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病例救治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病例救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0-12-03T16:55:20.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1期供稿作者:尹素萍1 张启福2

[导读] 先后收治32例AMI并发脑梗死的患者,其中21例并于出院,无行动及语言障碍,3例部分失语,5例肢体障碍,3例死亡。

尹素萍1 张启福2(1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昌邑 261300;2昌邑市监督大队山东昌邑 261300)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192-02

急性心肌梗死(AMI)和脑梗死是两种比较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休克等较为常见,但并发脑梗死不常见,有关AMI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现将收治AMI患者并发脑梗死病例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为老年女性,因“发作性胸痛1年,加重10余小时”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20年。查体:血压140/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左下扩大,心率72次/分,节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V1-5ST段抬高,心肌酶结果示: AST93.7U/L,CK921.1U/L,CK-MB190.4U/L,LDH454.6,HBDH417.4U/L。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Ⅱ型糖尿病”。入院后应用药物抗凝、抗血小板、改善心肌供血及代谢、调脂、稳定血压、血糖等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于住院第5天时,突然出现言语不利、吞咽困难,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后行颅脑CT示“右侧基底节梗塞软化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应用药物抗凝、改善脑供血及代谢及降颅压治疗后,病情进展,考虑梗死面积大,且梗死位置偏下,后行颅脑MR证实为脑干梗死,经一系列治疗措施后,病情好转,出院。

患者王某某,老年男性,患者因“上腹部胀痛不适半年余,加重伴呕吐1月余”以“食道癌”住我院外科,住院后第二天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数小时,转入我科。以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心电图示“V1-5ST段弓背向上抬高”。入院查体:血压130/75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罗音。心率63次/分,节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食道癌”。入院后应用药物抗凝、抗血小板、改善心肌供血及代谢、调脂、稳定血压、血糖等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心梗症状好转,继续住院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于住院1月左右,突然出现右下肢无力,饮水呛咳等症状,经颅脑CT证明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左基底节及双放射冠区腔隙灶”,经应用药物改善脑供血及脑细胞代谢、抗凝等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后因食道癌病情进展死亡。

先后收治32例AMI并发脑梗死的患者,其中21例并于出院,无行动及语言障碍,3例部分失语,5例肢体障碍,3例死亡。

2 分析

2.1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

轻症心肌梗死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因症状不典型而忽略,重症多在急性期死亡而未注意有无脑梗死,从而无法统计其真实的发病率。AMI并发脑梗死的时间90%在2周内发生。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多发生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控制不良及心房颤动患者,应高度重视此类患者。一旦发现心梗合并脑梗,应积极治疗,争取好的预后。

2.2发病机理

AMI及脑梗死的发生均是由于病变部位的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部位的机体组织发生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造成病变部位机体组织可逆或不可逆性病理变化。

AMI并发脑梗死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全身性病变基础上,在共同的致病环境下,由一个脏器发病,导致另一个脏器继而发病的序贯现象。这一现象多是由于AMI后附壁血栓的形成与脱落造成的。AMI合并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及室壁瘤者并发脑梗死几率更高。

AMI发生后,一方面,在血小板,血管活性物质的共同作用下,血液形成高凝状态,特别是对于未用抗血小板药的病人,发生继发性血栓事件的危险增大。一方面,心肌梗死后累及心室壁及心内膜,病变部位易形成附壁血栓,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心房颤动,而房颤是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新形成的血栓易于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堵塞脑部主要血管或侧支血管便形成脑栓塞。另一方面,发生AMI时,通过心脑神经反射引起脑血管痉挛,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集聚,内皮系统损害,致血管内血栓形成。另外,AMI时心肌收缩力和血压下降,,使心脏和脑血管呈低灌流状态也是并发脑梗死的原因。

2.3防治

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均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相互矛盾之处,应采取相互兼顾的治疗方法。多数脑梗死发生于心肌梗死病程1个月内,以2周内多见,因此要加强心梗早期的治疗与干预,减少并发脑梗死的几率。

(1)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包括早期PCI(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及溶血栓治疗,均能使梗死区相关血管再通,恢复或改善梗死部位血供,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同时改善周围血供。

(2)抗凝剂抗血小板治疗:这可以促进血栓溶解、血管再通,降低机体的高凝状态,减少血小板集聚,防止血栓增大,对减小梗死范围、预防再梗死及脑梗死起到很大作用。

(3)抗心律失常治疗:对心梗后出现的心律失常应积极治疗,如新发的房颤,如经病情观察,不能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应尽快应用药物转律,转律后用药物维持,对不易转复的房颤,应给予积极地抗凝治疗。

(4)维持足够的脑灌注:控制血压在一合适水平,心脏与大脑血压水平合适的切入点,依患者个体水平而定。

综上所述,在AMI发生后,尤其是左心室AMI,除注意改善心脏功能,纠正心律失常外,应加强抗凝治疗,严密监测血压水平。在AMI 发生2周内,应注意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对并发脑梗死者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