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2]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大喊名字、暴力,抢走别人东西等。[1]一般指幼儿比较频繁、较严重的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语言的攻击表现,其实质是幼儿以自我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对待周围的人群或事物。若不及时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易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善,其行为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法来探究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的矫正方法,以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自我中心自我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其发展状况既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它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而且还会使行为发出者本人得到较多来自环境的否定态度,不利于其健康的成长。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小朋友会对其拒绝态度,一般会说:“我不爱跟他玩,因为他老是打人。”“我不喜欢××。因为他欺负别人,把人家弄哭了”,而且由于他爱惹事生非,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故而也不易受老师的欢迎。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久而久之,各方面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更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儿童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与研究对象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研究对象是跟奶奶一起生活的,听奶奶说,他在与别的幼儿玩的过程中,会被其他幼儿欺负,导致他会对比自己小的同伴进行“攻击性”行为。于是我决定对这名幼儿进行深入的研究。幼儿“攻击性”行为有哪些表现?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如何矫正?这些都有待于幼教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作出解答,鉴于这种情况,本人针对小班一名幼儿具体案例的分析,希望引起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关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幼儿姓名:杨嘉睿
性别:女
年龄:3岁
教育方式:父母在国外上班,长年不在家,孩子只有奶奶照顾,非常任性(二)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进行观察:取淮安市金湖县实验幼儿园小(二)班的杨嘉睿小朋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午餐、午睡、晨练、散步以及学习生活等全部活动中涉及“攻击性”行为的现象进行即时的观察与纪录。观察时间为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2:30—4:25,对其观察10天,由于观察对象、观察时间和所取事件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用了资料检索,选择不少书刊和前人的研究分析。
三、研究结果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以身体动作为主。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完善,语言等能力发展欠缺,当她们想引起别人注意或是想发泄自己的情绪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而由于受年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以身体动作为主。
(一)杨嘉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
1.做早操时的“攻击性”行为
杨嘉睿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最明显的体现在户外活动中,小班幼儿在做早操前,教师要求一个一个拉着衣服,排好队,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杨嘉睿小朋友每次都不愿意拉别的小朋友的手,也不愿意让别的幼儿去拉自己,而是在那乱跑、捣乱,老师在前面领操,别的幼儿都高兴的跟着老师跳,而杨嘉睿则跑这跑那,还会去动手打人、推人,使别的幼儿都不愿意跟她玩。
2.户外游戏时的“攻击性”行为
在户外玩“开火车”这个游戏时,老师要求幼儿用手抓住前面的幼儿的衣服,而杨嘉睿每次不仅不让别人拉她的衣服,还会去乱拉别的幼儿的衣服,会时常用拳头揍同伴,用手抓同伴的脸,其他幼儿见她就走都不愿意与她玩。
3.集体玩玩具时的“攻击性”行为
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她总喜欢把所有的玩具都抱着,不给其他幼儿玩,如果有人跟她抢,她就会用小拳头去打其他幼儿,所以,时间一长,别的幼儿都不再跟她抢,她想玩什么就能玩什么,她会用我们幼儿园常玩的“百变通”搭成各种枪的形状,对着其他幼儿“开枪”,然后很骄傲的说:“看,我有枪,我是警察,我帅吧,哈哈!
4.玩“滑滑梯”时的“攻击性”行为
杨嘉睿小朋友喜欢玩“滑滑梯”,每次老师带着所有小朋友一起来玩“滑滑梯”时,她从不喜欢排队,把别的小朋友推到一边,然后自己站在最前面玩,谁跟她抢,她就用小拳头揍她,或者用手摆出一个枪的形状,对着其他幼儿“砰砰”,说:“看我多厉害,我是第一。”
四、分析与讨论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给幼儿以误导
有些家长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儿童,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稼”到别的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又如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2)祖辈过度溺爱
由于家庭的溺爱,给幼儿以错误的引导,误以为自己就该应有尽有,导致她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自私,当要求不能满足时,她们不能分辨是非,直觉指导她们用攻击性行为来获得家长的应允,而当别人欺负她时,家长也没告诉她。
这些行为是不对的,而是默认她、纵容她,导致她对比自己小的同伴进行“攻击性”行为。
杨嘉睿小朋友由爷爷奶奶看护,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对家中唯一的孙女过于溺爱,什么要求都满足于她,一旦有什么令她不满的,她便会采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当他在与别的幼儿玩的过程中,其他幼儿欺负时,家长没有指导其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去对待,而是任其发泄不满,效仿欺负她的孩子,导致她会对比自己小的同伴进行“攻击性”行为。
2.社会因素
(1)“模仿”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由于小班幼儿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模仿能力强,经常观看大量的打斗节目,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学会了打斗,“攻击性‘行为就是在打斗过程中逐渐强化的。
杨嘉睿小朋友平时爱看动画片,尤其喜欢看《奥特曼》、《铠甲勇士》等带有打斗场面的幼儿电视节目,每当下午吃完午点看电视时,杨嘉睿小朋友会不由自主的学习电视上的动作,模仿电视情节中的打斗动作,并在身边的同伴身上“实践”,致使“攻击性”行为不断强化。
(2)一日活动安排不合理不科学
《幼儿园工作规程》[4]中明确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这是根据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疲劳特点决定。而有时在幼儿园却看到这种现象,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常趴在桌上静息或长时间在户外“放羊”,这种长时间的抑制和长时间的兴奋,使孩子的情绪极为不稳定并出现了较多的攻击性行为。
从观察结果来看,幼儿的攻击行为基本上由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以主观意识来对待周围的人事物,而家长又未给予正确引导,长期下去导致其形成一种病态的与他人交流的方式。小班幼儿,我们可以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及时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而我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想想谈谈一些避免和补救的方式。
(一)给予榜样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