③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有艮岳这座全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园林假山之最,更有众多反映我国山水特色的景点;它既有山水之妙,又有众多的亭、台、楼、阁的园林建筑,它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而元、明、清的宫苑也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水宫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二)行宫御苑,代表作:景华苑、琼林苑、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牧苑等。著名的“东京四苑”指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1、琼林苑始建于宋太祖乾德二年,位于开封顺天门外。进入琼林苑大门,大道两旁是古松森列,怪柏成行,透了幽雅恬静的清香。园中朴亭曲树林立,更显出这座皇家御苑的风雅别致。2、金明池位于宋都开封顺天门外北街,建池原意:开凿水池训练水军之地。政和年间,兴建殿宇、进行绿化种植即成为一座一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临安皇家园林,与北宋的东京相似,均为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一)大内御苑代表作:宫城的园林区后苑。园林特点:风景优美的山地园林。气候温和,植物茂盛,苑内植有各种花木、果树及茂密的丛林。⑴亭结合植物环境命题而建:在海棠林中建有照妆亭,以赏海棠花;在紫笑丛中建有静侣亭;在幽雅的兰、竹林中建亭曰净香亭;在梅花万树的梅岗建有冰花亭;在竹林曲径中建尝静亭;在松涛林中建松皮木亭曰天陵偃盖,有茅草亭曰昭俭亭;在溪流潆洄的水边建有清涟亭。亭大多以小巧玲珑的体态取胜,并结合环境特色题名,更显出文人的儒雅气质。(二)行宫御苑大部分分布在西湖风景优美地段,如:湖北岸的集芳园、玉壶园、湖东岸的聚景园、湖南岸的屏山园等;外城的德寿宫、樱桃园。1、德寿宫景区分布:“四分地”即按景色不同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东区,以观赏各种名花为主;南区为各种文娱活动场所;西区以山水风景为主调;北区建置各式亭榭。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读〈中国古典园林史〉有感》哎呀,最近读了《中国古典园林史》这本书,那可真是让我有不少感触呢。
以前吧,我对古典园林的了解就只是停留在那些旅游景点,觉得不就是些花花草草、亭台楼阁嘛。
可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幼稚。
就拿我上次去苏州园林的经历来说吧。
我刚走进那个园林,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哦。
它的形状很奇特,像是一只蹲在那儿的小兽,又像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一个神秘物件。
石头的表面坑坑洼洼的,摸上去有些粗糙,但是那种粗糙又带着一种岁月的质感。
周围的苔藓就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绿衣裳,星星点点地分布着,看着特别有生机。
我当时就在想,这一块石头就这么有讲究,那这整个园林还不知道藏着多少秘密呢。
我沿着小路往前走,小路是用那种小小的鹅卵石铺成的,走在上面有点硌脚,不过这也挺好玩的。
小路曲曲折折的,就像一条蜿蜒的小蛇。
旁边的植物可丰富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我都叫不上名字。
有一种花,花瓣小小的,粉粉嫩嫩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风一吹就轻轻晃动,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呢。
还有那些树木,有的树干很粗,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感觉它们就像一个个老寿星,在这儿站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再往前走就是一个小亭子了。
这个亭子的顶是那种尖尖的,四角向上翘起,就像鸟儿展翅欲飞的样子。
亭子里面有一圈石凳,我坐在石凳上休息。
抬头看,亭子的顶上还有一些精美的绘画呢。
画的好像是一些神话故事里的场景,虽然我看不太懂具体的情节,但是那些人物画得栩栩如生,感觉随时都会从顶上跳下来似的。
从亭子往外看,眼前是一片小池塘。
池塘里的水很清澈,可以看到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那些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偶尔还会跃出水面,溅起一点点小水花。
池塘边还有一些荷花,荷叶大大的,像一把把绿色的伞。
荷花呢,有的已经完全盛开了,白白的花瓣中间是嫩黄色的花蕊,可漂亮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就像一个攥紧的小拳头,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读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之后,我才明白,我在苏州园林里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
b.贡献
奥姆斯台德是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第一,首先把保护自然的理想付诸实现,设计了纽约 “中央公园 ”(世界上 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费城的 “斐蒙公园”、布鲁克林的 “前景公园”等等。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1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
(1)时代特征
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 具十分简单。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几乎完全被动地依赖于大自然,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当作神灵的 化身加以崇拜。人对于大自然是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 呈现为亲和的关系。
b.风景式园林
规划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不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 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摹拟。中国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
3第三阶段
(1)时代特征
18世纪中叶,蒸汽机和纺织机在英国广泛使用促成产业革命,许多国家随 着工业文明的崛起,陆续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2)人与自然的关系
1工业文明兴起,带来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为 人类开发大自然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② 人掠夺性的开发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破 坏,导致宏观大范围内自然生态的失衡。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不断膨胀、 居住环境恶化。
3人理解大自然也逐步地在控制大自然,两者的理性适应状态更为深入、 广泛。人与自然从早先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
(3)园林的发展
1奥姆xx的景观规划设计
a.主要内容
第一,针对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逐渐被蚕食和 破坏的情况,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对大地风致 和自然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而加强维护与管理。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报告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报告中国古典园林是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而成,比起同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一、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浓缩到一个小范围里。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规模较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二、如果按园林的隶属关系加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也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在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的,都可以归属为这个类型。
严密的封建礼法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构筑成一个统治权力的金字塔,皇帝居于这个金字塔的顶峰,因此,凡与皇帝有关的起居环境,诸如宫殿、坛庙、园林乃至都城等,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都要显示皇家气派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皇家园林尽管是摹拟山水风景的,也要在不悖于风景式造园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显示皇家气派,再者,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富厚财力来修建园林,其规模之大是私家园林无法比拟的。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在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的,大抵都可以归为这个类型。
民间的私家园林是相对于皇家的宫廷园林而言的,封建的礼法制度为了区分尊卑贵贱而对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做出种种限定,园林的享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必然要受到封建礼法的制约。
因此,私家园林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许多不同于皇家园林的方面。
建置在城镇里的私家园林,绝大多数为“宅园”。
宅园依附于邸宅作为园主人日常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不大。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得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得栽植与建筑得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得环境、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得“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与论述园林得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得园林理论、第一节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得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得农业公社与人类聚居得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得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得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就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得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原始文明后期得园林萌芽状态得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与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得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得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得国家地域范围、一定得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得园林类型与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得《圣经》里记载得“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与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得“天园”得旖旎风光:长久不浊得“水河”、滋味不变得“乳河”、味道纯美得“酒河”、清澈见底得“蜜河”、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得“瑶池"与“悬圃”;文字记载得“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得特点:⑴绝大多数就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她们所私有;⑵主流就是封闭型、内向型得;⑶追求美得观赏与精神得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与艺术家来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