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1-03-28T09:14:50.56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1年1期供稿作者:刘彩云[导读] 了解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内容,根据内容制定护理措施,为患者减轻牙科畏惧症。
刘彩云(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口腔科湖北十堰442000)【摘要】目的:了解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内容,根据内容制定护理措施,为患者减轻牙科畏惧症。方法:我院口腔科修复门诊从2010年1月到2010年6月随机调查患者200名,采取询问的方法收集信息统计结果。结果:根据患者畏惧信息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患者均能够顺利接受治疗,情绪稳定。结论:详细周到的心理护理能够使牙科畏惧症得以减轻或消除的。【关键词】口腔修复护理;牙科畏惧症;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122-01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又称牙科焦虑症或牙科恐惧症,是牙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出汗、脉搏加快、血压升高、高声叫喊、颤抖躲闪和拒绝治疗[1],这种对牙科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病人与医生的合作,进而降低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恶化医患关系,严重者甚至在就诊过程中诱发各种意外事件,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随着我国国民物质、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不仅要治好牙齿,还要求在舒适的心理环境中接受治疗[2]。
1资料和方法我院口腔科修复门诊从2010年1月到2010年6月随机调查患者200名,男性114例,年龄5-77岁,平均45岁。女性86例,年龄8-83岁,平均42.6岁。采取询问的方法主要内容为:您是否曾经看过牙?您看牙是否有紧张感?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您的身体健康情况怎样?您希望找什么样的医生看牙?为什么?您看病最担心的是什么? 2结果
在患者口腔治疗需求性的调查中有78.5%的调查者不愿意接受口腔治疗,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这符合钱明波等人的研究[3]。其原因主要为:80%的患者均看过牙。惧怕治疗疼痛(37.7%),治疗费用高和治疗费事(20.8%),害怕口腔治疗引起其他牙的疼痛及松动(10.4%),害怕传染上其他疾病(6.0%),治疗的药味难闻(3.4%),担心达不到理想的效果(42%),其他原因(0.2%)。根据调查发现,在治疗中有56%是定向找医生看病,20%不挑剔医生,24%的患者是根据自己的病情挑自已信得过的医生。还有40%的患者希望医生能做必要的解释,以了解预防保健知识。74%的患者最担心的是怕遇到医生草率了事,诊治不认真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为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不仅需要医生护士有娴熟的医疗技术及护理配合,还要有细微周到的心理护理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降低口腔修复治疗中的牙科畏惧症。 3心理护理口腔修复的诊断治疗主要依靠患者的主诉主观感觉的描述,如因畏惧,就可能出现假阳性的错误信息,导致诊断治疗的失败,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3.1据国外报道,有5%~14%的人由于害怕磨牙对牙科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他们不了解口腔科的治疗,对医生的操作或器械怀有高度恐惧感,总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形成了心理的高度紧张,这就要求我们护士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和疑问,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病史,并应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对年龄较大,病情较重,个别过于挑剔和苛求而又必须做治疗的患者,应多以鼓励,宽慰和解释,也可请其他病人现身说法,切不可急躁动怒,相反应充满信心,举止稳重,转移其不良情绪,并求得陪伴家属的配合。在候诊时护士可了解患者当天的就诊目的,给予适当讲述治疗的过程及目的,需要患者怎样的配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等,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消除紧张的情绪。
3.2在调查中绝大多数患者希望能找到责任心强,技术信得过,态度较好的医生为自己看病,宁可排队等较长时间,患者最终目的是希望得到较好治疗,这是每一个患者的心愿,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自身的工作质量、工作态度来解除患者的DF,再加上医护人员一些必要的心理治疗,相信修复患者的牙科畏惧症会逐渐得到缓解。
3.3口腔修复患者中绝大多数是老年患者,他们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是手术的禁忌症,应在治疗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畏惧程度,另外也可进行较为安全的治疗。紧张的心态,不良的情绪,对口腔器械的恐惧心理等引起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的明显变化则为多见,口腔科门诊的这些治疗,本身对患者是没有很大刺激的,情绪紧张比治疗的创伤对患者的威胁要大的多,许多患者在口腔治疗时发生心律失常往往跟情绪紧张有关。 3.4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与疾病治疗的关系已引起重视,良好的心态有利医疗,预防疾病。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发病部位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温和的注视,投入的倾听,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对口腔治疗的恐惧,缩短医患情感上的距离。病人就医时往往心理失衡,敏感而且脆弱,医护人员不经意的话语有可能造成病人严重的心理障碍,加重畏惧情绪,因而医护人员平缓温和的语调,技巧性的语言沟通,迅速增进医患的感情和信任度,医护人员平稳的情绪,镇定、振作的神态,极大的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念,消除畏惧情绪,容易接受治疗。良好的接诊技能在治疗初始就能给患者极大的心理安慰,减少或消除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3.5提高医师的诊疗水平和综合医学素质,是消除牙科畏惧症必不可少的措施任何一个就诊患者如果在治疗中感受到你的诊断不甚明确,治疗似是而非,动作粗暴,接受治疗中感到疼痛、恶心等不适,会产生极大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极易诱发牙科畏惧症。医师对除本专业之外其他专业的广泛涉猎才能获取了较为全面的医学知识,才能胸有成竹的接诊病人。任何一位患者在坐上口腔科诊椅后,医生都应对就诊患者有无牙科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对患者尤其是初诊患者的重点疾病要详细询问其服药情况、疾病控制情况及自觉症状,必要时需做进一步必要的检查,让患者有安全感。娴熟的技术会让病人在短时间内完成治疗,缩短痛苦时间。一个真正的口腔医师通过加强本专业的业务学习,具有扎实基础知识,态度认真,而且技术精湛,操作娴熟,动作轻巧,就能真正让患者享受到高舒适度的医疗服务。在宽敞明亮的诊室里,有舒适的环境,甚或配上舒缓轻松的音乐,病人接受高水平、高技能的牙科医师治疗,能有效消除畏惧情绪。我们认为,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和努力,牙科畏惧症是可以减轻或消除的。 4小结