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材中有哪些数量关系训练点
1、在四则运算的意义教学中挖掘,渗透。
在加、减、乘、除法四种运算意义的教学中就应同 步渗透,四则运算的意义的建立也就是这四种基本数量 关系的建立,这四种运算正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石。其 实所有的数量关系都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并经过对 同一类数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到的。
我们应该调整教学方式,把人为模 式化的训练变为渗透。重视数量关系的 训练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分析综合的方法, 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才能在获取信息 后迅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量关系各阶段训练的要求
第一学段,要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理 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基础上,能够理解简单的 数量关系。
合运用数量关系。(如:购物、行程等问题 情境,产生以下一些关系:单价×数量=总 价,速度×时间=路程,再如:在“美术小 组有女生23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的1/3 少7人,美术小组有男生多少人的问题情境” 中,产生如下数量关系:男生人数×1/3—7 人=女生人数,这里既用到了分数乘法意义 的数量关系,又用到了相差的数量关系)。
重视教学中的解决问题时要多给学生一些分析与说理的机会, 订正时也要重视让学生进行口头分析,以明确解题思路。
这是我对这一课题的肤浅认识, 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2020/12/12
15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加强数量关系训练,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 谭习龙
一、什么是数量关系 二、为什么要重视数量关系的训练 三、小学数量关系各阶段训练的要求 四、教材中有哪些数量关系训练点 五、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形成解题思路
一、什么是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从一类有共同规律的数学问题 中总结出来的揭示某些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 并以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这种联系。它为学生解 决同类数学问题指出方向,提供基本方法,形 成一种策略,是一种有数学价值的解决问题的 模式。
第二学段,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 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具体说: 一二年级,要求学生能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 验,掌握最简单的也是最为基本的数量关系。 三至四年级,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 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把握较抽象的数量关系。
五至六年级,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能够把握一般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能够综
计算教学的例题和练习多以情境引入,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数量关系。
3、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量关系。
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 中亲历活动,从活动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 题,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生活中各种数学 因素之间的联系,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去 总结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规律,理解提炼包 括数学公式定律,数量关系在内的数学知 识,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生活 原型也必须提升到“数学化”层次去认识, 才有数学教育的意义。
4、在所有解决问题中简单运用和变式运用数量关系。
如:六上补充习题23页第四题:在一个长25厘 米、宽20厘米、高2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缸中放入一个 棱长9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然后在玻璃缸中加入一些 水,使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当铁块从水中取出时, 玻璃缸中的水会下降多少厘米?好的学生只要紧扣铁 块的体积=下降部分水的体积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四、六年级教材也明确提出了:“应使 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一要求。沈重予提出要特别注重使学生 掌握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分析初中的教材,如果学生没有这一基础,学生根本没法进行 后续的学习。
要变的是我们的认识、教与学的方式。

如;“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解决这个 问题,你需要什么信息?把错题的分析过程说给我听?等等,还 可以进行提问题、补条件、合题、扩题、对比题等的针对训练。
综合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运用综合法时,要随时想到问题, 注意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运用分析法时,要随时想到条件, 注意问题和条件之间的联系。在分析稍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先运 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途径,确定思考的方向,找出一个个“中间 问题”,再运用综合法求得问题的解。
五、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形成解题思路
分析数量关系有两种常用方法:一种是从条件 入手,即综合法;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即分析法。 分析和综合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过程。综合 法容易掌握,但缺点是学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邻的两 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而忽略后面的已知条件, 未从整体考虑。提出的中间问题不一定是解这道题 所需要的。分析法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 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提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 地确定中间问题。这两种方法都要加强训练,我们 可以从低年级就进行渗透。
二、为什么要重视数量关系的训练?
新教材重视情境的创设,强调知识 的应用,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解 题。不再专门安排应用题的章节,而是将 这些内容散落在一些知识点、练习之中。
充斥课堂的是学生一味地根据情境 讲故事,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只是停留在具 体情境,缺乏在大量情境基础上的归纳提 炼和概括抽象,数学思考的发展没有深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 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只是摒弃了对应用题人为分类,死记硬背的做法,更加注重学 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理解和感悟,重视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 程中的策略选择。
在上海的教材中,仍旧比较重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四年级教材有应用题的单元安排,还要求学生学会从问题和从 条件出发用两种思路分析题目内容,即分析法和综合法。
如:每组有10人,4组多少人?低年级学生是这样 思考的:“每组10人,求4组多少人?”就是求“4个12 是多少”,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是12 × 4;当学生积 累了大量的有关“已知每组人数和组数,求一共多少人” 的经验之后,教师就能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每组人 数×组数=一共的人数”这一数量关系,
2、在计算教学中挖掘,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