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山东文综历史·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 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 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 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D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011· 浙江文综· 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 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 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C (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道家 法家 墨家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集大成者)
“道”是核心和根本;辩证法思 想;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逍遥 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 (法治),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 “兼爱”“非攻” “节俭”;认识论、 逻辑学
墨子
重点难点探究
互动探究一
材料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在此所说的“道”实际上是一种 社会秩序。他在《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 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互动探究二
儒家思想的内涵及影响
材料 子张问仁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 人。” (1)据材料分析孔子所说的“仁”的只要内容。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主要内容:谦慎 宽容 守信 灵敏 宽厚。 主要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统治秩序。
(2)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1.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2.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 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3.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 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5.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加强道德修养, 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 序的进行。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分)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 墨家 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 国,谁攻?
儒家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 道家 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法家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考点命题研究 1.考查频率和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古代 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属于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考查的内容主要是诸子 百家的思想主张。 2.考查角度和能力:试题形式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 是引用原始史料,考查对史料的解读能力和判断能 力;二是设置一种情境,考查对相似思想的比较能 力和认识能力。 3.复习备考时,一要熟练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并能区别各家思想的主要不同。 二要尽量多接触 有关诸子百家思想的原始史料,并与所学知识联系 起来。 三要对相关试题多加训练,在训练中提升 解题能力。
1、(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 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 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B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2、(2010山东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 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B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3、(2010浙江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C A.制天命而用之 B.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C.不以人助天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学派 代表人物 孔子
(创始人)
历史时代 主要思想和贡献 “仁”和“礼”;提出“德治”; 文 春秋 战国
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全面发 展)
儒家
孟子
(继承发展)
荀子
(集大成者)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学 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君舟民水
提出“仁政”;主张“民贵君 轻”
墨家的主张 墨家学说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尚同、 节用 等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______”法,在 逻辑学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思考:
1.孔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孟子是如何发展孔子思想的?荀子有哪些主 要思想?
2.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除此之外, 道家学派还有哪些思想主张? 3.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哪些 不同的学派?将法家理论系统化的人物是谁?其主要主张有哪些?法家 的思想有何历史地位? 4.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墨家学说的主旨是什么?墨家的贡献主要变现 在哪些方面?
老庄之学
1.老子:哲学上,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永恒不变;具有朴素的 ________思想;政治上,幻想回到“________”的社会。 2.庄子:哲学上也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 “______”的概念,修养上追求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 3.影响:老庄崇尚______,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 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点】儒家思想 【解析】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 1)问据材料 【答案】 (1)根本:孝悌。 信息归结根本:孝弟(悌)也。其余思想主张可从治国理论上归结。第(2)问主要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3分) 内容据材料二主要从家族、宗族、乡里关系上归结。

1.(2013· 浙江文综· 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 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 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C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 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 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 院等场所招徒讲学。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 —— “吕克昂”学园。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 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韩非子》的主张,后 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 由此排除②。
自主学习
孔子和早பைடு நூலகம்儒学
1.孔子的思想主张和主要活动 (1)思想主张:提出“____”与“____”的学说,希望统治者“__________”,推 行“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教育思想上主张“___ ___”。 (2)主要活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周游列国;晚年专注于教育,开_____ 之风,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编订整理 《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做“__ _”。 孔子的 言论被编纂成《____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2.孟子的思想主张 (1)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并提倡“____”学说。 (3)提出“____”思想,成为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的思想主张 (1) 政治上提出 “____ ____ ” 。 (2) 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__________” ,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 提出了“__________” 。 (3) 荀子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 握“礼”。
原因: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社会大变革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影响:各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最终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仁)和道德准则(礼)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 “以德治国” “以法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孔子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兼爱、非攻——
反对战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第一讲 百家争鸣
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 思想的形成。
课标分解:1.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2.把握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重点 难点: 重点:儒、道、法、墨诸家的代表人物及他们各自的主要思想; 百 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难点: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法家思想 1.产生——以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为代表,其中______最有名。 2.发展 (1)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又吸收__________,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2)思想主张:主张加强__________,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根据现实需要 进行变革。 3.影响: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 以来,法家的法治思想被吸收到________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概念解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 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013· 江苏单科· 21)(12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 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 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 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 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 的主要内容。(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