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文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调动了全民的生产积极性
C[根据材料“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可知,对城乡居民户口的严格管理导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加强,故C项正确。]
9.(2017·福州高三质检)1954—1959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年迁移率达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是由于()
C.“大跃进”全民炼钢运动的迅速兴起
D.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从材料“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可知,材料中的号召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目标。“一五”计划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建立重工业企业,没有涉及钢产量翻一番的目标,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村实行高度公有化程度的政策,不包括“以钢为纲”的号召,故B项错误;“大跃进”提出全民炼钢运动,号召“以钢为纲”,实质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是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左”倾错误的纠正,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洛阳高三统考)(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维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
C.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
D有利于指导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D[我国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是在1952年完成的,这一时期仍有资本家,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谈话出现在三大改造以后,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说明发生在三大改造完成后,根据材料中的“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说明形式比较灵活,体现了从当时实际出发,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故D项正确。]
11.(2017·池州高三联考)下图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主要农产品变化统计图(单位:万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粮食产量下降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密切相关
B.国家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而出台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国家大力发展糖料、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
D.党和政府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出现这种状况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A[材料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为了进行正常的经济建设,严格限制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故A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195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11月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D项错误。]
——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2)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3)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渡难关。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
10.(2017·济南高三针对性训练)1962年2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等。这些措施()
A.确立了“八字方针”B.清除了“左”倾错误
C.反思了“冒进路线”D.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C[根据题意,题目中并未出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66—1976年的“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革命”也是“左”倾错误的产物,故“清除”错误,故B项错误;因为“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冒进路线”造成了1959—1961年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2年的七千人会议对其进行了反思,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城市化的问题,故D项错误。]
5.(2017·湖北八校高三联考)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
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
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
A[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据此可以推知新中国急于改变建国初经济建设落后的局面,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二者都()
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
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
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
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
A[根据材料“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基本方向正确”可知,二者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故A项正确;龚育之的观点不够全面,没有看到总路线的不足之处,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薛暮桥的观点,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不符,故D项错误。]
8.(2017·吉林高三调研)1958年1月9日,毛泽东签署主席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这一做法()
A.完善了城市户籍的管理制度
B.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C.加强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
B[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带来的后果,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C[新中国政权没收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官僚资本,与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关,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广泛吸收由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所以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故C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的失误,此时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早已不复存在,故D项错误。]
7.某一时期的《人民日报》曾报道:“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提出
B.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钢为纲”的号召
A.农村改革初见成效B.工业化进程的受挫
C.户籍管理制度变化D.计划经济体制松动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才开始进行改革,故A项错误;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信息可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并未实施户籍制度的改革,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强,故D项错误。]
2.(2017·临沂高三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694个,建成455个。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据此推知()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
B.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B[1958年以后粮食产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一五”计划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根据统计图可知,1959—196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故B项正确;此时国家大力发展糖料、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是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D项错误。]
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C[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的1957年,新中国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段1964年至1978年,期间大部时间是处于十年“文化大革命”,在这一时期,国家政策的重点是阶级斗争而非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在这一时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在中国东北屯兵百万并威胁要对中国沿海工业区进行核打击,面对这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作出将重要工业西迁的关键举措,故C项正确;同样,这一时期国家工作的重点并非经济的建设与恢复发展,故D项错误。]
6.(2017·济宁高三模拟)毛泽东在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该讲话的发表()
A.确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
B.为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017·日照高三模拟)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A.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C.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课后限时集训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335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泉州高三适应性练习)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说明()
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
工业
1952年
100
40.3
59.7
1957年
100
23.6
76.4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国家政策的调整
C[根据材料“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可知,对城乡居民户口的严格管理导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加强,故C项正确。]
9.(2017·福州高三质检)1954—1959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年迁移率达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是由于()
C.“大跃进”全民炼钢运动的迅速兴起
D.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从材料“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可知,材料中的号召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目标。“一五”计划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建立重工业企业,没有涉及钢产量翻一番的目标,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村实行高度公有化程度的政策,不包括“以钢为纲”的号召,故B项错误;“大跃进”提出全民炼钢运动,号召“以钢为纲”,实质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是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左”倾错误的纠正,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洛阳高三统考)(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维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
C.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
D有利于指导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D[我国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是在1952年完成的,这一时期仍有资本家,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谈话出现在三大改造以后,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说明发生在三大改造完成后,根据材料中的“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说明形式比较灵活,体现了从当时实际出发,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故D项正确。]
11.(2017·池州高三联考)下图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主要农产品变化统计图(单位:万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粮食产量下降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密切相关
B.国家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而出台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国家大力发展糖料、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
D.党和政府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出现这种状况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A[材料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为了进行正常的经济建设,严格限制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故A项正确;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195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11月以后,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D项错误。]
——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2)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3)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渡难关。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
10.(2017·济南高三针对性训练)1962年2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等。这些措施()
A.确立了“八字方针”B.清除了“左”倾错误
C.反思了“冒进路线”D.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C[根据题意,题目中并未出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66—1976年的“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革命”也是“左”倾错误的产物,故“清除”错误,故B项错误;因为“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冒进路线”造成了1959—1961年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2年的七千人会议对其进行了反思,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城市化的问题,故D项错误。]
5.(2017·湖北八校高三联考)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
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
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
A[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据此可以推知新中国急于改变建国初经济建设落后的局面,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二者都()
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
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
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
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
A[根据材料“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基本方向正确”可知,二者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故A项正确;龚育之的观点不够全面,没有看到总路线的不足之处,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薛暮桥的观点,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不符,故D项错误。]
8.(2017·吉林高三调研)1958年1月9日,毛泽东签署主席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这一做法()
A.完善了城市户籍的管理制度
B.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C.加强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
B[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带来的后果,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C[新中国政权没收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官僚资本,与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关,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广泛吸收由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所以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故C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的失误,此时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早已不复存在,故D项错误。]
7.某一时期的《人民日报》曾报道:“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提出
B.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钢为纲”的号召
A.农村改革初见成效B.工业化进程的受挫
C.户籍管理制度变化D.计划经济体制松动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才开始进行改革,故A项错误;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信息可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并未实施户籍制度的改革,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强,故D项错误。]
2.(2017·临沂高三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694个,建成455个。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据此推知()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
B.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B[1958年以后粮食产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一五”计划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根据统计图可知,1959—196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故B项正确;此时国家大力发展糖料、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是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D项错误。]
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C[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的1957年,新中国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段1964年至1978年,期间大部时间是处于十年“文化大革命”,在这一时期,国家政策的重点是阶级斗争而非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在这一时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在中国东北屯兵百万并威胁要对中国沿海工业区进行核打击,面对这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作出将重要工业西迁的关键举措,故C项正确;同样,这一时期国家工作的重点并非经济的建设与恢复发展,故D项错误。]
6.(2017·济宁高三模拟)毛泽东在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该讲话的发表()
A.确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
B.为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017·日照高三模拟)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A.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C.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课后限时集训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335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泉州高三适应性练习)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说明()
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
工业
1952年
100
40.3
59.7
1957年
100
23.6
76.4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国家政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