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婴宁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
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婴宁》一文中,描写婴宁的形象十分生动,也隐隐吐露着作者的心意。
婴宁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文中用“笑”来刻画其天真烂漫共26处.出游时“笑容可掬”,见有人挑逗她时是“笑语自去”在园内是“含笑捻花”,见客人时是“笑不可揭”,下树时是“且下且笑”,
行婚礼时是“笑极”.
与王子服正是初见时的婴宁是这样的: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曰:“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
出.至门外,笑声始纵.
似乎这样频频的笑在众人眼中是痴,可她真的痴傻吗?如若她真的痴傻作者也不会如此偏好她了吧。
不似小倩的鬼魅,如一颗明珠般存于世间,以欢乐的笑声对待惨淡的人世,以咤咤叱叱应付世俗的纷纭。
蒲松龄不仅写出了她的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媚”的性格,而且着力描出了那山中“笑矣乎”生活的环境。
她诞生在比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要美艳的园圃之中。
园外“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杨花糁径”。
她真有点像得山水灵秀之气的精灵。
这不仅是对于美的颂歌,也当然地是对于“子夜荧荧”浓黑悲凉社
会的否定。
婴宁的形象,蒲松龄自指有两特点,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龄对婴宁的认识、对婴宁的设计。
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宁的真处和美处。
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淫。
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
人狐交配而生的婴宁如此,完狐所生的小
翠(《小翠》)也如此。
小翠几乎与婴宁一样美貌绝伦、天真绝俗,然而不是也毫无怨言地听凭母亲之命送给了一个连人事也不知的痴儿么?这难道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糟粕?蒲松龄只能根据生活,根据生活给予的理想来塑造人物。
他的杰出才能正表现在婴宁的复杂性上。
婴宁形象的复杂性正是作家忠实于生活的创作方法的胜利。
说婴宁的“缺陷”应去除,不但是求全之毁,更是脱离历史实际的要求。
尽管封建社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是婴宁以一介弱女仍然获得了胜利,这当然是由于蒲松龄热爱她的原故。
蒲松龄为什么偏爱她,赋予她最长的篇幅?是由于她不仅是位天真可爱的少女,更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子。
婴宁对丈夫的哽咽陈词实际上是哈姆雷特式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
前人久已指出一部《聊斋》可以概括为“惩恶扬善”四个字,然而《聊斋》中惩恶更是为了扬善。
一部《聊斋》中的善最主要的正是“孝”。
孝是贯串于《聊斋》始终的,是至高无上的。
婴宁身为狐仙之女,却生受父母的遗弃,长承山村雨露,完全是底层农民的凄苦无靠生涯。
鬼母收留,正是相濡以沫的农民同情心的表现。
她正是为了使鬼母能有所依栖才远出踏青,才破愁为笑,才在姨兄王子服前明骂似贼、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背他人何得背老母”,以暗示老母在她心中的地位。
正是这一点孝情,成为婴宁一切言行的指南。
但是应指出,婴宁生于幽谷,实是农民的儿女,她的报恩孝道不是封建士大夫所提倡的“忠孝不能两全”忠高于孝的孝道,而是农民的“养儿防老”理想的孝道。
农民身处穷僻尤其重视劳动,非只为继承香烟重视男子;婴宁想以弱女代男的理想正是当时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理想的体现,也正是对当时农村中迫于生计溺弃女婴的批判。
这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
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而当婴宁不笑时,也不见悲色。
对丈夫哽咽哝语,完成了秦母的遗愿。
她不同于那众多悲剧收场的奇女子。
她便是更奇。
婴宁身上寄托着异史氏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对女子的光彩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